不對!
不對勁!
劉宣死死攥著竹簡,眼中流露出詫異神色。
根據(jù)查閱到的資料,似乎齊國的這位蘇相,還有另一層身份。
“如果是真的,事情就有趣了。”
劉宣靜下來,重新翻閱資料。
這一次,劉宣看得很仔細(xì),一點一點扣資料,把關(guān)于蘇代的所有事情細(xì)讀了一遍。
一切,明朗了起來。
“呼……”
劉宣松了口氣,心中已經(jīng)能肯定了。
看完后,劉宣請來繆賢,微笑道:“我已經(jīng)查證清楚了,多謝宦者令。”
繆賢道:“份內(nèi)之事,劉子不必言謝。”
繆賢讓人收起所有的竹簡,詢問道:“劉子是出宮,還是去見大王呢?”
劉宣道:“事關(guān)重大,我要親自向大王說明。”
繆賢擺手道:“劉子請!”
劉宣跟著繆賢離開,又到了趙何的大殿中。
趙何正在處理政務(wù)。
他放下筆,讓劉宣落座,笑吟吟道:“先生查閱蘇代的資料,可有收獲。”
劉宣鄭重道:“臣有大發(fā)現(xiàn)。”
趙何道:“什么發(fā)現(xiàn)?”
劉宣道:“蘇代還有一層身份,他效力的人不是齊王,而是燕王。”
趙何臉色微變。
眼中有著不可思議的神色。
這消息,太驚悚了。
蘇代是燕王的人,這怎么可能?
齊王任命蘇代為相,在齊國,蘇代權(quán)威赫赫,這份待遇和殊榮,放下天下列國,蘇代都是排得上號的。
這樣優(yōu)渥的條件下,蘇代效力于燕王,有些說不過去。
趙何問道:“先生,你確定?”
劉宣回答道:“臣確定!”
趙何問道:“理由呢?”
如果劉宣的判斷是真,對趙國來說,掌握了這一消息,便掌握了主導(dǎo)權(quán)。
劉宣道:“臣翻閱蘇代的資料,發(fā)現(xiàn)有三個佐證。”
趙何眼中,露出期待神色。
三個理由,他要好好的聽一聽,看看是什么理由。
劉宣不急不緩的道:“第一,燕國對蘇代有知遇之恩。”
“上一代的燕王噲,在蘇代離開周王室后,奉蘇代為客卿,對蘇代無比的器重,事事都詢問蘇代,更聽從蘇代的勸諫。”
“因為蘇代進(jìn)言,燕王噲更器重丞相子之。”
“可以說,燕王噲禪位于子之,蘇代起了間接的作用。”
“若非是蘇代勸說,燕王噲不至于如此的器重子之,甚至學(xué)了堯舜的禪讓。”
劉宣拋出了第一個理由。
這個理由一說出來,趙何接連搖頭。
不等劉宣繼續(xù)往下說,趙何打斷道:“先生的這個理由說不通,按照這個說法,當(dāng)今燕王和蘇代之間,該有深仇大恨才是。”
“當(dāng)今的燕王姬平,是燕王噲的兒子。”
“燕王噲因為蘇代的勸說,對子之無比的信任,甚至是最后禪位給子之,導(dǎo)致燕國大亂。”
“最終,齊國揮軍殺入燕國,燕王噲被殺, 子之被齊人剁成肉醬。”
“換言之,姬平應(yīng)該恨蘇代才是。”
“這一切,都是蘇代造成的。”
“偏偏先生卻說,燕國對蘇代有知遇之恩,才有蘇代忠于燕國。”
“這個理由實在說不通。”
趙何眼中閃爍著精光。
對于蘇代的事情,他同樣知悉的。
劉宣不急不躁,微笑道:“大王言之有理,請大王聽臣說完。”
趙何道:“本王不打斷你了,
你繼續(xù)。”
劉宣繼續(xù)道:“令人驚訝的,是事情后續(xù)的發(fā)展。姬平繼承燕國王位后,蘇代擔(dān)心自身遭到威脅,就逃出了燕國避難。”
“蘇代出逃后,去了齊國,雖然得到禮遇,但沒有得到齊王的器重。”
“無奈之下,蘇代去了魏國。”
“這一去,蘇代竟被魏王抓住。魏國要結(jié)交燕國,就把蘇代交給了燕國的人。如果姬平真的要為父報仇,為什么不殺蘇代。”
“破國之恨,亡父之恨,姬平能原諒嗎?”
劉宣眼中,掠過一道精光。
按照常理來推斷,這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偏偏姬平?jīng)]殺蘇代。
趙何思考了一番,解釋道:“燕王身為燕國之主,他考慮的,不僅是國仇家恨,更有燕國的未來。”
“或許是姬平愛才,才原諒了蘇代。”
“再者,姬平繼位后高筑黃金臺,以招賢納士。為了招募人才,彰顯他對人才的器重,他不殺蘇代,也說得過去。”
“試想一下,姬平為了人才,連這樣的仇恨都能原諒?還有什么不能包容的。”
“天下人才,必然敬重姬平。”
趙何據(jù)理力爭,不斷的反駁。
涉及到蘇代的事情,事關(guān)重大,趙何必須慎重。
劉宣點了點頭,繼續(xù)道:“大王言之有理,正因為如此,臣才有第二個理由。”
趙何道:“說!”
劉宣繼續(xù)道:“第二,蘇代助燕休養(yǎng)生息。”
“蘇代被魏國交給燕國后,他從燕國離開,再一次到了齊國。”
“蘇代上一次在齊國得到禮遇,但沒有得到齊王的器重。而這一次,蘇代竟然說服了齊王,讓齊王歸還了從燕國手中奪取的五國城池。”
“當(dāng)然,齊王的這一舉動,換來了燕國尊奉齊國為主。”
“表面上看,齊王得了好處,連燕國都尊奉他為主。”
“仔細(xì)一分析,其實燕國好處更多。”
“第一,燕國丟失的一部分城池,又回到了燕王的手中,實力增強(qiáng);第二,齊國不再攻打燕國,燕國有了休養(yǎng)生息的時間。”
“最重要的時,蘇代借助這一功勞,徹底得了齊王的器重。”
“在齊王面前,蘇代有了相當(dāng)大的話語權(quán)。
劉宣侃侃而談,仔細(xì)分析。
趙何聽后,面色頗為沉重。
因為劉宣這一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齊王得了面子,而燕王卻得了里子,雙方各取所需了。
不過,趙何還是沒有認(rèn)同。
趙何又道:“先生的分析,的確是另辟蹊徑,但仔細(xì)想一想,或許這是蘇代和燕王達(dá)成的協(xié)議。”
“燕王不殺蘇代,而蘇代幫助燕國休養(yǎng)生息,蘇代則得到齊王的器重。”
“這只能說明蘇代有手段,不能說明蘇代是燕王的人。”
“利益交換,并不奇怪。”
“尤其是,蘇代的做法,并沒有損害齊國的利益。”
趙何盡可能的提出破綻。
雙方爭辯,一點一點的把蘇代的事情梳理清楚。
劉宣繼續(xù)道:“大王睿智,光憑以上的兩點,的確不能全部佐證。所以,臣有第三件事,蘇代止趙伐燕。”
趙何眉頭一挑,露出震驚神色。
止趙伐燕!
這是趙何親身經(jīng)歷的。
昔日燕國內(nèi)亂,燕國百姓和公卿扶持的人是燕王姬平。
趙何為了控制燕國,扶持了燕王噲的庶子公子職,意圖讓公子職繼位。
最終,趙何失敗,姬平繼位為王。
對失敗的事情
,趙何不能釋懷,不久后,就決定發(fā)兵攻打燕國。
當(dāng)時的燕國,被齊國攻破后,民生凋敝,一片亂象。
如果趙國再殺過去,燕國剛穩(wěn)定的局面必然崩塌。
這個時候,蘇代已經(jīng)在齊國得到重用了。
蘇代告知齊王,說燕國是尊奉齊國為主,不能坐視不理。蘇代得了齊王的首肯,到了趙國勸說趙何。
蘇代的理由很簡單,他告訴趙何,說趙國若是攻打燕國,必然會損耗趙國的國力,甚至齊國加入后,更會陷入持久戰(zhàn)。
最終,反而會導(dǎo)致秦國趁虛而入。
趙何思慮后,考慮到齊國的關(guān)系,又考慮到秦國,趙何最終罷兵。
這件事,是蘇代一力促成的。
趙何眼中閃爍著亮光,道:“這件事,的確是一個恰當(dāng)?shù)睦碛伞!?
此時,趙何有些相信了。
劉宣嘴角噙著笑容,道:“姬平和蘇代之間,本是有仇恨的。即使姬平因為要招攬各國的賢才,要做出樹立禮賢下士的樣子,從而不殺蘇代。”
“但是,蘇代明知雙方有深仇大恨,他會幫助姬平嗎?”
“萬一以后姬平翻臉呢?”
“能促使蘇代真正幫助燕國的,唯有蘇代是燕國的人。”
劉宣說道:“縱觀燕王姬平上位后的舉措,此人慣于拉攏人心,將各國的賢才收為己用。蘇代導(dǎo)致燕國被齊國攻破,有罪于燕國,有愧于燕國王室。”
“然而,燕王姬平不計前嫌,禮賢下士待他,這是何等的器重。”
“蘇代效力于燕國,也并不奇怪。”
劉宣說道:“除了以上的三個理由,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可見端倪。只不過都比較隱晦,不是這么的明顯。”
趙何興趣盎然的道:“還有什么事情?”
劉宣解釋道:“之前的齊國,聯(lián)秦而攻宋。其實臣認(rèn)為這一策略,大方向是正確的。”
“齊國和秦國,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方,雙方各自稱雄。”
“雙方聯(lián)合,各國很難抵擋。”
“偏偏在蘇代的建議下,齊王變成了背棄秦國,更聯(lián)合五國攻打秦國,還要再攻打宋國。”
“這樣一來,可就罪了秦國。”
“可以說,秦國必然仇視齊國。”
劉宣道:“表面上看,五國攻打秦國,是削弱秦國之舉,是加強(qiáng)齊國稱霸的動作。但實際上,卻為齊國增添了大敵。”
“除此外,齊國還要攻打宋國,對齊國來說,負(fù)擔(dān)就加重了。”
“這一計策,不是增強(qiáng)齊國,而是在削弱齊國。”
“反觀這幾年的燕國,勤修內(nèi)政,苦練精兵,實力更強(qiáng)了。”
劉宣說道:“大王,基于以上的原因,臣認(rèn)為蘇代是燕國的人。甚至燕國,是沒有放棄報仇的,是要洗刷昔日之恥辱的。”
趙何眸子中,閃爍著精光。
事情真的是如此,那就有可操作的空間了。
趙何道:“先生打算怎么辦?”
劉宣微微一笑,解釋道:“蘇代要削弱齊國,這不正好符合趙國的利益嗎?所以,臣認(rèn)為什么都不用做,任其發(fā)展。到了合適的時候,趙國便可以分一杯羹。”
趙何點頭贊許。
削弱齊國對趙國來說,是符合利益的。
趙何道:“關(guān)于蘇代之事,先生全權(quán)處理吧。”
“喏!”
劉宣拱手應(yīng)下。
他又和趙何商議了其他的政事,然后才告辭離開。
出了王宮,劉宣一身輕松。
找到了蘇代的弱點,等他去給蘇代送行時,他會好好的和蘇代說道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