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維笑了笑。
他對劉宣談判的手段,已經(jīng)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
劉宣看似暴躁直接,表面上處處針對董堯,甚至一言不合就要撒潑離開,但實(shí)際上,劉宣心里有譜,始終掌控著節(jié)奏。
談判的底線,始終在劉宣的原則范圍內(nèi)。
劉宣,是個難纏的人物。
烏維表情肅然,緩緩道:“劉監(jiān)軍,談判的事情由董堯負(fù)責(zé),本王就不會插手。他說條件是五十五萬石糧食,就是五十五萬石糧食。至于該怎么談,你們可以慢慢磋商。”
董堯一聽,心中感激。
烏維對他的信任,令他非常的感動。
他的內(nèi)心忽然有了一種想法,烏維的勢力比修戈強(qiáng),為人更加的英明睿智,胸襟廣闊,或許效忠烏維是合適的選擇。
這樣的念頭,一閃而逝。
他一直跟著修戈,不可能背叛修戈。
劉宣表情認(rèn)真,沉聲道:“匈奴王,談判磋商應(yīng)當(dāng)合理才行。”
“五十五萬石糧食,這是不可能達(dá)成的條件。”
“我們來粗略的算一筆賬,這五十五萬石糧食,足以支撐十?dāng)?shù)萬士兵三個月的口糧。如果士兵省著吃,支撐的時間更長。”
“如此數(shù)額巨大的糧食,都能供給趙國的軍隊(duì)一段時間了。你讓我拿出五十五萬石糧食,對趙國來說,會傷筋動骨,是不可行的。”
“我王不可能為了數(shù)千婦孺,拿出五十五萬石糧食的。”
劉宣見烏維不說話,仍是擺事實(shí)講道理。
他就一個觀點(diǎn),趙王不同意。
董堯提出一百五十萬石糧食的條件時,劉宣用趙王作為理由;降低到一百萬石糧食的條件時,劉宣仍是這么回答;降低到五十五萬石糧食,劉宣還是用趙王作為說辭。
這個說法,能站住腳。
而且眼下的情況,劉宣并不著急。
反正慢慢的和烏維談判,他有足夠的耐心。
最重要的是,劉宣和廉頗背靠青陽關(guān),后方的糧食源源不斷的輸送過來,確保了劉宣后顧無憂。u
匈奴人卻不同,勞師遠(yuǎn)征,極為消耗糧食的。
時間越長,對匈奴人越不利。
董堯打起精神,他有烏維的支持,也是不退步,道:“劉監(jiān)軍,五十五萬石糧食,已經(jīng)是最低的條件。連這個條件你都不同意,恐怕真的不能換回被俘虜?shù)内w人了。”
此刻的語氣,有些僵硬。
董堯在試探劉宣,他要摸清楚劉宣的底。
劉宣冷笑兩聲,當(dāng)即反駁道:“五十五萬石糧食作為條件,其實(shí)也不是不可能,但情況不同。”
“如果趙國實(shí)力孱弱,如果趙國軍隊(duì)和匈奴人沒有一戰(zhàn)之力,如果青陽關(guān)守不住,別說是五十五萬石糧食,就算是百萬石糧食,也沒問題。”
“就算要動搖趙國的國本,甚至盤剝百姓才能得到足夠的糧食,趙王都會盡力而為。”
劉宣話語中,帶著一絲的嘲諷。
他語氣也越發(fā)強(qiáng)硬,說道:“眼下的情況,趙國實(shí)力強(qiáng)大,不懼匈奴人。”
“如今不過廉頗一員將領(lǐng),就擋住了匈奴人。”
“如果趙王下了決心,調(diào)集趙國的大軍來,本官認(rèn)為,足以擊敗匈奴人。”
“如今的情況,青陽關(guān)在廉頗的手中固若金湯。匈奴人想攻入趙國,可謂是難如登天。本官為什么愿意來談判,不是因?yàn)橼w國的國力不強(qiáng),不是因?yàn)橼w國沒有能力和匈奴人一戰(zhàn),而是不忍心趙國的百姓橫遭慘死。”
“這才是本官談判的前提。”
劉宣輕笑,自信道:“弄清楚了談判的前提,才能正視自己。”
“董堯,你需要考慮清楚自己的情況。”
“如果真的到了最壞的地步,本官只能放棄被俘虜?shù)臄?shù)千婦孺,不管他們的死活。”
“再退一步說,匈奴人當(dāng)著青陽關(guān)無數(shù)士兵的面斬殺數(shù)千婦孺,這等仇恨,不可謂不刻骨銘心。”
“所有的趙國士兵,都會銘記這一刻,會把無窮的憤怒化作動力,會和匈奴人拼殺到底。”
“到那時,吃虧的還是匈奴人。”
“你們殺人越多,雙方的仇恨就越難以化解。”
劉宣侃侃而談,更直入要害,說道:“董堯,人得有自知之明。你是襜襤人,哦,我錯了,你現(xiàn)在是匈奴人。你要為匈奴人爭取利益是好的,但漫天要價不妥當(dāng),得考慮現(xiàn)實(shí)的情況。”
面對董堯,劉宣揮灑自如。
一個歸順了襜襤人,又甘愿給匈奴人做狗的人,他收拾起來,不過是反掌之間的事情。
這事情,著實(shí)太容易。
董堯眉頭蹙起,臉上的表情變得凝重了起來。
劉宣的話,有幾分道理。
讓趙國拿出五十五萬石糧食,的確有些困難。
董堯想了想,決定后退一步,他拋出了底線道:“五十萬石糧食,不能再少了。這是我的底線,也是匈奴王的底線。”
烏維眼眸微微瞇起,眸子中精光閃爍,暗道劉宣果然厲害。
三言兩語,令董堯退讓了。
劉宣再一次輕嘆,說道:“五十萬和五十五萬,有多大的區(qū)別呢?真的不大。不過你既然有誠意,本官也愿意配合。一口價,八萬石糧食,以及一萬斤鐵
和三千斤鹽。”
談判進(jìn)行到現(xiàn)在,劉宣提高了一點(diǎn)條件。
從五萬石糧食,到八萬石糧食。
烏維不再作壁上觀,主動道:“條件太低了,八萬石糧食,絕對不可能。”
劉宣和董堯談判到現(xiàn)在,不能掌控節(jié)奏。
為了扭轉(zhuǎn)局面,烏維干脆自己上陣。
劉宣嘴角噙著一絲的笑容,道:“匈奴王,趙國有趙國的底線和考慮。如果超出了條件,第一是本官無法做主,第二是我王通盤考慮后也難以答應(yīng)。或者,你殺了所有的婦孺。”
烏維暗罵劉宣厲害。
到現(xiàn)在,劉宣竟然寸步不讓。
烏維也不愿意僵持,沉聲道:“劉宣,你給一個合理的價格。”
劉宣道:“八萬石糧食,已經(jīng)是最大的誠意。”
烏維搖頭道:“八萬石糧食,不可能。”
劉宣聳了聳肩,無奈的道:“既然匈奴王認(rèn)為八萬石糧食不妥,今天的談判到此為止。你我雙方再考慮一下,然后再來磋商如何?”
烏維揮手道:“沒有必要,我們繼續(xù)。”
在青陽關(guān)外多耽擱一天,糧食就會消耗許多,對匈奴人有極大的壓力。
盡早解決,才是正道。
劉宣說道:“本官給出了最合適的價格,但你始終不愿意降低條件。你這樣,談判怎么能進(jìn)行下去呢?匈奴王,并非本官不配合。”
烏維思索了許久,沉聲道:“二十萬石糧食,本王便釋放所有的俘虜。”
劉宣道:“高了。”
烏維道:“這是本王最大的誠意。”
劉宣點(diǎn)了點(diǎn)頭,正色道:“本官清楚匈奴王的誠意,但有一個問題,這一次你用數(shù)千俘虜換了二十萬石糧食,下一次呢?”
“此例不可開,我不能同意。”
“想要憑幾千婦孺換二十萬石糧食,絕對是不可能的。”
“現(xiàn)在不可能,將來也不可能。”
“如果憑幾千俘虜就能換來數(shù)十萬石糧食,這仗就不用打了。”
劉宣強(qiáng)勢無比,再一次重申道:“匈奴王,八萬石糧食不是小數(shù)目,這一批糧食,可以讓匈奴人熬過寒冬。這樣的數(shù)額,是本王最大的權(quán)限。”
烏維道:“八萬太低了!”
對于八萬石糧食,烏維根本就不認(rèn)同。
劉宣說道:“匈奴王要多少糧食?”
烏維再一次改變了條件,說道:“十五萬石糧食!”
和劉宣談判,烏維不斷的降低糧食的數(shù)量。從一百五十萬石,到一百萬石,再到五十五萬,到了如今的十五萬石,減少了十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