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發展旅游的第二條成功經驗是產業融合,把“旅游活市”戰略推向深入。
產業融合體現了“旅游活市”的重點。劉副市長表示,“旅游活市”核心在于“活”字,不僅要依托常熟自身的旅游資源優勢,以點帶面,帶活整個城市發展,也要順應市場和游客實際需求,轉變方式,激活常熟后續發展的潛力。
因此,“旅游活市”在常熟市委、市政府五大發展戰略中僅次于“工業立市”位居第二,可見旅游在常熟決策者眼中的“分量”。在推進“旅游活市”戰略中,常熟市大力推進旅游與文化、生態、商貿、工農業、信息產業和城市建設的高度融合,以產業融合來推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以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來促進產業融合,走出了一條“常熟特色”的發展之路。
常熟是座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城,有著3000年文明史、1700年建城史,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唐至清,常熟出了8名狀元、9名宰相、485名進士,詩文、琴棋、書畫、金石、戲曲等領域名家輩出。現存綵衣堂、方塔、脈望館3處國家級文保單位,有孔子唯一的南方學生言偃和吳地始祖仲雍墓,保留了大量江南地區的民風民俗。在旅游與文化融合上,常熟一方面挖掘傳統和歷史文化,弘揚和傳承江南文化,另一方面,依托常熟服裝產業優勢,通過服裝博覽會等打造時尚文化。當前,常熟正在籌劃以“弘揚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風采,共享江南文明”為主題的江南文化節,通過對原有節慶資源的整合,把江南文化論壇、戲劇文學作品大賽、服裝服飾博覽會、尚湖國際民間藝術節、沙家浜民俗風情節等系列活動融會貫通起來,為促進文化、旅游與城市互動繁榮搭建新的平臺。相信通過打造江南文化節,必將成為常熟建設文化旅游名城的“首打品牌”。
打造以沙家浜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旅游品牌也是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的經典范例。游人在沙家浜景區,來到“阿慶嫂”經營的“春來茶館”,耳邊傳來的是京劇《沙家浜》唱段,“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從一部經典京劇到一個知名景區,沙家浜完成了從一個創意符號到一個實體產業的轉變,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形成了巨大的就業潛力,并產生了一個文化創意和產業發展互動的良性模式。通過努力,沙家浜風景區先后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4A級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去年接待游客突破50萬人次,旅游自營收入突破1000萬元,主要指標持續多年保持20%30%的增長,吸納直接、間接就業超過1萬人。
常熟是座生態環境優美的山水之城,古城三湖環抱、依山而筑,山、水、城融為一體。在旅游與生態融合方面,常熟堅持旅游開發與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以生態為主導,緊扣山水做文章,主打虞山、尚湖、昆承湖“一山兩湖”綠色牌。
“常來常往,常來常熟”這是常熟人經常對遠道而來客人說的一句話,這句樸實無華的話體現了常熟好客的傳統。搞好環境才能招待客人,打造良好的自然環境自然成為常熟旅游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這其中尚湖、昆承湖和南湖的生態修復成為當地百姓歡迎、外地客人贊賞的“大好事,大實事”,也成為常熟決策者生態建設的“得意之作”。
虞山腳下的尚湖,被稱為“常熟之腎”。但是,20多年前,這里沿岸有不少被圍湖開墾的土地,水域內有許多圍網養殖,周邊有一些污染企業。常熟市采取了退田還湖舉措,關閉了沿湖幾十家污染企業,將養殖的圍網全部拆除。現在,尚湖水一直保持在國家二類水狀態,成為江南生態環境最好的湖泊,有89種近萬只珍禽鳥類紛紛來此安家落戶。而常熟最大湖泊昆承湖的生態修復更是常熟生態旅游融合發展又一力作。昆承湖水面積達18.4平方公里。按照“人水和諧、生態文明、彰顯特色、永續利用”的總體定位,昆承湖區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已初見成效,湖體水質有了明顯改善,湖體生態系統正在逐步恢復,大部分區域斷面水質已達到三類標準。
旅游與商貿融合是常熟發展旅游的一大特色。上世紀80年代,常熟順應農民搞流通、辦市場的創舉,建成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市場———中國常熟服裝城,走出了一條“市場帶動產業、產業提升市場”的“富民之路”。作為中國著名全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和交易基地,常熟的決策者認為,通過包裝,注入旅游相關元素,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叫得響的旅游產品。經過兩年的努力,他們又成功地把它打造成全國第三家、江蘇首家國家4A級購物旅游區———常熟服裝城。
在服裝城街區,到處可見“購物天堂,服裝海洋”的廣告語。“占地3.7平方公里的服裝城,常駐客商有2.8萬多家,每天來做生意的客商有20多萬人次,年銷售額達580億元。”我們昨天已經參觀了“中國男裝中心”、“中國童裝中心”、“中國女裝中心”等眾多服裝專業市場,各類服飾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據介紹,商城內有200多只省級以上知名商標、5000多個知名品牌,總代理、總經銷和專賣店有1000多家。為開展購物游,服裝城編制了景區導覽圖、配套建設了游客接待中心,推出“購物旅游節”等活動,吸引了大批旅行社組團前來購物。
常熟積極推進旅游與工業、新農村建設的有機融合、互動發展,蔣巷村生態園、波司登、夢蘭、隆力奇等工業游、鄉村游方興未艾。其中,蔣巷村無疑最具代表性。
蔣巷村只有186戶、800多人口,但去年全村社會總產值超過10億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5萬元。游人可以乘電瓶車參觀這個占地4500畝的花園式村莊,村里的圖書館、科普館、農業展覽館和三星級旅游賓館一應俱全,并建有一座投資1900萬元的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中心大樓。蔣巷村當年一窮二白,經過“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游旺家”三部曲,現在已成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并通過了中國特色旅游名村和中國農業公園、江蘇省十大鄉村旅游精品單位等考核驗收。2001年,蔣巷村接待國內外游客近5萬人次,旅游收入近500萬元。
旅游的發展,促進了城市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除景觀環境、交通等設施建設之外,這幾年,常熟堅持通過加快旅游項目建設和飯店景區的創A升星步伐,全面提升各類旅游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全市已擁有國家4A級旅游區4家,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6家,農家樂星級飯店10家,星級賓館21家,其中四星級6家、五星級4家;同時還引進了中江快捷、宜必思、莫泰、如家等一批全國連鎖經營的品牌經濟型酒店。全市共有各類住宿設施443家,客房達15969間。全市旅游接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接待能力顯著改善。
打造“江南商都、文化名城、旅游勝地”,把旅游業建成當地群眾喜愛、外地游客歡迎的和諧產業、惠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