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五月十七日夜,騎都尉陳應大破潁川黃巾,陣斬賊首波才,斬殺黃巾六萬餘人,俘獲萬人,全殲長社之外的黃巾,潁川黃巾爲之一清。
翌日,陳應一方面向雒陽露布飛捷,一方面遣麾下大將向著潁川黃巾的餘部進攻,收復失地,救援被黃巾攻打圍困的世家大族的莊園和塢堡。
在陳應分兵全郡,大肆清剿潁川黃巾,收復所有失地時,五月末,陳應的露布飛捷終於達到了雒陽。
這一次大捷,對雒陽朝廷有著不一樣的一樣,這是黃巾起事以來,朝廷連連失利之下,第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大捷!
此次大捷乃是黃巾亂起之後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在黃巾亂起,席捲八州,震盪海內,各地守臣紛紛戰死、失利的情況下,這場大捷好像是一片黑暗中唯一的一道光芒,照亮了所有人的人心。
靈帝在得到長社大捷的捷報後,喜出望外,立刻下詔擢陳應爲羽林中郎將,令其獨領一軍掃蕩豫州黃巾。
而陳應也沒有辜負靈帝的厚望,在朝廷嘉獎的詔令到來後不久,便再次爲靈帝獻上了大禮——在等待朝廷命令的這段時間裡,陳應分兵四出,迅速剿滅了潁川郡的黃巾餘黨,平定了潁川郡。
潁川黃巾既定,那下一步便是汝南、陳國等地的黃巾了,在和皇甫嵩等商議過後,鑑於汝南黃巾勢力日大,太守趙謙不敵,汝南局勢日漸敗壞。
而與汝南局勢敗壞不同,陳國則相對安定,針對這種情況,陳應等人一致決定先集中力量剿滅汝南黃巾!
在決定了進軍方向後,朝廷大軍以陳應部爲先導,揮軍進入汝南郡境內,開始了針對汝南黃巾的汝南戰役。
在這次戰役中,由於陳應在長社之中中領悟到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和黃巾軍缺少與騎兵作戰的經驗後,陳應集中了手上所有的騎兵,形成了一個具有四千騎的騎兵集羣,以其爲刀鋒,狠狠的打擊了汝南黃巾。
在朝廷大軍決定進軍汝南後,陳應集中手上四千餘騎騎兵,突然殺進了汝南郡,一路上靠著騎兵風馳電摯般的速度,在汝南郡內肆意縱橫。
五月二十五日,僅在長社之戰的八天之後,陳應騎軍便突然出現在汝南西平城外,在城內黃巾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殺入城內,奪取了這座城池,打開了大軍通往汝南的道路,開始了汝南戰役。
在奪下西平後,陳應並沒有停下腳步,他在留下一部分人手把守城池,接應後面的大軍後,便再次率軍出發,經過五六天的潛行後,他們突然出現在汝南郡郡治平輿外。
正在圍攻平輿的黃巾軍猝不及防,被陳應揮軍從後面殺入,頓時大潰,陳應一路掩殺,斬首三萬餘級,汝南平輿之圍頓解。
在解除了平輿的危機後,陳應沒有繼續追擊黃巾軍,而是在平輿停了下來,這倒不是他不想繼續進擊,而是手下的軍隊受不了了。
這段時日來,陳應雖然接連取得大勝,他部下士卒的士氣也十分高昂,但是這兩三個月來,接連不斷的趕路、征戰還是耗盡了他麾下士卒的體力。
尤其是進入汝南後,在短短幾天內,幾次長途奔襲,縱使人能夠承受,但是馬匹卻受不了了,大量的戰馬折損,令陳應麾下的騎兵迅速減少。
倒不是戰損,而是沒有了戰馬,不得不轉職成爲步兵!
爲了保存元氣,也是穩重起見,陳應在平輿停下了腳步,進行修整。
在陳應在平輿修整的時候,皇甫嵩和朱儁卻沒有閒著,他們順著陳應打開的缺口,一路突飛猛進,打的汝南黃巾潰不成軍,最終在西華大敗黃巾渠帥彭脫,平定了汝南黃巾。
汝南黃巾既定,豫州其他地域的黃巾軍便不成氣候,在皇甫嵩和陳應等人的殘酷打擊下,紛紛俯首,豫州黃巾平定。
平定豫州黃巾後,朝廷大喜,封皇甫嵩爲都鄉候,犒賞全軍。
在皇甫嵩被封爲都鄉候時,陳應也得到了朝堂的嘉獎,因爲年齡的問題,陳應的官職並沒有再次提升,仍然是羽林中郎將,只是增加了一大堆散官頭銜之類的虛頭巴腦的東西。
當然,在這中間也是有著一些實惠的,像是爵位提升爲關內侯,食邑五百戶之類的名位和錢財上的獎勵。
以及可以自行招募兵員,任命軍司馬以下軍官(須向朝廷報備)、保薦軍司馬以及校尉等高級軍官、準許陳應建立軍械修繕所、擴大陳應所部規模,給出了五個校尉軍職等等一系列嘉獎。
在這中間,最令陳應高興的是朝廷給他補充了五千匹戰馬!
有了這五千匹戰馬,陳應麾下的騎兵便可以恢復戰力,並且再次擴編!
在得到朝廷的戰馬補充之前,陳應手上還剩下四千餘匹戰馬,這是集中了全軍所有的馬匹的數量,其中很多幹脆就是馱馬,根本無法上陣衝鋒!
只能是暫時湊合,事實上也是如此——陳應手上真正的騎兵只有黃忠部的一千騎,以及他的五百騎親軍,其他騎兵都是找的會騎馬的步兵暫時充任,也就是嚇嚇沒見識的黃巾軍了。
而得到朝廷的戰馬補充後,陳應手中便可以真正組建起一支專職騎兵了。
在得到朝廷如此多的好處後,陳應的職權和麾下軍隊的勢力都大大的擴大了,他也真正成爲了擁軍過萬的大軍頭了,不再是拿手下民夫充當戰卒,嚇唬人的小都尉了。
在陳應得到朝廷衆多補給,實力迅速壯大的同時,朝廷也沒忘記制約陳應,倒不是給陳應派來了一個護軍使者(監軍),而是給陳應所部補充了大量中低級軍官。
這倒不是朝堂不想給陳應派遣護軍使者(監軍),而是一來此時還不興這個,二來嘛,靈帝還是十分信任陳應的,沒想著怎麼制約陳應,加上董太后的存在,也就讓那些心懷鬼胎的人無處下爪了。
至於往陳應軍中摻沙子,那是大漢軍制的本能運作,那些羽林郎、羽林騎、虎賁衛士等,本來就是預備軍官。
而陳應頂著羽林中郎將的名號,他麾下的軍隊自然也就是中央軍,這些人補充進來那是合情合理,而且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