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說“此處丘陵亦不甚高,且頂部平坦”,這種地形在後世有個專有名詞,叫做“塬”,其中頂部最爲平坦,且面積較大的,稱爲“臺垣”。
胡晉對峙的這一段,其西側亦有大片臺垣,延伸出十六七裡之遙,確乎並不難行。這種地形在數十上百萬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但是地貌卻與後世大不相同,由於尚未遭到過度墾殖,西北風攜帶來的沙土也不甚多,故而植被,尤其是喬木,比兩千年後要繁密得多了。
正當秋冬之交,天氣不算太過寒冷,山間草木也不甚黃,風來沙沙作響,與山下的人喊馬嘶、連營列寨、殺氣騰空,似乎完全是兩個世界。劉粲踞坐而飲,就覺得數月間籌劃西征的勞碌與煩躁全都一掃而空,說不出的愜意、舒適。
田崧所言不差,他剛纔瞧見的果然就是司馬遷的祠堂,墓在祠後。不過兵荒馬亂多年,祠中已無人看守,供案上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土,就連牌位都傾倒在一旁。劉粲上前,恭恭敬敬地扶正牌位,但是無香可上,只能撮一堆土充數,然後朝牌位拱了拱手。田崧等幾名晉朝士人出身的,則撩衣跪拜,稽了個首。
來到祠堂後面,他們又向司馬遷的墳墓行了禮。墳前有碑,拂拭塵土,細察其字,果然是永嘉四年所立。劉粲就說了:“史遷也算先賢大家,待孤收取關中,必要修繕祠堂,並遣人看護、灑掃。”
瞧著天色還早,此處又僻靜,劉粲便命從人於祠前樹下鋪開氈毯,擺上酒菜來,與幾名參軍共飲。說說地形,談談戰事,劉粲心情一放鬆,不由得多喝了幾杯,略略帶上了三分酒意,他突然間就問王琰等人:“卿等以爲,史遷與班孟堅,誰爲良史啊?”
田崧答道:“皆爲良史,但若強要別其高下,則司馬公不如班孟堅。”
這也是幾百年來的流行評價,士林中普遍認爲班固著史,才能在司馬遷之上,《漢書》也寫得比《史記》爲好。然而劉粲聞言,卻笑著搖一搖頭,說:“未必……”
隨即解釋道:“世皆以爲,班書細密,而遷書簡約,以是左遷而右班。然而《漢書》又非班孟堅一人所作,書未成而其人已逝,女弟班昭,及弟子馬續整理之,始成今日所見之宏文。且在孤看來,史遷文才飄逸、筆力雄奇,班孟堅則唯謹嚴而已。《漢書》中敘武帝以前事,多以《史記》爲本,略略增補而已,尚不失其神韻,至於武帝以後,無本可依,便靈氣頓失了……”
認爲《史記》的成就在《漢書》之上,這種評價在後世比較流行,主要是班固過於粉飾統治者了,不象司馬遷,敢於抒發胸臆,借著史來酣暢淋漓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劉粲也算是發前人之未發,對於他這番言論,王琰、田崧等人其實並不以爲然,然而基於對方的身份,只能唯唯而已,並不敢當面加以辯駁。
不過劉粲隨即就嘆了口氣,說:“不知班孟堅之後,誰能更爲後漢著史啊!”
田崧拱手道:“後漢之史已有,如謝承《後漢書》、薛瑩《後漢記》、司馬彪《續漢書》、華嶠《漢後書》等,亦頗浩繁……”
劉粲笑著打斷他的話:“於卿所言諸史,孤亦稍有涉獵,多不過拾《東觀》之餘唾而已,距班、馬遠甚……”隨即一皺眉頭,說:“薛瑩得非吳人乎?漢史何得由吳人述作?我朝既然紹繼炎劉正統,自當由我朝史家爲後漢作書。”
王琰等人心道,你所言有理,但我朝……也得有史家才成啊!正打算敷衍幾句,說什麼且待天下底定之後,這寫史書之事麼,自然會提上議事日程,誰想劉粲的話題卻又瞬間飄遠了,忽出怪問:“自高祖而至孝平,史稱前漢,將光武以下,直至孝愍(即漢獻帝劉協),名爲後漢。則我朝又將名之爲何呢?”
田崧隨口答道:“昔昭烈皇帝紹繼漢統於蜀,俗名爲‘蜀漢’,則我朝都平陽,屬晉地,或將名之爲‘晉漢’?”
王琰當即呵斥道:“田君慎言!昭烈而至孝懷(即後主劉禪),不能恢復皇基,侷促於巴蜀窮僻之地,故此以地名之。今我朝雖雄起於晉,必將混一六合,重開炎天,又豈能以地名之呢?!”劉備那是割據政權,所以纔會被叫做“蜀漢”,咱們是割據政權嗎?你這話可是極端的政治不正確啊!
田崧趕緊伏地謝罪,劉粲笑著擺擺手:“又非朝堂之上,我朝之名也不由卿所定,何罪之有?”隨即命侍從給幾位參軍滿酒,他本人則又長鯨吸海一般幹了一盞,然後話題再次轉換——“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混一六合,重開炎天……”
這人喝多了,本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態,有的激動,有的疲憊,有的引亢高歌,有的臥倒即眠,劉粲基本上屬於前一種,腦細胞極度活躍,奇思怪想層出不窮,但同時注意力卻難免渙散,所以任何一個話題都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說著說著,他思路就不知道飄哪兒去了。
“即以此番西征論,朝中多有煩言,欲孤多積聚數載,再可與晉寇爭鋒。然而唯獨孤可在平陽積聚嗎?裴該在關中、祖逖在河南,若不往攻,亦將日雄日大,誠恐數年之後,官軍更難得渡大河……”
王琰等人正待勸慰,劉粲卻突然間光起火來了,把酒盞朝氈毯上狠狠一擲,說:“裴該,孺子耳,祖逖,老革耳,我從前全不曾聞此二人之名,怎麼霎時間便能崛起,甚至奪我河南、關中?昔在偃師與彼等對峙時,孤便感覺,來其一必無可懼,合其二……嘿嘿,堪爲國家之患!”
王琰拱手道:“殿下何必喟嘆?我朝建業不久,軍勢卻猛若烈火,既克洛陽,復擄晉主,晉寇幾至覆亡。人之將死,必有迴光返照,國之將亡,忠臣、義士出焉——如昔趙之衰而有李牧,楚將覆而生項燕,秦祚旦夕亡,而章邯破殺項梁……如今天命在漢,裴、祖必不能力挽其傾,只須我朝君臣一心,上下一體,必能復取關中、河南,俘裴、祖而滅晉祚!殿下勿憂。”
劉粲苦笑道:“卿說得好,只要君臣一心,上下一體,天下自定,然而……誰來與孤一心?劉乂若與孤一心,河南安能得而復失?劉曜若與孤一心,如何連一馮翊都不能守?石勒若與孤一心,既得幷州,何不拱手以獻朝廷?我此番若能得幷州糧秣、士卒,貔貅十萬以臨大江,又安慮裴、祖啊?何以裴、祖能一心,而我朝將帥卻偏不能同仇敵愾?”
王琰道:“是故太師等勸殿下善撫雍王、趙公……”
劉粲擺擺手,打斷他的話:“劉曜喪敗之後,或者可撫,石勒之勢如日中天,還如何撫得?今彼所領田土,幾乎三倍於朝廷,戶口、兵馬,亦可與朝廷相拮抗,自據襄國,堅不來朝,分明反心已彰!誠恐孤此番便取了關中,異日再併吞河南,終將揮師而東,與那羯……石勒相鬥!”隨即冷笑一聲:“國家之大患,恐怕不在長安、洛陽甚至建業,而在襄國!”
他這話參軍們都不好接,王琰、田崧對視一眼,田崧只好嘗試著把話題給轉回來:“國家大事,非臣等所敢置喙,臣等唯善輔殿下,以成此戰,以建此功而已。但不知於摧破當面晉寇,殿下有何腹案啊?”
劉粲說咱們也已經看過了晉軍的部署——“卿等以爲若何?”
王琰答道:“陶士行果然當世名將,營壘甚完,佈陣嚴密,加之地形狹窄,正面對攻,恐難急破,若待裴該率援軍來,難免遷延日久……糧秣恐不足支應大軍久駐敵境,直至歲末。是故臣建議殿下別遣一軍……”
劉粲再次打斷他的話,一邊把地上的酒盞撿起來,一邊笑著說:“爲將有善攻者,有善守者,善攻者不可正攖其鋒,善守者不可強撼其壘。然而陶侃之陣,在孤看來,攻守一體,貌似無隙可乘,其實未必難破。正如班孟堅之《漢書》,唯四平八穩而已,則其進退,必不難料。我意明日使喬車騎先嚐敵,再用卿計,遣一軍登山繞至其後……”說著話提左手一拍大腿:“十日之內,必要破敵!”
可是他右手正端著酒盞,讓侍從給倒酒呢,這麼一拍大腿,渾身一震,侍從一個把握不住,酒就全灑出來了,幾乎澆劉粲一胸脯。劉粲勃然大怒,當即喝令將那侍從綁了,斬首來報!
……
劉粲打算派兵登上臺垣,繞道以襲晉軍之後,陶侃久駐馮翊,對郡內地形勘測得非常仔細,他又怎可能料算不到呢?因此在下寨之後,便即召聚衆將,問道誰願意去守備我軍西側,以防胡寇下平啊?
“蓬山左營”督王堂當即請令,說末將願往。陶侃就問你打算怎麼辦,如何堵塞胡軍?王堂回答道:“賊難行遠,若欲夾擊我軍,必自龍亭下平。軍帥此前便已料知,在山下設壘,以塞其道,末將自當據壘而守,必不使胡寇一兵一卒出於山地。”
陶侃搖搖頭,說“不妥”,隨即解釋道:“敵衆我寡,我只能予將軍兩千步卒,而彼處地不甚險、壘不甚堅,若胡寇將偏師來,固可堵塞,但恐爲其探知我虛實,再遣增援,則恐難以久守。侃之意,若賊軍衆,將軍固守,若所來少,可放其略略入平,然後以堡壘束縛之,以兵卒切割之,務求極大殺傷。若能大破敵,劉粲或許不敢再來。然而如此用兵,甚爲艱險,一旦失誤,難遏敵勢,將軍果有信心領命麼?”
王堂拍拍胸脯,回答道:“末將之能,軍帥素知,唯喜陷敵破陣,不耐煩久守,如今最多十日,想必大都督必遣援軍到來,是故才肯請命西向龍亭。則軍帥之謀,正中末將下懷,有機會當面破敵,豈能無信心啊?”
陶侃說好,當即命王堂統率兩千本部兵馬,前往龍亭守備。司馬裴寂坐在邊上一聲不吭——他本無軍事才能,裴該也曾反覆關照,說你不要隨便干涉主官的軍務,負好監軍之責便可,所以一般這種軍事會議上,他都咬著牙假裝啞巴——但在散會後,卻悄悄地詢問陶侃,說:“我看軍中諸將,陸衍老成,董彪謹慎,而莫懷忠油滑,若論勇銳,無人可比王堂,軍帥爲何不使他正面對敵,卻要遣向他處啊?”
陶侃平素不怎麼愛說話,但一來裴寂名爲司馬,其實是裴該親命的監軍,理論上若逢特大變故——比方說發現主將有逃亡甚至於投敵的嫌疑——他是有權力暫時解除陶侃職務的,勢必不能冷面相對;再則裴寂這小子家奴出身,慣會看眼色、拍馬屁,他知道裴該對陶侃寄望甚深,又很信任,幾乎不當是部屬,而跟對待卞壼似的,引爲同儕,所以平常對陶士行恭敬得不得了,幾乎執弟子禮,這對弟子麼,總需要諄諄教導一番。故此陶侃耐著性子解釋說:
“我也知王堂甚勇,可爲甄隨之亞,只是無其跋扈耳。如今我軍以固守爲要,待大司馬援軍來,始可與胡軍決戰,則要王堂無用——若甄隨在,或可命其衝鋒陷陣,以攻代守,但王堂非但不如甄隨,其部勇銳也不若‘劫火中營’,強命出戰,反易壞事。故此別遣以敵胡之偏師,或者可收奇效啊。”
裴寂連連點頭,說“受教了”,然後又問:“軍帥以爲,我軍在此,可阻胡軍幾日?”
陶侃沉吟道:“我亦不知……倘若平常交鋒,我恃地形之狹,可以順利遏阻胡賊,以待援軍抵達。然如今劉粲急渡而來,料其軍中糧秣必不充裕,若在此爲我所阻,將難以深入馮翊,糧盡必退,則多日謀劃,都成泡影。故此,或許會不計傷亡,全力以猛攻我……終究衆寡懸殊,若純鬥力,勝負難料啊。”
隨即瞥了裴寂一眼,說:“司馬不必犯險,不若先歸郃陽去吧。”
裴寂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笑笑,說:“且待接戰後,再定行止……”這還沒開打呢,我就先跑了,將來怎麼跟大都督交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