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三十七章 東來客
ps:講規(guī)則的敵人強過內訌的自己人
下卷三十七章
長安城被恐慌籠罩著。
夏軍占領咸陽,起初并沒有讓長安晉軍絕望。劉義真自恃精兵在手,認為只要長安堅城不倒,挺到春夏,就能在江東援兵配合下,一舉擊潰匈奴人,重新奪回咸陽。就算沒有援兵,晉軍依托堅城慢慢地耗,熬到夏天,匈奴人在蒸籠一樣的關中就再也呆不住了。
但赫連大王還沒來,風大王先把他吹醒了。
十一月,天寒地凍,撒尿成冰,長安什么都不缺,唯獨缺柴。
咸陽一帶茂密的樹叢,春夏秋都提供景色,冬天則提供木柴。烽燧不舉的年頭,每天都有咸陽樵夫趕車到長安賣柴。上好的木柴燒成炭,次等直接當燒柴。長安公卿富人夏天到終南山避暑,冬天靠咸陽柴薪御寒,故有“涼在終南,熱在咸陽”之說。
現(xiàn)在,這個熱源被掐斷了。
赫連璝送來木柴當禮物,最先驚覺的是傅弘之。他馬上下令去清點長安城中存儲的薪柴數(shù)量,結果發(fā)現(xiàn)只夠維持全城軍民半個月之用。長安人不是神仙,要食人間煙火,每天要燒掉數(shù)量驚人的薪柴。但和軍用相比,民用居然只是小頭。除了三軍要埋鍋造飯、生火取暖,守城作戰(zhàn)其實也是需要大量柴火的。戰(zhàn)況緊急的時候,守軍會把煮沸的油從城上潑下去,那些煮油的大鍋簡直就是吞吃木柴的大嘴獸。另外一個消耗木柴的大戶是兵器作坊,戰(zhàn)時消耗最大的是箭頭,作坊要晝夜不停地打造。爐子一刻也不能涼。這樣算下來,能支撐半月的說法,顯然是過于樂觀了。當今之計,只有先委屈老百姓。刺史府立刻派人收繳木柴,像糧食一樣。每家定量配給。不到夜里,不許燒柴取暖。青壯年還好辦,百姓家里有老人和嬰兒的,就拼死也不肯拿出木柴。當兵的只顧執(zhí)行命令,遇到強橫的,少不了先罵罵咧咧后動手動腳最后拔刀威脅。不消說。這又掀起新一輪的滔滔民怨。
饒是如此,木柴短缺依然是心頭大患,眾人一籌莫展之際,劉義真手下一名親兵出了個主意,說長安城中寺廟眾多。把它們拆掉,有的是木頭!磚石還能拿來當守城兵器。
劉義真有點猶豫。他的母親篤信佛法,他從小也是對僧人心懷敬畏,現(xiàn)在要拆寺廟,唯恐招來厄運。毛修之看他發(fā)怵,說刺史大人不必畏首畏尾。如今重中之重是保住長安,保住長安也就抱住了城內黎庶,佛祖體諒這份用心。我們可以跟寺廟好好商量。就說如果他們幫我們度過難關,事后我們出錢出人,幫他們重建廟宇不就結了嗎?
一聲令下。廟宇紛紛倒塌,梁柱檁椽檻佛緣了斷,重俗世煙火。有些兵還有節(jié)制,會把僧舍留下,這樣僧人們好歹有個避風的地方;遇上那種不知輕重的愣頭青,索性連僧舍里的木頭都不放過。和尚們倒還能忍。信眾卻是憤怒難耐,紛紛涌到刺史府門前抗議。劉義真一概閉門不見。但是有一天,他不能不見。因為門外求見的這個人來頭太大。
曇云。
自秦國滅亡后,曇云就再沒有出過寺門。他在苻秦和姚秦都備受尊崇,南游江東時,也是晉朝皇室的座上賓,南北信眾何止百萬。劉裕入長安后,曾經登門拜訪,但曇云痛心他殺絕姚秦皇室,托病不見。劉裕走之前,曾交代劉義真再去探望,但曇云既然不見其父,也就懶得見這個沒正形的紈绔子弟。劉義真雖然和劉備本家,卻沒有三顧茅廬的耐心,吃過一次閉門羹,遂氣哼哼地不肯再去。今天忽然聽說曇云親自登門,喜出望外,趕緊帶著傅弘之和毛修之出門迎接。
除了傅弘之,所有人都得仰視這個高大清瘦的僧人。劉義真雙手合十,連聲說大和尚光臨寒舍,小子有失遠迎,得罪得罪。
曇云念了一聲佛號:
“刺史大人要過冬,僧人們不曉事,沒有貢獻木柴,勞動三軍來拆房子,貧僧得罪得罪!”
劉義真立刻明白曇云來意。趕緊把人請到屋內,按照毛修之先前的說法解釋了一番。他說話的時候,曇云閉著眼睛數(shù)念珠。等他說完了,曇云睜開眼睛,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刺史光想著生火,怎么就沒想過滅火呢?”
劉義真摸不著頭腦。
曇云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
“心里若沒有欲火,也就不必找什么木柴!”
劉義真雙手合十,小心地問:
“小子資質愚鈍,才疏學淺,一時曉不得大和尚的機鋒,還請高僧點撥?!?
曇云端起茶呷了一口:
“貧僧不是兵家,但這些年打打殺殺也沒少見。若刺史早做運籌,長安不至于陷入今天的絕境;如今既然已經陷入絕境,再做困獸之斗,除了徒然殺生害命,別無裨益。”
劉義真皺了皺眉頭:
“大和尚的意思是讓我軍放棄長安?”
曇云目光如炬地盯著他:
“刺史莫非要步姚泓后塵?”
劉義真被曇云目光里的寒意擊中,忍不住打了個寒噤,正要回話,毛修之已經瞪大了眼睛:
“出家人應該心無俗事,超脫紛爭,為什么要為大夏做說客?”
曇云看都不看他:
“承蒙這位將軍謬賞,貧僧居然能做大夏說客。如此說來,貧僧一年前就是大晉的說客。出家人心懷蒼生,志在消弭兵災。若這就算是里通大夏,貧僧倒也不辭此罪,將軍只管抽刀好了。”
傅弘之給毛修之遞了個眼色,對著曇云雙手合十致意:
“大和尚用心良苦,我等明白。只是晚輩眼拙,看不出匈奴人如何能拿下長安?”
曇云笑了:
“將軍看不出匈奴人如何拿下長安。是因為你眼睛只盯著敵人,沒有看清楚自己。試問將軍:北府兵還是過去那支北府兵嗎?長安百姓還是過去那群長安百姓嗎?魂魄已散,如何降魔?心膽碎裂,怎樣打虎?”
這一句話刺中了要害,立刻讓所有人的舌頭都粘在上顎上。屋子里安靜了許久。劉義真徐徐開口:
“大和尚的意思無非是我軍撤出長安,不要和大夏交兵,讓長安百姓免遭兵燹。只不過本刺史奉行宋公命令,沒有他的明示,決不能擅自棄守。大和尚既然口綻蓮花,何不去勸說赫連勃勃。叫他不要貪圖地盤,徑直撤兵回大夏好了?!?
曇云沒料到這個小孩子居然會這樣將他一軍。看著劉義真臉上隱隱的得意,不由暗自嘆息一聲。劉裕的兒子,終究不是什么大材!
“如果刺史肯為蒼生放棄長安,漫說貧僧去勸說勃勃。就是拿貧僧給你們當柴燒,給他們當箭靶,貧僧也在所不辭!”
屋子里再次陷入沉寂。
須臾,曇云站起身來,緩緩走到屋門口,回過頭來看了劉義真一眼:
“貧僧該說的都說完了,一切還需刺史斟酌。長安寺廟,所剩無幾了。貧僧那座,還請刺史手下留情。倒不是貧僧比那些可憐的僧眾貴重些,而是你把他們的廟都拆沒了。總得給他們留一個佛家去處吧。戰(zhàn)端未開,先凍死一批僧人,怕也是不祥的事情?!?
不等劉義真回話,徑自出門去了。
傅弘之一看劉義真只顧發(fā)呆,連送客的禮數(shù)都顧不上,趕緊追出門去。一直送曇云出了府門。他扶著曇云上了車,馬匹就要邁步。曇云掀開車簾對他說:
“將軍雖是武將,看面相卻有佛緣。貧僧送你一句話?!?
傅弘之趕緊上前,躬身傾聽。
曇云靜了片刻,聲音低沉:
“孤城不可容,鴻雁畏寒冬,南下當如電,慎勿陷泥中?!?
傅弘之聽完,剛想說請大和尚為晚輩闡釋,曇云已經縮回車里,車夫一揚鞭子,車子吱吱呀呀地走了。傅弘之站在原地,默默地念了好幾遍曇云那四句話,前三句都能明白,唯獨最后一句不得要領,只能走著看了。
回到屋子里,劉義真和毛修之還在發(fā)呆,見他進來,劉義真嘆了口氣:
“都說說吧,這和尚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
傅弘之走到案前,挪開地圖上的書卷,仔細看了半天長安四周目前態(tài)勢,抬頭對劉義真說:
“目前只有一線希望。”
劉義真眼前一亮,立刻走到地圖邊,毛修之也跟了過來。傅弘之大拇指頂住長安,中指指向咸陽,用食指在兩城之間來回竄:
“如果我們現(xiàn)在能確認長安城外只有赫連璝一軍,姚滅豹還在咸陽,勃勃的中軍還在大夏邊境上,那么我們就可以組織精銳,夜襲赫連璝,一舉打垮他。打破這一路后,立即組織兩個集團,守城集團由毛將軍指揮,固守長安,絕不出兵交戰(zhàn)。我?guī)ьI一個游擊集團,向西南退到南山一代,利用姚秦故壘,側翼威脅咸陽到長安的通道。大夏如果兵少,我就跟他們干;如果兵多,我就閉壘不戰(zhàn),襲擾他的糧道。這樣一來,我們困守孤城的態(tài)勢也就被打破了。”
毛修之仔細看了地圖,閉上眼睛想了想南山一帶的地形,覺得傅弘之此舉,的確有猿臂之勢,隨時可以攫取咸陽長安間的夏軍,乃點點頭表示贊同。
劉義真卻是連連搖頭。他現(xiàn)在如同一個年老衰朽的守財奴,只要進倉,不要出倉,一聽說要分兵,就覺得匈奴人的刀已經架在了脖子上。
“此時分兵,長安更加單弱,如何能持久?”
傅弘之耐心地解釋:
“飛騎、驃騎的騎兵,用來守城是浪費了,不如放出去和匈奴人周旋。陳嵩、郭旭、斛律征這批戰(zhàn)將,野戰(zhàn)智勇過人,守城非其所長。另外,分出去人馬,在外面抄略匈奴人的糧草,也能減輕長安城糧草柴薪的負擔。”
毛修之也在旁邊幫腔:
“用兵固然要以眾擊寡。但這也要看情勢而定,分兵如能更加機動,自然以分兵為上。長安城中目下歩騎有兩萬多人,騎兵雖然只有五千多,但如果利用南山故壘。可以當萬人來用。留在城里的一萬多老兵,再加上幾千流民新兵,還是夠用的?!?
劉義真一看又是二對一,生恐自己頂不住,突然端出最高長官架子:
“都不要說了,讓本刺史好好想想。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帶一兵一卒出城,違令者立斬!”
唯恐兩員老將陽奉陰違,立刻召來門下督,要他傳令給長安各門守將:若無刺史手令而帶兵出城者,就地擊殺。不罪反賞!
說完一甩袖子,去后堂了。
傅、毛二人退路被絕,悶坐片刻,心如死灰,各自散去了。
當晚傅弘之和毛修之密談一次,次日一早,兩人帶著麾下全部幢主以上軍官到刺史府請命。這一回劉義真不能再固執(zhí)己見,但依然不肯立刻分兵。而是要先派人去打探,按照他的意思,如果長安城外果然還是赫連璝一支軍隊。那就同意夜襲當前敵人,而后乘勝分兵;倘若城外敵人勢大,就絕不允許分出一兵一卒。
前后派出去六七波探子,一天后陸續(xù)回來了。
姚滅豹麾下兩萬人,已經于今日日中時分抵達長安城外東北一帶,距離赫連璝大營三里。赫連勃勃大軍。日出時分已經從咸陽拔營,正在開往長安方向。
敵人快了半步!
傅弘之頓足捶胸。假如不是劉義真固執(zhí)己見。晉軍原本可以昨夜偷襲赫連璝,給新到的姚滅豹一個下馬威。一旦姚滅豹得知赫連璝已經后撤。他絕不會孤軍懸在長安堅城之下,一定會縮回咸陽。這樣一來,晉軍游擊集團可以更從容地運動到敵人右翼,占領南山故壘。赫連勃勃老奸巨猾,看到這種態(tài)勢,不會還在此地逗留的。
劉義真卻不以為然。他固然也震驚于夏軍運動神速,已經在長安城外集結了四萬多人,即將增加到五萬。但他內心也竊喜傅弘之計劃受挫,沒法再提分兵的事情。身為小孩子,爭勝是難免的,他提醒傅弘之:萬一你昨夜偷襲不能得手呢?
傅弘之被這個小孩子噎住了。是啊,戰(zhàn)場上的事情誰能說得清!萬一打成膠著戰(zhàn),出城部隊被赫連璝咬住,能否退回城里都是問題,更不要說破敵了。
劉義真見他不再說話,知道自己贏了在這一把,但這顯然無助于化解危機,乃勸他不要急著出擊,先把城防部署周全了再說。
傅弘之至此無計可施,只能先堵上城防漏洞。帶上諸將巡城,一路獎這個罰那個,安設此物調遣彼軍,走到東門附近時,隱約聽到遠處有喧囂聲。向東邊眺望,能看到有煙塵升起。
郭旭說莫非是江東援兵來了。
傅弘之說不像,煙塵很細,應該是小部隊。
又看了一陣,一小隊人馬出現(xiàn)在視野中,大約百十號人,清一色騎兵,身后是大約兩倍于他們的騎兵。即便在這個距離上也能看出,這是一撥人在追另一撥人。
郭旭一下子興奮起來,說這是匈奴人再追我們的人,我們趕緊出去接應吧。
傅弘之和陳嵩幾乎同時說再等等。郭旭馬上意識到,他們是擔心匈奴人在做戲,萬一出城接應時大隊伏兵殺出搶關,怕是連城門都來不及關上。
傅弘之一面叫郭旭下城,帶人在城門口待命,一邊緊緊盯著城下動靜。城墻上的強弩已經張開,一旦有異動,立刻發(fā)機殺人。
很快,前面的騎兵已經跑到城下,這時候可以清楚地看見來人都穿著晉軍盔甲。帶隊的人一邊向東門疾馳,一面大喊:
“快開門,自己人,我是朱齡石!”
傅弘之扶著垛口仔細看,這時城下來將用京口話又喊了一邊,同時摘掉自己的頭盔,傅弘之立刻認出這就是朱齡石,馬上發(fā)出一連串命令:
打開城門!
郭旭出城接應!
城上弓弩手準備狙擊追兵!
速速通報義真刺史!
城門打開一瞬間,郭旭已經帶著驃騎隊一百多騎沖了出去,剛過吊橋,就和朱齡石撞見。后者笑著舉起手,什么都沒說就疾馳進城。等朱齡石的從騎全部過去后,郭旭的人立刻列成兩排擋住吊橋。
匈奴人遠遠看見城門打開,知道已經無法捕獲晉軍東來的這一小隊騎兵。他們的大營在長安城北,若不是奉令向東偵搜。他們也不會遇到這股不速之客。原本想抓住晉軍軍官回去請功,孰料對方清一色老兵油子,弓馬嫻熟,刀槊凌厲,一個回合就讓匈奴人墜馬十來個,自己卻無一傷亡。等匈奴人激起斗志要跟對手干到底時。這些狡猾的南蠻子卻虛晃一招逃走了?,F(xiàn)在沒有大軍跟上,他們不敢跟著殺到城下去,因為城上的硬弩高高地架著,老遠就能看見。
帶隊的匈奴百夫長看見一個漢人青年軍官橫槊立馬,背后列開一隊雄赳赳的精卒。他猶豫了一下。覺得自己的任務是做斥候,而不是來和晉軍決戰(zhàn),遂打馬要走。而與此同時,郭旭也聽到城頭上陳嵩的喊聲,后者要他趕緊回城,城上弓弩會掩護他。郭旭讓部下先撤,自己站在那里盯著敵人。匈奴人一邊緩緩后撤,一邊回頭看他。到了驃騎隊弟兄都進了城門。郭旭剛要回馬時,突然聽到一個匈奴人用漢話喊:
“漢人的將軍,你敢不敢和我打?”
那個匈奴軍官比劃著彎刀。叫他的人留在原地,他自己策馬走來:
“我們說好了,我的人不幫我,你的人不幫你,就我們兩個打!”
郭旭說今天不是兩軍交鋒的日子,你我都回去吧。想打,有的是機會。
匈奴人說剛才跑進城里的那個南蠻子欠我們十幾條人命。我回去沒法交代,你既然救了他。那這筆賬你來還。
郭旭有點啼笑皆非,本想跟這個認真的敵人打打嘴仗,轉念一想軍人應該是用兵器而不是嘴巴談判,乃下意識地攥緊了手里的槊。
城頭上的陳嵩一看這陣勢,已經知道郭旭要和對方單挑。此時城上已經密密地布列弓弩,遠看也沒有匈奴大軍逼近,一場決斗,無損于城防,那就由他去。但又擔心匈奴人以多欺寡,乃叫過斛律征,要他盯緊了,一旦有人要暗算郭旭,馬上叫他嘗嘗鮮卑人的弓箭功夫。
郭旭驟馬向前,長槊直指匈奴人前胸。他心里很清楚,對方是老手,用的是彎刀,只要一槊刺不中,在兩馬迎頭沖鋒中,轉眼就能殺到身邊,到那時長槊就是廢物,彎刀近在咫尺,如果他稍稍遲鈍一點,必然會挨一刀。
匈奴人驟馬向前,彎刀直指郭旭前胸,他心里很清楚,對方力氣很大,長槊這一刺,加上兩匹馬對沖的力量,足以刺穿他的身體,他的勝算就在躲過這一槊的瞬間立刻揮出彎刀,而后無論是否擊中,都馬上貼在馬背上跑開,以防對手向后橫掃一槊。
他是個精明的兵油子,只是他不知道郭旭后腰有個鐵槌。
長槊距離對手馬頭還有一個人身長時,突然從郭旭手里飛了出去。匈奴人向后一仰身子,躲過了這個意外的打擊,幾乎同時,郭旭已經把鐵槌從左手換到右手,在兩馬錯鞍一瞬間,帶著一股疾風砸下來。匈奴騎士只來得及抬起刀去架,但他躺在馬鞍上,很難用足氣力,結果刀被狠狠地壓下來,刀背磕在他的胸口,在他慘叫一聲的瞬間,郭旭的馬已經跑了過去。匈奴人翻身坐起,但立刻眼前發(fā)黑,一頭撞在馬下。郭旭俯身撿起地上的槊,回到匈奴人身邊,槊尖指著他的脖子,卻不肯刺下去:
“好啦,你輸了,回去吧!”
說完轉馬奔向吊橋。幾乎同時,他聽到背后一聲慘叫,回頭一看,匈奴小隊中有個人捂著手趴在了馬背上。
他想從背后放冷箭,被城頭上的斛律征教訓了。
郭旭笑了笑,縱馬進了城門。
匈奴人撲過去,把他們的軍官從地上扶起來。后者蹣蹣跚跚地走到隊前,忍著痛把那個放冷箭的士兵一把拖下馬來,拖到空場上,叫人抽他二十鞭子。
城上的晉軍看著,不能不肅然起敬。
這是很像樣的敵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