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惠登相的稟報,左良玉覺得張獻忠這次不同於以前,便親率中軍人馬,前來觀看。他立馬於高坡上,遠遠看去,只見張獻忠的人馬只有幾百人,爲首的人高挑著張字大旗,而旗下立馬橫刀站著一人,居然正是張獻忠。
左良玉微一皺眉,不知道張獻忠要幹什麼,再看張獻忠身後的密林,也不敢冒進,便讓惠登相先過去答話。
惠登相來到陣前,有幾名衛士挺起盾牌,遮護住他,向前來到河邊,高聲叫道:“對面可是八大王麼?”張獻忠見了惠登相,便知道左良玉就在附近,於是也帶著兩名衛士,用盾牌護住,來到河岸邊,笑道:“原來是過天星,最近可是大發橫財啊,恭喜恭喜。”惠登相一笑:“這也是託了八大王的福,今日你帶著這點人馬,在此等候我,是不是也要歸順朝庭?”
張獻忠哈哈大笑:“要說歸順朝庭,我張獻忠也不是幹過一次兩次了,以前是沒辦法,你也知道,被逼上絕路,臨時假投降一下,也是死中求活的計策。然而這一次卻不然,實話告訴你過天星,老子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投降了。”
惠登相心頭大怒,喝道:“那你在此列陣,所爲何事?”
張獻忠道:“只是有一番話,想對左良玉說說,你回去,叫左良玉來,告訴他,如果不聽,他會非常後悔。”
惠登相冷笑:“你無論耍什麼詭計,我也不會上當。想讓左將軍親自來,除非你投降。”
便在這時,忽聽遠處一陣馬蹄聲急,跑來一支人馬,爲首一桿大旗,上書左字,正是左良玉到了。
原來左良玉聽著二人的對答,覺得張獻忠定有要事與自己說,惠登相如果將張獻忠嚇走,可能會誤了大事,這才帶著中軍,跑到陣前。
左良玉身邊圍著二三十名鐵甲軍,到了河邊,向張獻忠一笑:“八大王,我左某來了,有什麼話,你就說吧。”
張獻忠道:“你讓過天星離得遠一些,我這話,不想讓他聽到。”
左良玉轉頭對惠登相道:“你迴歸本陣,不要過來。”惠登相領令,退了下去,這邊只剩下左良玉和幾十個親兵。
張獻忠與左良玉之間,只隔著一丈來寬的一條河,張獻忠便將唐賽兒說給他的那一番話,原原本本的學了一遍,然後對左良玉笑道:“這是我的肺腑之言,不光是爲了我的性命,也爲了將軍的前程,請將軍三思。”
左良玉沉吟不語。
他雖然沒有讀過書,但也知道一些典故,張獻忠所說的兔死狗烹之事,歷史上發生得太多了,不由得他不想。況且左良玉也明白,眼下李自成部已經幾乎被洪承疇剿滅,他這邊如果再將張獻忠擒殺,天下便安定了,到時候,他的人馬燒殺搶掠的“壯舉”必然被朝中的言官們彈劾,那個時候,皇帝也不一定護著自己,因爲天下安定,無賊可剿,自然也就用不著他了。
張獻忠見左良玉沉吟不答,心頭高興,他知道,左良玉已經被他的言語打動,此時也用不著聽他回話,因此向左良玉一抱拳:“將軍好好想想吧,張某先走了。”
說著,他帶著人馬步步後撤,轉過密林,消失於山谷中。
左良玉兀自思索,原地未動,惠登相跑過來,急迫地道:“將軍,張獻忠逃了,爲何不追?”左良玉哼了一聲:“此人一向狡詐,他帶著幾百人前來誘陣,必然有埋伏,我們不可上當,吩咐全軍,退出山去,在平地紮營,沒有我的命令,不許一人出戰。”
惠登相不敢不從,只得率領人馬,緩緩後退。
再說張獻忠,帶著人跑出一段路,發現沒有官軍前來追趕,不由得在馬上哈哈大笑,對李定國道:“軍師果然好計策,只一席話,左良玉再也不會拼命地剿殺我們了。”
他帶著人馬,趕上大隊,快速向東而去。
果然不出唐賽兒所料,左良玉從此便消極怠慢了下來,他將人馬囤在竹山,自己高臥不出,楊嗣昌多次下令催促,他就是不聽,推說身體有病,或是軍餉欠缺,士兵忿恨,影響士氣,總之就是不出戰。
這下子將楊嗣昌氣得半死,卻毫無辦法,左良玉加封了太子少保,正是皇帝眼前的紅人,況且他人馬衆多,實力雄厚,也不敢動他,一旦怪罪左良玉,再把他逼反了,可不是鬧著玩的。因此楊嗣昌只得忍氣吞聲,自己帶著人馬去追趕張獻忠。
張獻忠除了怕左良玉,別人根本就不放在眼裡,他只有五千餘人,多是騎兵,因此行動如風,便牽著楊嗣昌的鼻子轉起了圈子,把官軍拖得疲於奔命。而農民軍的士氣,卻漸漸高漲了起來。
范雎將這些事都看在眼裡,心中暗自高興,他知道,楊嗣昌調動不了左良玉,那麼就剿滅不了張獻忠,而張獻忠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旦有機會,必然會狠狠地捅明軍一刀,那個時候,楊嗣昌的末日,就要到了。
因此范雎十分重視與左良玉的關係,多次寫信給他,稱頌左良玉的功勞,大有將其捧爲大明第一名將之意。左良玉一向尊敬文人,何況是范雎這樣的,因此也著意接納,二人的關係一時十分密切。
張獻忠得到了喘息之機,他的人馬,也慢慢多了起來,被打散的人逐漸又回到了他身邊,張獻忠知道,他送楊嗣昌去鬼門關的日子,不遠了。
便在此時,河南的洪承疇已經得知李自成重整人馬,殺回中原的消息,正要佈置剿殺任務,突然朝庭來了一道急令,崇禎改任他爲山西巡撫,立刻趕往大同,前去阻擋後金人的進攻。
洪承疇大吃一驚,他知道,大同有盧象升在鎮守,此時調他過去,顯然盧象升是頂不住了。
他接了旨仔細一問,不由得吃驚更甚。
原來盧象升已經戰死。
後金人馬在皇太極的率領下,已經撤走,本來盧象升已經鬆了口氣,但是多爾袞平定了蒙古之後,挺進關中,結果在關中大敗一場,還把個側福晉給丟了,他惱羞成怒,回師的時候,對天發誓一定要發泄一下怒氣。
於是多爾袞一日一夜間,疾馳三百餘里,帶著一萬多後金騎兵,突到了大同城下。盧象升本來也有準備,多爾袞沒有討得多少便宜,但是多爾袞人多勢衆,死攻不退,盧象升手下只有三千人馬,其餘的被監軍高起潛調走,這高起潛與盧象升不和,便從中作梗,拒不發兵救援,盧象升馳書五道,都被高起潛扣住,始終不肯發兵。
這樣一來,盧象升與後金軍作戰五日天夜,終於寡不敵衆,城中官軍死傷殆盡,盧象升誓死報國,他帶著最後的二百騎兵,衝進敵陣,殺敵數百,自己身中十餘創,血流不止而死。他的一名親兵爲了保護他的屍體,伏在屍身上,被射中二十四箭。
盧象升一死,高起潛等人聞風而逃,多爾袞殺進山西,大大的搶掠了一番之後,這才撤走。而楊嗣昌與盧象升不和,指使高起潛等人污衊盧象升,說他是丟城棄逃,被後金追殺而死,不應厚恤,後來三軍與百姓看不下去,紛紛傳揚盧象升的美名,朝庭這才恢復了盧象升的名譽。
但是山西成了爛攤子,總得有人收拾,此時孫傳庭還在獄中,除了洪承疇,再無人可以督師山西,抵擋後金。因此崇禎下旨,調洪承疇入晉。
至於河南剿賊一事,崇禎令御史傅宗龍爲河南巡撫,總督中原剿匪之事。
這傅宗龍也是一員名將,他靠著鎮壓雲南,廣西,貴州等地的苗人叛亂起家,用兵有些韜略,崇禎對他寄與厚望,親賜御酒,爲其壯行。
可是洪承疇有些擔心,他知道李自成的厲害,認爲除了自己與孫傳庭之外,再沒有人可以對付李自成。傅宗龍一旦鎮不住,李自成鬧將起來,中原從此,再無寧日。但是聖旨已下,山西的局面又亟須收拾,因此他也沒有辦法,只好奉命啓程。
走的時候,洪承疇只帶著自己的三萬洪兵,所有將領全部留下,交給傅宗龍指揮,因爲山西那邊還有祖寬,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洪承疇一直認爲,後金軍雖然厲害,可終究不是心腹大患,只要大明朝內部穩固,後金軍是打不進來的,就算打進來,也不敢久駐。但是農民軍就不同了,這此人土生土長,與當地百姓之間關係密切,打斷骨頭連著筋,實在不容易剿滅,因此洪承疇一慣的辦做法便是全部殺光。
他向傅宗龍詳細講了農民軍的特點,因爲傅宗龍並沒有與農民軍打過交道,他怕傅宗龍上當,畢竟以前已經有多個京師派來的人,中了農民軍的詭計。傅宗龍對這位洪大人十分尊崇,聽得很認真,不住地連連點頭。
講得差不多了,洪承疇這才放心,他帶著自己的人馬,渡過黃河,進入了山西,將中原大地,徹頭徹尾地留給了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