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道:“不必擔心,清軍必然不會守衛北京城的。”張煌言問:“這卻為何?”白起道:“北京城雖然堅固,但是清軍一向不注重守衛城池,他們缺少守城的經驗,而且更重要的,北京城中的百姓,是不會與他們一心的。一旦清軍進入北京城,而我義軍將其四面包圍,城中的百姓們再來個里應外合,清軍全軍覆沒的可能性會很大。因此我想,多爾袞是絕不會坐守城中,等我們去攻的。”
劉宗敏哈哈大笑:“既然如此,我們還等什么,追上去就是了。”
白起掃了一眼眾人:“你們要明白一點,這一追可不是普通的追殺逃敵,而是一場長途追襲,我們要人不卸甲,馬不離鞍,可能連飯都吃不上。”
劉宗敏滿不在乎:“我們吃不上飯,清軍一樣吃不上飯,這個時候,就看誰能咬牙挺住了。”
白起道:“正是如此,諸軍聽了,本帥此令一下,斷無更改,上至將軍,下至小卒,全都要追殺上去,就算馬被累死,人也要步行追擊,無論幾天幾夜,只要清軍不被趕出關外,我們絕不收兵。”
眾人聽了,都高聲叫喊起來:“得令。”
于是聯軍開始了一場瘋狂的追擊戰。多爾袞一路敗回大營,吳三桂開了營門,將其接進來,可是沒等他們關閉轅門,已經有不少聯軍人馬,尾隨著清軍的馬屁股鉆進大營來,使得清軍無法緊閉營門,聯軍大隊追兵在后面殺到,立時踏破了清軍大寨。
多爾袞連馬都沒下,就聽到營門處殺聲四起,舉目一瞧,營門那邊已經起了火,混雜著驚天動地的喊叫之聲,也不知有多少人馬殺了進來。
吳三桂與洪承疇也來到多爾袞身邊,兩個人都面色凝重,他們聽得出來,追兵已經尾隨著趕到了。
洪承疇道:“王爺,不能讓反賊將大營攻破,那樣我們會收不住腳的。”
多爾袞立時下令,所有人馬返身迎戰,一定要將聯軍趕出大營。
但是清軍與關寧軍的十萬人馬剛剛喘過口氣來,馬力和人力都乏了,而且倉促之間,形不成攻擊隊形,但是聯軍一路向前殺到,士氣正旺,尤其是大順軍,他們憋著一肚子的惡氣,想報一報上次的一箭之仇,此時又是人多勢眾,因此無所顧忌,拼力廝殺。數十萬人馬立時將清軍大營沖得七零八落。
多爾袞一看不妙,紅著眼睛指揮著部下清軍死命擋住。這些清軍將士也都異常驍勇,雖然已經人困馬乏,但仍舊遵行著多爾袞的命令,上前與聯軍以死相搏。
清軍在與漢人的作戰之中,絕少敗績,以前除了與袁崇煥作戰時,打過兩次敗仗之外,幾乎是百戰百勝。他們從塞外沖到北京附近,攻城掠地,劫奪人口和財產,如入無人之境,還奪下了整個遼東,自然不會將漢人軍隊放在眼里。
但是多爾袞卻萬萬沒有料到,自己這一戰,居然如此不利,首先他沒有想到秦軍會如此頑強,兩萬多人馬在白起的指揮之下,頂住了他六萬大軍的圍攻,沒有崩潰,其次,不光是他,就連洪承疇和吳三桂也認為,這回的聯軍雖然人馬眾多,卻只不過是烏合之眾,各支人馬之間,離心離德,不會形成凝聚力。這樣的人馬打起仗來,一定會調動不靈,相互之間沒有呼應。
可是真打起來,清軍這才發現,聯軍當中以秦軍為首,各支人馬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不堪一擊,而且白起調度有方,各軍也都聽他的號令。哪里像一群烏合之眾的表現?
之所以聯軍會有如此戰斗精神,其根源便是白起指揮的秦軍,一直在給各軍做著表率。他率先渡河,已經令各軍很是佩服,方才又以孤軍,拖住了清軍的主力,使清軍失去了機動能力。這此做法,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不得不服。
有了這樣的統帥,各軍才心甘情愿被他指揮。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漢人的同仇敵愾之心。清軍作為蠻族,自然不得人心,而中原的各支人馬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過節,但是卻都把清軍視為自己的敵人而非盟友。因此清軍雖然厲害,卻是孤軍深入。沒有后方,沒有根基。
白起就是看準了這一點,這才猛沖猛打,不給清軍以立足之機。
隨著越來越多的聯軍沖進清軍大營,戰況開始變得極不利于清軍,因為大順軍當中很多人馬還沒有死命拼殺過,算是生力軍,殺上來的時候生龍活虎,氣勢洶洶。而清軍已經連續作戰,體力不支了。
洪承疇遠遠地瞧著,眉頭越皺越緊,他看得出來,清軍已經漸漸支持不住,再打下去,損失越來越大,后果不堪設想。于是他在多爾袞身邊輕聲道:“王爺,這樣打下去不成啊,我們該放棄大營,向北京撤退。”
多爾袞咬著牙,板著臉,不發一言。他知道,只要撤退令一下,這一場戰就算徹底敗了,日后見了皇太極,如何交代?
但他更清楚,此時如果不撤軍,一旦被聯軍包圍,必定損傷慘重,到時候更無法向皇太極交代。此時無論怎么權衡利弊,也要先盡可能保住人馬。
于是多爾袞只得下令,全線撤退,向北方奪路而走。
此令一下,三千鐵騎衛隊護著多爾袞,穿營而過,向北京方向逃去。
緊接著,清軍人馬開始全線逃散。吳三桂與洪承疇率領著關寧軍,也馬不停蹄地尾隨多爾袞,一路向北而去。
當清軍不再抵抗,聯軍更是士氣大振,白起連發號令,所有人馬沖將上去,追殲逃敵,不得怠慢,哪個敢停滯不前,任意逗留,當場斬首。
于是黃河以北的大地上,出現了極為慘烈壯觀的一幕,數十萬人馬你逃我追,片刻不停,煙塵滾滾,遮天蓋地,飛沙走石,風聲鶴唳。到處是兩軍人馬在逃亡與追殺,方圓數十里的地面上,不時有清軍落入聯軍包圍,雙方沖突,嘶咬在一起,聯軍如同追獵的殺手,而清軍則像困獸一般,也極為兇惡,每每追及一部分清軍,聯軍要想將之絞殺,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有時候甚至死的人還要多于清軍。
白起一邊指揮著人馬追趕逃敵,一邊仔細觀察著清軍的反應。他發現這些清軍確實厲害,即使在逃亡的過程中,也沒有怕死的表現。一旦被圍或被追及,立刻翻身投入戰斗,紅著眼睛與聯軍廝殺,直戰到最后倒地而死,也絕不投降。
面對著這樣的敵人,白起心頭升起了一股僥幸的感覺。
如果不是多爾袞主動前來襲擊聯軍,又將人馬分開,給了自己機會的話,這一仗豈能如此順利取勝?一旦清軍和關寧軍抱成一團,據營而守,將聯軍擋住,然后派人馬襲擊聯軍糧道的話,用不了幾天,聯軍的糧草就會斷絕,這一戰的結果可能就會改寫。
白起是一個要么不做,要么做絕的人,當年長平之戰,他活埋了趙軍四十萬人之后,立刻向當時的秦王提出,要一鼓作氣,攻下趙國都城邯鄲。如果秦王沒有聽信范雎的建議,而是同意了白起的主意,那么趙國很可能就會成為第一個滅亡的大國。
而此時白起是幸運的,因為他出征之時,秦王曾經當面說過,一切戰事不要奏報,全由他作主。這位秦王是個明智的君主,敢于放權,讓他放手去干。所以白起可以無所顧忌,一切為了取勝,任何陰招,險招,都可以放心使用。
此時白起見清軍撤走,心頭冷笑,傳令人馬不顧一切地沖上去,殺死每一個被追上的清兵。
這個時候,活捉是沒有意義的。活捉一個敵軍,便要有兩個聯軍士兵來看守。這樣會大大減弱聯軍的軍力。而且白起的脾氣便是殺人不眨眼,四十萬降兵都可以一天活埋掉,何況戰場上那些不肯繳械的敵人。
殺了才是最干凈的。
其實這一令對于那些已經殺紅了眼睛的聯軍是沒有多少作用的,他們面對蠻族人,絲毫沒有讓其活下來的意思,就算沒有白起的格殺令,他們也不打算留其性命。
于是聯軍一路追趕,一路狂殺,清軍與聯軍的尸體,布滿了道路。
清軍從大營開始北撤,一直逃過了安陽,逃進了直隸境內。他們一連兩天,跑了數百里路,但是聯軍仍舊沒有任何放松的意思,仍舊在后面死追不舍。清軍沒有辦法,已經跑了這么遠,收住腳是不可能的,多爾袞只得下令,讓自己的人馬分多路逃走,在北京城會合。
一連數天,聯軍追擊逃敵,真的是人不卸甲,馬不離鞍,誰追累了,馬跑不動了,便停下休息一陣,草草地吃些干糧,喂喂馬匹,然后又繼續前追,數十萬人馬始終有人在追趕清軍,這令清軍終于開始恐慌,開始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