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二人聽得大喊,驚得由睡夢里醒來。二人睡眼朦朧中猛然清醒,一見彼此,頓時一聲尖叫,轉(zhuǎn)而驚呼爭吵,各不相讓!
黃忠在外怒道:“還不快滾出來,還有臉爭吵!”
那黃文自是不敢言語,急急地穿衣出來,那女子哭哭啼啼凄凄切切哀求喊道:“姨父……你可要為我做主啊……”
黃忠在外,怒斥其子:“這是為何?這是為何?!”
“爹爹,你聽我解釋……”黃文還在整理衣服。
“解釋?怎么解釋?你自己說的,要用你這表姐兒去拿住李孟之短,叫咱們一早帶人來抓人家的把柄,這可倒好,抓住自己兒子了!”黃忠憤憤然甩手離去。
黃文趕緊緊跟而去一路解釋,只他表姐猶在嗚咽不止,似有天大的委屈。豈不知她內(nèi)心雖是氣不過他使的這種伎倆,但心里還是樂意的。
書說半年之前,公孫獻救了黃小詩立即離了他自個兒的百草屋,是為了去回雁峰見王船山。看官,你道因何如此匆忙?乃是為了一樁特殊的人命案子。那日王船山救走了甘國城的已死之軀攜回回雁峰,將他以寒冰封住。因與公孫獻交好,知道他有能力救活,故而請他一往!
公孫獻拼了半生心血才將甘國城救活。半載,那甘國城已經(jīng)能行動自如。王船山見他日漸康復(fù),傳他自己所著《周易外傳》、《尚書引義》、《春秋世論》、《讀通鑒論》及《兵法實錄》等著作細讀。后來他身體恢復(fù),又授他本門武藝。
看官,你道王船山因何要救甘國城?本來救人并非自己的本事,但他門下有一弟子,乃是甘文焜之六子甘國仁,此人自幼多病,其父不忍他夭亡,故將他送至王船山門下,望能續(xù)命。如今年已二十余,身強體健,還學(xué)得一身武藝。一日得聞其父兄之變,跪求于師,故此王船山點露天機,破例救回甘國城。只是王船山有言在先,救回甘國城已是有為天數(shù),故此令他不得反世。
白駒過隙。
一日李孟到達衡州,眼見官道乃是兩里一崗三里一哨盤查嚴(yán)厲。于是不想惹來麻煩便改走小路。一路問尋又過幾日就到回雁峰山下。
那回雁峰也是橫看不見嶺豎看不見頂,只瞧著幾片似云似霧的在山腰浮動。再一看那回雁峰倒像是撐天的柱子,十分巍然。
李孟沿著山路走了三四里,因是中午時候口干肚餓便想去找口水喝好咽點干糧。三轉(zhuǎn)兩轉(zhuǎn)哪里跳出來一人,嚇了李孟一跳。那人道:“來的什么人?在此作甚?”
李孟瞧去,那人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jì),眉粗須黑,一身灰色短衣,頭上裹著短巾,手握一柄上好的寶劍。那寶劍已然出鞘直指李孟,劍鋒寒光閃閃。
李孟正暗自揣度,那人不見回答,腳下一點飛身刺來。李孟連忙祭起寶劍來擋,喊道:“兄臺不要動怒,我沒有歹意。”
那人不聽,只來討戰(zhàn)。
“沒有歹意,你來此作甚?”
那人雖然招招攻人要害,卻也未能得手。那人見李孟只有招架防守并不還招,于是收了攻勢“哼”了一聲笑道:“還算有幾分能耐。”
“兄臺過獎了!”李孟抱拳道。
“哼,不必高興。且問你,你由此經(jīng)過,可是要上回雁峰?”那人問。
“正是!”
“嗬!果然……我也不必多問你因由,若一問少不得上山拜見師伯世交之類。”那人打量李孟道。
“非也,我因路過衡州,特來拜見一瓢道人!”李孟答道。
“呵呵!你倒是直言不諱了!”那人說罷,飛身又來邀戰(zhàn):“贏過我手中的寶劍,便任你來去!”
李孟心道:“這人好不講理。難道他是一瓢道人的門生徒弟?想來所差無幾,還是服個軟認(rèn)個輸罷了。”
“在下武藝不精,自認(rèn)不是兄臺對手,還望能通融通融讓我過去。”
“哈哈!這招不好使,你只有一個辦法能過去,那便是贏了我。”
說時,那人使出一招雁字門的回雁十二式的繁星點點直刺李孟上中下三路九處要害。李孟見他身隨劍至,劍鋒虛實不定忽上忽下忽不敢貿(mào)然決斷。因不知道對方招式的奧妙所在,故而李孟右腳向前往地上一蹬后退幾步騰空而起躲過攻擊。那人劍鋒一收落下地來,又使出一招一字問天。但見他雙手擎劍,人劍為一,直沖而上。李孟正在半空駐足,瞧見寒光襲來,忙地雙腳互搏讓出一丈。
李孟當(dāng)下思忖,若不贏了他,少時叫了害了自己性命。只見李孟“啷”的一聲將寶劍拔出。
那人瞥見李孟拔出了寶劍,方覺得對手要出了真招,當(dāng)即一喜。心道:“看你幾分本事。”
李孟見對方信心十足并不變招,只好打定主意要勝過他,只是刀劍無眼又恐傷他對手稍后落得尷尬不好上山拜見一瓢道人。
連續(xù)兩招被李孟避開,當(dāng)下暗暗佩服來人武功。又是凌空兩步急進,“當(dāng)啷”一聲寶劍相搏。
“兄臺請聽我詳說……”李孟道。
“三招之內(nèi)打敗我,你不用說我也讓你上山。”那人“哼”了一聲。
“那就得罪了!……”李孟喊道。
“來得正好!”
李孟使出二十一式齊點首想去定住那人,卻一連幾次欲點他中府、靈墟、神堂、心俞、神道、至陽、身柱,均被他走脫。
“嗬!小兒科的把戲。”
李孟受了打擊,便要使出看家的本事來制他。正要出招,對手已經(jīng)進招。見那劍鋒刺來,李孟仗著自己寶劍沉重,便去硬碰。對手看見寶劍粗細懸殊,立時收回劍鋒回身假走。李孟平劍刺進追出兩步,那人伸手敏捷,料他必進,閃身一個回鋒劍斜刺李孟顫中穴。李孟劍已刺出,要收劍來擋只怕還是差了兩寸。那人正要得意以為得手。心中正要暗喜,不想一個眨眼之間,只見李孟粗劍似帶,劍身搖晃飄忽往他劍鋒纏繞而去。
原來李孟也是無奈之舉。他劍鋒在外,躲之不開避之不及,只能使出一招繞指柔劍法,運用內(nèi)力將劍向下劈出正好在五寸之外將那人劍鋒纏繞。
李孟一招化解危急,又使出三分內(nèi)力將寶劍向外一翻,那人手心一疼,幾欲松手丟掉寶劍。李孟急忙收住內(nèi)力,收劍回鞘。
“承讓了!”李孟抱拳道。
“技不如人,佩服!——請吧!”那人將手一指,讓出路來。
“多謝!”
“且不要高興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