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

君子事君“進思盡忠”,唐玄宗注解為“進見于君,則思盡忠節。”

《說文解字》解釋“忠”,是敬的意思,恭敬的敬;“盡忠”也就是能夠恭敬到極點,盡心盡力來服務于祖國、人民,這叫盡忠。有這樣的緣分,有這種機會了,我們的心就要去表現成行為,“盡”就是有機會可以服務。譬如有官職的人,就要認真工作,替百姓辦事。所以君子常常所思所想的就是盡忠。

古代另一篇分析文字的書《字詁》里講:“忠,直也。”所以忠也是正直的意思,心上面一個中,心擺得正中了,這個人就正直。要有正直之心,不能夠有偏私,不可以把私利放在國家利益之上,要把國家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中正。

“進見于君”,“見”也有現的意思,古代見和現是通用的,就是由國君任命,我們有機會從政,為國君效力“則思盡忠節”。“節”,操,操行、節操。所以君子在自己的職分內,他想到的是如何盡職。他的操行是正直的,他的心是忠誠的,乃至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可以舍棄身命,做出一切的犧牲,即使以身赴義、粉身碎骨也毫不退縮。“忠”,正直,“盡忠”不是盲目愚忠,愚是有為國的心,但是沒有智慧,心也不夠正直。正直需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完全隨順國君、領導的意思,也不叫忠。

如諫諍章特別講到,“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兒女對于父母的號令盲目的遵從是不是盡孝?不是。同樣道理,臣子對國君不英明的號令,盲目的去遵從,也不屬于盡忠。

◎真卿靖節感格天地

唐玄宗有位非常忠誠的臣子顏真卿曾經被貶官,他的五世祖顏之推寫過一篇《顏氏家訓》,成為后人教育子女立身處世的一部著名的教材。

顏真卿的父親很早過世,他對母親就格外的孝順。書法界有一種楷書叫顏體,那種風格是非常的圓潤厚重,這是他在書法上的貢獻。而顏真卿更了不起的是他忠正的品格。他在五原做官,因為前任官吏不清廉,造成很多冤獄,當地持續干旱,久不下雨,所以他到任后立即審理冤案,為很多無辜的人平反,結果就感得上天降下甘霖,這是感應。所以當時人都稱顏真卿為“御史雨”,言其忠正之心可以感格天地。

◎玄宗淫逸安史之亂

唐玄宗早年英明,在圣賢文化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我們以玄宗皇帝的注解為依據,學習《孝經》。他注解《孝經》的“在上不驕”,而自己就驕了,晚年寵愛楊貴妃,生活放逸。所以人一驕奢淫逸,輕則虧損道德學問,重則影響家道國運。玄宗在上一驕,安祿山為下就亂了。

安祿山是邊疆的一個胡人,因為當時唐玄宗疏忽國政,而且聽信讒言,很多事情看不清楚,不能夠明察,結果就把兵權交給了安祿山。安祿山在邊疆慢慢的集中兵權,隨著勢力日益壯大,就有了謀反意圖。

顏真卿當時是平原郡的太守,他看出了安祿山有叛變的跡象,所以也暗地里招兵買馬,修筑城墻,屯積糧食,防止他兵變。后來不出所料,安祿山真的起兵謀反,戰火一下子就燒遍了中原,河北好幾個郡都淪陷了,只有顏真卿的平原郡城墻堅固,他領導軍民頑強抵抗,守護得很成功。

當時因為兵敗,河北各郡,除了顏真卿兄弟兩人把守的地方外,其他全部失守。唐玄宗非常的痛心,嘆息河北二十四郡只有顏真卿一個忠臣,他很后悔當時聽信了楊國忠的讒言,把顏真卿貶官了,嘆息自己沒有眼力,不知道顏真卿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義士。

安祿山舉兵叛亂,把唐玄宗趕出京城后,開始做他稱帝的夢。古人講“多行不義必自斃”,安祿山謀反叛亂,自己是叛臣,家里就出了逆子,他的最終結局是被自己的兒子殺害了。安祿山之亂也很快被平息。

◎義正辭嚴英勇就義

當時還有一個節度史李希烈也造反,因為顏真卿曾經得罪過一位權臣,所以就被派去只身勸降李希烈。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對方如果不歸降,勸降的人肯定被殺害。

當時顏真卿已是七十多歲,在國家危難時刻,他沒有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危,毅然接受了任務,所謂臨危受命。到了叛軍軍營,面對李希烈的屬下謾罵、恐嚇,顏真卿氣宇軒昂,鎮定自若,毫無懼色。這種勇敢、鎮定的氣度,使李希烈產生了敬畏之心。有人勸李希烈說,顏真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唐朝太師,你現在想要自立為王,不如讓太師歸順。顏真卿聞聽此言威怒不已,呵斥他們不知廉恥。李希烈聽著顏真卿義正辭嚴的怒斥,不由生起了慚愧心,向顏真卿謝罪。后來李希烈仍勸顏真卿歸降,否則只有一死。顏真卿把事先寫好的遺書拿出來給他們看,表示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所以毫無畏懼,決不歸降,最終這些叛賊還是殺害了他。

顏真卿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大罵逆賊,七十七歲的他英勇就義。噩耗傳到朝廷,當時已經是德宗皇帝在位,德宗悔恨交加,非常傷心,五天都沒辦法上朝,所有的將士也都痛哭流涕,深切悼念這位壯烈成仁的大唐忠臣,后來顏真卿被封為“顏魯公”。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作為一個君子,他身上擔負的是仁愛之義,以仁作為己任,真正為了仁,可以殺身成仁,自己英勇就義來成就這個仁,死而后已。所以顏氏家族是以忠孝傳家,留下的《顏氏家訓》真的成為一千年來的范本,是后人學習家規的最好教材,這是“進思盡忠”。

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76章 卿大夫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為根第90章 忠于職分 天地護佑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恒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后諫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69章 諸侯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04章 諫諍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40章 為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愿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并重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57章 天子匹夫 為仁由己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57章 天子匹夫 為仁由己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33章 圣治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并重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96章 庶人第173章 五刑第79章 有恥“不敢”成圣成賢第195章 網絡教化 眾生受益第198章 廣揚名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為行門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15章 三才(1)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192章 廣至德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眾效法第2章 本經概要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為本源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圣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愿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章 孝經第165章 為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為行門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78章 圣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恒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為行門第173章 五刑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
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76章 卿大夫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為根第90章 忠于職分 天地護佑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恒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后諫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69章 諸侯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04章 諫諍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40章 為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愿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并重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57章 天子匹夫 為仁由己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57章 天子匹夫 為仁由己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33章 圣治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并重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96章 庶人第173章 五刑第79章 有恥“不敢”成圣成賢第195章 網絡教化 眾生受益第198章 廣揚名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為行門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15章 三才(1)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192章 廣至德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眾效法第2章 本經概要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為本源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圣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愿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章 孝經第165章 為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為行門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78章 圣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恒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為行門第173章 五刑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禄劝| 南宫市| 陆川县| 沾益县| 平凉市| 利川市| 柳林县| 延川县| 大同县| 铜川市| 开封市| 申扎县| 清水河县| 香格里拉县| 安仁县| 高平市| 虞城县| 比如县| 乐东| 同江市| 将乐县| 鱼台县| 天峻县| 犍为县| 延庆县| 宁津县| 华宁县| 汝城县| 郧西县| 休宁县| 正阳县| 金山区| 密云县| 永昌县| 保山市| 诏安县| 大名县| 旬阳县| 咸阳市|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