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事君“進思盡忠”,唐玄宗注解為“進見于君,則思盡忠節。”
《說文解字》解釋“忠”,是敬的意思,恭敬的敬;“盡忠”也就是能夠恭敬到極點,盡心盡力來服務于祖國、人民,這叫盡忠。有這樣的緣分,有這種機會了,我們的心就要去表現成行為,“盡”就是有機會可以服務。譬如有官職的人,就要認真工作,替百姓辦事。所以君子常常所思所想的就是盡忠。
古代另一篇分析文字的書《字詁》里講:“忠,直也。”所以忠也是正直的意思,心上面一個中,心擺得正中了,這個人就正直。要有正直之心,不能夠有偏私,不可以把私利放在國家利益之上,要把國家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中正。
“進見于君”,“見”也有現的意思,古代見和現是通用的,就是由國君任命,我們有機會從政,為國君效力“則思盡忠節”。“節”,操,操行、節操。所以君子在自己的職分內,他想到的是如何盡職。他的操行是正直的,他的心是忠誠的,乃至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可以舍棄身命,做出一切的犧牲,即使以身赴義、粉身碎骨也毫不退縮。“忠”,正直,“盡忠”不是盲目愚忠,愚是有為國的心,但是沒有智慧,心也不夠正直。正直需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完全隨順國君、領導的意思,也不叫忠。
如諫諍章特別講到,“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兒女對于父母的號令盲目的遵從是不是盡孝?不是。同樣道理,臣子對國君不英明的號令,盲目的去遵從,也不屬于盡忠。
◎真卿靖節感格天地
唐玄宗有位非常忠誠的臣子顏真卿曾經被貶官,他的五世祖顏之推寫過一篇《顏氏家訓》,成為后人教育子女立身處世的一部著名的教材。
顏真卿的父親很早過世,他對母親就格外的孝順。書法界有一種楷書叫顏體,那種風格是非常的圓潤厚重,這是他在書法上的貢獻。而顏真卿更了不起的是他忠正的品格。他在五原做官,因為前任官吏不清廉,造成很多冤獄,當地持續干旱,久不下雨,所以他到任后立即審理冤案,為很多無辜的人平反,結果就感得上天降下甘霖,這是感應。所以當時人都稱顏真卿為“御史雨”,言其忠正之心可以感格天地。
◎玄宗淫逸安史之亂
唐玄宗早年英明,在圣賢文化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我們以玄宗皇帝的注解為依據,學習《孝經》。他注解《孝經》的“在上不驕”,而自己就驕了,晚年寵愛楊貴妃,生活放逸。所以人一驕奢淫逸,輕則虧損道德學問,重則影響家道國運。玄宗在上一驕,安祿山為下就亂了。
安祿山是邊疆的一個胡人,因為當時唐玄宗疏忽國政,而且聽信讒言,很多事情看不清楚,不能夠明察,結果就把兵權交給了安祿山。安祿山在邊疆慢慢的集中兵權,隨著勢力日益壯大,就有了謀反意圖。
顏真卿當時是平原郡的太守,他看出了安祿山有叛變的跡象,所以也暗地里招兵買馬,修筑城墻,屯積糧食,防止他兵變。后來不出所料,安祿山真的起兵謀反,戰火一下子就燒遍了中原,河北好幾個郡都淪陷了,只有顏真卿的平原郡城墻堅固,他領導軍民頑強抵抗,守護得很成功。
當時因為兵敗,河北各郡,除了顏真卿兄弟兩人把守的地方外,其他全部失守。唐玄宗非常的痛心,嘆息河北二十四郡只有顏真卿一個忠臣,他很后悔當時聽信了楊國忠的讒言,把顏真卿貶官了,嘆息自己沒有眼力,不知道顏真卿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義士。
安祿山舉兵叛亂,把唐玄宗趕出京城后,開始做他稱帝的夢。古人講“多行不義必自斃”,安祿山謀反叛亂,自己是叛臣,家里就出了逆子,他的最終結局是被自己的兒子殺害了。安祿山之亂也很快被平息。
◎義正辭嚴英勇就義
當時還有一個節度史李希烈也造反,因為顏真卿曾經得罪過一位權臣,所以就被派去只身勸降李希烈。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對方如果不歸降,勸降的人肯定被殺害。
當時顏真卿已是七十多歲,在國家危難時刻,他沒有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危,毅然接受了任務,所謂臨危受命。到了叛軍軍營,面對李希烈的屬下謾罵、恐嚇,顏真卿氣宇軒昂,鎮定自若,毫無懼色。這種勇敢、鎮定的氣度,使李希烈產生了敬畏之心。有人勸李希烈說,顏真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唐朝太師,你現在想要自立為王,不如讓太師歸順。顏真卿聞聽此言威怒不已,呵斥他們不知廉恥。李希烈聽著顏真卿義正辭嚴的怒斥,不由生起了慚愧心,向顏真卿謝罪。后來李希烈仍勸顏真卿歸降,否則只有一死。顏真卿把事先寫好的遺書拿出來給他們看,表示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所以毫無畏懼,決不歸降,最終這些叛賊還是殺害了他。
顏真卿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大罵逆賊,七十七歲的他英勇就義。噩耗傳到朝廷,當時已經是德宗皇帝在位,德宗悔恨交加,非常傷心,五天都沒辦法上朝,所有的將士也都痛哭流涕,深切悼念這位壯烈成仁的大唐忠臣,后來顏真卿被封為“顏魯公”。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作為一個君子,他身上擔負的是仁愛之義,以仁作為己任,真正為了仁,可以殺身成仁,自己英勇就義來成就這個仁,死而后已。所以顏氏家族是以忠孝傳家,留下的《顏氏家訓》真的成為一千年來的范本,是后人學習家規的最好教材,這是“進思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