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很孝敬母親,他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文革后回到故鄉潮州,走訪親人,發現潮州開元寺在文革當中受到破壞,就有意想要修復潮州開元寺這座千年古剎。李嘉誠了解母親的心意后,立即慷慨解囊,捐資修復開元寺。他給開元寺住持的信函說:“本人此次提出對貴寺重建稍盡綿力,緣于家慈信佛多年,體念親心,斯有以略盡人子養志之責?!崩罴握\養親之志,幫助母親實現恢復千年古寺的愿望。這個寺院是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是文化傳承的地方,也是佛陀教育的場所,可以幫助凈化一方的人心。李嘉誠實現母志,盡了人子的孝道,他之所以有今天的財富和成就,根在于德行。
《四書·大學》云:“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一個君子最注重的就是德行、修養,不是追逐財富,只有小人才舍棄德行,追逐財富。君子明白德行是根本,“有德此有人”,有好的德行,自然就有人跟隨、幫助,就像跟隨李嘉誠創業的一班老臣,都是三十多年的,忠心耿耿,沒有離開過,即使在公司低潮時也不肯舍離,因為他們信服李嘉誠的德行,所以有德的人,自然就有一批真心跟著他干事的人,這是事業的基礎;“有人此有土”,有了人,自然要創業,就會有資產,“土”泛指是資產,就像房地產等,都是資產,房地產也是李嘉誠發家的一方面;那有了這些資產就能夠生財了,“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賺得的財產,不是自己驕奢淫逸,用來享受的,要把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這是真正的智慧。
李嘉誠在一次被記者采訪的時候說,自己的財產八輩子都用不完,現在還在努力經營,因為希望用這些財富為社會做貢獻,所以李嘉誠的財是“有用”。如果只為自己享受,財不是真正的“有用”,那么財也保不長久。所以,“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因此,要成就一番事業,德是最根本的,財富都是枝末,一個企業的領導懂得這個道理的話,會把德行擺在第一位,肯定自己會修德,他的企業必定能夠長久,他的富貴也能長久。
三、知所先后則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