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

“子陵並非劉氏子孫,自然不能明白。”

劉秀示意衆人關上門楣,他則自在寢屋內,與昔日最好的朋友說說心裡話。

從小時起,祭祀時祭拜歷代英靈,族中長輩敦敦教導祖先榮光事蹟,先輩的血脈在胸膛裡流動,一舉一動都記得自己的身份:大漢宗室!

“我雖不能盡知陛下心意,卻能猜到一二。”

莊子陵說道:“當初在長安太學時,陛下便對我說起身世,漢高斬白蛇以來,漢祚延續兩百餘載,封建子弟,以爲藩籬。漢十一帝,一共封了六十多位同姓諸侯王,王國驟建驟廢,但其子孫爲王子侯者,亦有二三百家,陛下便是長沙王、舂陵侯後裔。”

如此一來,漢末時天下劉姓,起碼有十幾萬人。雖然支庶子弟三五代人後,就慢慢失去侯位,但仍能繼承一份不小的田土成爲地主,亦或是在察舉時,因宗室身份得到優待,得以世代爲官吏,這幾百上千個家族慢慢本土化、豪強化,得以武斷鄉曲。。

莊子陵家也是吳會四大豪強之一, 對這些人如何生活, 當然一清二楚。

“於汝等宗室而言,漢家,便是一間大屋子。”

莊子陵指著頭頂樑高門闊的行宮道:“任憑漢末七亡七死,風雨飄零, 只要有朝廷庇護, 劉姓仍能不爲風雨所動,安如泰山。”

“後來王莽篡漢, 最初優待劉姓, 允諾一切如故。但等其權力穩固後,卻頒下詔書, 凡是劉氏子孫,一律不得在州郡爲長吏, 且剝奪爵位, 通通貶爲庶民!”

“於陛下而言, 昔日遮陽的大屋已塌,恰逢亂世, 風高怒號, 盜賊野獸橫行, 烏雲混黑,雨腳如麻, 宗族布衾盡溼,欲求一把雨傘而不得。若我易位處之, 自然也會期盼,能重建漢家廣廈……”

莊子陵句句說盡劉秀的心路,但他卻不肯承認,執拗地反駁道:“子陵小覷劉秀了!”

“汝說得對, 漢家確是一間廣廈, 但不止是劉姓宗室庇所,更是天下億萬元元容身之地!”

劉秀聲情並茂地懷念起他並未親身經歷過的文景之治、昭宣中興, 那時候內外和平,五穀豐登。他也向往漢武朝時的揚威域外,廣播漢德!

“如今前漢爲王莽篡滅多年,但蠻夷戎狄, 仍多稱中國編戶之民爲‘漢人’, 而百姓亦如此自稱。故新莽之末,天下鹹思漢德,擁立劉姓,我便是乘此時運, 又應讖緯之兆,這才即位稱帝,故上當天地之心,下得元元所歸,劉秀身爲漢天子,正是要在這率獸食人的世道,重建一間大屋,以庇護天下飢疲傷病之士。”

劉秀對自己在東南的施政是頗爲自信的:他保住了兩州安寧,掃平了暴虐的赤眉、軍閥,上到吳會四姓,下到普通黎民,都有一條活路,這足以證明東漢是正義一方。

“所以劉秀才希望,有朝一日,能將這廣廈,拓展到中原!平定天下,還於舊都,內能使羣庶歡顏,重現治世,熙漢家兮振天開,外能逐匈奴西羌,四海蒙恩,鑠王師兮越關山!”

劉秀認真地說道:“若真有那一天,不論同姓宗室與異姓功臣,皆當視同一律,無所偏頗。”

莊子陵聞言大笑:“不是爲了一家一姓,而是爲了天下安寧!陛下之志大矣,既然如此,那就更該放棄這復漢念想了。”

莊子陵上前一步,對劉秀髮出了靈魂拷問。

“在攘除禍亂,愛民安民上,第五倫做得,難道就比陛下差?”

劉秀頓時鯁住了,第五倫乾的不是差,是更好。

這些年,東漢被魏國細作滲透得十分徹底,而劉秀也時常派人潛入魏國,觀察其情況。

就以劉秀的老家南陽爲例,作爲東漢泰半軍將、功臣的老家,鄉親鄉親的,南陽人理應心向漢家,但早在荊襄之戰時,第五倫就繼承了赤眉軍未來得及完成“均田”計劃,對世代盤踞南陽的豪強進行毀滅性打擊,又將土地分給士卒,多餘的集中低價租給流民、赤眉殘部,宣佈魏國入主前的奴婢契約一律無效,又解放了一大批人口。

這也是李通、鄧奉等南陽土豪頑抗到底,寧可自殺,也不肯投靠第五倫的原因,奪人田土莊園的仇恨,可比殺人父母大多了。

但第五倫不在乎,南陽豪強被赤眉犁過一遍後,早已虛弱,而第五倫手裡的槍桿子更硬,足以強力推行。

但與此同時,第五倫又留下了陰家這樣的馬骨,告訴世人:不是予非要逼奪所有豪強土地,只要歸順大魏者,皆能繼承祖地宅院。

他將均田之實,隱藏在“打擊異己”的淺薄目的下,還真騙了不少人。

劉秀在羣臣面前痛罵第五倫虐待豪傑鄉紳之餘,心裡竟有些小羨慕:他統治淮南期間,基於人多地少,一度也下達解放奴婢的詔令,並令人落實度田,以便搞清楚淮南豪貴都有多少土地,讓他們繳納足額賦稅,結果才發現根本無法推行!

地方官不是懶政懈怠,就是勾結豪強,把原有的負擔全部都轉嫁到那些貧苦的自耕農身上。劉秀以淮南諸太守度田不實,下獄死十餘人,確實殺了殺氣焰。但他不敢學第五倫,直接拿豪強開刀,只能想方設法,將從青徐逃難的流民,遷往江東之地,可百姓們到了陌生之地,爲了活下來,寧可拋棄荒地,投靠吳會四姓。

戰爭形勢緊迫,爲了爭取豪貴支持,劉秀只好讓步,甚至在討平山越後,還將部分人口分給諸姓,以彌補他們在度田釋婢中的“損失”。

結果等淮南被魏軍攻陷後,第五倫又讓景丹和小耿在當地搞起大清算,先將隨劉秀南遷的“大漢忠良”家族悉數抄沒,將其田地置爲軍屯、民屯,劉秀十年沒幹成的事,第五倫半年就做了。

這便是他們治國風格最大的不同:第五倫從鴻門起兵以來,便是一副“推倒前朝,一切重來”的架勢,於行政制度上創新頗多。

而劉秀雖自詡再造,但東漢制度,仍承續於前漢,鮮少變化。

換言之,第五倫是想在前朝廢墟上,另起爐竈,重新修一間嶄新房子,從裡到外要煥然一新,該打掃的就清理出去;劉秀,則欲照著武帝昭宣時代來描畫未來,怕燙著這裡,怕燙著那裡,小心謹慎,格局自然就小了。

如今,第五倫在北邊的“廣廈”已經越來越大,屋檐甚至遮到了長江邊。

而劉秀在東南再造的“漢家”,不但越來越小,還在風雨襲擊下飄搖不已。

兩相對比,劉秀“爲天下復漢”的說法,自然難以服人。

於是劉秀只能尷尬一笑:“子陵啊子陵,今日汝所說之話,可比在太學舍中一年還多,如此能言善辯,莫非是魏國說客?”

這當然不可能,劉秀深知老朋友的驕傲清高,沒人能收買他,用官爵不行,金餅更不行。

莊子陵也不激動反駁,只淡淡道:“我是與不是,陛下自知。”

“但江東之地,必大有通魏之人在!”

當陽大敗後,江東人心不安,吳會四姓各懷打算,要說第五倫沒派細作和他們接觸過,連劉秀都不信;至於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陛下,亂世中,百姓確實只想要個遮風避雨的屋檐。”

莊子陵說了大實話:“至於這屋子主人姓劉,還是姓伍,百姓,並不關切!”

這與第五倫起兵反莽,商量名義時,決意拋棄打復漢旗幟時所說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天下人所思者,安樂也,非漢也!”

“陛下見過見過會稽習俗麼?每修好一間大屋前,都會趕一頭水牛,衣以文繡,食以芻菽,牽而入於殿堂,以鈍器椎殺!此既犧牛也!”

“現在,陛下就是那頭犧牛。”

莊子陵滿是悲傷地說道:“且就算願付出性命,變成犧牲!也不能挽回這江東殘漢屋冢,終將傾覆之實!”

劉秀久久沒有說話,莊子陵的肺腑之言讓他認清事實了麼?還是早在當陽之戰後,劉秀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只能拼命欺騙自己。

但道理再大,有些事,他還是必須做下去,明知不知爲,而爲之啊!

就在這時候,門外響起敲擊聲,劉秀趁機結束了這終究沒有結果的對話,避開尷尬,快步走到外面,卻見廷尉侯霸匆匆來此,將一份鄧禹的緊急密報,交給皇帝。

“陛下。”

王霸亦是一位無畏敢戰之將,但此時此刻,他聲音竟有些顫抖。

“馬援攻破成都,公孫述於成都自盡,成家,亡了!”

……

短短四個月,第五魏就已經席捲西南,消滅公孫,這速度很難不讓王霸等人,心生震撼,現在只剩下東漢,獨木支撐了!

等少頃後,劉秀面色沉重地返回寢屋時,發現莊子陵已穿戴好衣裳,準備離開。

不再睡眼惺忪披頭散髮後,莊子陵也成了俊朗中年,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披上鶴氅,竟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方纔是秀孟浪了。”劉秀明白莊子陵去意已決,嘆息道:“古大有爲之君,必有不召之臣。秀何敢臣子陵哉!只是我欲開創大業,就像在薄弱的春冰上慢走,又像剛消除瘡傷,必須扶著木杖而行,故望能得子陵輔佐相助,奈何子陵嫌棄我不智,我竟不能下汝邪!”

這本是告別的客套話,但莊子陵拿起手杖,卻回過頭,帶著最後一份希望,對劉秀道:“陛下確實能下我。”

“但何不,下於我呢?”

好大的膽子!劉秀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卻聽莊子陵道:“當初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前往聘請,但莊子卻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爲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莊子陵再度稱呼劉秀的字:“文叔,莊光要回到富春山,繼續做那隻曳尾於塗中的龜了。”

“文叔若願意,大可不當這必死的犧牛,而當一頭孤犢,同我共遊於江湖!竹杖芒鞋,在會稽富春山上,效伯牙子期之音,覽吳楚山水之風。”

這是邀請劉秀放下一切,隨他去隱居啊!有那麼一剎那,劉秀還真有那麼一絲心動,自己入主江東十餘載,早聞錢塘江的景緻,富春山的美景,卻不曾看過,一直活得忙忙碌碌,上下求索,卻屢屢失敗受挫,確實累了……

但最終,劉秀還是搖了搖頭,他說自己“爲天下人而復漢”那是大話,自不可盡信,但也確實不只爲一家一姓,十多年來,追隨劉秀的文武羣臣,軍吏豪傑,已經形成了一個集團,他們就像一羣牛,跟著劉秀這“頭牛”,共同擠在江東的破牛圈裡,一榮俱榮,一亡俱亡!

“箕山潁水之風,非秀之所敢望。”

劉秀朝莊子陵作揖,擡起頭時,他能看到老同學眼中那深深的悲憫與遺憾,莊子陵彷彿已經窺見了劉秀的命運。

“那麼,陛下,還是打算做流盡鮮血、被剖心挖肝的犧牛……”

是啊,公孫述,就是一頭犧牛,他最終死在成都,維持了十餘載的大成小朝廷,也轟然崩塌,劉秀,會重蹈這樣的覆轍麼?

這一次,劉秀不再感到尷尬、不耐、拒絕承認,他開始認真思考,於原地佇立良久,而王霸、強華等人,只當皇帝在目送老友遠去。

一直到莊子陵的身影再難尋覓,只留下地上通往南方的芒鞋腳印,劉秀才長舒一口氣,轉過身時,王霸等人發現,皇帝陛下眼中神色,不再糾結、悲壯,而是豁然開朗!

他甚至露出了笑。

“犧牛?孤犢?”

“朕,都不選!”

……

武德十二年(公元36年)春。

距成家公孫滅亡,魏國驃騎大將軍馬援奉命對益州全境進行“軍管”,已經過去了大半年。

就像戰亂陰雲漸漸消失一樣,成都以西的連綿雪山,積雪漸漸消融,化作清澈溪流,流下萬年冰川,經過高原草甸,最終匯入一條浩浩湯湯的大河:岷江。

岷江在蜀西垂向平原奔涌,流經一座富饒的縣城,田中粟苗青青,路上行人絡繹,商旅恢復了往來,此處正是蜀王杜宇、鱉靈之都,古蜀國的興起之地,郫縣。

縣城外能遠眺岷江的山崗上,有一墓,規格不高,不封不樹,但周圍全圈了將近半里的地,並有專人守護。公孫述哪怕到了覆滅前的最後幾月,也沒有破壞此墓,正是這最後一絲善念,讓他那被魏軍俘虜的太子,得以保全性命……

寒食節這天,本已結束軍管的郫縣,卻赫然戒嚴,尤其是這片墓區,更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到了日中時分,又有大隊人馬抵達,六馬所拉帝車上,走下了素服出行的第五倫,他看了一圈周圍景緻,發現除了樹木長高不少外,與十多年前自己送棺槨來此時,別無二致。

“在此處修一亭舍,以庇往來寒士行人。”第五倫指點著上山的岔路口,對隨行的蜀郡守、郫縣令如是說,並賜下了亭名。

“就叫……”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郡守、縣令應諾,他們喜不勝收,立刻募人開搞,爭取皇帝結束巴蜀巡狩前就完工。

吩咐完這件事,第五倫讓衆人于山下等待,他只帶著少數隨從,慢慢朝山崗踱步。

等來到墓前時,第五倫發現這裡纔剛剛被當地官吏組織祭掃過,甚至都沒一根雜草可供自己摘掉。

於是第五倫只能靠近那塊幾個師兄弟一起籌錢打製的墓碑,單膝跪在它面前,伸出手,輕撫這被太陽曬得有些溫暖的石頭,彷彿拍著那位白髮斷腿老人的背。

他溫柔地說道:

“老師,學生來看你了……”

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141章 三窟第305章 橫跳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104章 封王第153章 馬殺雞第95章 那沒事了第535章 鼎足第484章 防不勝防啊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310章 七寸第58章 宗主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515章 犧牲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30章 你坐啊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421章 五德第337章 真香第289章 天兵第599章 不敗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337章 真香第455章 孤膽第271章 打拳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316章 柱天第584章 大進軍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423章 燕歌行第373章 降維第522章 殉道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105章 刈麥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345章 突騎第227章 起立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256章 天變第90章 喜迎王師第154章 折肱第642章 三國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687章 流星第312章 上駟第341章長楊第471章 改革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176章 加戲第643章 懂了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386章 亡國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176章 加戲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6章 靈氣復甦?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679章 驚喜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540章 倫秀(上)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247章 進京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253章 隕石第693章 齊卸甲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492章 將軍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90章 董王第129章 綠林第652章 漢奸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497章 中心第558章 獵物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190章 董王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第393章 上洛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497章 中心第46章 騎驢
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141章 三窟第305章 橫跳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104章 封王第153章 馬殺雞第95章 那沒事了第535章 鼎足第484章 防不勝防啊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310章 七寸第58章 宗主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515章 犧牲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30章 你坐啊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421章 五德第337章 真香第289章 天兵第599章 不敗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337章 真香第455章 孤膽第271章 打拳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316章 柱天第584章 大進軍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423章 燕歌行第373章 降維第522章 殉道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105章 刈麥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345章 突騎第227章 起立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256章 天變第90章 喜迎王師第154章 折肱第642章 三國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687章 流星第312章 上駟第341章長楊第471章 改革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176章 加戲第643章 懂了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386章 亡國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176章 加戲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6章 靈氣復甦?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679章 驚喜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540章 倫秀(上)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247章 進京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253章 隕石第693章 齊卸甲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492章 將軍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90章 董王第129章 綠林第652章 漢奸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497章 中心第558章 獵物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190章 董王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第393章 上洛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497章 中心第46章 騎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富民县| 高雄县| 辽阳县| 海伦市| 赤峰市| 宁蒗| 和政县| 宜宾县| 个旧市| 习水县| 义马市| 山东省| 杭锦后旗| 庆元县| 彭山县| 通许县| 依兰县| 湘西| 巴楚县| 武陟县| 安宁市| 隆昌县| 内丘县| 婺源县| 恩平市| 建宁县| 微博| 通州市| 兴海县| 额尔古纳市| 芦山县| 丹巴县| 喀喇沁旗| 永泰县| 盐山县| 南丹县| 临桂县| 贵德县| 化州市|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