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真人來助,三過法林
流沙河后,法林之前,李老者家中。
唐僧在此等候,李老者禮待圣僧,不敢有誤,茶飯管足,又與唐僧談話閑聊,免去生煩,如此有五日去。
一日,唐僧心中不快,坐在中堂,說道:“不知悟空何去,早前有說,不消一二日便歸,今時有五六日去,不見蹤跡,若見這般,我當念那舊話兒經,使其歸來。”
八戒聞言,問道:“師父,只聞佛教有經文許多,是那《楞嚴經》《孔雀經》《觀音經》等,何時有此舊話兒經一說?”
唐僧說道:“昔日菩薩曾賜一物與我,使悟空戴上,戴之取不下,若我念經,他即頭疼,此經文稱《緊箍兒經》,我稱之舊話兒經,蓋因悟空有言聽從教誨,我稱舊話,正是望他不忘舊話。”
八戒喜笑顏開,說道:“既如此,師父你快快念個百八遍,使那弼馬溫痛不欲生,那時,他自歸來。”
悟凈道:“二師兄,不得如此,大師兄既是未歸,定是在思法解此災殃,莫要誤事,只管靜心,等大師兄歸來,將災禍解了,那時西行就是。”
八戒道:“沙師弟,那弼馬溫這般多日未歸,許是打著去解惑的由頭,回他那花果山享福去了,苦了我等在此久等。師父,不若我等分行李去,何必久等,此間乃是師父佛法不精,該是歸去,好生讀些佛法,那時再聚我等,來法林一辯不遲。”
唐僧意動,低頭不言,悟凈心急如焚,無有功效。
此間正是心猿走神,黃婆無阻,木母惑元神也。
正當悟凈無措時,一聲呵斥傳來。
“你這呆子,怎敢言說!”
但見孫行者一路云光落在院中,從耳中掣出金箍棒,朝八戒就打,唬得八戒不敢言說,圍著唐僧打轉,唯恐遭了鐵棒。
八戒慌了道:“哥啊,再不敢言說,饒我罷,饒我罷!”
行者叫道:“你莫以為我不知,正是你日日教唆分行李,看打!”
行者絕不饒八戒,舉棒再打。
幸是唐僧攔下,言說‘舊話兒經’,方使行者停下。
唐僧問道:“你這猴子,言說尋菩薩,不消一二日歸,今方五六日,你可如八戒所說,懷懶惰之心,尋處作樂。”
孫行者道:“師父,我不曾懶惰,乃四處尋方。”
唐僧道:“可有尋得?”
行者答道:“尋得,尋得。早前我尋海上菩薩,菩薩與我言說,此妖魔乃是廣心真人坐騎是也,菩薩不得降之,故我復上山,尋廣心真人,請其來除。師父,你可莫要憂慮,一心西行,此方辯法,你未曾功敗。”
唐僧道:“怎說。”
行者道:“那賊怪與師父你辯法,所說真言,非是其所說,乃是其昔日隨真人在西天與佛祖辯法時所聽,竊為己有,與師父辯法,方有功敗之說。”
唐僧聞說,驚道:“此真人曾與佛祖辯法?”
行者笑道:“師父,你有所不知,真人法深,玉帝曾二請上天為神不得,就是那道祖,真人亦曾隨其修行,與佛祖辯法不敗這等事,算不得大哩。”
唐僧驚怪道:“真人何在?”
行者指定院外天上,說道:“我請真人下山來降妖,如今真人正在上山,那時正逢二郎顯圣真君亦在山上,故一同前來,此方空中風霧,正是其顯化。”
三藏法師聞說,引一眾徒弟出了院中,抬頭觀看,但見那空中滾滾狂風,慘慘陰霧,隱有神光在上。
一眾見之驚嘆,唐僧撮土焚香,望天禮拜,不敢有誤。
行者說道:“師父,你與八戒,沙師弟在此處等候,我與其一同去那法林之中,解了災殃。”
唐僧道:“且去,且去。”
行者將身一縱,入了狂風之中。
那云端上的草頭神見了行者,將陣型散開,使其進入其中。
風霧之中,真人與二郎神正在此處。
行者上前說道:“大師兄,真君。”
姜緣笑道:“那唐僧拜禮我受了,你去時與其言說一二,此方我等先往法林去。”
行者深深的唱了個喏,無有不從。
一眾遂駕風霧,往法林而去,少頃間,一眾至法林前,遠遠眺望下方。
二郎神指定法林,笑道:“此處乃是個好地。”
姜緣道:“正是,此乃西牛賀洲少有的福地。”
他望行者,說道:“悟空,我此方見那鹿兒修行如何,你且去將那鹿兒喊出,我與其說道。”
行者喜不自勝,說道:“是,是,是!大師兄在此處等候,我自去將那鹿兒喊出來。”
說罷。
行者一個縱身,落在法林之中,他高叫道:“那辯法的,速速現身來。”
那法林中的白鹿聽了言說,正是不明,暗道:“此猴頭,莫非去尋了什么高僧,來與我辯法?定是如此,我有老爺拂塵在手,那猴頭不敢與我爭斗,我有老爺與佛祖辯法真言在,管是什么高僧,奈不得我,這般相阻,其定是過不去。”
白鹿心中自得,手拈拂塵,往法林外走去,但見行者站在那,身旁無有唐僧等相隨,他不解其意。
白鹿道:“猴頭,你在此處作甚,可是你要與我辯法?”
行者罵道:“你這廝,猴頭二字是你叫的?若照著輩分,你該喊我一聲小老爺才是。”
白鹿問道:“你怎這般說?”
行者指天,說道:“你且抬頭看看。”
白鹿抬頭,方見天上風霧散去,真人現來,站在云頭,喝道:“鹿兒,可還識我?”
白鹿看見是真人,不敢自得,跪伏在地,拂塵掉地,心驚膽戰的說道:“不知老爺當面,失迎,失迎!望乞老爺恕罪!”
姜緣伸手一招,拂塵飛落他上,但見他手拈拂塵,說道:“你這鹿兒,我與菩薩使你在此試心唐僧,你怎地以我與牟尼尊者辯法真言難唐僧?”
白鹿磕頭道:“恕罪,恕罪!”
姜緣道:“今你使唐僧心氣有失,是有不德之處,我令你不許說真言,只管以自身佛法,與唐僧辯論,勝則放其自林過,敗則使其重修佛法去。”
白鹿慌了道:“老爺,斷不敢再作祟,只管辯法。”
姜緣使行者與唐僧言說,他即與二郎神一眾在云端等候。
行者聞訊即去。
姜緣遂與二郎神駕著風霧遠離林中,二人在云端之上遙遙張望。
二郎神笑道:“鹿兒有些智慧,竟將佛老與真人辯法言語記個真切,以此來為難唐僧,若是金蟬長老親至,尚有些許勝算,今時唐僧,怎地辯勝。”
姜緣搖頭道:“此鹿兒心性有待修行,太重于輸贏,取巧以勝,此非真勝也。”
二郎神道:“是個有趣的。”
姜緣道:“只盼不要惹出禍來便是。”
……
卻說,那行者離了法林,徑回李老者家中,將諸般事情與唐僧言說。
唐僧合掌道:“徒弟,我果能與那妖大王一辯?”
行者笑道:“師父,你與真人辯,定是辯不得,若非是那鹿兒取巧,你敗不得,今方使其與你公平正大一辯。”
唐僧道:“那真人是什么來頭,如此深諳佛法。”
行者道:“師父,你今時讀的禪法,可知源頭何在?”
唐僧說道:“此等不知。只道禪乃東來之法,當是自大唐之法,又曾聞禪從西來,從西天之中傳來。”
行者笑道:“師父壽少,自是不知,禪從真人來也。”
唐僧問道:“怎說?”
行者說道:“這等禪,乃真人所立,西天向來稱真人為禪祖,禪有東來之說,乃因真人是南瞻部洲之人,故其禪,則為東來之法。”
唐僧恍然,道:“竟是這般,不想禪祖在前,失禮,失禮。”
行者道:“莫說拜禮,師父,且收拾行李,往西而去,那法林中鹿兒,未曾竊取真言,定非師父敵手,那時自可過得法林。”
6◇9◇書◇吧
唐僧道:“既如此,聽悟空言說,悟能,悟凈,速去牽馬,收拾行李,與李老者辭別。”
八戒沙僧聽令,取各自兵器,八戒挑擔,沙僧牽馬。
唐僧上前與李家老者辭別。
李老說道:“長老何故再往,不若在此處用些茶飯就是。”
唐僧笑笑不言。
行者道:“出家人不打誑語,此方再無歸來之說。”
李老拜道:“既如此,我在此處祝長老等功成,出了法林,他年若是功成,可要歸來?”
唐僧答道:“自要歸來的。”
李老道:“那時歸來,長老再臨,可要留步,使我祝賀。”
唐僧合掌道:“受施主茶飯之恩,他日功成歸來,定于施主家留步,施主且回。”
李老笑著拜別。
取經人一眾,唐僧坐在馬上,孫行者在前指路,沙僧牽馬,八戒挑擔,往法林而去。
不消多時。
一眾行至法林,但見那鹿兒老道在林前等候,見了取經人一眾,上前來道:“諸位,久等了。”
八戒道:“你這廝怎在外等候?”
白鹿道:“小老爺在此,自當遠迎。諸位既為過法林,此番須是再辯一場方是,昔時乃是我取巧,今時絕不敢再如此行為。”
唐僧下了白馬,合掌當胸道:“大王,不知當如何辯法。”
白鹿道:“且論一論佛法,以自身所學,言個高低,如何?”
唐僧道:“自無不可。”
二者一心論法,只行至法林中,尋了個凈地,雙雙盤坐論法,在此處辯法,舌槍唇劍,這個問‘寂滅何在’,那個答‘寂滅無處不在’,這個又問‘寂滅當如何’,那個又答‘寂滅門中,須云認性’,這個再問‘為僧者如何’,那個再答‘為僧者,萬緣都罷’。
二者一問一答,談說許久,這個白鹿久隨真人,那個唐僧自幼修行,白鹿曾歷多法會,三藏前身為金蟬,二者聚論說佛法,俱是不甘平庸輩,說得日落西山下,談得昏天滿星辰。
終是白鹿稍遜一籌,其聽得法會良多,卻不曾苦心鉆研,唐僧勝在鉆研良久,勝得一籌。
這一方談說,白鹿在唐僧一言下,苦思良久,不知如何辯駁。
白鹿嘆道:“是我功敗。”
唐僧聞說,面有喜色。
八戒歡歡喜喜,沙僧稱是了得,行者朝天拜禮,各有所為。
白鹿起身,放開路來,說道:“既如此,你等過法林便是。”
唐僧拜禮,說道:“多感大王放行,徒弟們,快些將行李收拾好,莫生了懶怠,同是過法林西行。”
唐僧雙目有神,怎有前些日里模樣。
三位取經人俱是應答。
沙僧近前來,侍奉唐僧上馬,牽馬往前,八戒挑擔跟隨。
行者本教跟上,忽有所想,走至白鹿身旁。
白鹿拜禮道:“小老爺,可還有何事?”
行者說道:“勞你代我拜謝大師兄,言說待我功成,那時再歸家去,親見恩師。”
白鹿道:“小老爺請去,此等言說,我定會轉達。”
行者道:“有勞,有勞。”
說罷。
行者跟上了唐僧一眾,同時往西。
此方取經人一眾三過法林,終是行過,渡此難關,唐僧佛心更盛,萬緣都罷。
……
云端之上,姜緣與二郎神見了唐僧離去,正要親去將那白鹿喚來。
二郎神攔下,說道:“無需真人親往,待我使一兵馬帶回就是。”
姜緣笑道:“勞煩。”
二郎神即遣一草頭神去將白鹿帶來。
二郎神說道:“唐僧倒有些佛法在身。”
姜緣道:“唐僧前身為金蟬長老,怎會無有佛法在身,此難倒不想真難了唐僧,我未曾想,這鹿兒用那等真言為難唐僧。”
二郎神笑道:“雖是難了唐僧,但此間過林,唐僧佛心有定,得了好事。”
姜緣笑道:“此難是過了,下一難,要到了,真君,你且看前方。”
二郎神聽了姜緣所說,運氣雙目,金光閃閃,他往前一看,但見前路有神光四道,是有菩薩在前。
二郎神問道:“那是何等?”
姜緣道:“黎山老母,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俱在前方,當是試心,可此間唐僧得了好事,佛心有定,不動如山,此試心萬萬難不得,動不得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