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敵我雙方所使用的火炮,盡數都是所謂的“佛朗機炮”,乃是十四、十五世紀歐洲人所用的火炮,明顯已經屬于比較落后的東西了。
在十七世紀末,歐洲人發明了榴彈炮也就是說,在眼目下,張力繪制的那榴彈炮的圖紙,真真是領先全球的大殺器。
榴彈炮是一種炮管較短、口徑較大、裝在兩輪炮車上的野炮。這種炮的架尾很短,因此射角比較大,它的炮管要比長炮或火炮短而輕,比迫擊炮長。這樣,彈道就更加低,精確度也更高了。榴彈炮的優點在于它的攻擊火力更強,炮身更輕,因此機動性更大。在可以用炮彈襲擊和需要掃清障礙的地方,榴彈炮比使用加農炮更加優越。
張力后世乃是個軍迷,對于火炮的基本構造還是知道的。其實,張力還畫了一張迫擊炮的圖紙,不過目前團山堡兵工廠還沒有能力同時研發兩種火炮,故而張力選擇展榴彈炮。
后世紀錄片中常見解放戰爭中我軍使用的火炮,幾乎都是榴彈炮。而影視劇中日寇在野戰經常用的那種稱為“小鋼炮”的火炮,便是迫擊炮。
榴彈炮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自然是張力的首選。
可是迫擊炮也不是沒有優勢,雖然它射程短,精確度低⑦↘,但是,它有一個榴彈炮不能比的優勢,它是拋射。
簡單的比喻就是說,榴彈炮是硬生生轟開敵人的城墻,將所有東西碾壓成輜粉而迫擊炮則是越過城墻。直接轟炸城內敵人的有生力量。
現在的城墻堅固程度遠不如后世的鋼筋混泥土工事,所以榴彈炮自然是張力的首選。要的就是萬炮齊發的那種氣勢!
不過團山軍的榴彈炮還在研發中。第一門榴彈炮成品雖說一個月前已經做出來了,卻發現了很多問題。宋應星正帶著人加班加點的改進工藝呢!
榴彈炮與線膛槍、米尼彈乃是團山軍目前的頭號機密,張力自然是對任何人都只字不提的。
這一仗,榴彈炮當然是指望不上了……
張力收斂起心思,掃視了眾人一眼,開口問高元良道:“老高,目前我團山軍的攻城盾車數量可夠?”
不管是敵我攻城,在盾車的掩護下接近城池都是必須的,所以高大的木質盾車便是攻城最最需要的東西。
高元良眉頭緊皺,微微搖頭道:“大人。先前攻打海州衛城,我軍的盾車已經消耗了半數雖說這幾日從錦州、復州、蓋州、金州相繼有盾車補充而來,但也不夠三萬人攻城所用呢!”
張力點了點頭,沉吟片刻之后,一錘定音地下了決斷:“這幾日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所有團山軍將士都打造簡易盾車附近有不少森林,木材應該不缺。”
眾將立刻齊聲應諾,而一直沒有單獨發言的盧象升卻開口了:“大人,現在兵士們也只能打造簡易盾車而已。堅固程度堪憂,恐怕護不了步兵的周全呢!”
張力微微一笑,點頭道:“這一點我當然知道。我自有方略,你們按我說的去做。簡易盾車打造完成之日。便是海州衛城攻克之期!”
盧象升見張力如此有自信,便也不好相勸,心中疑惑更深了:就算接下來幾日做出來的簡易盾車數量夠了。可是防護力堪憂,張大人才說了不能讓士卒白白送死。現在怎么又……這不管如何看都是互相矛盾的呀!
……
復州、蓋州相繼失守,而海州陷入重圍的消息。很快便通過沈陽的快馬傳到了順義的后金國大營之中。
建奴、蒙古二韃子、漢軍旗二韃子頓時好一陣雞飛狗跳由于立場各不相同,反應自然也有些許差距。
最著急上火的當然是女真人了,黃臺吉剛一聽到消息,甚至直接倒地昏迷了足足一個時辰,才悠悠醒轉……
蒙古二韃子一貫就是那尿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正什么海州陸洲的,就算是天州,也與他們沒什么關系。現在眼瞅著女真人老巢被人打,蒙古人自然也看出些端倪,急吼吼地要求黃臺吉退兵回塞外雖說先前劫掠的物資人口被張力“截胡”了,不過這段時間蒙古人又搶了不少東西,現在想要的是“落袋為安”。
最讓黃臺吉感到備受打擊的,倒還不是后方城池失守,而是以前從未出過問題的漢軍旗!漢軍旗的孔有德居然出工不出力,隱隱生出了保存實力的想法這尼瑪還了得?!
所以,這日黃臺吉召集了女真王公大臣議事,并沒有叫上自詡為“女真諸葛亮”的范文程。
范文程很無辜,很受傷,估摸一個人正躲墻角“偷偷拭淚”呢然則,另外一個人就很開心了,他,自然就是正白旗旗主多爾袞了。
女真人自個兒關起門來議事,那還是老汗王奴兒哈赤時代的事兒了,現在黃臺吉重又召集女真人單獨議事,多爾袞又豈會不喜?
可是議事議了大半天,女真王公大臣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立刻回師遼東,解海州衛的圍,野戰一舉干掉團山軍。
黃臺吉心中委實難以決斷,草草宣布散會之后,下意識地又想派人去請范文程范先生來商議,不過多爾袞卻主動留了下來,說是有良策可解海州之圍。
余者眾人散去之后,中軍議事大帳中便只剩下了黃臺吉和多爾袞兩人。黃臺吉看著一臉謙恭模樣的多爾袞,心思不由得飄得有點遠了……
說白了自己當初謀奪汗王寶座的時候,欺負的就是多爾袞的娘大福晉阿巴亥用類似三國曹公“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的鬼話逼死阿巴亥之后,黃臺吉一直對這事兒諱莫如深。
剛登基的時候,下意識里,黃臺吉覺得多爾袞乃是自己汗位的威脅者,所以壓了他很多年,直到黃臺吉汗位穩固之后,才提拔多爾袞做了正白旗的旗主。
黃臺吉收斂起心思,看了多爾袞一眼,開口問道:“多爾袞,你真有解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