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巖洞看上去幽長,形如拱橋,要供一個人從中間穿行,完全不成問題,在這個巖洞的邊緣,有一些珊瑚蟲附在上面,魚兒正從里面游來游去,而看不到盡頭的深處,則是透著一股子神秘詭異的感覺。
我的興奮不是因為這些珊瑚蟲,而是因為這個巖洞,組成這個巖洞的正是珊瑚!
浮在海上的珊瑚是死珊瑚,而海下的珊瑚才是活珊瑚,珊瑚礁也就是死去的珊瑚蟲的骨架,聚在一起成為群體的珊瑚,其骨架不斷擴大,從而形成形狀萬千、生命力巨大、色彩斑斕的珊瑚礁。著名的大堡礁就是這樣形成的,而珊瑚和人一樣,也分很多種,七寶里就有珊瑚這一種類,這種珊瑚被稱為珠寶珊瑚,與普通的石珊瑚要區別開來。
珊瑚蟲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陳代謝,生長繁衍,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后的壓實、石化,形成島嶼和礁石,也就是所謂的珊瑚礁。由于珊瑚蟲具有附著性,許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會附著大量的珊瑚蟲,正是我現在看到的蟲子。
這整個巖洞都是由珊瑚組成的!
現在并不是沉迷于珊瑚的時候,我在心里嘆息一聲,正準備鉆進去,掃到巖洞邊上有一個刻痕,心里馬上激動起來,游過去仔細一看,是一個九字,而且還刻了一個箭頭,指向里面,這是老九留下的訊號!
巖洞里黑漆漆地一片,里面飄浮著各種垃圾,偶爾有一些小魚游過來,在身邊打個轉,又機靈地離開,看著那個訊號,我笑了一下,不愧是老九,這么多年不是白混的,突然,我發現了一些東西,又往前靠近一些,仔細看著那個訊號,刀刻得很深,為了讓訊號明顯,老九用了一些力氣。
刀刻得深,就讓珊瑚的本來顏色露出來了,深紅色!我倒抽了一口氣,老九說得真對,海底會有驚喜,隨便弄點東西就能補上下來的風險了,這些不是普通的珊瑚,是珠寶珊瑚!
深紅色珠寶珊瑚的典型特征之一,珠寶珊瑚的顏色一般為深紅色、火紅色與桃紅色。珊瑚是珠寶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靈物,千嬌百媚、光澤艷麗、晶瑩剔透、溫潤可人。它與琥珀、珍珠被稱為三大有機寶石,長久以來,都被人們作為富貴與身份的象征。珊瑚生長在200-2000公尺大海深處,開采極為不易。珊瑚二十年長一寸,三百年才長一公斤,千年以來,任憑風吹浪打,挺立依然。也正因此,珊瑚才成為人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千年寶貝。
眼前這座巖洞,全是珠寶珊瑚所鑄造成的,目測一下,重量至少有好幾噸,價值不菲啊,假如這是天然形成的,就太令人觀止了。
我心里打定了主意,找到老九以后一定要重新回來這里,至少要帶走一些啊,拿去加工一下,一定會賣個好價錢的,哈哈哈,就在我為老九留下訊號和發現珠寶珊瑚感覺到欣喜的時候,四周的魚兒突然驚恐起來,它們四散而去,倉惶而逃。
原來,海底的水浪都起了變化,這說明海上會有大風浪,想到獨自留在海上的蒙洛,我不禁擔心起來,這個小家伙知道隨機應變的吧,一旦海面出現變化,必須馬上劃船離開,迅速回到島上,必須迅速!
蒙洛這小子一直呆呆傻傻地,在活人的世界里不怎么靈光,真讓人揪心,擔心歸擔心,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在返回海面不可能了,我必須往前進,在大風浪到來以前,必須找到可以遮擋的地方,另外還有一個潛在的危險,氧氣,它是定量的,呆得越久,消耗得越久。
我迅速地游進巖洞里,恨不得假想自己是條在水下自由來去的美人魚,穿過巖洞以后,我看到了老九,他正在前方,扒著什么東西,還在努力地做著什么,看他的樣子十分焦急,想來也是想到風浪要來了,海下即將風起云涌,我迅速地奔過去,從后面拍了他一下,這一下子,老九馬上激動起來,身子完全抖動起來,轉頭過來看到我,感覺他的身子徹底放松下來了。
在海下最麻煩的問題是對話,老九對我比劃了老久,我終于明白過來,這是一艘沉船,老九正費力地想爬上去,進入船艙,我來了正好,借著我的肩膀,老九終于成功地越過了船舷,然后將我扯上去。
這是一艘大船,一落到船上,就看到了桅桿,桅桿源于帆船時代,在揚帆遠航的同時,也承擔著艦船“耳目”的作用,正道是:“刁斗三更,風急旌旗亂”。隨著社會進步和艦船技術發展,風帆時代的桅桿漸漸失去了動力源支柱的功能,演變為純粹的艦船信息源載體。
我們朝著桅桿游過去,因為上面的帆還在,沉船時經受了劇烈的撞擊,所以落在船面上,近了,我們都不敢觸碰,擔心一碰它,它就會化為烏有,徹底消失在海底,帆上一般有船體的正身標志,這艘船也不例外,看清上面的圖案和文字,我和老九交換了一下眼神,這是元朝的大船,確切地說,這是元朝的漕運船。
一是上面還有漕運船的標志,二來是上面的文字,那是八思巴文,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我有十來年的古玩經歷,對于各個朝代的文字都是略通。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時期由國師八思巴創制的蒙古新字,世稱八思巴蒙古新字,字數只有一千多個,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為國字頒行全國后,其推廣卻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傳統因素外,主要是因為這種文字字形難以辨識,再加之在有的地方使用時還仿效漢字篆書的寫法,這就更加劇了識別的難度,所以民間依然是以漢字為主,八思巴文更多地運用于官方文件,所以,這艘船并非民間的漕運船,極有可能是皇家漕運船!
再看這艘船的桅桿,已經是四桅桿了,是相當規模的漕運船,老九搖了下頭,沖我擺擺手,他長年奔走于墓下,應該知道這是什么文字,但對于這船的建造規模,似乎存疑,我笑了一下,點了下頭,元朝的造船能力,的確可以做到這種規模。
元代(1271—1368年)的造船業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大發展,具備了很強的造船能力。據《元史·世祖本紀》記載,元滅宋期間的至元七年(1270)造戰艦5000艘,至元九年,造戰艦3000艘,自至元十一年(1274)~至元二十九年(1292),又造海船9900艘。《大元海運記》記載,至元二十二年(1285)為濟州河運糧,一次造船3000艘,造船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元史·兵志》記載,元朝在江海水路設水驛站424處,共有郵遞專用船5921艘。意大利人馬可·波羅說,在黃河入海口見到“有屬于大汗之船舶,逾一萬五千艘”,他估計長江“每年溯江而上之船舶,至少有二十萬艘。”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送公主遠嫁波斯,“命備船十三艘,每艘具四桅,可張十二帆”,可見元代已有四桅船。
《古今圖書集成·考工典》說,“凡海舟,元朝興國初運米者,日遮洋船,次者日鉆風船”,據專家考證,這兩種元代主要的海上漕運船,載重量分別在70噸和40噸上下。該書還詳細記載了元代對“船制”和“風篷”、“舵”、“錨”的講求,甚至具體到各部位尺寸。
好吧,扯得有點遠了,看到這元朝的漕運船,有太多東西浮現在腦海里了,這些證據只有回到海面再向老九陳明,我們是來找海下地宮的,沒有找到,卻找到了這一艘巨大的沉船,算是意外之喜了,不過,現在進入船艙實在是個問題。
老九已經往船艙去了,雖然沉在海底這么多年,船艙居然是完全封閉的,準確地講,是從里面被鎖上了,老九狐疑地看我一眼,比劃了一下,現在只有試試真家伙了。
老九掏出一把刀,卡在那里,然后用整個身子去撞擊,我也與他一起,終于,整個艙門都被撞開了,接下來的事情卻超乎我們的想象,艙門倒塌,里面一股莫大的力道將我們的身子吸了進去,我們完全沒有掙脫的余地,只感覺“嗖”地一下,身子像坐上了火箭,一股腦地往前,最終落到地上,然后,就沒有然后了,身體傳來劇烈的疼痛,陷入一片黑暗……
“林天易,醒醒,不能死在這里啊。”老九的聲音從遙遠的地方傳來,臉頰被人接連拍了好幾下:“喂,林天易,那老頭子不是說你是九死一生之命么,命硬得很,不會輕易死掉的,你是不是等我給你做人工呼吸。”
“噗”,因為想笑,一張嘴,嘴里有水噴了出來,正好噴了老九一臉,他立刻別過臉,抹去臉上的水,罵道:“你這家伙!”
我笑了,身子還是無法動彈,看老九也不怎么樣,是坐在地上的,我突然意識到了一點,不對啊,我們明明是在海下,可是老九怎么可以說話,還有,現在呼吸就和在陸地上一樣,不對勁啊,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