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

永樂八年的二月,永樂皇帝朱棣在向天地、宗廟、社稷祭告親征韃虜之事後,以遊擊將軍劉江爲前鋒,驃騎將軍樑福爲副;清遠侯王友爲中軍,安遠伯、神機營都統柳升爲副;寧遠伯何福爲左哨,都督曹得爲副;武安侯鄭亨爲右哨,都督馬榮爲副;寧陽侯陳懋爲左掖,都指揮胡原爲副;廣恩伯劉才爲右掖,都指揮朱榮爲副;驍騎將軍譚廣爲後衛,都督張遠爲副;胡廣、楊榮爲參謀;金幼孜爲隨軍校檢。率軍五十萬,浩浩蕩蕩從北京出發,北征蒙古韃靼部落。於三月九日到達鳴鑾戍,在這裡舉行了盛大的閱兵誓師儀式:

上大閱武。誓師六軍,列陣東西,綿亙數十里。師徒甚盛,旗幟鮮明,戈戟森列,鐵騎騰踔,鉦鼓震動。

永樂皇帝謂身邊諸將曰:“此陣孰敢嬰鋒!”然後揮師北進。於五月五日到達臚朐河。之前擇兩處水草豐茂之地築起了兩座城池,用以屯糧取水,分別叫‘平胡城’和‘擒胡城’。既抵臚朐河,知邱福軍敗於此河之北不遠處,遂命更臚朐河爲‘飲馬河’。三軍渡過飲馬河,再行三日,來到一處叫翠環嶼的水澤,水澤中有一環形的沙島,綠草如茵,青翠欲滴,環島中有一小水池,水特別的甘甜。環島外水澤中的水因鹽鹼重而難下嚥。洪武時永樂皇帝因深入漠北捕魚兒海徵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知此已入漠北腹地,飲用水已是極其缺乏的生命之源。他命屯住大軍,一邊築城來屯糧貯水,一邊派出哨探去刺探韃靼大軍之所在。數日城成,哨探亦回報說韃靼大軍聞明軍前來征討,可汗本雅失裡欲西附瓦刺,而太師阿魯臺卻要東投兀良哈,君臣內訌,已裂分爲二,本雅失裡帶一小部西逃,已至兀古兒扎河;阿魯臺帶大部東竄,到了闊欒兒海以東。永樂皇帝聞報大喜,對身邊諸將道:“敵虜分兵勢弱,正可快速擊破之。本雅失裡爲可汗,且兵少,當先擊。”命王友、劉才統大軍就地扼守,防阿魯臺回身夾擊,自領五萬精騎,齎二十日糧草,追擊本雅失裡。集結出發之際,參謀楊榮請爲此城命名,永樂皇帝拿過筆,縱馬城門,親書‘殺胡城’三字,字雖歪歪扭扭,但卻殺機四伏。永樂皇帝一馬當先,猛追至兀古兒扎河,已不見敵蹤,遂晝夜倍道窮追至斡難河畔,發現本雅失裡所部。見明軍騎兵,大部四下散逃,遁跡於周邊的河谷,只剩數千騎兵緊跟保護本雅失裡,永樂皇帝縱騎猛擊,將數千蒙騎衝散,分割屠戮。本雅失裡趁此喘息之機,領七騎逃過斡難河,消跡於對面的山谷。未遭屠戮的蒙騎見本雅失裡逃脫,紛紛擺脫逃遁,無法擺脫和逃的慢了的,都變成了大明騎兵的刀下之魂。永樂皇帝命遊擊將軍劉江、驃騎將軍樑福領兵渡過斡難河追擊本雅失裡,卻未獲其蹤,只得收兵回到殺胡城。有探報說韃靼樞密知院失乃幹帥本部數千人脫離太師阿魯臺西走,至廣武鎮,欲率衆來降。阿魯臺殺鬼赤力立本雅失裡爲可汗,自任太師擅權,任失乃幹爲樞密知院,失乃幹爲阿魯臺系且爲其心腹,爲防其中有詐,永樂皇帝朱棣在遣蒙古降將都指揮廓廓帖木兒往招失乃幹外,又命成安侯郭亮督餉赴應昌,命工部尚書吳中、都指揮章安督餉赴擒胡城,命清遠侯王友、廣恩伯劉才領十萬步兵回開平,以防失乃幹行詐趁虛寇邊,並囑王友、劉才若道遇失乃幹,降須善撫之,不降即掩擊之。永樂皇帝自領四十萬大軍,沿飲馬河向東,追擊阿魯臺。兵行至離飛雲山二十里,哨馬來報阿魯臺領五萬蒙騎扼飛雲山谷口,永樂皇帝親往前鋒察看地形敵情後,命劉江、樑福領前鋒出擊,接戰後不進反退,誘敵出谷口。阿魯臺見明軍殺來,退軍山谷中,迅疾不見了人馬蹤跡。永樂皇帝度敵會使詐降以探中軍,遂命兩翼加強戒備,前鋒後退,中軍向前,制敕以待。少傾,果有蒙使來言阿魯臺降,永樂皇帝命帶入中軍,親自接見並好言撫慰,以預製敕書付之。待蒙使去後,永樂皇帝命柳升的神機營突前。不出一盞茶功夫,兩翼已與蒙軍接戰,言甚烈。永樂皇帝言蒙軍志在中軍,毋需救。語畢果見阿魯臺領三萬蒙騎直取中軍。逼近,柳升神機營數千火銃齊發,烈焰穿梭,聲震欲聵,蒙古戰馬第一次遭遇火銃,被那巨大的爆炸聲和強烈的灼火焰所驚嚇,不敢向前,東奔西突的亂爲一團,永樂皇帝立即組織騎兵衝擊,蒙古騎兵紛紛潰散,混亂中阿魯臺被甩下馬來,身邊護衛捨命救起,只數百騎隨阿魯臺逃入山谷,明軍遍搜山谷不見其蹤。收其駝馬輜重,扼要道處下寨,準備休整後分兵追擊。清遠侯王友、廣恩伯劉才遣快騎來報,說韃靼樞密知院失乃幹收起散落的蒙古流寇,已達三萬餘衆,且多爲騎兵,搶了工部尚書吳中、都指揮章安所督軍餉和擒胡城裡的糧草,都指揮章安被殺,工部尚書吳中敗入王友、劉才軍。王友、劉才所領爲步兵,不敢與蒙古騎兵爭鋒,避走應昌,請陛下派兵接應。永樂皇帝聞報大驚,頓腳道:“王友、劉才何庸之甚?避走應昌,非二十日不能到達,軍中所攜糧草不過十日,豈不是將我十萬中原將士置於累卵之危麼?當迎擊蒙騎,走平胡城回開平,纔是確保無虞之徑。”即命遊擊將軍劉江、驃騎將軍樑福領前鋒騎兵多帶糧草,由驍騎將軍譚廣、都督張遠跟隨保護,往濟王友、劉才軍。自領大軍,以柳升神機營殿後,徐迴應昌。劉江、樑福領兵接濟上王友、劉才軍時,王友、劉才軍已餓死二萬餘衆,已到了衆相偷食死者屍肉的地步。兩軍應昌會合後,永樂皇帝命馬不停蹄的回師北京。此次征伐,褒、罰皆少,除升柳升安遠伯爲安遠侯,奪王友、劉才軍職,依舊保有爵位外,其餘人等,一概原職回所在衛所和兵營。

息兵之後的永樂皇帝並不急於回到南京,而是廣招重臣來到北京,帶他們萬壽山看才竣工的自己的陵寢,看北京新建的幾個宮殿,於秋九月的一天在新落成的奉天殿大宴羣臣,酒至半酣,永樂皇帝起身,一手按劍,一手舉杯。道:“吾欲遷都北京,衆卿家以爲如何?”大家面面相覷,對他屠戮建文朝臣之舉深有恐懼,永樂皇帝趁機離席,立於宴席中央,慷慨言道:“觀我華夏,邊患未已,然惟北患爲烈,胡虜遊牧之民,飄忽無蹤;所居漠北又貧瘠荒涼。致胡虜覬覦我華夏之心,自古至今,未息稍減。中原相距遙遠,每遇胡虜寇邊,集兵難而打擊慢,故胡虜一直猖獗。北京靠近漠北,填京畿以控,悉胡虜動向於瞬息,見其妄動,集兵易而打擊快,漠北便全在我掌控之中了矣。控有漠北,我華夏便可高枕無憂矣。”吏部尚書兼太子詹事蹇義被召來北京,見永樂皇帝陵寢已落成,且北京新修三殿的規制已超過南京的宮殿,知永樂皇帝遷都已決,自己以建文降臣,得永樂皇帝重用,已爲衆臣之首,若自己出面反對,必得衆多南臣的附和,勢將觸怒帝威,因此激變成血案,亦未可知也。永樂皇帝對追隨他多年的功臣邱福等都不手軟,況歸附之南臣。建文朝臣屠戮之慘,還歷歷在目。蹇義不等有反對之聲,迅即起身,奏曰:“聖上所言極是。北京西靠太行,東連大海,北枕居庸,南俯中原,地勢優越,足控四夷,乃帝王興盛之萬世之都也。”衆大臣見蹇義表態支持,自然是不敢出來反對。遷都遂定。永樂皇帝命襄城伯李浚監修北京的宮殿。彙集了全國最好的工匠。除命從四川、廣西、雲南等地廣伐參天大樹運往北京營修宮殿外,還下令毀南京的奉天、謹身、華蓋三殿,將其巨石運往北京建設宮殿。巨石全國各地何其之多,獨毀南京宮殿,乃奪悔遷之念也,然時人莫所解。

去年秋、冬莫圍送了兩批糧食去貴州,很賺了一把,三月從貴州回來,帶了一個人來,乃黔國公沐晟結拜義弟李浩。沐晟掛徵夷副將軍印徵安南,李浩協助沐昂鎮守雲南,平安南沐晟論功封黔國公,李浩以黔國公府執事來貴州打點黔國公沐晟食邑,在遵義府認識了糧賈大亨莫圍。建文帝焚宮出城,潛雲南得西平侯沐晟庇佑,作爲沐晟結拜兄弟的李浩,亦是知悉此事,且和建文帝有過數面之緣。永樂皇帝招沐昕爲駙馬,令西平侯沐晟陪同前往南京,並以岷王楩之‘與己交惡,目無王室’之彈劾,令沐晟留京候處,乃李浩持數萬銀票進京打點,兼晟父黔寧王沐英之善名,才使沐晟轉危爲安。沐晟、李浩回到雲南,才知建文帝一行已北去入蜀,且斷了消息,沐晟領兵往徵安南之前,曾派人入蜀尋建文帝等人蹤跡,乃錯往成都周邊尋訪,自然是不得其蹤。李浩聞莫圍蜀郡經營糧食二十餘年,往來蜀中各地,且近又蜀郡重慶府設立了商號,便畫了建文帝畫像,託莫圍蜀地打聽,莫圍一見,大呼眼熟,道:“此人不過一財主家的守倉人,先生何以相識?”李浩道:“吾與此人不過數面之緣,此人乃吾義結金蘭的結拜義兄黔國公沐晟的世交,之父曾在朝廷任職,且官位顯赫,和義兄之父極爲要好,無奈英年早逝,留下若大一份家業,被其叔父覬覦且搶奪了去,落魄至了蜀地,義兄欲予接濟,卻苦於不通消息。”莫圍道:“此人有好的靠山不投,卻甘做守倉人,乃不知其心中所想爲何?”李浩道:“礙於面子耳。”莫圍道:“好面子乃世之通病,殊不知面子之累,只累自己,不累他人。”李浩點頭稱‘是’,又道:“只不知此守倉人和我義兄要尋之人是否爲同一人?吾當親往一見辨之。”李浩舒家場首先見到的是程濟,知莫圍口中的守倉人就是建文帝,在天堡寨的一間密室見到建文帝,李浩跪拜泣曰:“陛下零落至此,乃臣等護佐不力,祈陛下恕臣之罪。”建文帝扶起李浩,道:“吾還能茍活於世,得爾等數忠不忍背棄,竭力周全,汝何罪之有?”李浩道:“義兄南京脫困,曾遣人入蜀尋陛下,因錯往成都而未獲行蹤。今義兄功封黔國公,留鎮交趾,擁滇、黔、交趾三郡之勢力。若陛下等人蜀地艱困,可往滇、黔、交趾擇地相避,足保陛下等人無虞。”建文帝道:“此地尚可安身,無須再往滇、黔、交趾。”程濟道:“胡濙兵追至滇,燒點蒼山,焚蘭若寺,滇、黔也已不安了矣,交趾初定,更不安全,還不如留蜀爲好。”李浩道:“既如此,吾當回報義兄,資金以助,予陛下脫困,衆位安好!”建文帝、程濟等衆皆拱手致謝。曰:“謝先生及黔國公之雅意!”李浩回報黔國公沐晟後,黔國公遣浩密送數千金往贈建文帝等人,得黔國公沐晟重金資助,程濟、葉希賢等覺得應該改變建文帝的守倉人身份,然如何改變?怎樣的身份纔對建文帝是最佳的呢?爲此程濟往見霍良,道:“陛下屈以守倉人,只爲一時的權宜之計,今得黔國公沐晟重金資助,臣等想設法改變陛下之守倉人身份,不知先生有何良策?。”霍良道:“大夏國去此不遠,當以其當時之重臣、將軍爲依託,方爲顯也,縱觀當時貴胄,吳有仁、萬勝、明昭等輩以互相濫殺自棄於蜀,已不之顯也,戴壽、向大亨、竇英等明徵大夏降,明廷畏其聲威有礙蜀郡政權,已遣往他地,無尋其蹤也。惟官拜大夏朝右丞相的元進士瀘州人劉楨,善終於大夏朝廷,且囑其後人不復爲官,蜀人鹹尊其智,其後人瀘州開枝散葉,隆聚一方,可爲依託。汝往尋一枝葉,重金求招贅,以其岳父之名資助買地造宅,世人尊而身份顯,如此方可。”程濟道:“請先生隨吾一往,如嶽州同僚時相攜一遊,如何?”霍良道:“善。”程濟、霍良瀘州府尋得劉楨後人數十家,言願予重金求招婿入贅,且不來瀘州,另擇地而居,然劉楨後人均紛紛擺手搖頭,曰:“祖訓‘不欺弱小,不貪便宜,不棄信義,不行狡黠’爾等之求恕難從也。”程濟、霍良無奈,只得瀘州市井之中尋得一戶劉姓人家,女孩兒到是嫺靜貌端,然其父嗜酒如命,且經常喝的放浪形骸,聽說有人重金求入贅,且另擇地而居,頭點的公雞啄米似的。程濟、霍良將其帶到舒家場,與數十兩黃金囑其讓人知其爲劉楨後人,他自然是每日裡飲酒至醉,然後說自己是大夏國丞相劉楨的嫡長孫,人們見他出手闊綽,也就漸漸的信以爲真。三月後的一天下午,他醉的舌頭疆直,走路偏到,在經過通西浮橋時,不慎掉入江裡,讓碰巧路過的霍良家一個守倉人救起,於是人們知道了那守倉人姓皇甫名文,乃中原一書香門第之後,因家道衰敗才零落成了一名守倉人。然那守倉人不是別人,正乃建文帝也。又得霍良出面保媒,劉楨的嫡長孫便招了零落的書香門第之後皇甫文爲婿。

皇甫文岳丈既是大夏國丞相劉楨之後,有錢也就順理成章了,助其置地建房也是遲早的事情。秋糧收後,霍良家多餘的糧食,全都被黔糧大賈莫圍收進了他舒家場上的倉庫裡去了。莫圍所設商號是租的別人家的房子,蜀糧黔賺後,他便在舒家場南街口靠河一邊,置地修了一個倉庫,還在倉庫後面修了個簡易的碼頭方便上下船。張輔、沐晟徵安南,乃因黎氏篡弒,本爲替陳氏興兵伐罪,安南平後因不得陳氏皇族後裔而置爲交趾郡。然安南黎庶中陳氏衆多,自然不買明廷如此做法的賬,言明廷興兵,不過是以替陳氏伐罪爲幌子,實爲佔而據有之。衆相蠱惑,民思陳氏,故而反者四起。尤以陳季擴、簡定這兩支反明力量最爲強大。陳季擴起於民間,漸得聲威,曾助沐晟大軍伐逆,還政陳氏乃爲其平生之志,明據而置交趾,他當然不願意,拒絕明廷的都司同知之職,帶兵佔據州縣,反抗明廷。簡定則爲陳氏忠良,黎氏篡弒,他隱居山林,明置交趾,他呼聚忠良相抗。永樂皇帝得報,命沐晟往鎮。沐晟正集結兵馬,籌措糧草,總糧官李浩向莫圍購一萬石軍糧。莫圍便西至成都,東出荊襄,北達漢中,南抵黔中放了消息廣收糧食, 一時間舒家場上船來船往,車喧馬嘯,很是繁榮。霍良遂以修通西大橋之名將天堡寨及周邊的六百多石谷地賣給了大夏國右丞相劉楨的嫡長孫婿皇甫文,霍良家另兩名守倉人則成了新晉財主皇甫文家的管家和護院,呼之爲應賢先生和應能鏢師。得地財主皇甫文擇天堡寨東南約五里處的一水塘邊,坐北朝南修了兩重堂的大宅院,納了霍良家先前安排照顧他生活起居的丫鬟爲妾,呼爲二夫人。另聘了丫鬟、夥計、廚子等一干人。建文帝等人有了自己的合法身份後,是否會選擇就此隱居,終老鄉野了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
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