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皇帝朱棣派大將朱能領兵前去濟南攻鐵弦,朱能和副將張輔領兵三萬,按永樂紀年為洪武三十五年的冬十月到達濟南城下,換下圍困濟南已兩個多月的燕王世子朱高熾和僧道衍姚廣孝往南京參加永樂元年皇帝的登基大典。朱能、張輔指揮士兵日夜攻打東、南、西、北四道城門,想在永樂皇帝的登基大典前攻下濟南,擒獻鐵弦。不想連攻數日,濟南城卻是固若金湯。建文二年四月,時任山東參政的鐵弦督餉赴景隆軍,會師潰,沿途收潰亡之兵守濟南,燕王圍濟南三月不下,中鐵弦的城門鐵板計險些喪命,燕王憤怒,以炮擊城,數處崩塌,弦書高皇帝神牌懸城上,燕兵不敢擊,弦復募八百壯士組成‘敢死輕騎隊’夜襲燕軍,燕王撤圍走。弦加固城墻,只留東、西、南、北四道城門,至是燕王不敢過境山東。這日朱能聚帳下文武商議攻城之策,副將張輔曰:“濟南城墻堅固,只東、西、南、北四道城門,易守難攻,當用火炮猛擊之,城塌可破,弦可擒矣。”朱能道:“所領皆步兵輕騎,未帶火炮營,何來火炮擊之?”張輔曰:“可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調留守的火炮營過來。”朱能道:“往來月余,已錯過皇帝的登基大典亦。”謀士金忠曰:“濟南圍困日久,城內器械漸竭,沿墻多設攻城,殆防御竭而城可登,城破易也。”金忠善卜通謀,乃朱棣手下第一等的謀臣,深得朱棣信賴。有《金忠傳》為證,傳曰:“忠,鄞人,少讀書,善《易》卜。兄戍通州亡,忠補戍,貧不能行,相者袁珙資之。既至,編卒伍,賣卜北平市,多中,市人傳以為神。僧道衍稱于成祖。成祖將起兵,托疾召忠卜,得鑄印乘軒之卦,曰:‘此象貴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占勸舉大事,成祖深信之。燕兵起,自暑官屬,授忠王府紀善,守通州,南兵數攻不克。已而召置左右,有疑輒問,術益驗,且時進謀畫,遂拜右長史,贊戎務,為謀臣矣。”朱棣知鐵弦足智多謀,便拔了金忠到朱能帳下為謀。朱能大善之,于沿墻設了千余處攻城,日夜攀爬進攻,只等守城士兵無物可砸,便可登城而破。鐵弦和副將馬善回不分白天黑夜的在城墻上督促堅守,困了隨便墻根處打一個盹,攻城的士兵日夜不停,守城的將士需要替換休息,鐵弦便去動員城里的老人、婦女和孩子參與守城,好些婦女都是拆了自家的灶臺磚和拿了家里的切菜板來猛砸爬墻的人頭。所謂女人的板磚拍頭,當始于此也。一連十多天的攻守,已是雙方具疲,而朱能又是燕軍中最能堅持的大將。這天向晚,寒風呼嘯。鐵弦站北門墻頭,焦從心來,朱能的千余處攻城,根本沒有停下的跡象,而守城的軍民,都已累的是腰不能直,相持下去,堅持過了今天,又如何能堅持得過明天呢?這時一股強勁的北風吹來,險些掀掉他頭上的棉帽。鐵弦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鐵弦回城中軍營以副將馬善回之名義寫了一封書信,射入攻城的士兵堆里,有士兵拾得飛呈朱能,書曰:
濟南指揮副使馬善回向將軍頓首:永樂登臨,天下歸心,臣當俯首以待將軍。奈鐵弦不識時務,濟南百姓亦受蒙蔽,想以蚍蜉撼大樹,是自取滅亡之道也。臣歸心可鑒,然忌身邊鐵弦之心腹,故無所動也。若將軍今夜停止攻城,退兵以待,我便有隙回家,組織家丁兩百余人,約明日辰時開南門以迎將軍。望將軍明察。臣回再度頓首!
朱能得信大喜,不以為是計,下令停止攻城,退兵五里安下營寨,只待天明南門入城。是夜,朔風凌厲,鐵弦、馬善回督軍民撥水城墻,及旦,濟南已成一座堅固冰城了矣。明日辰時,朱能帶了五千輕騎來到南門城下,見整個濟南城已經變成一座大冰窟窿,知中鐵弦計,不覺惱羞成怒,下令步兵南門外強攻,墻上堅冰溜滑,連個搭手的地方都沒有,自己滑下來摔死摔傷者數以千計。朱能見鐵弦墻上指揮,縱馬向前,舉槍指了鐵弦大聲罵道:“鐵弦匹夫,等我破城,定將把你碎尸萬段。”濟南指揮副使馬善回站鐵弦身后,拈弓搭箭,瞄了機會,一箭射向朱能,正中朱能心臟一側,要不是強勁的北風吹偏了箭頭,朱能已被一箭穿心了矣。朱能中箭落馬,被燕兵救起。張輔趕緊下令退兵,只圍不攻。一面請醫為朱能醫治箭傷,一面向北平、保定、永平三郡去調火炮營。至是朱能未能參加永樂皇帝的登基大典,又之前大封功臣時,被李景隆以‘默相事機之功’搶去了‘靖難’頭功氣過一回,朱能氣的急火攻心,吐了一大碗血。
北平、保定、永平三郡的火炮營到達濟南城下時,已是永樂元年的三月矣。鐵弦巡視中見燕兵有火炮營出現,趕緊沿墻各處掛了高皇帝朱元璋神牌,朱能、張輔遂不敢擊。金忠獻計曰:“可擇城墻某處,集所有火炮,于炮手眼前張一白幔,炮手但見白幔,不見城墻,自然不知城墻上有高皇帝神牌,所謂‘不知者不為罪也’。猛轟至城塌,城破矣。”朱能、張輔將三十余門火炮集中在西面城墻護城河窄又地勢開闊之處,炮手前張起千米白幔,露出炮口,照城墻上只管猛轟,將城墻轟出了數百米的塌口,張輔親帥精兵突擊。鐵弦、馬善回指揮軍民拼死抵抗,終因寡不敵眾,濟南城下,馬善回戰死,鐵弦被擒。
鐵弦被押去南京見永樂皇帝,弦背而罵曰:“無恥燕賊,篡奪帝位,萬民唾棄,永世賤也。”永樂皇帝息怒而曰:“朕惜卿才,向北一顧,朕赦汝不死,擢而用之。”弦不愿也,永樂皇帝命武士強扭,終不得弦一顧。永樂皇帝被激怒,命刀斧手割下鐵弦耳鼻,煮熟塞弦口,曰:“甘否?”弦嚼咽而下,曰:“忠臣之肉,甘也!”永樂皇帝命刀斧手對鐵弦凌遲處死,必三百六十五刀,鐵弦罵不絕口,領三百六十五刀而死。永樂皇帝命武士鉗鐵弦骨架來大殿,狂笑曰:“叫你向朕一顧,你偏不,讓你的骨架也得向朕一顧。”鐵弦頭骨扭而向后,怎么也扳的不回,永樂皇帝命大殿上架起油鍋,炸鐵弦骨架,怒曰:“朕炸焦你的骨頭,你總得向朕一顧。”鐵弦骨架一入油鍋,鍋里的熱油四下飛濺,直燙得武士和眾大臣嗷嗷亂叫。鐵弦骨架始終未向永樂皇帝一顧。所謂‘硬骨頭’,乃始于弦也。
后人有詩贊鐵弦:
割肉問甘否 忠臣何懼烹
芳名傳千古 雖死亦猶生
鐵弦父鐵仲名,時年八十三,母薛氏,時年八十一,二老亦被執與眾親戚目睹了鐵弦行刑始終,二老盈淚眼眶,不讓一滴眼淚掉下。永樂皇帝向鐵弦父母道:“鐵弦不惜二老及眾親戚性命,是為不孝也。”弦父仲名曰:“吾兒弦得存忠義,乃大孝子也。”永樂皇帝大怒,拔腰間‘北斗’劍在手,指弦父仲名曰:“老匹夫亦不懼死乎?”弦父仲名曰:“老夫因兒弦得忠義之名!死何懼焉?”永樂皇帝下令滅鐵弦九族,僧道衍姚廣孝諫曰:“攻城伐兵,屠之可也,守城統民,宜撫為善。”永樂皇帝終得悟,知忠義殺之不盡也。乃赦免鐵弦九族,有為官者削為庶民,自去中原以外擇地而居。鐵弦長子鐵福安和弦幼女與弦妻楊氏去了關外,弦妻楊氏因弦死悲傷過度,去到關外的第三日病逝,葬于關外水草豐茂的河濱。鐵弦次子鐵福書隨弦父母去了海南,鐵弦后嗣繁衍,直至今日,乃天嘉忠義也。永樂皇帝朱棣亦收斂了猖狂,始以親民善民為政。
建文帝一行過了播州府,進入貴州一路向西南,這日正行走在山間的一條大路上,突然被兩支軍隊從山里林間的樹叢中沖出,攔斷前后道路,將建文帝一行悉數抓走,連僧、道打扮的楊應能、葉希賢也未能幸免。押了東南走。官兵的穿著、言語均不與中原相同,知乃地方土著之兵。既然不是朝廷官兵,則建文帝一行的身份無需憂也。大家順從的隨了土著官兵東走,沿路有洞、寨歇腳。行數日,見一山埡處有一大寨,寨前的木柱上釘有巨大象鼻,寨子四周戒備森嚴,寨門兩邊各有九根兩丈余長的竹笛。早有哨兵飛報入寨,及至寨前,十八根竹笛一起吹響,聲震屋宇,氣勢雄渾。建文帝一行被帶到寨內的大廳,大廳上首的虎皮大椅上坐了一個頭插孔雀羽、臉涂七彩繪、身著豹皮襖的威猛男人。此人乃黔南土族酋長孟豹是也,自稱是三國時孟獲的后人,早先依附于寧遠土司刀拜爛,西平侯沐春派兵剿平刀拜爛后,孟豹自據黔南,號稱大王,不聽朝命,四處襲擾漢人村寨,搶掠漢人財物。這日劫得建文帝一行回酋長大寨。程濟趕緊捧上一錠白銀,孟豹向廳堂上一個穿了漢人服飾的人一陣嘰哩呱啦。穿漢人服飾的人是孟豹一次襲擊漢人村子時,見他機靈,又時常抓了漢人來語言不通,便抓了他來大廳上做漢人翻譯。漢人翻譯對建文帝一行道:“大王說你們藏匿的還有財物,必須搜身。”說吧一招手,幾個土著人上前對建文帝等人一陣猛搜,常妃則被推了孟豹的大椅上,被孟豹擁了一陣亂摸,最后孟豹手停常妃胸膛,用他生拗的漢語說道:“大大的好!”程濟身上所有的金銀珠寶全被搜出,包括那枚皇帝御璽,薛通包里的弓箭亦被搜出,孟豹等人只對金銀珠寶和弓箭感興趣,卻不知御璽為何物?漢人翻譯亦非朝廷命官,乃一介草民也,自然不知御璽之價值。孟豹命收了金銀珠寶和弓箭,將御璽和兩包裹衣物還給了程濟和薛通。然后對建文帝一行一陣發落。建文帝體質文弱,顱又偏,被派了去山下和一群漢、苗小孩牧牛,楊應能雖然一身僧服打扮,但土著不與中原同,并不以僧人地位崇高,亦被派了和葉希賢去山中伐木,程濟被派了去做伙夫,因是從薛通身上搜出的弓箭,命士兵帶了薛通圍圃里射鹿,薛通一箭中鹿,于是派薛通去土著兵營里教士卒射箭,常妃自然是用了去陪侍大王和功臣。
建文帝和十幾個漢、苗孩子牧了幾百頭牛,有牛倌監督,稍有不慎便會挨牛倌的皮鞭,若是有牛犢摔傷或是公牛斗架傷及到牛,更是會被牛倌追了連續的猛抽。時乃永樂元年春也,公牛為爭奪交配權時常斗架,因驅趕不及傷及牛者日數十起,牧者皆孩童,唯建文帝為大人,建文帝挨牛倌的皮鞭也為最多,日不下一百,常被打的皮開肉綻,尤以背、肩膀和大腿為多,夜只能爬臥。所住亦牛圍欄邊的草屋,臭薰薰的牛屎味到還是其次,蚊蟲的叮咬才是要命,數不清的蚊蟲來叮咬,由夜及旦,怕煙薰到牛不準點火,只能搖扇驅趕,建文帝和牧童們只能輪番驅、睡,折騰下來,夜寐不及兩個時辰矣。吃的菜羹,不但清湯寡水,而且苦澀難咽,牧的路遠還得要挨餓。建文帝何曾想到人生會是如此?數度想撞石而死,但又不知常妃、程濟等人的死活?他只得強忍了下來。
天降大雨,牛圍欄里不出來,便是建文帝的快樂時光。沒了鞭子,少有蚊蟲,他還可以給孩子們講詩與遠方。講山那邊的宮殿,也講宮殿外的殺戮。苗族孩子雖然聽不懂漢話,但他們可以從建文帝的喜樂哀怒中,去展露笑臉和淚眼。這天雨淅淅瀝瀝的就下到了午后,孩子們上午聽了建文帝的諸葛亮七擒孟獲,午飯后便草屋里睡覺去了。建文帝坐草屋前的竹棚里照看圍欄里的牛,此刻牛都跑圍欄里的牛棚里反芻去了,山里的鬧雀也躲窩里不出聲。他看著眼前的霧籠大地,聽著耳邊雨的淅淅和風的沙沙,想起過去的那些美好時光,面對如今的這般艱難度日,不覺感慨萬千。建文帝棚邊折下一根樹枝,在飄雨沾濕的沙地上寫道:
錦衣玉食追憶中
歌舞升平終成空
不做黔南牧牛客
哪知人間苦難多
寫吧一聲嘆息,就在他的嘆息聲沒入濃霧之際,從竹棚邊閃進一個人來,來人頭戴斗笠,身披蓑衣,見了建文帝雙膝下跪,拜道:“臣程濟叩見陛下!”建文帝扶起程濟,道:“愛卿如何能抽身來見朕?”程濟道:“我被安排在灶房做挑水、切菜的粗活,今天雨霧天,我見霧大,易隱身,便尋了來見陛下。”程濟見建文帝的手腕、頸上有鞭痕,不覺流下淚來,道:“陛下落難,乃臣之罪也。”建文帝卷起程濟的袖子,解開程濟的衣襟,程濟的手臂、肩、胸膛和肚腹上,滿是火烙的傷痕。程濟道:“廚監手里有一燒紅的鐵塊,我們做的不如他意,他便用燒紅的鐵塊懲罰我們。”建文帝已是淚如泉涌,道:“常妃和其他愛卿,怕也是熬的很艱難吧。”程濟放下袖子,扣好衣服,緊執建文帝的手,道:“只要陛下還活著,臣等就不敢去死,我來是想要告訴陛下,活著,就一定會有脫困的時候!”建文帝點頭道:“你們為我這般受難,再怎么艱難,我都要堅持活著!”程濟不敢久留,和建文帝告了辭,匆匆消失在了密霧之中。
薛通被帶了圍圃射鹿,當時不知道是考察他的箭術,及至派他教土著士卒射箭,才知也。自然是不愿真心傳授,常敷衍怠慢,也常常被監督的將官鞭打的滿身傷痕。楊應能、葉希賢被派了山中伐木,荊棘刺、蟲子咬、伐木傷、監工鞭時時相伴。他們都是傷在身上,可常妃卻是傷在心上。押去酋長大寨的第一天晚上,常妃被大王孟豹用強陪侍,等大王睡去,她悄悄起來,找了一根布條,把自己掛房梁上,因踢翻椅子時驚動到了外面服侍的丫鬟,結果被救下,為防常妃自盡,大王孟豹派了兩個老媽子日夜看管,常妃連死的機會都沒有了。常妃不但陪侍大王,還常常作為賞賜去陪侍立功的將軍,常妃在百般受辱中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建文帝一行能否擺脫眼下的困厄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