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

燕王假太祖遺詔,篡得帝位,去建文年號,以洪武三十五年爲紀,以明年爲永樂元年,建文更改成法一如舊制,榜齊泰、黃子澄、練子寧等五十餘位建文朝臣爲奸臣,詔告天下,檄文遍行全國,各地紛紛歸附新帝。齊泰、黃子澄、練子寧等先後被執,押解入京。被執押解入京的還有徐輝祖。當日徐輝祖帶領十餘騎保護著假扮建文帝的溥洽,於朱高燧帶領的燕兵陣中挑開一條血路,往東南方向疾馳而去,朱高燧回過神來,急令騎兵隊追之,自領大軍隨後跟進。徐輝祖一行疾馳中見後面有騎兵隊緊追不捨,知已無法擺脫,徐輝祖見前面不遠處有一條河,河上有一石橋,橋頭寬闊,適合阻擊,徐輝祖命溥洽單騎過橋,他和十餘騎橋頭處回身一字擺開,等待追兵。朱高燧的騎兵隊領將叫思脫突兀哈,騎著一匹灰色純種蒙古馬,拿了一柄雪亮彎月淬鋼刀,此人是洪武二十三年燕王朱棣北征北元太尉乃兒不花時隨乃兒不花投降的元騎兵大將,因武功了得,燕王便派給三兒子作武功師傅,他見喬裝成建文帝的溥洽單騎過了橋,知本是爲追建文帝而來,便拍馬舞刀,直衝徐輝祖殺來,徐輝祖挺搶接住,和那思脫突兀哈廝殺一處,另有十餘騎燕將,亦縱馬向前和徐輝祖帶領的十餘騎捉對廝殺。橋頭雖寬,但橋口太窄,只容得單騎通過,有徐輝祖帶領的十餘騎擋住橋口,其餘燕軍不得通過,燕軍騎兵只得押住陣腳,看那十餘對捉對兒的廝殺。橋頭處刀光劍影,人晃馬嘶,連戰五十餘回,彼此不分勝負,燕王三兒子朱高燧帶了後軍趕來,見徐輝祖所領十餘騎槍法純熟,毫無破綻,就算再戰三百回合,也是不分勝負,聽騎兵將領說‘建文帝’已單騎過橋而去,朱高燧氣急的道:“有親舅爺擋道,毀我立不世之功,如之奈何?”有謀士郭資獻計曰:“可用精於射箭的弓弩手將南軍士兵射殺,徐輝祖易擒,橋可過也。”郭資乃洪武三十一年七月燕王反時的北平參政,頗具謀略,燕王派他協助朱高燧鎮守永平。朱高燧調來十餘最強弓弩手,徐徐靠近廝殺的南軍士兵,瞄準時機,紛紛出箭,南軍士兵先後中箭落地,被與之纏鬥的燕軍騎將梟首,十餘燕軍騎將圍了徐輝祖走馬燈似的廝殺,徐輝祖人困馬乏,加之大腿處的槍傷還沒有痊癒,終因體力不支,闖下馬來,被一擁而上的燕兵捆了,朱高燧領兵過橋,方圓幾十裡的搜尋,終是不見建文帝的蹤跡,又有燕師破了京城,燕王已於南京稱帝的消息接踵而來,朱高燧只得押了徐輝祖南京邀功去了。

時濟南鐵弦未下,盛庸不知所蹤。永樂皇帝令大將朱能領兵往濟南攻鐵弦,令大將李遠帶兵尋盛庸收捕之。對齊泰、黃子澄、練子寧、胡閏等建文朝臣大開殺戮。滅齊泰九族,計六百二十三人,籍沒外戚戍邊者兩千餘人;滅黃子澄九族,計五百六十五人,籍沒外戚戍邊者兩千餘人;滅練子寧九族,計三百一十八人,籍沒外戚戍邊者千餘人;滅胡閏九族,計二百七十人,籍沒外戚戍邊者千餘人;慘遭滅族的還有高翔、王度、茅大芳、廖升、黃巖、王叔英、卓敬、陳迪、周是修等數十位建文朝臣,累計屠戮萬餘人,籍沒戍邊者數萬人。時有景清者,不但慘遭滅族,還禍及鄉里,被殺的家鄉人十室九空,有《景清傳》爲證,傳曰:“建文初,爲北平參議,燕王與語,言論明晰,大稱賞。再遷御史大夫。燕師入,諸臣死者甚衆,清素預密謀,且約孝孺等同殉國,至是詣闕自歸,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緋懷刃入。先是,日者奏:‘異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獨著緋,命搜之,得所藏刀,詰責,清奮起曰:‘欲爲故主報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裡爲墟。”不但滅人九族,還‘轉相攀染’瓜蔓抄,殺的‘村裡爲墟’。殺戮之慘,古未聞之有也。唯徐輝祖不屈,永樂皇帝不敢滅其族,徐輝祖乃永樂皇帝朱棣之大舅子,又是開國第一功臣魏國公徐達長子,滅徐輝祖九族,得有多少皇親國戚被殺,就連永樂皇帝朱棣也在徐輝祖的九族之中,無奈永樂皇帝朱棣只得將徐輝祖削爵禁錮,命他在家裡寫悔過書。

李遠知那日盛庸突圍東去,出兵前派了數十哨探往東打聽,有探馬回報說太湖之濱的一個沙丘的蘆葦叢裡有一支軍隊駐紮,李遠帶了兩千輕騎星夜馳往,見太湖之濱有一個突入太湖的大沙丘,三面環水,一面臨陸,沙丘上蘆葦正茂,在沙丘的蘆葦叢中隱隱的有數十個帳篷,不見任何旗號,卻有戰馬嘶鳴,李遠知是盛庸所領的兩千餘騎兵駐紮於此,盛庸所領騎兵雖然只有兩千餘騎,但李遠知道其戰力非凡,爲防盛庸再次突圍走脫,李遠調來五千步兵駐防於沙丘陸地入口,多設陷阱弓弩,又調來一萬水軍將沙丘臨水的三面圍住,然後單人劃了小船去沙丘蘆葦叢的帳篷裡見了盛庸,李遠道:“建文自焚,永樂登基,將軍何不和衆將士放下武器?免生靈再遭塗炭!”盛庸道:“燕王無辜之人尚且殺之,我等曾斬燕將、殺燕卒,燕王如何能容?”李遠道:“將軍所慮是也,我親往面見陛下,爲將軍與衆將士求得赦免手諭,將軍再領衆將士歸降如何?”盛庸抱拳向李遠道:“盛庸代衆將士向將軍致謝!”李遠快騎入南京,面見了永樂皇帝,具言盛庸等人的擔憂,道:“若逼戰,將會有上萬燕軍將士捨命,靖難四年,將士具疲,不宜戰。”永樂皇帝亦素敬盛庸智勇,於是手書諭旨:‘赦無罪。’李遠持永樂皇帝手書諭旨去盛庸寨中,盛庸見歪歪斜斜的‘赦無罪’三字,知是讀書不多的朱棣親手所書,傳之各營將士,乃放下武器歸降,走到南京城下,盛庸單騎繞牆而去,李遠帶十餘騎追之,在金川門外,盛庸縱馬撞向城門上的牆頭,人馬具裂。永樂皇帝悉怒甚,曰:“既言歸降,何又金川門前觸牆死?此乃辱我金川門靠降入也?不滅其九族,怎解吾心頭之恨。”乃大抄盛庸九族,盡皆殺之。朱棣好殺戮,時人懼甚。有小兒夜哭,唬之曰:“燕王來也。”夜哭小兒鹹閉口。面對朱棣的濫殺無辜,時人莫敢言。

卻說建文帝、常妃扮了富商夫婦,帶了管家程濟,家丁薛通,又有一僧一道結伴西行,這日來到襄陽地界,已是天色向晚,只見官道驛站處戒備森嚴,對過往行人盤查甚嚴,建文帝一行不敢過驛,只得選了遠離驛站的一個偏僻客舍暫住。問客舍老闆驛站何以盤查甚嚴?客舍老闆搖頭曰‘不知’。第二天由僧道打扮的楊應能葉希賢去驛站處打探情況,原來是永樂皇帝新登基,爲安定全國,禁止人民流竄,下令各地衙門對過往行人必得有新衙門的身份證明纔可放行,否則一侓扣押,分段遣送回籍。襄陽府歸附了新君,正執行朝廷命令在邊境設卡盤查。入境襄陽的驛站設在兩山中的埡口處,兩邊的山連綿數百里,不走官道便得繞道數百里。進一步打聽說是大的路道亦有官兵設卡,即便繞道避開了驛站,走大道還不是有官兵設卡擋路。官道不得過,大路也不敢走,只得打聽民間小道。楊應能、葉希賢去逐村打聽,纔在一老獵人的口中打聽到一條翻山小路,說是極其陡峭,沿路還有野豬、豹子等猛獸出沒。老獵人說什麼也不願帶路,還是葉希賢、楊應能好說歹說答應多出嚮導銀子,才說動了老獵人帶路。再險也得過。通過葉希賢的易容喬裝,建文帝、常妃爲打樵夫婦,程濟爲隨行的打樵人,薛通和老獵人爲同行的打獵人,楊應能、葉希賢依舊僧、道打扮。大家在一個星月的夜晚出發,不敢舉火把,只能憑藉朦朧的月光慢行,走一小段山路後,便再也看不到腳下有路,得老獵人扒開蒿草,才能隱約的看到蒿草下有人走過的痕跡。一路向上,過溪赤腳相扶,攀巖手腳並用,建文帝、常妃已顧不得行相,更別說男女之別、君臣之禮了!一夜行來,也不知人身在何處?天快亮時,老獵人突然停下,回身噓的大家不敢動,老獵人輕聲的道:“有豹子撲食踩響的樹枝顫動聲。”嚇的大家毛骨悚然,大家蹲身屏息搜尋,月光下不見豹影,但見不遠處的荊棘叢裡有一頭母豬帶了幾頭小豬現身出來,在一遍矮草地中安靜的吃食野草,老獵人指了草地邊的一顆大樹,果見一隻豹子蹲身樹杈緊盯母豬,老獵人撿起一石塊扔向草地,母豬帶著小豬瞬間消失於荊棘叢,豹子亦跳下大樹,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老獵人正要招呼大家繼續前行,有黎明前的那抹黑暗灑落下來,老獵人道:“豹子並未走遠,是我等害它早餐落空,它定會借了這抹黑來尋機偷襲,再走極不安全,我們不如就地休息,等天亮了再走。”於是大家設了警戒,席地而息。及至天亮,大家發現一夜行來,才走到半山腰。吃過乾糧,繼續前行,上一半的山路更加的難行,幾個路段要老獵人先扭藤上去,拋下麻繩來,繫腰攀拉才得過。翻山過去已經是第二天的傍晚,大家找了山腳下的農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和老獵人分手,老獵人拿有身份證明走官道,建文帝一行已經入境襄陽,便改回了原來的身份走大路。在過境襄陽城的時候,建文帝一行還去城中最好的客舍住了一晚。

就在快要西出襄陽境的一天晚上,楊應能、葉希賢邊界打探消息去了,建文帝、常妃、程濟、薛通住在一個小鎮的客舍裡,半夜的時候,小鎮突然喧囂起來,有好多人擁進了小鎮,有男人的吆喝和女人、孩子的啼哭,接著有人大聲拍客舍的門,說是要吃飯住店,客舍老闆開門迎進客人,原來是幾個官差,叫來上好的酒菜和要幾間上等的客房,其餘的人屋外房檐下不讓進,女人、孩子的啼哭聲一直不斷。小鎮就此一間客舍,客舍不大,樓下是竈房飯堂加三間普通客房,樓上是老闆一家的住房和三間上等客房,建文帝、常妃住的是二樓的一間上等客房,薛通、程濟住的是一樓的一間普通客房。官差吃肉喝酒間,客舍老闆二樓商量建文帝、常妃換房,爲不引官差注意,建文帝、常妃尋機換到了樓下的普通客房。官差酒足飯飽樓上歇息去了,可客舍外的屋檐中還有女人的哽咽,建文帝、常妃輕輕的開門出客舍,客舍外的屋檐下坐了一地的男女,全都腳鐐手銬,幾個抱孩子的女人也不例外,一根鐵鏈子將他們螞蚱一樣的串在一起,鐵鏈子的兩頭鎖在房檐木柱子上。都已坐地而眠,只還有一個女人在輕輕的哽咽,常妃趨執女子之手,曰:“爾等何罪?竟要戴上腳鐐手銬?”女人擡眼望了二樓客舍的窗戶,窗內官差的鼾聲如雷,女人輕悄的道:“我等乃正學先生外戚籍沒戍邊者,我們是來自正學先生的家鄉浙江海寧縣,是要送了去最邊遠的青海戍邊,爲防我們路上逃走,便給我們全都戴上了腳鐐手銬。”建文帝自出宮以來,還是第一次聽人說到了方孝孺,建文帝道:“正學先生今如何?”女子道:“正學先生被滅十族,先生已凌遲而死矣。”建文帝跌坐於地,無聲而泣。凌遲乃一刀刀的從人身上剮肉,剮到死爲止,沒有一百刀以上人不會死,因其太慘而被建文帝廢止。與凌遲一起被建文廢止的還有杖刑,所謂杖刑就是將犯人拖宮廷外活活的棒打至死,犯人打死前的那一聲聲慘嚎,乃常人不忍聞也。常妃跪擁住建文帝,怕他悲傷過度哭出聲來,驚動到了二樓的官差。常妃亦是泣不成聲,道:“但聞滅九族,何乃能十?”女子嘆道:“正學先生的門人弟子一族,乃爲十。”建文帝傷心的全身顫慄,程濟、薛通出客舍來,見狀,扶了建文帝客舍裡安慰。第二天一早,在官差的吆喝聲和女人、孩子的啼哭聲中,一羣戍邊者又踏上了艱難的行路,等待他們的將是未知的明天。

臨近中午的時候,葉希賢、楊應能轉回客舍來,說是出境的官道驛站和大路上均有官兵設卡盤查,還得入境樣的打聽民間小道,並請嚮導帶出境去。程濟點了酒菜,說午飯後再行打聽,上菜斟酒纔要舉杯,一算命先生站客舍外的街上,舉了招牌,搖了蒲扇,高聲的道:“問前路兇吉?問家宅平安?問婚姻?問功名?”程濟請入,上坐,酒過三巡,程濟指了建文帝道:“我家公子被叔父搶了家產,想要蜀中去做生意再發家,此去吉兇如何?”算命先生道:“豈不聞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否?”程濟道:“該當何往?”算命先生道:“西南有祥瑞。”程濟道:“我等出來匆忙,無身份證明,各地盤查的緊,如何得過?”算命先生指了楊應能,道:“官兵不敢欺也。善哉!善哉!”然後飲盡杯中酒,起身告辭而去。大家匆忙的吃了午飯,退客舍裡商量西南何往?建文帝曰:“雲南的西平侯沐晟,承襲父兄之業,兵強馬壯,富甲一方,父沐英與家父最爲親善,往附之,當佑我等無虞。”沐晟父沐英,乃明開國之重要將領,少孤,家貧,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八歲時被朱元璋馬皇后收爲義子,與懿文太子朱標相伴長大且最爲親善。十八歲授帳前都尉。洪武九年隨大將鄧愈征討吐蕃有功,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卷。洪武十四年,隨大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討雲南,雲南平定後,傅友德、藍玉班師回朝,沐英留鎮雲南。沐英在雲南十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舉學。聞懿文太子朱標病逝,哭哀至咳血,一病不起,兩月後逝於任所。沐晟兄沐春,材武有父風,屢敗叛亂土司。洪武三十年,帝命春總滇、黔、蜀兵攻刀幹孟,末發而春卒,年三十六,未有子。諡惠襄。沐春在鎮七年,大修屯政,闢田三十餘萬畝,鑿鐵池河,灌宜良涸田數萬畝,民復業者五千餘戶。沐晟承襲父兄之業,民殷富而兵強盛。大家亦覺算命先生所言‘西南有祥瑞’當指雲南的西平侯府。太祖起於袈裟,算命先生指了僧人打扮的楊應能言‘官兵不敢欺也’蓋因太祖之故也。民間小道太過艱險難行。於是建文帝一行收拾行李走大路往西南去,在出襄陽界的時候,見幾個官兵正盤查一羣人身份,楊應能穿上事先準備的髒爛僧袍,闖關而過,盤查官兵正愣神間,道袍高帽的葉希賢亦去闖關,高呼道:“邋遢僧,等等我。”楊應能回曰:“道半仙,騰雲走。”趁葉希賢和官兵糾纏,薛通掀掉關卡,叫大家闖關過,建文帝、常妃混人羣中一鬨而過。楊應能再回頭和薛通幫了葉希賢擺脫官兵而走。建文帝一行過荊沙,渡長江,入黔地,一路的糾纏闖關而過。因楊應能僧衣太髒,民間便有了張邋遢、雲半仙西南走之說。建文帝一行能否順利到達雲南,得西平侯沐晟的庇佑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
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