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

永樂十六年正月,交趾俄樂縣土官巡檢黎利反,都督朱廣擊敗之,這日身在北京永樂皇帝正看戰(zhàn)報,尋思如何嘉獎有功將士?禮部尚書蹇義覲見,曰:“陛下囑臣訪能工巧匠鑄金唾壺,已成,呈請陛下視可否?”呈上金唾壺,永樂皇帝把玩於掌。金唾壺掌圍一隻拳頭大小,壺頸恰能手握,壺口略敞,壺身一枝鏨梅,十分的精巧漂亮。永樂皇帝滿意的點點頭,對蹇義道:“天尚早,隨朕往慶壽寺賜金唾壺與先生。”永樂皇帝口中的先生就是僧道衍,慶壽寺住持,年八十四矣,常咳嗽,痰多,服侍僧捧瓦鉢相接,故永樂皇帝令禮部尚書蹇義訪能工巧匠鑄得金唾壺來相賜。永樂皇帝帶了禮部尚書蹇義、中官馬騏、司隸校尉陳洽和數(shù)十護衛(wèi)來到慶壽寺,護衛(wèi)寺外兩列守護,蹇義、馬騏、陳洽陪往住持室外恭候,永樂皇帝獨自住持室見道衍。道衍身穿黑色袈裟,端坐於祥雲(yún)蓮座紫檀木臥榻之上,背靠榻背,手數(shù)念珠。臥榻所用紫檀木乃鄭和船隊採自暹羅國的深山,祥雲(yún)蓮座爲(wèi)修建北京宮殿的雕刻高手精心雕刻而成。永樂皇帝執(zhí)以師生禮,道:“先生身體安康否?”道衍咳嗽數(shù)聲,連吐數(shù)痰。永樂皇帝躬身獻上金唾壺,道:“朕令禮部訪能工巧匠鑄得金唾壺一隻,賜予先生享用。”道衍頭示身邊服侍僧接了,並無言語,只虔誠的默捻佛珠。永樂皇帝道:“先生有何未了心願?請告訴朕,朕定當(dāng)竭盡全力幫先生實現(xiàn)之。”道衍依舊閉目捻珠,略帶喘息的道:“僧溥洽系久,願赦之。”永樂皇帝一聽,俯伏的道:“先生勞苦功高,位惟第一,竟言不及私,先生之願,朕定當(dāng)不負。”道衍乃一和尚,從未經(jīng)歷戰(zhàn)陣,何以在永樂皇帝心中,就功列第一了呢?原來太祖駕崩,傳位建文,建文用齊泰、黃子澄削藩之策,眼看就要對燕王朱棣下手,僧道衍力勸燕王起兵,時身爲(wèi)燕王的朱棣亦信心不足,道:“人心向彼,奈何?”道衍道:“臣知天道,何論民心?天道歸汝,不取待斃耶!”燕王經(jīng)此鼓動,遂以‘靖難’反。在燕王府邸的誓師大會上,燕王朱棣正慷慨激昂的發(fā)表演說,主要是告訴將士們‘靖難’必做,做必成,將士們都深受鼓舞,激情燃燒,突然晴空萬里的燕王府上空竟是電閃雷鳴,暴雨如注,夾著噬掠的狂風(fēng)吹揭下燕王宮殿上的大片綠瓦,剛纔信心爆棚的燕王朱棣和衆(zhòng)將士一下就蔫了:如此不祥之兆,難道是上天的警示?正當(dāng)大家耳語中夾雜沉重的唉嘆,是僧道衍出來救了場。道衍一身黑色袈裟,走到朱棣身邊,用堅定的口吻道:“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fēng)雨。瓦墮,將易黃也。”明制藩王的宮殿用綠瓦,皇帝的宮殿才能用黃瓦。經(jīng)此一解釋,衆(zhòng)將士們一下又重拾起了信心。燕王朱棣對這個漂亮的救場自然是銘記於心。東昌之?dāng)。扉κ窒碌谝粦?zhàn)將張玉戰(zhàn)死,燕王所帶數(shù)萬將士幾近覆滅,慘遭如此重創(chuàng),燕王發(fā)現(xiàn)將士們的士氣一下跌到了冰點,他也一下覺得‘靖難’是個看不見希望的深淵,此時又是僧道衍出來救的場,道衍一身黑色袈裟,走到朱棣的身邊,道:“吾曾言‘師行必克,但費兩日’,不正是該有東昌之應(yīng)嗎?後當(dāng)全勝也!”並不高明的解釋,也無慷慨的言詞,但將士們卻是一下全信了。將士們又都信心百倍,雄赳赳氣昂昂的跟著燕王踏上了滿載希望的‘靖難’之路。建文三年底,燕王朱棣起兵已近三年,有叛逃燕王府的朝廷宦官言京師可取狀,道衍立即向燕王朱棣進獻一策,曰:“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這纔是一個頂級謀略家所具有的戰(zhàn)略眼光。歷經(jīng)戰(zhàn)陣的燕王朱棣立刻秒懂:稱兵三年,自己親冒矢石,爲(wèi)士卒先,常乘勝逐北,亦屢瀕於危,所克城邑,兵去旋復(fù)爲(wèi)朝廷守。三年逝矣,所據(jù)僅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若仍拘泥於一城一池的拉鋸爭奪,‘靖難’必將是一條萬劫不復(fù)的失敗之路。燕王朱棣遂慨然而思‘臨江一決,不復(fù)返顧’。永樂四年元月,燕王朱棣帥精兵甩開佈陣北平周邊的朝廷重兵,直趨京師,一擊而成。在朱棣心中的道衍早已不復(fù)爲(wèi)一僧人了矣,而是功列第一的大軍師。

永樂皇帝回宮,立即下令釋放溥洽。時溥洽禁錮於南京棲霞山霞光寺,每年道衍都要去看他,但他都是以背相對,拒絕相見。前年北京慶壽寺擴修完成,作爲(wèi)僧錄司左善世、北京慶壽寺住持的僧道衍要去北京慶壽寺司職,欲帶了溥洽一同北上,被溥洽拒絕了。霞光寺獄僧打開溥洽的禁室,道:“汝獲釋放,可離開了矣。”溥洽以爲(wèi)是提他問斬,便從容的走出禁室,獄僧看了一眼溥洽,見他須及胸,發(fā)過臀,鬚髮皆白,一臉病容,僧衣髒舊,骨瘦如柴,便不忍再視了矣。溥洽出了霞光寺,見獄僧並未跟來,才知自己是真的獲了釋。但卻不由悲起胸間,難道是建文帝蹤跡暴露,已被梟首?溥洽西南面跪拜再三,下山去街市值當(dāng)了身上唯一值錢的檀木佛珠,然後理髮修面,沐浴更衣,再一路向北來到了北京的慶壽寺,通報獲準見到了道衍,服侍僧給溥洽捧了茶,道衍示意兩服侍僧離開。溥洽見道衍喘息的厲害,道:“吾道因何被釋?原來是汝之將死耶。”道衍道:“若是我沒記錯,你今年七十三,我八十四。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溥洽道:“你死我梟首,黃泉路上好作伴,卻又何必釋我?”道衍道:“將死之人,又何必再生殺戮!”溥洽道:“汝不是聞‘好嗜殺類秉忠’而喜嗎?今何善焉?”道衍猛的咳起嗽來,不能支持,斜倒臥榻之上,服侍僧不在,溥洽將其扶起,道衍默捻佛珠,不再言語。溥洽亦起身離開,往西南尋建文帝蹤跡去了。

道衍幼名姚天僖,本長洲世代醫(yī)家弟子,十四歲棄醫(yī)長州妙智庵出家爲(wèi)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號逃虛子, 拜禪宗智及大師爲(wèi)師,學(xué)習(xí)佛經(jīng),隨後又拜道士席應(yīng)真爲(wèi)師,學(xué)習(xí)陰陽術(shù)數(shù),所學(xué)皆有成。嘗遊嵩山寺,相士袁珙見之大驚,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道衍聞之則喜。劉秉忠何須人也?何以道衍聞類秉忠而喜?劉秉忠,字仲晦,號藏春散人,河北邢州人,早年拜天寧寺虛照禪師爲(wèi)師,法名子聰,後入元世祖忽必烈幕府參預(yù)軍機,建議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爲(wèi)‘大元’,是一個不去好好唸經(jīng),卻極其熱衷於政治的僧人。道衍亦與之類也。洪武八年,朝廷詔令通儒書僧入禮部應(yīng)試,道衍應(yīng)詔參加,獲賜僧衣還,途徑丹徒北固山,賦詩懷古,以抒志向,詩曰:

譙櫓年來戰(zhàn)血乾 煙花猶自半凋殘

五州山近朝雲(yún)亂 萬歲樓空夜月寒

江水無潮通鐵甕 田野有路到金壇

蕭樑帝業(yè)今何在 北固青青客倦看

同行的杭州永祚寺高僧宗泐見之,曰:“此豈釋子語耶?”道衍笑而不語。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太祖擇高僧隨侍諸王,爲(wèi)各王子誦經(jīng)祈福。道衍語燕王得侍可奉一‘白帽’,燕王遂乞道衍得之。至北平,住持慶壽寺,出入燕王府,跡甚密,時時屏人語。又薦袁珙等奇能異士與燕王。袁珙,字廷玉,號柳莊居士,浙江鄞州人。珙天生異稟,好學(xué)能詩,嘗遊海外洛伽山,遇異僧別古崖,授以相人術(shù)。先仰視皎日,目盡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懸五色縷窗外,映月別其色;皆無訛。然後相人,其法以夜中燃兩炬,視人形狀氣色,而參以所生年月,預(yù)測來日境況,百無一謬。南臺大夫普化帖木兒,由閩海道見珙。珙曰:“公神氣嚴肅,舉動風(fēng)生,大貴驗也。但印堂司空有赤氣,到官一百十四日當(dāng)奪印。然守正秉忠,名垂後世,願自勉。”普暑臺事于越,果爲(wèi)張士誠逼取印綬,抗節(jié)死。見江西憲副程徐曰:“君帝座上黃紫再見,千日內(nèi)有二美除,但冷笑無情,非忠節(jié)相也。”徐於一年後拜兵部侍郎,擢尚書。又兩年降於明,爲(wèi)吏部侍郎。嘗相陶凱曰:“君五嶽朝揖而氣色未開,五星分明而光澤未見,宜藏器待時,不十年以文進,爲(wèi)異代臣,官二品,其在荊、揚間乎!”凱後爲(wèi)禮部尚書、湖廣行省參政。珙相人之精準皆如此類者也。在元時已是名聲大震。道衍遂薦珙與燕王。召至北平,王雜衛(wèi)士類己者九人,操弓矢,飲肆中。珙一見即前跪曰:“殿下何輕身至此?”九人者笑其謬,珙言益切。王乃起去,召珙宮中諦視,曰:“龍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須過臍,即登大寶矣。”所見藩邸諸校卒,皆許以公侯將帥。後皆如所言。熱衷政治的道衍,其政治抱負因燕王的‘靖難’功成而得以實現(xiàn),然功成名就之後,道衍反到淡出了政治,蓋因心中的理想和社會之現(xiàn)實間相去甚遠耳。燕王兵發(fā)北平,道衍以孝孺相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然不但孝孺就戮,還被滅十族,此道衍所不能料也。嗚呼!阿彌陀佛!永樂二年,衣錦還鄉(xiāng)的道衍回長洲家中去看姐姐,姐姐閉門不見,還隔窗猶罵:“汝姚氏不孝子孫,有何面目回鄉(xiāng)來耶?”又去見少時好友王賓,賓亦不見,但遙語曰:“和尚誤矣,和尚誤矣。”道衍惘然。返回京師後,遂不受永樂皇帝所賜豪宅、美女和爵祿,一心向佛,著有《道餘錄》、《佛法不可滅論》,於永樂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坐逝,年八十四,逝後追封推誠輔國協(xié)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諡恭靖。然這些身後名於死去的道衍有何意義栽?

胡濙南京浦子口發(fā)現(xiàn)程濟蹤跡,命立逮之,猛見程濟身邊船工個個彪悍,遂立即止住,對胡三道:“程濟所使船工,絕非泛泛之輩,必爲(wèi)身懷絕技之江湖中人,我等貿(mào)然動手,反爲(wèi)所害,就算調(diào)兵捉住程濟,彼必不吐露建文蹤跡,且易打草驚蛇。吾受命全國察建文蹤跡並搜捕之,不得擅回京師。吾鄂州說遂安伯陳志請四川整肅兵備,便可蜀郡調(diào)兵。爾等跟蹤程濟等人,打探建文帝及隨從蜀中藏匿地方和周邊境況,暗通消息,切莫跟的丟了,更不可打草驚蛇,待我和陳志入蜀後,調(diào)兵一舉緝捕之。”胡濙臨行給了張五十兩的銀票給胡三,胡三和三人一合計,決計買兩條小漁船,扮著打漁子。胡三小時玩過打漁,另三人亦都水邊長大,熟悉水性,長江打漁的小船多不會引起注意,兩條小船便於跟蹤又可互相照應(yīng)。購了船和漁具,四人假意長江上打漁,暗中跟蹤,一路來到舒家場。船泊峽谷口、柳沱街等周邊河道,十天半月的來舒家場上賣魚,將打探到的消息,傳於胡濙。

建文帝性善懦,又無甚決斷力,遂將復(fù)國之謀推與程濟,自與銅鑼寺住持慧一讀書弈棋,不亦樂乎!這日兩人弈於建文帝家書房,剛過中局,殺的難分難解,忽然院壩裡鬧的起來,原來是建文帝的老丈人街上喝醉了酒回來打下人。建文帝老丈人初假劉楨嫡長孫,久之,竟自以爲(wèi)真是,又好那一杯酒,每喝的醉,對那些與己不尊者,不是打就是罵,尤其是對家裡的下人,稍不如意就要動手。這天舒家場喝的麻了,回來見一下人院壩裡背向結(jié)揹簍,就因人家沒理會,上去一腳便將那下人踹倒,嘴上還罵罵咧咧的,下人自然是不服氣,便和他吵了起來。雖然夫人劉氏在外喝的住了,但到底還是影響到了兩人下棋的心情,建文帝道:“打上譜,我們?nèi)ヌ依顣脠D書館後的涼亭裡下。”桃李書堂裡有一圖書館,圖書館後有一涼亭,建文帝和慧一常在那涼亭裡下棋。慧一道:“我要去觀音寺看師叔,聽說他病的已經(jīng)不行了,去來也就三日,三日後你來銅鑼寺,我們再下完此局。”觀音寺在統(tǒng)景場西邊的一個山埡口,離此八十餘里,寺前有一溫泉,洗後可以治皮膚的瘙癢,人們在溫泉上修了一個池子,供那些皮膚瘙癢者前來泡洗。埡口後有一峽谷,谷底有數(shù)股溫泉,因涌泉的不斷沖刷,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小水塘,人們叫那小水塘爲(wèi)溫塘,叫那峽谷爲(wèi)溫塘峽。溫塘峽是巴渝十二景之一,每年春、秋來此觀景者絡(luò)繹不絕。建文帝和慧一打好譜,各自懷揣了一張入衣兜,然後告辭,建文帝桃李書堂上課,慧一觀音寺看師叔。第四日一早,建文帝去到銅鑼寺,慧一頭天晚上回了寺裡,兩人就草堂外銀杏樹下的石桌上對弈起來,一下就是兩個時辰,到了收官階段,葉希賢銅鑼寺見建文,葉希賢道:“天堡寨的圍牆將家宅圍進與否?特來請主人示下。”建文帝道:“圍進與否均可,叫程濟斟酌確定。”葉希賢道:“吾乃程濟所遣來問主人。”建文帝道:“汝意如何?”葉希賢道:“吾欲圍了家宅在裡面。”建文帝道:“可。”葉希賢轉(zhuǎn)身走的不遠,慧一突然叫的住了他,道:“別圍進去。”建文帝道:“那就別圍進去吧。”葉希賢點了點頭走了。慧一雖是全神貫注的盯著棋盤,但對兩人的對話卻是聽的明白,心想圍了家宅,自己再去就沒有那麼方便了,遂叫別圍。就因葉希賢這一來的影響,使建文帝兩處收官均出現(xiàn)了虧損,以四分之一目告負,建文帝擲子恨恨的道:“總也不能讓人好生的下一盤棋,煩也不煩?”慧一道:“離此三十餘里有座山名叫張關(guān),據(jù)說是三國蜀漢名將張飛依山設(shè)關(guān),故爾得名,張關(guān)山上有一洞,名水溶洞,裡面溶石密佈,非常漂亮,洞內(nèi)有一處石臺,有一間屋子那麼大,那石臺靠近洞口,乾燥、通風(fēng)、亮光,冬暖夏涼,以前我?guī)煾敌袆幼杂蓵r,每年的三伏數(shù)九,都要帶我去那洞內(nèi)避暑禦寒,後來師傅無法行走了,我也就再沒去那洞裡避暑禦寒過。師傅走後,我數(shù)次想去,但都沒成行。眼看三伏將至,到時你學(xué)堂裡也放了暑假,那時我們?nèi)ツ嵌囱e住些時日,沒有世間的俗事煩擾,每日裡只管讀書弈棋,豈不快栽!”建文帝道:“何須那時?我這就回家收拾些換洗衣褲,叫管家希賢先生學(xué)堂告訴霍良另請先生,我們這就去那洞裡讀書弈棋,汝意如何?”慧一道:“諾。”於是兩人收拾去了張關(guān)的水溶洞,一住就是三個多月,在這三個多月裡,下過一次冰雹,三次暴風(fēng)雨。然洞裡世界,卻是波瀾不驚,歲月靜好!兩人只管洞裡讀書弈棋,不問世事,直到九月底的秋風(fēng)漸涼,纔回到了銅鑼寺。一見寺中景象,令人心焦:三間草堂頂已坍塌,屋裡一地潮溼。原來那次冰雹,以銅鑼山爲(wèi)最大,冰雹落草堂上,並不滾下,越積越多,終致屋頂坍塌,後來每遇下雨,直接灌屋裡。慧一搶了進屋,搬出兩箱書,可惜那些書在不斷的風(fēng)吹雨浸中,已是斑斑墨跡,損毀殆盡。慧一頓足捶胸,道:“風(fēng)雨不識經(jīng),何必亂光顧。”建文帝翻視著經(jīng)書,道:“這些經(jīng)書雖是大都損毀,但仍有少許尚可修復(fù)。寺廟毀的這樣一時也難以住人,我們不如或紅葉寺,或桃李書堂尋一屋子棲身,將可修之經(jīng)卷悉心修復(fù)。我再捐些銀兩,把這銅鑼寺重新修建,擴大些規(guī)模,修成後就可招些僧侶和小沙彌,你來做住持,以後離開,便再無後顧之憂矣。”慧一道:“如此甚好!只是要耗費閣下不少銀兩,心甚惶恐!”建文帝道:“錢財乃糞土耳!無須計較。”因紅葉寺招有武僧和習(xí)武之俗家弟子,建文帝對打打殺殺之聲甚是討厭,於是兩人桃李書堂裡尋了一間屋子,白天有朗朗書聲入耳,夜晚有青燈黃卷爲(wèi)伴。建文帝從小有書法名家悉心指導(dǎo),加之勤練不輟,筆力自然是比慧一好了很多,故慧一負責(zé)挖補烘烤,建文帝負責(zé)謄抄,對那些損毀嚴重的經(jīng)卷,已經(jīng)無法修復(fù)的,慧一蜀中各寺廟尋了樣本,抄了回來,建文帝再重新抄錄一遍,交慧一裝訂成冊。經(jīng)近一年多的修復(fù)重錄,大部份經(jīng)卷成功恢復(fù),只少許損毀嚴重,且蜀中各寺廟又尋不見樣本的經(jīng)卷,才致永久丟失。擴修的銅鑼寺也隨即完成,得白牆青瓦兩重圍房三十餘間,招僧侶、小沙彌計十餘人,另購經(jīng)卷兩千餘冊。慧一爲(wèi)銅鑼寺住持,廟裡事務(wù)自有事務(wù)僧打點操持,慧一自和建文帝寺裡讀書弈棋,好不自在。這日一早,管家葉希賢匆忙來寺裡見建文帝,告知他一事,建文帝聽後立即隨葉希賢下山回家去了。葉希賢所告何事?爲(wèi)什麼建文帝一聽就立即下山回家去了呢?且看下回分解。

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fù)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fù)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fù)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
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fù)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fù)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fù)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