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北征瓦刺,雖以柳升神機營得以勉勝,但仍以大敗瓦刺詔告天下,遂行大赦。時曾任內閣首輔的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解縉亦在赦免之列。解縉,字大紳,號春雨,江西吉安吉水縣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建文朝時用爲翰林待詔,燕王‘靖難’攻陷京城當日,縉馳謁燕王,遂爲所用。朱棣登臨大位,升解縉爲翰林侍讀,旋又遷翰林侍讀學士。設立文淵閣,讓解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七人進文淵閣參預機務,乃明內閣制度之始也。第二年又升解縉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遂成內閣之首。兩年三次升遷的解縉來到了他人生的巔峰時刻,這時候的他和永樂皇帝朱棣的關係,處得並不比三國時候的劉、關、張三人差,而且是朱棣要把他當成親哥們來處的。他高中進士那年,太祖大庖西屋諭縉:“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父親先與他處成了父子,當兒子的就只能把他當成哥們來處了。有兩則傳聞可證兩哥們的相處。一日,哥倆御花園散步,朱棣見一朵白色的雞冠花,悄掐藏身後,對解縉道:“朕聞汝才思敏捷,今日何不用雞冠花作詩一首。”解縉不假思索的道:“雞冠本是胭脂染”,朱棣身後拿出白色的雞冠花來:“哈哈,今日不是胭脂紅的,而是白色的。”解縉隨機應變的道:“今日何爲淡淡妝”。再略一思索,後兩句詩亦隨之而出:“只因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又一日,朱棣信步來到文淵閣,見解縉獨自奮筆疾書,便有意戲弄他,道:“昨夜宮中有喜!汝可用《有喜》吟詩一首否?”解縉停筆擡頭,道:“君王昨夜降金龍”,朱棣卻說:“生的是個女孩兒。”解縉眼珠一轉,馬上道:“化作嫦娥下九重”,朱棣故意一聲嘆息的道:“哎!可惜出生便夭折了。”解縉已有準備,應道:“料是人間留不住”,朱棣兩手一攤,道:“已把屍體扔池塘裡去了。”解縉脫口:“翻身躍入水晶宮”。看這哥倆,能拿皇帝自己的女兒來開涮,要說這哥倆處得不如劉、關、張,誰信?
何以朱元璋、朱棣父子如此喜歡解縉?自然是他的聰慧過人,才思敏捷。解縉七歲那年,父親見他能詩會對,便叫他春節爲自家大門寫一幅對聯,解縉家對面有一員外,姓陸,家裡十分富有,陸員外自恃有錢,常常欺凌鄉里,曾多次出言譏諷當街叫賣的解縉的父親。陸員外家有一窩竹子正對解縉家大門,於是解縉寫了一幅對聯貼在自家大門上。上聯:門對千竿竹,下聯:家藏萬卷書,橫批:詩書傳家。陸員外見了,氣的不行,命人將竹子砍掉,解縉一見,在上下聯各寫一字貼上,遂變成: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陸員外正待欲看解縉笑話,卻見他一改仍成,大怒,命人又將竹子悉數連根拔掉,解縉仍是不慌不忙,再各寫一字貼上,又變成: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把那陸員外氣的暴跳如雷,但卻又拿解縉毫無辦法。解縉九歲那年的盛夏,有天和幾個孩子在河裡洗澡,縣令和一羣隨從路過,縣令問身邊鄉紳:“汝之鄉里有一學童解縉,聞善吟會對,可在這河裡?”鄉紳道:“在。”縣令問:“可識得他衣褲?”鄉紳道:“識得。”縣令見河邊有一老樹,命人將解縉衣褲掛於樹枝,衝河裡的解縉道:“吾出一對子,若汝對的得出衣褲便給你,對的不出我可就要拿走了。”然後指著老樹道:“千年老樹爲衣架。”解縉脫口而出:“萬里長江作浴盆。”縣令大異,遂還衣褲與縉。解縉才思敏捷、善詩會對之名不脛而走,十二歲時鄰村的李尚書告老還鄉,在家宴請幾位顯貴,酒席上聽人說起解縉之才,不相信他能有如此之高,恰好酒席上有兩個顯貴也好詩喜對,李尚書便派人叫解縉來應對,目的是要想當衆奚落他一翻。解縉來到尚書府,見大門緊閉,管家說主人吩咐叫他走側邊小門,解縉硬是不進,尚書聞報出來,大聲道:“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即答:“大鵬展翅恨天低。”李尚書一聽大吃一驚,心想:此小子口氣倒還不小!忙命打開大門相迎。解縉剛入席落坐,一顯貴便想趁機譏他母親在家做豆腐,父親挑擔當街賣之貧寒家世,道:“聞汝出口成對,何不就你父母的職業吟對如何?”解縉明知是奚落,但卻不慌不忙,吟道:“肩挑日月上街賣,手把乾坤日夜磨。”衆人聽了,無不拍案叫絕,那顯貴卻是魚刺在喉似的難受。另一顯貴見解縉今日穿身綠襖,出上聯諷他:“井裡蛤蟆穿綠襖。”解縉見那人著的紅袍,靈機一動,譏道:“鍋中螃蟹著紅袍。”顯貴聽了暗想:這小子好生厲害,我把他掉井裡可終歸還是隻活蛤蟆,他卻把我扔鍋中那可就變成死翹翹的了。但又無理髮作,只好自認倒黴。酒過三巡,李尚書見兩顯貴落了下風,便欲出面壓服解縉,他用手指天,得意的道:“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縉聽罷,用腳地上一頓說:“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口氣比他還高。李尚書亦奈何解縉不得,只得尷尬的舉杯道:“喝酒、喝酒。”解縉趁勢起身,舉杯祝酒。道:“難得今日羣才雅集,我願題贈一聯以助酒興。”李尚書聽吧,忙叫人取來文房四寶,解縉揮毫舞筆,一蹴而就,然後擲筆大笑而去,衆皆湊前一看,瞠目結舌的說不出話來,只見上書: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原來是一借物寓諷之聯。解縉之才,能不爲才高八斗者乎?解縉十八歲鄉試第一,中解元,十九歲院試,解縉的文章寫得氣勢磅礴,詞句犀利,主考欲列一甲,擬爲狀元人選,但其他考官認爲解縉的文筆太過尖銳,怕招惹是非,便往後排爲第七名。殿試太祖見解縉立論新穎,切中時弊,欲拔爲欽點狀元。時陰陽之術盛行,且此次爲大明開國首次取士,有權臣進言:“首開科甲,爲國掄元,當取吉祥以順民心。解縉字大紳,點爲狀元,‘縉’、‘紳’俱解,於國不吉。”‘縉’乃官人,‘紳’即紳士,‘解’有凋謝之意。點爲狀元,官人、紳士都要凋謝,太祖能不權衡再三?爲了國祚,太祖最後擇忍痛割愛,選了一個吉祥喜慶的名字‘任亨泰’欽點爲了狀元。解縉遂兩度與狀元失之交臂。就這樣一位大才,朱元璋、朱棣父子能不喜歡進骨子裡去嗎?
按明律赦免死囚得皇帝欽點,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遂進獻囚籍,永樂皇帝見解縉赫然在冊,道:“縉猶在耶?”紀綱會其意,當夜便牢裡提出解縉,道:“帝今念及汝耶!”解縉知大限將至,道:“帝意凌遲?還是賜酒?”紀綱道:“未明示。”解縉道:“汝欲如何?”紀綱道:“請汝一飲,一醉方休。”解縉怒,罵曰:“與汝同席,猶與豬狗同槽爾,汝要殺便殺,何必在此惺惺作態。”紀綱爲人兇殘,好誣忠良,解縉十分的瞧不起他。紀綱亦怒罵:“解矮子,我看你今日嘴能硬多久?”解縉個子不高,時人都叫他解矮子。紀綱叫來兩獄卒,上了酒菜,每自飲一杯,便命兩獄卒硬灌解縉一杯,看著解縉痛不欲生的樣子,紀綱道:“漢王囑察汝謀反,汝偏不招,至有今日之痛,怪不得誰。”解縉喘息的道:“汝與漢王合謀太子,覬覦大位,必不得好死。”漢王乃朱棣第二子朱高煦也。朱棣長子朱高熾,足有疾,人虛胖,行必兩人挾扶,朱棣甚厭之;二子朱高煦高大英武,果敢勇猛,‘靖難’中又累立戰功,朱棣甚愛之。靠‘靖難’得位的朱棣欲立二世子朱高煦爲太子,秘召解縉問曰:“邱福等言二世子累立軍功,宜立爲太子,吾亦欲立之,汝以爲如何?”解縉道:“爲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此例一開,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爲前車之鑑。”因篡得位的朱棣對立長一說不以爲然,面有不豫。解縉頓首道:“好聖孫!”乃指高熾子朱瞻基也,是朱棣最喜歡的皇孫。朱棣顧縉頷首一笑。遂立高熾爲太子,煦爲漢王。漢王深恨縉。太子雖立,然煦受寵日隆,解縉上疏諫曰:“啓爭也,不可。”永樂皇帝以縉離間骨肉親而疏遠之。哥倆就再處不成兄弟了。永樂四年,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獨不與縉。淇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達於廷外,漢王趁機嫁禍是解縉私怨泄,解縉百口莫辯。永樂皇帝大怒,加之另有朝臣進讒,遂貶解縉爲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再遭誣陷,又改貶交趾布政司右參議,督餉化州。永樂八年解縉回京奏事,遇永樂皇帝北征阿魯臺未歸,便私謁太子而返。漢王煦誨縉:“伺上出,私見太子,徑歸,無人臣禮!”已遭貶謫出京的首輔大臣趁皇帝外出來京私會太子,又自返,意欲何爲?永樂皇帝聞奏十分震怒,詔令錦衣衛逮縉下獄,察爲不軌。因之永樂北征期間私會太子者悉數被牽連,有大理寺丞湯宗、御史李至剛、中允李貫、宗人府經歷高得抃、贊善王汝玉、翰林編修朱紘、翰林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貫、朱紘、蕭引高不堪於刑死於獄中。解縉雖被打的九死一生,但他始終只承認私會太子、沒等皇上回來便返歸有錯,死也不承認謀反,殘暴的紀綱亦拿他沒有辦法。紀綱灌酒至解縉大醉,拖到室外。時天大寒,正飄鵝毛般的大雪。剛命以雪覆縉。縉臨死,憶及當年京城陷落前夜,與胡廣、王艮集吳溥舍,己陳說大義,廣亦奮激慷慨,而艮、溥只無語淚涕。是夜艮飲鴆死矣!城陷當日己馳謁燕王,招廣至,叩頭謝。而城陷當日夜吳溥亦觸牆死爾!縉含雪嘆曰:“吾愧對敬止矣。”敬止,王艮字也。解縉、胡廣、王艮,皆江西吉安吉水縣人,胡廣、王艮同爲建文二年進士,殿試本王艮第一,建文嫌其貌醜,易以胡廣第一,廣遂得中狀元,艮落第二,是爲榜眼。若知後來事,建文不復有此也。
是夜,縉死雪中,年四十七。
建文帝聞文奎已爲朱棣殺害,文圭又被獨幽鳳陽城自家大宅內父親的房子裡,竟還名之曰‘廣寒宮’,一時難以接受,起身欲往南京求朱棣用己身換回文圭自由,衆拉的住,史彬道:“朱棣全國及海外察陛下蹤跡,欲殺之而後快,若往,必爲所害,如何換的回二皇子自由?”葉希賢、楊應能亦說不可。建文帝本就是個無甚主張的人,亦只好作罷。辭別史彬,三人仍以雲遊之僧,歷九華山,天臺山,嶽麓山、梵淨山經貴州的遵義府返回到了重慶。建文帝回來後每日裡只居家喝酒吁嘆,葉希賢往告程濟,程濟來見建文,曰:“陛下每日裡長吁短嘆,可是因爲文圭否?”建文帝道:“正是。”程濟道:“吾有一謀,或可讓文圭重獲自由。”建文帝道:“願聞其詳。”程濟道:“這裡地廣人稀, 陛下可使臣等暗擇一地,鑄造兵器,蓄養武士;並通好黔國公沐晟,讓其暗駐一軍在遵義府。一旦中原有變,叫沐公遣一心腹大將突然攻蜀,我等以爲內應,因事起突然,蜀郡必然可得, 既得蜀郡,漢中亦在掌握中矣!然後陛下便可恢復建文帝號,以令天下。詔令沐晟督滇、黔兵東出鄂、湘,交趾兵北越嶺南,陛下親帥蜀郡、漢中之兵奇襲荊、襄,若如此,何愁中原之不克,帝位之不復也。屆時文圭亦復自由身矣!”建文帝道:“繼白亦出此謀。然要動刀兵,致生靈塗炭,吾不願也。”葉希賢道:“陛下此言差矣!徐輝祖、雒僉、王恕、林泉、俞士吉、李貫、周新、解縉等人的身首異處;朝廷濫用鷹犬,無辜殺害的忠良、商賈、平民百姓何止千萬?他們的死豈爲兵鋒所致耶?”徐輝祖被朱棣削爵禁錮,命在家寫悔過書,每次朱棣隨徐皇后回娘屋,都要去看徐輝祖悔過的情況,每次徐輝祖見到朱棣都是一言不發,桌上的悔過書所書爲襲爵魏國公時太祖的賜誥‘揚中山王之烈,而勉公忠以立志,以禮守身,恪盡繼承之道’。永樂五年,失去耐心的朱棣密令錦衣衛派人將徐輝祖絞殺在家中。周新,字日新,廣州南海縣人,洪武年間由地方諸生推薦入太學,建文元年以鄉貢進士被任命爲大理寺評事,很快就以善於斷案而聞名,‘靖難’之役後永樂皇帝改任周新爲監察御史,更是以鐵面無私,剛正不阿而被大家讚譽爲‘冷麪寒鐵’。永樂三年被提拔爲雲南按察使,未及赴任,又調任浙江按察使。時浙江陳案堆積,冤案衆多,那些含冤受屈的老百姓聽說是‘冷麪寒鐵’周新來浙江出任按察使,都歡欣鼓舞,覺得有了伸冤的希望,能讓自己‘得以生矣’。周新到任後,果不負衆望,他見微知著,細心觀察,善於推理,秉公辦案,使得那些衆多的受害者得以沉冤昭雪。周新爲官清廉、鐵面無私,讓那些貪官污吏們恨之入骨。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的一位親信去浙江辦案,在那裡作威作福,肆意索賄,周新不畏強權,將其逮捕下獄。紀綱知道後誣陷周新肆意逮捕錦衣衛官員,阻擾錦衣衛辦案,包庇有罪地方官。不明真相的永樂皇帝聽信了讒言,下令錦衣衛逮捕周新嚴訊,致周新含冤而死。程濟見建文帝沉默不語,知他性善懦,不能決斷,又更進一言,道:“紀綱,一酷吏爾,尚私設武庫,暗養丁卒,伺機攫位。況陛下乃一失國之君,曾寬政弘德,民心依附,一時爲奸臣弄國,然萬民仍感懷陛下之善政也。若今不蓄謀,待機而取,恐失天下人之望耶!”時紀綱事發,詔罪文榜遍行全國。紀綱恃寵而驕,因與武陽侯薛祿爭一漂亮女道士,提鐵錘去將薛祿的腦殼打開了花,險些喪命;道遇都指揮啞失帖木兒,嫌其避讓太慢,衝上去取腰間跨刀將其捅死,棄道旁揚長而去;他還私藏皇帝選妃美女自納,矯取官鹽數百萬斤私賣,閹割良家幼童幾百侍寢;又騙盡死囚家財再屠,構陷富商大賈奪資,查抄吳王冠服自用;尤其誣陷周新戮,雪埋解縉死後,更是猖狂日隆,囂張畢現。永樂十四年端午,帝射柳,剛囑鎮撫龐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譟,以覘衆意。”瑛如其言,無敢糾者。剛喜曰:“是無能難我矣。”遂謀不軌。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萬計。有仇剛者告發,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狀,磔剛於市,家屬無少長皆戍邊,列狀頒示天下。
紀綱事建文亦知之,遂頷首。程濟說霍良另擇地修了學堂,在北向街端口向西五里,那裡新植一桃李園,學堂就在桃李園後的一個高地,寓意‘臨高遠望,桃李滿天下’,叫做桃李學堂。建文帝、薛通、宋和均做了學堂裡的先生。建文帝授高級學子的七言律詩,課業不多,閒暇自是去和那銅鑼寺的慧一讀書弈棋。薛通、宋和以爲學子能強身健體爲由,去教一些簡單的射箭和劍術,怕引注意,只初涉皮毛,不敢傾囊相授。薛通的‘杜記’和宋和的‘彭記’合於程濟的‘龐記’,由程濟全權打理。葉希賢督工天堡寨下修了一環形的水塘,裡面喂滿了鵝、鴨,塘堤用兩人高的柵欄圍住,柵欄削尖,置以刺籠,對外曰防盜賊偷鵝、鴨,實則是寨上用著鑄造、藏匿兵器。每鑄兵器時,都驅以鵝、鴨的喧鬧於以掩蓋。楊應能以應能和尚去做了紅葉寺住持,主要是收徒授武,多請峨眉、青城等蜀中名寺裡的武功師傅來此授業,兼收些俗家弟子,由薛通、宋和秘密去傳授射箭和劍術。所有人都造冊管理,備爲所用。建文帝的安全則由薛通、宋和暗中保護。程濟將三處商號進行整合,把通西大橋邊最大的商號用來經銷中原來的陶罐和布匹,生意特別的火爆,程濟的陶罐和紗羅都是從西域人的手裡獲得,西域商隊帶了象牙、顏料、乾果等貨物來,換取中原的陶罐、布匹、茶葉等貨物回去,以獲取豐厚的利潤,程濟半道從西域人手裡進貨,價額自然是高了許多,於是程濟想親往中原進貨,他知道蜀地的海椒、花椒、特別有勁道,是中原人心中所愛,他租了一條大船,收了滿滿一船海椒和花椒,走長江水道運抵南京北郊的鋪子口,那裡是全國最大的水上碼頭交易市場,不出十日,便將整船貨物銷售一空,然後購得陶罐和布匹,亦裝了滿滿一船,依舊走長江水道運了回舒家場。 шшш?Tтka n?¢ ○
卻說鄂州府有一商人,姓蘇名文起,字芳遠,父親是當地有名的秀才,養了八女一子,希望唯一的兒子能夠讀書起家,可那蘇文起從小不喜讀書,卻對做生意特別的感興趣,十二歲時去市場看人賣貨,忘記了回家,父親找到他時天已擦黑,父親氣罵道:“既對生意這麼有興趣,索性莫讀書了,背起揹簍去跟人學做生意去。”他第二天就真的背起揹簍去市場上跟了一個同家叔伯做生意,從一隻揹簍做到了三隻騾馬,因騾馬要翻山越嶺,準備草料,去年他索性換成了一條船,請了兩個夥計,走長江水道,做起了西域人的口味品生意。這次鋪子口進了一船海椒、花椒、胡椒,回鄂州府的市場銷售,因品質好,每樣留了一袋自用。這天小舅子來家,煮了一盆麻辣魚出來,他小舅子嚐了一口,道:“姐夫何時去了蜀地做生意?也不來打個照面。” 蘇文起道:“我何曾去過蜀地?兄弟此說卻是緣何?”他小舅子道:“這海椒、花椒的麻辣,變成鬼我也能吃出是蜀地的味道。”蘇文起道:“這些海椒和花椒是鋪子口從一個西域人手上買的,說來也是奇怪,那賣家看上去是個西域人,卻說一口地道的中國話,手下和船工全是中國人,說話有那蜀地口音。”程濟把自己喬裝成了一個西域人。蘇文起的小舅子叫胡大海,小名胡三,又叫胡三娃子,從小遊手好閒,不喜做事,對奇聞判案頗有興趣。胡濙荊、襄招人全國察戶籍及風土人情,後坊間傳出乃爲察建文帝蹤跡,胡三遂往荊、襄,招了派往蜀地訪察,只遊走成都、重慶等大城市間,故無有所察。在蜀十餘年,蜀地味道已入骨髓了矣。此次按每年慣例襄陽府向胡濙陳察訪情,回家小住,聽姐夫說起那賣家,知是個喬裝的中國人,遂心生疑惑。第二天快騎去到襄陽府,秘見胡濙陳所聞,胡濙受帝密詔察建文蹤跡,已十五年矣,依舊一無所獲。他對手下所得一切線索,都不敢輕易放過。胡濙另帶三個手下,隨胡三去往南京鋪子口,細心察訪那些易貨的西域人。一日,有手下報說發現了一個說一口地道中國話的西域人,胡濙經過細心的觀察,判定那就是程濟,雖是裝扮成了西域人,但其身形體態,就十足的一箇中原人,同朝爲官數年,這麼多年過去了,程濟的步履形態,依稀還有當年的影子。胡濙心中狂喜,命立逮程濟,猛見程濟身邊的船工個個彪悍,遂立即止住。接下來胡濙將如何行動?程濟會否逃過一劫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