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

繼蘇州現(xiàn)寨令之後,又有數(shù)十起打著建文旗號對抗永樂朝廷的事件在全國各地發(fā)生,其中最大的兩起要數(shù)濟南西南面沂蒙山地區(qū)的‘敢死鐵營’和浙江東北邊舟山羣島的‘飛舸水軍’。朱能、張輔軍下濟南,馬善回戰(zhàn)死,鐵弦被擒。時有弦軍‘敢死輕騎隊’的十餘騎人突圍而出,一路向西,到了沂蒙山區(qū),擇深處人煙罕至之地屯住,一邊派人回濟南打探鐵弦下落,一邊派人出河北探尋下一步去路。‘敢死輕騎隊’是建文二年燕軍圍困濟南時,鐵弦所募八百壯士組建,用以襲擾燕軍,是一支善於夜戰(zhàn),敢於硬戰(zhàn)的隊伍,當年數(shù)度夜襲燕軍,卻無一人一騎死亡,燕軍不堪其擾,被迫撤圍。朱能、張輔軍用三十餘門火炮轟塌濟南西面城牆數(shù)百米,‘敢死輕騎隊’作爲前軍,力圖壓制住敵軍,無奈燕軍亦全是精銳,且十餘倍之衆(zhòng),一場血戰(zhàn),除十餘騎突圍而走,其餘的全部戰(zhàn)死,無一人投降。突圍出去的十餘騎中,除一位中級軍官,其他的軍官全部都戰(zhàn)死,該中級軍官姓蒙名季,字飛度,自稱是秦朝名將蒙恬的後人,曾是李景隆中軍護衛(wèi)隊裡的一名騎兵,鄭村壩之敗時隨中軍護衛(wèi)隊保護李景隆一路南逃,被燕軍衝散後,隨督糧的鐵弦去了濟南防守,併成了鐵弦軍‘敢死輕騎隊’的一員,在夜襲燕軍中因作戰(zhàn)英勇,被一路提拔成了中級軍官。蒙季一面派人打探鐵弦消息和探尋出路,一面將十餘人騎藏於沂蒙山深處的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靠打獵和採摘野果爲生,當他和手下聽說鐵弦在南京不屈而死,個個義憤填膺,大家都願意與永樂朝廷對抗到底,誓爲鐵弦報仇,於是他們以‘敢死鐵營’之名舉起義旗,廣招因靈璧之戰(zhàn)失敗散落安徽河北的士卒,數(shù)月間得六千餘兵,推蒙季爲帥,以‘飛度將軍’稱之,一下就佔有了沂蒙山地區(qū)的十餘個縣,周邊郡州無可奈何。練子寧杭州募兵時,在西湖練有一支水軍,於燕王攻陷南京時,該水軍舍大船,扛小舸東北入海,以舟山羣島爲依託,擇三個較大的島嶼建立了營寨。燕王篡位,以永樂爲紀,該水軍誓不入永樂,常擇雨霧天氣乘小舸靠岸襲擊近岸縣衙,州郡亦有派兵剿滅,無奈所用步兵不悉水戰(zhàn),以爲造大船可以勝小舸,造了數(shù)十膄十餘米長兩層樓高的戰(zhàn)船出海剿滅,結(jié)果反被靈活快速的小舸射火箭燒燬於海上,州郡再不敢加兵,該水軍因所乘小舸來去飛快,被臨海居民稱之爲‘飛舸水軍’。‘飛舸水軍’只攻衙門,不擾百姓,民甚護之,而州郡震怖。燕王朱棣靖難功成,登帝位,改元年,大封羣臣,以爲就此可以天下太平,安享榮華富貴。哪知各地的反叛奏摺飛至,令他寢食難安。已有建文帝焚宮出城,流落於野的傳言入於永樂之耳,又有僧、道名‘張邋遢’、‘雲(yún)半仙’者現(xiàn)身荊、襄的奏摺呈於永樂之眼。這更是讓永樂皇帝惴惴不可終日。這日早朝出來,永樂皇帝帶了十餘隨從一路揮鞭飛馳去了棲霞山的霞光寺,見了那裡修煉的僧道衍姚廣孝。姚廣孝可謂靖難第一功臣,但他拒絕了永樂皇帝的封賞,仍舊要求去做他的和尚,永樂皇帝只好讓他還去做燕京萬壽寺的主持,但頒令萬壽寺爲總理全國的大寺廟,萬壽寺主持自然就手握了管理全國僧侶的權(quán)杖。因萬壽寺的大寺廟地位正大肆擴修,姚廣孝便暫居南京城外棲霞山的霞光寺裡。永樂皇帝見到姚廣孝時他正閉目捻珠參佛,永樂皇帝並不打擾,只一旁靜候,約莫半個時辰,僧道衍姚廣孝放下捻珠,雙手合十,依舊是閉目的道:“請問施主有何見教?”。永樂皇帝起身施禮。道:“近日全國十餘處打著建文旗號的反叛者,多者數(shù)千人,佔有近一郡之地,還有一處是水軍,在浙江東北海島之中,憑藉大海爲依託,經(jīng)常襲擊近岸縣衙,不知其人衆(zhòng)如何?州郡莫所奈何,數(shù)番廷議無果,我亦不知該當如何?特來請教先生?”姚廣孝喉結(jié)動了幾動,便沉寂了下來,約莫一盞茶功夫,姚廣孝才又開口言道:“謀臣言兵,戰(zhàn)將言和,亦非軍國大事必施主親往,故數(shù)番廷議無果,然放任又怕將來不可收拾,是挺難爲耶!”永樂皇帝道“正如先生所料,每廷議,那些功成身就的戰(zhàn)將都不願再前線去衝鋒陷陣,紛紛言和,而那些無須前線奮勇廝殺的謀臣,都慷慨言兵,雖數(shù)番廷議,亦無果,故特來請先生教我!”姚廣孝道:“建文降臣封伯者有三,其中有兩人爲統(tǒng)兵之將,一爲前朝兵部尚書茹瑺,一爲前朝水軍都督陳瑄,可令二人領(lǐng)兵分往山東、浙江蕩平之,其餘肖小宜厚加優(yōu)撫,不出數(shù)月,悉數(shù)具安。”永樂皇帝道:“此二人乃前朝統(tǒng)兵之將,怕?lián)肀鵂懟迹室啥挥谩!币V孝道:“但用無妨。”永樂皇帝喜曰:“善。”於是起身告辭,正出齋房門檻,只聽身後姚廣孝道:“施主匆忙間是否忘卻一事乎?”永樂皇帝回身躬身施禮道:“先生所指何事?”姚廣孝道:“有僧、道名‘張邋遢’、‘雲(yún)半仙’者起於荊、襄,施主聞之該當如何?”永樂皇帝道:“此亦正是來請教先生者也,一時忘之,還請先生教我。”姚廣孝道:“可以新君蒞臨,派戶部官員前往全國各地以察戶籍及風土人情爲名,實爲暗訪‘張邋遢’、‘雲(yún)半仙’者爲誰?掌握其蹤跡,控制其言語,不使有隙亂國者也,以使民心寧,統(tǒng)序安,施主亦心安耶。”永樂皇帝拜伏於地,曰:“吾之有先生,猶周之有子牙,漢之有張良也。”

是日永樂皇帝回朝,即派忠誠伯茹瑺領(lǐng)步兵兩萬往山東的沂蒙山區(qū)攻‘敢死鐵營’,派平江伯陳瑄領(lǐng)水軍一萬往浙江的舟山羣島戰(zhàn)‘飛舸水軍’,另派戶部的戶科給事胡濙往全國各地以察戶籍及風土人情爲名,實爲暗訪‘張邋遢’、‘雲(yún)半仙’之蹤跡。不言兩處用兵,單表胡濙去向。那戶科給事胡濙正是管理全國戶籍及風土人情的主官,得永樂皇帝密使尋建文帝蹤跡,他不向山東、浙江,也不往荊、襄,而是一騎快馬直接去了雲(yún)南。胡濙知道建文帝焚宮出城,終將會去到雲(yún)南,一則首任西平侯沐英,和建文帝父懿文太子最爲親善;再則西平侯已歷兩代三世,民殷而兵強,是最有能力庇佑建文帝者。建文帝必會以雲(yún)南爲最終的落腳之所。倘若建文帝已至,直接雲(yún)南察之,倘若建文帝還未至,先去雲(yún)南待之,則可減省許多的辛勞。胡濙西平侯府見了沐晟,向西平侯府的一班文武傳達了永樂皇帝核察戶籍及風土人情的諭旨,另單獨向西平侯沐晟宣了密詔:察建文帝蹤跡。沐晟安排胡濙暫住驛所,並撥了十餘隨從供胡濙差遣,實則也是對胡濙的一個監(jiān)視。

隔天深夜,沐晟秘密別院裡會見了建文帝一行,白天密使叫了溥洽、程濟、葉希賢、楊應能、薛通回別院議事。平常只建文帝夫婦住別院,溥洽住白馬寺,程濟、葉希賢住商號,楊應能、薛通住“兵柳營”。沐晟告知了大家戶科給事胡濙來滇及永樂皇帝密詔事,沐晟道:“那胡濙全國他地不往,單單挑雲(yún)南首訪,莫不是朝廷已對雲(yún)南有所疑議?若是讓那胡濙訪察到了陛下一行的行蹤,加兵雲(yún)南,不知得有多少生靈塗炭?故不得以才夜見大家,看如何商討一個萬全之策?以保陛下等人無虞,雲(yún)南百姓平安!”建文帝道:“這些年因我遭受屠戮者逾百萬之衆(zhòng),若是因我再起戰(zhàn)亂,殃及無辜,吾將更加的罪孽深重,不如我自縛現(xiàn)身,以免連累兄長及雲(yún)南百姓。”說罷流下淚來。

程濟道:“不可,陛下此時雲(yún)南現(xiàn)身,還會殃及更多無辜,我等流落於野,讓那殺人如麻的朱棣有所顧忌,反而會使更多的人處身安全。”溥洽道:“那日徐輝祖將軍與十餘騎將保護著喬裝成陛下的我從朱高燧數(shù)萬大軍的眼目下突圍東去,此事應已南京城中言傳開去,我若去往東邊某地現(xiàn)身,我乃陛下主錄僧也,當是不離陛下左右,我或言陛下藏於某座山中,或言陛下躲於某個海島,朱棣及身邊的謀臣武將必然信之,讓他們把注意力轉(zhuǎn)移東邊或海外,只要陛下及衆(zhòng)人這邊隱好身,不讓那胡濙發(fā)現(xiàn)任何的蛛絲螞跡,不久胡濙便會離開,大家自然就會轉(zhuǎn)危爲安。”建文帝泣曰:“先生如此,怕是會兇多吉少矣!”溥洽安慰建文帝道:“未找到陛下,朱棣必然留我活口,陛下不必爲我擔心。”大家均覺溥洽所言極是。於是溥洽當即啓程東往,建文帝等人化作‘兵柳營’裡受訓的小兵,常妃則接了西平侯府做了沐晟夫人的貼身丫鬟。想那胡濙再怎麼高明,也斷不至於會想到貴爲皇帝、重臣的建文帝等人會去做一個受訓的小卒。沐晟還派人秘密的將‘兵柳營’建文帝手書的‘柳營冬訓卒’的碑文剷掉,刻上了自己的字體。並將那胡濙安排住進了別院,還不給胡濙任何的羈束,由著他雲(yún)南各地去明察暗訪。

溥洽高僧打扮,一路向東,並不隱藏行蹤,而一路的關(guān)卡見了他的高僧打扮,亦都不盤問,乃太祖起於袈裟故也。只二十餘日溥洽便到了福建海邊。溥洽還在湖南境內(nèi)時,便聽說了永樂朝廷派水軍去浙東北的舟山羣島戰(zhàn)‘飛舸水軍’的事兒,亦聽說了‘飛舸水軍’打著建文旗號,只襲近岸衙門而並不擾民之情況,於是溥洽決定在海上設(shè)一局,讓永樂皇帝和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們相信建文帝去了海外,以隱建文帝等人的真正行蹤。溥洽冒建文帝的筆跡並以建文帝的身份寫了一封信藏於身上,高價租了一艘泉州漁民的漁船一路向北,在浙東的海面上故意躲躲藏藏,被陳瑄的水軍巡邏隊拿住,從溥洽身上搜出有建文帝親筆信,趕緊押了去見主帥,陳瑄乃建文朝重臣,自然是認得建文帝主錄僧溥洽的,亦識得建文帝筆跡,陳瑄覺得事情重大,將前線戰(zhàn)事交由副將代理,親送溥洽去南京面見了永樂皇帝,呈上了建文帝書信,信曰:

‘飛舸水軍’大都督明鑑:

奸臣得計,篡我帝位,然朕有幸焚宮趁亂得出。雖數(shù)遇危難,歷經(jīng)千辛,可朕尚安在!得數(shù)位建文忠臣相護,輾轉(zhuǎn)來到了海外番邦蘇祿國。該國由數(shù)十個大小不同的島嶼組成,人民往來,駕舟而行,如履陸地。該國除水軍外,沒有馬步兵。該國國王聞朕失國,願借水軍一萬,並聯(lián)絡了占城、真臘、暹羅、吉蘭丹、滿刺加、南渤裡、蘇門答臘、舊港、婆羅州等海外番國,共借得水軍十萬,已正往占城集結(jié),準備揮師北上。欣聞大都督帥‘飛舸水軍’對抗永樂朝廷,故派朕主錄僧溥洽往見大都督,可速遣使前往琉球、高麗兩國,請兩國國王派水軍支援。朕繼位之初,有倭國水軍攻打兩國,朕派水軍往救,打退了倭國水軍,兩國國王由是感激,年年親自來朝進貢,今朕蒙難,兩國國王必定施以援手。前時朕遣近臣程濟密往安南國,該國王爲朕所封,與朕已爲脣齒,朕失帝位,所封隨時被廢,故該國王已答應朕願意出兵伐逆,正調(diào)集全國之兵。不久我水、陸兩路大軍便可揮師北進。復我帝位,還我河山,已是指日可待矣!望大都督明察。

建文皇帝朱允炆手書

建文五年九月

永樂皇帝攬書大駭,趕緊召集文臣武將商討對策,成國公朱能道:“李景隆、盛庸前後所帥南軍逾一百萬,尚且被我等打敗,那海外番邦的糾合之衆(zhòng),雖說十萬,亦不足懼也,主公給我五萬精兵,定會將那來犯之敵殺個片甲不留。”謀臣袁珙道:“我等常居中原,亦不知海外番邦真實存在與否?倘或被妖僧以虛妄之詞矇騙,豈不貽笑大方,望陛下祥察之。”永樂皇帝問解縉道:“解愛卿太祖時已爲朝廷重臣,可聽說信中所言海外番邦?”解縉道:“信中所言番邦皆然,且太祖時都有遣使入朝進貢,倒是那蘇祿國,卻從未聽說,信中所言借得十萬水軍,多半爲虛妄之詞,不足信也。”永樂皇帝聽說心中釋然,只以妄言惑衆(zhòng)之罪治溥洽終生監(jiān)禁,因溥洽之爲僧侶之故,當庭令禁軍押解往棲霞山的霞光寺交由僧道衍姚廣孝系錮之。永樂皇帝正要解散衆(zhòng)大臣,傳宮外有安南國舊臣叫裴伯耆的求見,說是有重要事情來奏。永樂皇帝聽說有安南國人前來奏事,還以爲是剛纔信中所言出兵犯境來耶,趕緊傳入。來人是一衣衫破舊,滿頭白髮的老者,見了永樂皇帝,趨前伏地泣奏曰:“吾乃下番之安南國舊臣裴伯耆,是大明首封安南國王陳日煃時候的禮部官員,陳氏傳至三代時上幼闇弱,被那相國黎季犛謀逆篡弒,時爲大明建文元年,不知何故,那黎氏竟得建文皇帝封爲安南國王,時臣已老朽,在家頤養(yǎng)天年數(shù)載,但臣仍耳聰目敏,臣聞黎氏篡弒,冒死救出日煃王玄孫陳天平,藏嶺南鄉(xiāng)間,以祖孫相稱,隱姓埋名,臣以爲老朽再也看不到陳氏復位之日矣。哪知天道開眼,讓臣看到了大王的諭示,才知那建文乃假傳太祖遺詔,僭得帝位,今得以匡正,臣想那建文所封亦當廢止,所以臣纔敢斗膽前來,奏請大王廢黎氏復陳氏爲安南國國王。”永樂皇帝朱棣聽奏喜形於色,建文假太祖遺詔事,竟得番邦舊臣的認同,那何須再愁中原人士之不服?永樂皇帝親下臺階,扶起裴伯耆,向滿朝文武慷慨言詞,亦如他當年慷慨激昂的動員衆(zhòng)將士‘靖難’一樣。永樂皇帝道:“黎氏篡弒,乃逆天之舉,和那建文僭位如出一撤,應當廢止。”永樂皇帝轉(zhuǎn)向問裴伯耆道:“只不知那陳天平今何在?”裴伯耆道:“爲安全起見,老臣已將陳天平交給老撾宣慰司,由他們派人護送來京,已在路上,不出十日便到。”永樂皇帝道:“老先生驛館休息,等那陳天平到來,朕即派護送使、兵將護送陳天平往安南,宣詔廢黎氏,封陳天平爲安南國國王。”裴伯耆向永樂皇帝跪地三叩,高呼:“天朝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永樂皇帝命人送裴伯耆去驛站住下,解散了衆(zhòng)大臣,回內(nèi)庭正待寬衣休息,傳司禮太監(jiān)鄭和求見,永樂皇帝敞衣赤腳迎接鄭和入內(nèi),就榻前的方凳上坐了,永樂皇帝道:“鄭愛卿此來,所爲何事?”鄭和道:“聞有建文帝書信,可否與臣一見?”永樂皇帝衣兜裡拿出書信,遞與鄭和。鄭和略加瀏覽,道:“此信所言非虛。”永樂皇帝大驚失色,道:“鄭卿家何以見得?”鄭和道:“臣九歲那年,隨父親和祖父去天方的麥加朝聖,沿海所經(jīng)番邦,大多爲信中所言,若非親往,何以知之?”永樂皇帝道:“若如是?如之奈何?”鄭和道:“可令臣監(jiān)造寶船,親帥船隊出使海外,以揚我國威,震懾宇內(nèi),亦可暗尋那建文帝蹤跡,相機搜捕之,不使其有禍亂之機。”永樂皇帝轉(zhuǎn)驚爲喜,道:“此謀正合孤意。帖木兒汗國躍躍欲東侵,此正可以海外揚我國威,以聯(lián)絡海外各國抄襲帖木兒汗國後方,牽制其東侵,亦可暗尋那建文帝蹤跡予以搜捕,以安吾心。”於是永樂皇帝下旨升鄭和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爲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授二品,負責監(jiān)造寶船,相機出使海外各國。鄭和能否監(jiān)造出寶船出海楊威,尋得建文帝蹤跡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
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zhàn)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jié)宅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shè)柳營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xiàn)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xiāng)建文悉後人楔子:多地名顯建文足跡 幾家譜藏惠帝血脈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jiān)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