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學家, 卷三、霜天曉角 一三二、為誰流下瀟湘去, 網
研制電子計算機可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尤其在電子元器件超級落后的二十世紀初,基本上就是手工作坊,每一個電路都得親自動手焊接。i?,無孫元起估計,沒三五年功夫,這玩意兒肯定出不來!
很明顯,這種操作性和探索性兼備的工作,正中特斯拉的下懷,教主大人簡直是樂此不疲。對于學校的青年學生,這也是難得的鍛煉機會,好多人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尤其是劉斌,完全把搭建成是有趣的游戲。通過他,孫元起終于明白,為什么后世中學生總喜歡親手焊一個收音機了。
盡管孫元起計算機研究的始作俑者,但對于這種搭積木、搬運漢諾塔般的手工活,還是有心無力,只能避而遠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學部的初創工作中去。
由于孫元起之前曾親手編寫過一套從小學到大學的教材,對于教材審定、課程設計那是駕輕就熟。尤其是科學知識部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寫出了方案,送到尚書榮慶的案頭。榮慶對這些東西自然看不明白,不過知道它對于大清統治并無違礙之處,便輕松放行。麻煩的是國語知識部分。
中國自古至今的官場上,都是屁股決定腦袋。似乎一坐到那個位置上,隨便寫的幾段話,都能變成“偉大精神“、“重要指示“:胡扯幾句,都是風趣幽默,不管好笑與否,周圍人都得配合著傻樂:腦袋一熱,外行就能指揮內行,而且內行還得表現出佩服的神情。如今榮慶就是這樣,從刑部尚書改任學部尚書之后,好像立馬對新式教育內行了一樣。
按照孫元起原先的計劃,除了外語,分為語文、思想品德、作文三部分。這是后世常見的分法。榮慶拿到方案之后,終于發現一個可以大展身手的機會捻起毛筆,便在圈圈點點。等孫元起拿到修改稿之后,幾乎是欲哭無淚:
先說語文。榮尚書大筆一揮,改成了“讀經“下面還字注明:“小學堂學生畢業,須能背誦《詩經》、《尚書》:中學堂畢業,須能背誦《孟子》及《春秋》三傳之一種:至于高等學堂,在熟讀三禮后,可泛濫于詩詞歌賦之間矣。
“對于孫元起提到的拼音尚書大人尤其不滿,全部用大筆扛掉之后,邊上筆墨淋漓地寫道:“《春秋》嚴夷夏之大防,《孟子》云未聞變于夷者也。吾人焉能改華夏之文字,從臘丁之字母乎?!”。
再說思想品德。榮尚書批道:“不妥!不妥!幼童入學便當授以忠孝仁愛、修齊治平之道。而人倫道德之根本,在《孝經》《論語》二書。此課可改名為“修身””
最后說作文。榮尚書的墨水好像不要錢,把原先的稿子涂了大半,在天頭地腳上寫道:“學生作文,總須知道起承轉合、平厭押韻,故而作文課之內容,可分為古文、駢文、古詩、律詩等種。次第授習…………”
照榮慶這么一改,該背的經書一本不少,該寫的八股文、試帖詩只是改頭換面這新式學堂的教育和傳統經學教育有啥兩樣?背誦些經典,孫元起倒不反對,可也不能《四五經》一本不少吧!
孫元起婉言勸說了幾回,可榮尚書好比是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獨出己見,一意孤行。來回幾次,除了刪減一部分背誦內容之外,沒有任何進展。孫元起只能讓步,把漢語拼音方案作為選修內容附在外語的后面,總算通過了榮尚書的審核。
本來以為自己的工作已經是最慘了看到張元濟、羅振玉、他們來來回回的改動,孫元起終于明白什么叫“德不孤,必有鄰“。比如,榮尚書堅持在新式學堂里,每當學期開始、結束以及每月的第一天必須由校長、老師帶領,跪拜孔子:每年皇太后、皇上、皇后、孔子的生日,老師學生也要磕頭,行禮如儀。這和過去的教育完全是換湯不換藥!管中窺豹,由此可知清廷以后的其他改革估計也都是走走形式,敷衍一下典情罷了!
經過這次的教材審定,商務印書館的外語、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自然等教材全部中選,只有語文和思想品德需要大規模調整。不過按照榮慶的意思,編選倒也不難,無外乎把《四五經》刪刪減減罷了。在這刪減修改的過程中,孫元起免不了又要摻些私貨進去。比如內容的選擇,盡量避開論述忠君的段子,避開太詰屈茸牙的篇章:生僻字的注音,不用中國傳統的反切,而是用漢語拼音。
不過,孫元起并沒有為此而郁悶,因為在三月初的時候,薇拉為他生了一個千金,取名“孫念蕾“。如今兒女雙全,樂得找不著北,哪有時間普搖搖欲墜的清zhèng?fǔ當心郁悶啊?
忙完學部這檔子事兒,已經是1906年4月。由于去年沒有去美國,孫元起心中有些牽掛。在自己和學校的起步之初,美國大學和友人就給了最大的幫助:而且在四五年的來回奔波,早已和和實驗室同事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如果自己就這么撤手而去不管不顧,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過意不去。所以,打算請假兩三個月,去美國和同事們交代一下以后的研究計劃,也好安心留在國內,從事自己的教育和科研事業。可還沒想好具體的出行安排,因為一道詔書的突然到來,計劃徹底胎死腹中。
那是在四月底的一天,宮里來了太監,在學部找到正在干私活的孫元起。擺足架勢之后,才拿出一卷圣旨,裝模作樣地念了起來。前面一大段駢四儷六的話,孫元起沒聽明白,可最后一句聽得非常清楚:“用命爾以學部右侍郎銜署湖北提學使,封通奉大夫,徐如故。欽此!”。
孫元起稀里糊涂里謝過那個宣旨的太監,拿了圣旨來回看了幾遍,也沒看明白“湖北提學使”。是個什么官職。在這個時候能給自己解惑的,那就只有廉子胡同里的叔祖父了。
顧不上部里的其他事務,匆忙出門。老大人似乎知道自己這時間會來1門房就站在道上張望,見了孫元起,連聲說道:“老太爺大早上就念叨,說您今兒準來。小的還不信,結果這還沒到晌午,您就到了。快屋里請!…”
果然,進了正廳就看見老大人坐在椅子上喝茶。磕頭問安之后,老大人才招招手:“百熙,坐到近前來!”。
見孫元起落了座1老大人接著道:“老夫年前和你說了,要把你外放出去歷練幾年,順便長點見識。想來你今天接到圣旨了吧?”。
孫元起從袖口里神出圣旨,這一路走得急,絲綢都有此皺巴了1隨手遞給老大人。老大人眼角跳了幾下,終究沒說什么,捧著圣旨顫顫巍巍的就要起身,孫元起趕忙上前扶住。
老大人起身,彎腰拜了幾拜,才打開圣旨,看了一回,才還給孫元起。孫元起不以為意,隨手丟在一旁的茶幾上,趕緊扶著老大人坐下。見狀老大人眼角又跳了幾下,終于忍不住說道:“百熙,對待圣旨要如朝覲皇上,知道么?”。
“哦!”。孫元起這才信手攏了攏圣旨,坐下之后問道:“叔祖父,外放也就外放唄,選個直隸、山東多好,至不濟也可以去江蘇。可這湖北,也忒遠了吧?”。
老大人微微笑道:“江蘇確實是好地方,明清兩朝人才最盛,不過別人去的,你卻去不得!”。
孫元起有些納悶,甕聲問道:“那為什么?”。
“因為你是江蘇人唄!”。老大人直截了當地回答道,“本省人不能在本省為官,這是慣例!所以你不能去江蘇。至于直隸、山東,卻又不如湖北了。”。
“這又為什么呢?我可聽說,直隸總督作為大清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可是被稱為“疆臣之首,的。為什么直隸反而不如湖北?”。孫元起來清朝這么久,還是知道些官場皮毛的。
老大人捋著胡須:“百熙,你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啊!首先,直隸地處京畿要地,皇親貴族多如牛毛,為官最是不已,湖北則不如。其次,直隸總督袁項城,老夫與之無甚交情,而湖廣總督張南皮卻過從甚密。第三,你初到官場,不免有錯亂之處,一旦忤逆上官,以后便難以上進。袁項城如今不到五旬,仕途還長:而張南皮已年近七旬,縱使有抵捂處,你也熬得過去。還有一點,就是從光緒三十年,湖廣總督兼湖北巡撫事,換句話說說,湖北只有半個巡撫,較之他處更易為官。所以在老夫眼里,湖北才是最好的!”。
孫元起這才明白,老大人為了推自己上去,可是煞費苦心!旋即又想到一個問題:“叔祖父,提學使是哥什么官?我以前都沒有聽說過的。…”
老大人點點頭:“以前自然沒聽說過,因為這提學使乃是最近新設立的。
不過,在此之前你總該聽過學政吧?”。
“是。”。孫元起不僅聽過學政,還和甘肅學政葉昌熾打過交道呢!
“如今這提學使,便是從前的學政。”。老大人解釋道,“之前的學政,是保持京官品秩,以欽差大臣的省份到各省提督學務。這樣一來,作為欽差的學政,便和總督、巡撫彼此地位相等,無上下尊卑之分,有事情也不能直接稟報:而且學政在省里屬于外來人,與地方上不好呼應。現在新設學部,各地官立、公立、私立學堂日新月盛,不再像以前那樣,幾年才要考一回試,所以就改學政為提學使了。”。
孫元起這才明白:原來就像那幫翰林官所念叨的,自己外放做了學政。
“這提學使乃是正三品,執掌省內教育行政,稽歿學校規程制度。如今你又是帶著學部右侍郎的職銜下去的,比普通的提學使還要高一級,想來在省里除了張南皮,便無所拜請。你不用擔心別人經常向別人磕頭!”。
看來,老大人連自己的脾性都考慮到了,孫元起哪還能說出旁的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