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兩岸猿聲啼不住
周樹模等人的奏折還沒寫好,孫元起忙得兵荒馬亂的時候,胡勛、李國秉兩人突然敲響了校長辦公室的房門。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這個后世爛大街的標語,辦校之初孫元起便在切實執行著。眼下雖然形勢緊迫,他還是放下手頭繁忙的事務,認真地接待。
“子實、君衡,來來來,屋里坐!你們此番前來,所為何事?是學習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難了么?”孫元起把他們讓進屋,很有耐心地詢問道。
李國秉年輕跳脫,性情直爽,最藏不住事兒,顧不上寒暄,便嚷道:“不是我們遇到困難,是學校遇到大困難了!先生你還不知道么,城里那幫吃飽了撐的御史、翰林,正準備寫折子,要求朝廷關閉我們學校呢!”
“啊——!”孫元起一是吃驚那幫言官動手之快速,二是吃驚連自己學校的學生都知道了此事,不覺驚訝出聲,“君衡,此事當真?”
“那還能有假!”李國秉答道。
胡勛到底老成,跟著解釋道:“先生,我們有親戚在朝里,剛得到可靠消息,都察院和翰林院近日會有人參奏我們學堂,以達到其廢學堂、復科舉之私欲。學生這才特來告知,希望先生能提前做好準備!”
“我代表學堂,感謝你們!”雖然份屬師生,孫元起還是感激地朝他們拱手致謝。
兩人急忙還禮:“先生客氣了!我等是學堂的學子,學堂興亡,均有其責,榮辱系之,不敢承先生謝。”
孫元起長嘆一聲,才道:“說來倒是學校的不是,讓學生為此事分心。”
“先生這是什么話?”李國秉不滿地說道,“這些清流老早就想反對各省建學堂,怕最終會全國實行西式教育,廢除科舉考試,只是一來礙著宮里頭的意思,二是沒有找到由頭罷了。這次動手,他們蓄謀已久,我們學校也是替人受過。”
說到清流,孫元起還真有些感慨。如果說五代以后雄風不振,是漢文化的后天不足,那么好逞口舌之利簡直就是漢文化的胎里病。前段日子在編寫歷史教科書,讀了些歷史,知道“宋人議未決,而兵已渡河”等故實,就對清流的誤國頗有微詞;如今有了切膚之痛,對清流更是痛恨徹骨!
這清流,或許肇端于春秋戰國時候的諸子百家,在發展壯大過程中萃取了各家的缺點:儒家的道德立場、縱橫家的夸夸其談、法家的刻薄嚴峻、名家的狡辯怪論……形成了一個自命清高的奇怪群體。至少在戰國末期,他們已經活躍于政治生活中。
在國家承平的時候,這些人風聞奏事,或許還能起到矯正時弊的作用。然而越是王朝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清流們鬧騰得越歡,仿佛亂世是他們最能展示舌筆之威的宏闊舞臺。每一條匡救時弊的舉措,他們都能從道德的高度,提出無數條反對意見。有時候,甚至不需要理由,就是為了贊成而贊成、為了反對而反對。但讓這群清流真來做實事的話,則張皇失色、束手無措。“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是他們最典型的寫照。
就拿清末來說,清流的“戰績”就輝煌無比:
首先是阻礙洋務運動。當時由于一系列戰敗,很多士紳已經意識到學習西方的必要性,洋務派在軍機處也占了多數。頑固派軍機大臣李鴻藻感到力單勢孤,于是籠絡一批御史和翰林在自己的周圍,以壯大聲勢。這些“臺諫詞垣”也以依附李鴻藻為進身之階,以議論朝政、抨擊權貴相標榜,號稱“清流”。慈禧太后暗中也放任清流派,借用他們的言論牽制洋務派,很多洋務派官僚受到排擠和打擊。比如被奕?、李鴻章推許為“第一流”洋務人才的郭嵩燾,于1879年出使英國歸來后,在“清議”的攻擊下,只得卸職返回湖南原籍,連他寫的《使西紀程》也因為稱頌西方物質文明而遭到詆毀,終至毀版。雖然洋務事業勢難遏止,后來得以逐步推行,但已錯過了寶貴的發展機遇。
其次是打敗馬尾海戰。在中法戰爭緊張的時刻,慈禧太后做了重大的人事變動,把一些清流派重要人物派到地方上去擔任軍職,滿足他們強烈的主戰愿望。其中,就把翰林四諫之一的張佩綸委任為福建會辦大臣,協助船政大臣何如璋督率福建水師。曾經激烈主戰的張佩綸,到了前線立馬草雞,轉而急切盼望中法和談成功。他見法艦頻頻向閩江海面移動,不僅不做戰守準備,而且逐漸把往日的豪言壯語收了回去。法國海軍中將孤拔率領艦隊駛抵閩江口,向何如璋、張佩綸提出要入福建水師基地馬尾軍港停泊。何、張害怕拒絕生釁,影響和談,竟同意了這一無理要求,并給予“最友好的接待”,希望借此緩和局勢。但法艦進入馬尾以后,一反前言,日夜監視港內福建水師,不許其移動,聲言動則開炮。水師官兵憤恨法艦持強相逼,在敵我力量十分懸殊的情況下,多次要求起錨整訓,以期自衛。但何如璋、張佩綸惟恐妨礙和談,一再以“戰期末至”為借口,不準無命自行起錨,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他們既不將法軍挑戰的實情告訴官兵,又不準備應戰,聽任水師各艦在江心拋錨。直到看到法艦已升火待發,何、張才開始慌張起來,派人前往法艦,以未做戰斗準備為由,要求改變開戰日期。孤拔不僅斷然拒絕,而且命令法艦提前發炮。福建水師失去戰機,倉促應戰,有的兵艦還未來得及起錨就被擊沉,或起火焚燒。此時,作為統帥的何如璋、張佩綸竟然棄師不顧,倉皇逃竄,進而導致福建水師全軍覆滅。
第三是積極慫恿中日大戰,進而大敗。光緒二十四年,清流的核心人物多是光緒皇帝近臣和翁同龢的門生故舊,如珍妃的胞兄禮部侍郎志銳和侍讀學士文廷式,翁同龢的至好吏部侍郎汪鳴鑾及門生張謇,還有侍讀學士陸寶忠和被稱為“后清流”的編修黃紹箕、丁立鈞等人。他們中多為詞館清顯和臺諫要角,既深為國家的前途命運擔憂,希望通過改革內政和整軍備戰來增強國力,阻止日本的侵華野心;又很想趁機增強光緒皇帝的權力和擴大自己的影響。為此,他們不顧當時中日的戰力差距,不斷利用“諸議”來慫恿朝廷對日作戰,話鋒所指常常集中到李鴻章身上。海戰失敗后,清流名士吳大澂因為得到一枚“度遼將軍”的漢代銅印,主張堅決抵抗,并自告奮勇率師出征。等到真正接敵之后,卻狼狽敗逃,潰不成軍,在六天之內接連失去了山海關外的牛莊、營口、田莊臺等軍事要地,全線瓦解。這一潰敗,直接促成了和談的形成以及《馬關條約》的簽署。
所以說,如果就中國歷代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來個排名的話,那么清流一定能夠光榮上榜。而且清流和黨爭,幾乎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他們相互作用,更是一個王朝的催命符,如漢末的黨錮、魏晉的清談、唐末的牛李黨爭、北宋的元祐黨爭、明末的東林黨爭,無一不見清流和黨爭的銷魂身影。
單純從王朝穩定發展的角度,來評價“清流”的功過,不是功過相當的五五開,而是過大于功的四六開、三七開,甚至是過遠大于功的二八開、一九開。用八個字來概括他們業績,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所以,一些脾氣不大好的雄主對于這些信口雌黃、難負重任的清流,往往是痛下殺手,如秦始皇的焚經典、坑儒生;漢高祖的溲溺儒冠,倨床見酈食其;魏武帝的殺孔融,驅禰衡。
孫元起不由悵然。在每次重大變革的時候,強大而頑固的舊勢力會猛烈反撲,試圖消滅成長中的新勢力,在短時期內會出現復辟。很多天才和偉人,都死在黎明前的黑暗。當下只好慰藉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胡勛點點頭:“先生所言極是。不過我們學校受此等池魚之殃,卻要盡快化解,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哦?”孫元起心中一動,“子實有什么好的意見?”
胡勛遜讓道:“弟子好主意沒有,不過倒有個下策——”
孫元起急忙道:“說來聽聽?”
胡勛也不再客氣,娓娓而談:“庚子年拳匪作亂,八國聯軍進京,太后、皇上西狩。為了平息這場彌天大禍,李文忠公含羞忍垢,抱病與諸國簽訂了和約。學生記得其中有一條,大致意思是說,永遠禁止國人成立或參加與西洋諸國仇敵的各種組織,違者皆斬;地方管轄區內如發生此類傷害西洋諸國人民事件,各地官員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現在看來,這條倒可以利用一下!”
“怎么講?”孫元起不恥下問,“請個外國人來當校長么?”
胡勛搖搖頭:“那倒不用!學生去年在上海聽先生演講,說到建校方略的時候,先生曾提及校董會一說。或許因為學校草創未久,學校一直沒有成立董事會。先生在美利堅留學多年,想必認識不少美利堅人,只需臨時找幾個湊成校董會,在御史言官上書之后,立馬發表一個聲明,說學校乃美利堅人所有,嚴禁攻訐;再向朝廷提交抗議書,要求嚴查言官。朝廷見此,必然不敢處置學校,只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孫元起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主意,送走胡勛、李國秉二人之后,又仔細權衡一回,愈發覺得此乃避實就虛的好計策。卻不敢自作主張,只好到城里向叔祖父問計。
在書房中,孫家鼐瞇著眼睛:“你那學生叫李國秉?姓李,又是國字輩,怕是李文忠公的孫子輩吧?”
來清朝這么久,入鄉隨俗,也大致知道一些人的別稱,比如說李文忠公、李合肥、李中堂,就是指去世不久的李鴻章。孫元起聞言一愣神:“李鴻章的孫子輩?我還真不知道誒!”
老大人坐直身子:“如此說來,他得到消息就不奇怪了。恐怕給他出主意的人,也是北洋一系的。他們北洋也熱衷于洋務,什么建學堂、開煤礦、修鐵路、造軍艦、煉鋼鐵,沒少摻和。如今聞聽京中有動靜,怕有什么牽連,便推你出來,讓你打頭陣。”
“叔祖父,這個主意能用么?”相對于北洋那票人的花花腸子,孫元起更關心這個問題
老大人緩緩點點頭:“這個挾洋自重的法子,倒也可用!只不過雖然對路數,未免太剛烈了。好比給病人治病,同樣是用攻下的法子,用巴豆還是用大黃,就要看醫者的手段和心思!”
孫元起猶猶豫豫地說道:“叔祖父,其實,我具有中國和美利堅的雙重國籍。如果我在報紙上申明是美國公民,想來那些攻訐都會偃旗息鼓吧?”
老大人面容一整,嚴厲地說道:“不行!絕對不行!此事以后休要再提!即便別人詢問,也不可說起!只要咬定自己是我華夏子民,明白么?”
見老大人說得嚴肅,孫元起只好稱“是”。
“知道你具有雙重國籍的人有多少?都可靠么?”老大人又問。
孫元起如實答道:“只有四五個人,都是親戚,應該可靠的!”
“那就好!”老大人舒一口氣,“記住,你不僅要咬定自己是中國人,還要讓知道的人守口如瓶!這幫清流,最擅長的就是利用別人的隱私大做文章!”
老大人見孫元起應允了,然后又說道:“關于校董會的主意不錯,不過,里面的成員不能都是洋人,國人必須占到半數左右,免得以后貽人口實,說學堂是洋人的!誰知道以后還會不會再出拳亂這種事兒?萬事總以小心為上。”
此為萬全之策!孫元起點頭應諾。
“再者,校董會向外務部提交抗議書,終是分量太輕。老夫知道你和美利堅駐華公使很熟悉,可以用校董會的名義,請他向外務部施壓,要求嚴加懲處那幾個上書的言官。于他不過舉手之勞,于畏洋如虎的朝廷,卻有如晨鐘暮鼓,足以讓那些喜歡無事生非的清流冷靜下來。”老大人又改進了一條意見。
孫元起記下,回去以后便遵照老大人的指示,擬好了經世大學第一屆校董會的名單,共計七人:
耶魯大學校友會副會長麥克·唐納森
達爾西高級中學校長亞歷山大·考斯特
加大伯克利分校化學教授約翰·馬丁
伯格曼(美國)調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雷諾·伯格曼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夏瑞芳
私立經世大學校長孫元起
私立經世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張元濟
這七個人,除了自己,不是親戚,就是合作伙伴。幾乎電報一打去,就得到了應允的答復。
于是,勾魂筆周樹模奏章出現在邸報上的第二日,《私立經世大學校董會公告》就刊登于《字林西報》、《申報》、《北華捷報》、《新聞報》、《京津泰晤士報》等中外報紙上,文中嚴正指出:“私立京師大學乃是中美合作辦學之重要成果,旨在提高中國之國民教育水平。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遵守中美之相關法條,并無任何違礙之處。對于私立經世大學之任何攻擊和誣告,皆可視其為對《辛丑和約》之違背,學校有權要求大清政府予以糾正,并保留進一步追究相關人員罪責之權利。”
第三天,美國駐華公使康格先生又向清政府外務部提出嚴正交涉,認為周樹模的奏章涉嫌破壞美利堅公民之人身和財產安全,要求予以限期整改。
半個月后,北京南郊的一處長亭下,有人正在依依話別。仔細看是,卻是徐德沅和周樹模,別有一個青衣小童托著盤案。徐德沅持著酒壺,斟滿兩杯酒,一個遞與周樹模,另一個自己拿在手中,說道:“年兄此番謫斥到廣西上林為縣丞,雖然山迢水遙、瘴癘密布,然而高名已滿天下,有道之士無不義之。故而以唐詩兩句贈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請滿飲此杯!”
“哈哈,愚弟還以為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呢!滿飲!”說罷,周樹模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將酒杯丟與案上,朝徐德沅一抱拳:“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小弟去也!”
走了遠了,還能聽見周樹模在高聲吟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