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動輒煩君我亦愁
信是張百熙大人寫來的。
孫元起這時才想起,自己還是勞么子京師大學堂副主辦。張大人信中說是“若得余暇,祈過府一敘”,如果沒大事,誰會這么雨天大遠路的折簡相召?嘆口氣,孫元起讓老鄭套上馬車,冒雨進城。
果如所料,連日秋雨,官道上早已泥濘不堪。原本一個時辰就可以進城,走了近三個時辰,才遠遠看見巍峨的德勝門。孫元起固然被顛得七葷八素,連兩匹馬都口噴白沫、渾身是汗,端是一番大勞累。
顧不上洗刷,匆忙來到張府叩門求見。
張百熙正在家里,聞聲急忙引進正堂,寒暄已畢,兩廂坐定,自有仆人端上香茶。或許料到孫元起來得匆忙,尚未吃午飯,上來的茶點非常豐富。
一路顛簸,孫元起正餓得厲害,便不客氣的拈起便吃。可惜那些茶點,只夠填個半飽。
看孫元起吃畢,張大人天南海北地和孫元起說起了閑話,甚至還饒有興致地詢問美利堅的風土人情。來來回回,半個時辰過去,還沒說到正題。進門那點零食,此時早化為能量,消耗干凈。腹內(nèi)更覺饑餓。
孫元起按捺不住,便直接問道:“大人找我過來,不知有何吩咐?”
“呵呵,是件好事!”張百熙捋須笑道,“月前,老夫把你所起草的《京師大學堂章程》、《考取入學章程》、《高等學堂章程》、《中學堂章程》、《小學堂章程》、《蒙學堂章程》等進呈御覽,候旨頒行。蒙太后、皇上獎譽,有旨!”
孫元起見張百熙站起來,也連忙站起來。
張百熙看孫元起就這么站著,沒啥表示,只好出言提醒:“你應(yīng)該跪下接旨!”
“哦。”沒辦法,孫元起只好不情不愿地跪下。
“有旨:賞孫元起宣德郎、國子監(jiān)監(jiān)丞職,從六品銜,暫任京師大學堂副總教習、提調(diào)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欽此!”
孫元起從地上爬起來,心中大為不爽:就這點事兒,你把我急吼吼地召來?直接寫信送到我們家得了,還省我跑那么遠。難道你就為看我磕頭的樣子?
“大人還有什么吩咐?”孫元起問道。潛臺詞是:沒什么事,我可就回去啦!
張百熙忽然嘆口氣,一臉憂愁:“唉,百熙賢侄有所不知。再過半個月,京師大學堂便要舉行招生考試,有些試卷尚未準備,真是愁煞老夫啊!”
這才是找我來的真正原因吧?你倒是早說啊!
孫元起心中憤憤,卻不能表現(xiàn)出來,嘴上大包大攬地說:“大人有什么試卷沒有準備的,就交給卑職吧!卑職一定盡力,效犬馬之勞!”
“那,就有勞賢侄了!”張百熙說著,從袖口中抽出一張紙,“賢侄,上面的都要出份試卷!”
孫元起仔細看時,上面列著兩類:
仕學館考試科目:算學策、物理策;
師范館考試科目:算學、代數(shù)、物理化學。
畢竟孫元起在京師大學堂教過一段時間,知道那些學生都是什么水平。出這五份試卷倒也不難,不過是一兩天的工夫。當下把紙一疊,塞進懷里,沖張百熙拱手說道:“大人,明天下午卑職便把試題送來,想來不會耽誤考試?”
張百熙點點頭:“好,好,賢侄果然勇于任事,老夫沒有看走眼!不過,每種試題要出兩份才好。”
兩份?怕我泄密?孫元起不好說什么,只好答應(yīng):“如果是兩份,那可能需要延后一天交差!”
“行,賢侄不必著急,可以細細醞釀。”張百熙手指梳著胡須,慢慢地說道,“不是信不過賢侄,而是這大學堂的考試,要招考兩次!”
歷史上,1902年10月14日,京師大學堂正式舉行招生考試,首先招考速成科學生。仕學館考生由各衙門推薦。考試科目有史論、輿地策、政治策、交涉策、算學策、物理策以及外國文論等7門。師范館考生由各省選送,大省七名,中省五名,小省三名。考試科目有修身倫理大義、教育學大義、中外史學、中外地理學、算學、代數(shù)、物理化學、淺近英文、日本文等八門。考試結(jié)果,仕學館錄取學生36名,師范館錄取學生五十六名。
1902年11月25日,大學堂再次招生,仕學館、師范館共錄取學生九十名。其中這仕學館,就是現(xiàn)在的北京大學;而師范館,則是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
現(xiàn)在張百熙說的,就是這回事兒。
孫元起再次準備起身告辭,張大人又悠悠地說道:“賢侄,你現(xiàn)在是副總教習,京師大學堂的一些事,也要放在心上。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嘛。”
“比如!”孫元起是直腸子,直接問道。
“比如?”張百熙的手頓了一下,“比如,大學堂缺乏教習的事兒。唉,今年開春的時候,那些洋教習不滿大學堂的薪酬,都紛紛請去。如今大學堂籌備已畢,準備開學,這數(shù)學啊、化學啊、物理啊什么的,都缺乏教習。你是副總教習,總要想想辦法,別讓那些庸人說了閑話。”
什么叫“紛紛請去”,分明是你直接把人開除了,好不好?小弟我是知根知底的,就不要在我面前裝純潔啦!
孫元起思忖片刻,說:“大人,卑職日常有些瑣事,要是每周進城,可能有些不便。不過卑職有幾個學生,隨我學習了三四年,日常也會教些孩子,對于數(shù)學、化學、物理都稍稍精通。卑職前幾年在大學堂任教過,對于大學堂的水平,略有了解。以為那幾個學生來充任教習,是綽有余裕的。所需薪酬,也不會太高。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既然是賢侄保薦,老夫自然放心。那過幾日,就把名單報來吧!”
后來,北平大學的學生嘲笑經(jīng)世大學時會說:“經(jīng)世大學很牛么?他們學校的校長,才是我們學校的副校長——不,之前只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哈哈,據(jù)說就連校名,都是剽竊我們學校的!”經(jīng)世大學的學生就會很鄙夷地回敬道:“切!你們牛?我們學校大二的學生,當你們老師都綽綽有余!”
孫元起呆在城里,幫忙把試卷出好交給張百熙。又趁著天晴,把薇拉和小懷祖接過來,一同到廉子胡同拜望叔祖父。相見之下,俱是大喜。老大人、老夫人見了小懷祖,更是愛不釋手。不容分說,安排在府內(nèi)辦了一頓熱熱鬧鬧的滿月酒。
因為心里一直惦記著梁啟超所托之事,孫元起很快返回學校,開始籌劃編書的事。基本架構(gòu)是按照歷史朝代拉好綱目,然后在兼顧基本史實的前提下,褒揚維護國家統(tǒng)一、堅守民族大義的英雄,貶斥賣國求榮、損公肥私的奸賊,弘揚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思想,乃至鐵血主義政策。
對于內(nèi)容,孫元起自然是一鱗半爪,即便有楊度的速成培訓,真正開始動筆的時候依然不夠用。好在這經(jīng)世大學里面,不乏楊守敬、孫詒讓、王先謙這樣的名師大儒。孫元起可以隨時拿著紙筆,登門求教,回來再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再不明白,還可以根據(jù)他們開的書目,上佟文樓里面翻翻書。
十月中旬的一天,孫元起在寫書的時候,又遇到鬧不清楚的事兒。那是昨日王先謙先生所說,東漢耿恭在西域獨守孤城的故事,當時聽得太入神,很多細節(jié)沒來得及記下。王先謙提到,故事在《后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中有記載。
孫元起不想因為枝節(jié)小問題,去麻煩老先生。貌似佟文樓里面就有《后漢書》,不如自己去認真找來讀讀。畢竟來了清朝已經(jīng)很久,簡單的文言文也可以讀懂了。
剛上的樓來,就聽見掛著“甲骨文研究所”牌子的那間辦公室里,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哈哈哈,雖說我們百熙校長對于經(jīng)、史不是很精通,不過這眼光卻是一等一的,怕是尋常學者比不上!”
孫元起腳步一緩:咦,他們在說什么呢?
“這叫‘一法通,百法通’。好比書法好的,拿起筆畫畫,通常是高出凡人一籌;這畫兒畫得好的,寫字一般也不俗。就是這個理兒!”這濃重的湖南腔,聽著像是皮錫瑞。
“等會兒,我就把這書稿帶給百熙看看,讓他也吃驚一回!”張元濟的聲音,孫元起一耳朵就能辨識出來。
孫元起聞言,走向那間辦公室:“不用等會兒了,曹操已經(jīng)到門口了!”
“哈哈,‘說曹操,曹操就到’啊!當真是曹操!”屋里一陣挪動桌椅的聲音。孫元起才到門口,就看見張元濟和孫詒讓、皮錫瑞、崔述等人迎了出來。人群中有兩張生面孔,便是張元濟延請的羅振玉、王國維。文科小白的孫元起,自然不知道他倆便是“甲骨四堂”里面的雪堂和觀堂。
孫元起與大家見禮之后,請幾位大牛先落座,趕緊解釋道:“我本來是來查《后漢書》的,聽見大家在說笑,就不請自來了。”
“我們大家正說到你呢!”張元濟笑著說道,“你可知道,你無意中買下的這十多萬片甲骨,是多大的寶貝么!”
雖然孫元起早知道這是殷商的寶物,眼下只好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哦?你們研究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看看這部書稿,仲容先生剛剛完成的。經(jīng)過他的研究,確定此物乃是殷商時候的舊物,我中華漢字之源頭,別說清代的乾嘉學者,便是漢代鄭玄、許慎,恐怕也沒機會見到。”張元濟興奮地把一部厚厚的書稿遞給孫元起。
孫元起先看封面,上面寫著四個大字:契文舉例。盡管對于文字學一無所知,還是信手翻下去。
那孫詒讓先生在一旁解釋道:“從年初到八月份,學生們忙活半年,終于把所有的甲骨編了號,大小共計一十三萬八千零五十三片。我和東壁、靜安幾個,選擇文字多、筆畫清楚的,在學生的幫助下,拓印了近萬份,先期編成了《私立經(jīng)世大學所藏殷商文字甲編》,《乙編》也已完成大半,年底前可以告竣。在編書的過程中,老朽發(fā)現(xiàn),很多文字就是現(xiàn)今篆字的雛形,有些更和鐘鼎文字如出一轍,有些則較之更為稚拙,相信此是我華夏文字之始祖。便從這拓片中選取了近千字,與鐘鼎文、篆書對照,證實此甲骨確為殷商古物。”
原先的歷史中,孫詒讓著《契文舉例》,所依據(jù)的是劉鶚《鐵云藏龜》中一千零五十八片拓片。在拓摹翻印過程中,字形字體不免有失真之處。而現(xiàn)在根據(jù)的是十余萬片第一手材料,自然更為完備。
皮錫瑞贊道:“孫先生的這部書,論據(jù)確鑿,論證縝密,結(jié)論可信,皆不刊之論。數(shù)數(shù)糾正前人謬誤,乾嘉諸老見了,也會會心而笑、合什頂禮。所謂‘不恨許慎吾不見,恨許慎不見吾書耳!’必當藏諸名山,傳諸萬世。”
“哈哈哈哈,賢兄謬贊,謬贊啦。”孫詒讓也很開心,大笑之余連連遜讓,“要說,還是得贊嘆百熙校長的慧眼識珠。龍骨這味藥材,《本草》中就有,國人用了數(shù)百上千年,何曾有人發(fā)現(xiàn)上面之刻畫字跡?百熙校長從海外歸來,只一眼就斷定此乃曠世奇珍,大力搜羅,什襲寶藏。這才讓老朽有大開眼界、草成此書的機會。”
孫元起不敢居功:“首先斷定此物的,不是敝人,而是翰林院的王懿榮先生。”
中學語文、歷史課本上,都提到王懿榮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事跡。自己不過是偷巧罷了。
“國子監(jiān)祭酒王文敏公啊?”一旁的羅振玉忽然插話道,“確實,有傳聞?wù)f王文敏公在光緒二十五年時,因病服藥,發(fā)現(xiàn)龍骨的異常,進而搜購了京師藥鋪中的龍骨。與王文敏公同時搜集的,還有天津的王襄和孟定生。”
聽說還有這段公案,大家都靜下來,仔細聽他繼續(xù)說下去:
“庚子國變,王文敏公投井殉國,他所藏的甲骨,一部分轉(zhuǎn)到劉鶚手中。劉鶚繼續(xù)搜集,前些日子聽說,攏計也有一千余片,不過大小不一、良莠不齊,甚至上面沒有刻痕文字。話說以前,龍骨不過制錢四五文一斤,藥材商不當回事,只知道是河南所產(chǎn)。去年年底,傳聞有人于河南安陽府大肆收購,初時大家還不覺有異。等收購的人走了,之后來采購的藥材商才發(fā)現(xiàn),居然再難尋覓此物,便是價錢提到十幾二十文,地里也挖不出了。偶爾有,也不過是零星幾片而已。”
“哈哈,這些甲骨,自然是被百熙校長捷足先登了!”崔述笑道。
“不錯,這存世甲骨,想來已經(jīng)太半被百熙校長收來了。”羅振玉點點頭,繼續(xù)說道,“生意人都不笨。大家聯(lián)系之前京津?qū)W者的搜購,以及現(xiàn)在的告罄,都猜想這東西可能是寶物。究竟是何等寶物呢?普通人也說不清。京師曾一時盛傳,說這龍骨可以配制一種仙丹,可以使人靈智大開。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啦。”
“……”作為謠言的始作俑者,孫元起不覺有些心虛。
“有人根據(jù)安陽出土過上古銅器,猜想這甲骨也是三代遺物。這就八九不離十了。消息傳開,不僅全國各地的古董商麇集安陽,便是連各國的傳教士也大力搜羅。只是再也沒有大量出土。如今有文字的,一兩銀子一片,還是有價無市。”
“洋人真真可惡!”一干聽眾齊聲說道,“虧得百熙校長捷足先登,否則不知多少要流落海外!”
羅振玉繼續(xù)說道:“這地下再也沒有多少甲骨出土,所以大家的眼光就開始挪向那些被收購的。首當其沖的,自然就是我們學校所采購的那批最為大宗。那些安陽人,無不說是被山東藥材商買去了。有的古董商還特意跑到山東一帶藥店打聽呢!”
孫詒讓聞言,便拍了拍手中的書稿:“如今這甲骨是奇貨可居!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心。’萬一有人財迷心竅,來偷盜或強奪這甲骨,反而不美。老朽這書稿,只有在座各位看過,以后便放進奩篋中,秘不示人。想來外人也不會知道,這批甲骨原來藏在我們學校!”
孫元起搖頭說道:“這倒不用。如果有心人要打聽,早該知道這甲骨藏在我們學校了。既然現(xiàn)在明白它是奇珍異寶,那便叫保安嚴加看管就是,哪有著作收起來不出版的道理?”
張元濟也說:“百熙校長說得極是。仲容先生此書考釋精審,體例謹嚴,詮釋疑義,訂正訛誤,發(fā)數(shù)千年之覆,對古文字的研究極有裨益,功在學林。豈能因為某些跳梁小丑,而耽誤時日?我們與商務(wù)印書館合作編印教科書,此書可以刊入其中,讓全國學者都能拜讀大作!”
“這事倒不用麻煩商務(wù)印書館!”孫元起道,“商務(wù)印書館現(xiàn)在編印圖書、印刷教材,很忙碌。前些日子又是送來稿酬,又是捐款,還幫我們招生考試。老麻煩他們,真是過意不去。我倒有個主意,說出與在座諸位聽聽,看看可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