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一二五章 鄧肅押糧

大宋宣和四年,道君皇帝因方臘一事頗悔用兵,但趙良嗣等人堅持說平燕易如反掌,在宰相王黼等人利勸善誘下,趙佶終于再次決意北伐。王黼于三省之中特設經撫房,專治邊務,竟把北伐事宜獨立于樞密院之外。又括天下丁夫,計口出算,得錢六千二百萬緡以充軍用。一時間燕云未得,而國內浮怨已起。

但道君皇帝和童貫哪管這些?該享樂的繼續享樂,要立功的趕緊立功。剛好北遼政權派遣使者來告即位,又底氣不足地表明愿意“免除歲幣”,宋廷太宰少宰,樞密宣撫都認為遼人可欺,于是進兵的決心更為堅定,以兩個不通軍事政務、北國詳情的權臣童貫、蔡攸(蔡京之子)為正副宣撫使,引兵十五萬北上巡邊。入宮辭駕之日,童貫在趙佶面前大言炎炎,將燕云十六州說成唾手可得之物,而趙佶亦覺理所當然,同時指點了童貫一些軍國大計云云。

楊應麒在塘沽聽說童貫將至雄州,便派鄧肅為使者,運了兩萬石糧草前去犒軍。楊應麒有意窺探大宋軍勢以定謀略,所以也扮成隨使商人前往。鄧肅見歐陽適竟然全無攔阻的意思,自己也不好勸。

運糧道路是先從界河逆水而上,跟著轉入清河,過保定軍直達雄州城附近的碼頭。清河在大宋境內,北面有白溝河作為屏障。界河卻是遼、宋的邊界。但這幾個月來漢部的船廠運了好多適合江面作戰的小戰船來,時時在界河上巡弋,蕭干縱馬來干涉過幾次卻都討不了好去,派使者到滄州責問李應古,李應古卻以“彼非我大宋軍民”推諉,到后來蕭干無法,只得放棄界河水面,只在岸上防范。

漢部兵船在江心游弋護航,運糧船只則靠南岸行走。轉入清河后漢部的兵船便不再跟去,以恪守兵馬不入宋境的約定。

這是鄧肅第一次以漢部官員的身份回宋境辦事,所以對此行十分看重,連穿什么衣服都做了一番思量。

漢部官員在楊應麒的影響下本來都不怎么計較穿著,舉止隨心,但宋籍士子多了以后,不少人見辦公官吏服飾雜亂,政廳有如市集,太不像樣。在他們的呼吁下,漢部文官系統才開始出現正式的官服。按照李階等人的設想,最好是把宋朝的官服照搬過來,但楊應麒卻嫌那些官服太不方便,雙方討價還價了好幾個會合,最后采納了管寧學舍一個學生的設計,制作了三套大方得體的官服:第一套是正式的禮服,只在特殊的場合才穿著,長袖長袍,觀履皆備,極為隆重;第二套是胡俗便服;第三套是漢俗便服。鄧肅此時穿的正是漢俗便服,雖叫“便服”,其實款式也頗為正式,而且風格類于大宋官服,所以雄州守臣和銑一見之下便感奇怪:眼前這個“大金”來的使者,從頭到腳實在看不出半點胡人味道。

和銑的這眼光讓鄧肅頗不舒服。雖然他對漢部已產生了相當的認同感,但在他內心深處,仍認為大宋士子于北國為臣是不得已的事情。在遼南軍中時這種感覺還不怎么明顯,此刻一與大宋官員交接,這種情緒馬上涌了上來。所以當和銑委婉打探他的籍貫學源時鄧肅的第一反應就是含糊帶過,兩三句話便把話題帶到糧草上面。

和銑也算是個有為國之心的書生,對糧草的興趣比打聽鄧肅來歷濃厚得多。本來他是不贊成北伐的,但運糧的事童貫派人打過招呼,要他好生接待漢部使者。而且友邦在戰前無條件贈糧無論如何也算是件好事,甚至可以視為一種吉兆。當下和銑便在鄧肅的帶領下親自來到清河的碼頭邊,看著一袋袋的糧草運將上來,心中高興,大贊歐陽將軍守諾,又問:“這些糧草有十萬石么?”

鄧肅道:“敝邦去年年成不好,兼且海路遙遠,十萬石糧草一時難以畢集。因此打算分五次送來,這是第一批兩萬石。”

和銑哦了一聲,頗為失望,隨即想起人家畢竟是無條件來送東西的,而且年成不好、海路遙遠也似乎都是實情,不好拿冷眼給人家看。

鄧肅又道:“這十萬石糧草是歐陽將軍給童太師的私贈,所以這次下官到來,一是與和大人交割糧草入倉,二是要面見童太師。這第一件事已經完畢,第二件事卻還得請和大人促成。”

和銑道:“朝廷先鋒兵馬雖到,但童太師的虎駕怕要幾日后才能到達雄州。”

鄧肅道:“既如此,能否請和大人安排一下,讓下官于城中等候?”

和銑見鄧肅的隨從不過十余人,手卻往運糧的民夫一指說道:“鄧大人留下可以,只是這些運糧的兵丁……”

鄧肅一聽笑道:“這些哪里是兵丁?這只是我們從滄州招徠的民夫,說來都是大宋的子民。此次下官前來,隨行的都是文官,并無兵將。”

和銑聽了稍覺奇怪,說道:“我看他們衣物整齊,行走進退均有法度,還以為他們是貴國的廂軍呢。”

原來漢部在塘沽立定腳跟以后,為因應各方面需要而有步驟地招募民夫。華夏土地經過百多年的生息,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漢部一立出招募牌子便有無數流民涌了過來。但漢部對于這些流民也不是來了就要,而是挑選其中質樸強壯者,發給衣物、餉糧,又由漢部的工兵進行培訓,培訓完了以后分成隊伍,每個民夫隊伍都由漢部的老工兵作為正副隊長帶領。短短幾個月間,這批宋籍農民已經成為塘沽建設、助防、運輸、治安等事務不可缺乏的力量。由于吃得飽,穿得暖,加上訓練得宜,所以這些人和大宋的廂兵相比不但衣甲鮮明,而且絕無廂兵身上的憊懶氣息。甚至就是和大宋的禁軍相比也更精神些。

正因為這些民夫具備以上特征,所以才會讓和銑有所誤會。實際上他聽了鄧肅的話也并不深信,若有意若無意地走近幾個民夫休息的地方,聽見他們用以交談的都是河北地區的漢兒土話,這才信了幾分,卻仍道:“北伐大軍將至,雄州已成要地。這些民夫運糧之責已完,留在這里,一來人多口雜,恐生是非,二來也沒有必要,不如……”

鄧肅道:“和大人放心,等他們干完了活,我就命他們回去。”

和銑這才釋疑,安排他們一行入住雄州城內。

入城后鄧肅見楊應麒的眼光四處游走,低聲問他在找什么,楊應麒嘆道:“不是在找什么,只是故地重游,想看看有什么變化。”

鄧肅怔了一下道:“故地?啊!我忘了七……七哥兒你來過的。”隨即想起當初漢部被拒對楊應麒來說可不是什么好的回憶,便不再提,轉了個話題道:“七哥兒看這位和銑如何?”

楊應麒笑道:“地是故地,人是故人!只不過這些年沒見,他好像升官了。唉,他大概已經不記得了我。但要是二哥來,他一定記得!”軍伍行走,不可能十五萬人同時出發、同時到達。童貫雖然未到,但先頭部隊早已進入雄州境內,有在城外安營,有的在城內駐扎。

從清河到雄州城內,短短的幾里路程中往來兵丁甚多。楊應麒舉目望去,但見番漢摻雜,竟比漢部兵馬還不像中原軍隊。為何會這樣?原來宋廷此次興兵,多用秦晉兩地兵員,其中有不少是大宋境內的少數民族。就算這樣,軍隊中漢人兵員也遠比少數民族為多,可是由于許多兵丁是臨時征集而來,少經訓練,舉止之間像個邊荒農民遠多過一個戰士,言行憊懶散漫,和楊應麒印象中“中原軍隊紀律較好、舉止較文明”的印象大相徑庭!因其蠻野,所以氣質便和他心目中的蠻夷有相類處。

楊應麒再細心觀察他們的衣甲兵器,越看越覺窩心。大宋兵制與女真不同:女真之兵都是自備兵器衣甲,大宋軍隊的裝備卻是由朝廷提供。自澶淵之盟以后,宋遼邊疆和平已久,所以武備日漸荒廢。熙寧一朝曾力圖振作,一時間兵器犀利,武備大興。但蔡京當權以后又廢弛下來,朝廷的稅賦都用于建道觀、起園林、聚奇寶、搜花石,兵府甲庫里面的東西幾十年間竟然都沒更換過,這次貿然興兵,事前也沒經過詳密的籌劃,只是將十幾萬人拉起來,再將兵府甲庫里的東西發下去。甚至發放物資的官吏也是馬虎了事。楊應麒見一些高個子穿著露肚臍的短甲,一些矮子卻批著及膝的長袍!心道:“穿成這樣,走路都不方便,還打什么仗?”又掃了幾眼他們的兵器配備,鈍的刀,銹的刃,腐爛的柄鞘,缺角的鞍韉!一顆心登時沉了下去:“這些人就是和我們剛剛招募來的民夫打,只怕也打不過!”

忽然前方一聲“救命”打破了楊應麒的冥思,他回過神來,只見一群軍士逐著一個蓬頭亂發的女子朝這邊而來。那女子一臉的驚惶,那些軍士卻是滿面的淫笑。那女人邊叫救命邊逃,那些軍士卻貓捉老鼠般不慌不忙,似乎吃定了她。周圍有不少兵將看見這場面都駐足觀看,卻沒人出頭。

鄧肅怒道:“光天化日之下,這些人竟敢行此傷風敗俗之事!大宋沒有王法了么?”

那女子正孤苦無援,聽見這句話稍覺振作,又見鄧肅一行的打扮似乎是官爺,連忙跑了過來乞求庇護。

護送鄧肅進城的雄州文吏勸鄧肅道:“貴使,這里是大宋,不是貴國。這些事情,你還是少理為是。”

那女子本來正跪在地下求援訴苦,聽見這話身子忍不住后傾。鄧肅聽到這句勸告也是猶豫了一下,怕因這些枝節誤了大事,回頭看了楊應麒一眼,楊應麒低聲哼道:“良心!”

鄧肅一震,心中叫了聲慚愧,對那文吏道:“天下不平事,天下人管得!大宋哪條律令軍規允許軍士在大街上為非作歹了?”

那女子聽了大喜,那文吏卻苦笑道:“貴使太憨直了!本國的事情,你哪里知道?”

他還沒說完,那些追逐而來的軍士已經跑到跟前,為首那人約四十多歲年紀,滿臉的橫肉,指著鄧肅叫道:“什么東西!敢管爺爺的事!來啊!拿下!”

他身后的嘍啰就要上前,那雄州文吏忙攔住道:“不可!這幾位是童太師的貴客!”

那些嘍啰聽到“童太師”三個字連忙住手,為首那人卻仍傲然道:“我爺爺的貴客?本少爺怎不知道?”

那文吏一聽驚道:“原來是童萬寶童少爺!”

鄧肅聽得一怔,楊應麒卻忍不住笑道:“爺爺?童貫好像沒那么老吧?怎么會有你這么大的孫子?”

那童萬寶喝道:“大膽!我爺爺的名字也是你叫得的?”

那文吏一聽忙道:“童爺息怒,這幾位是外邦人士,不知中原禮儀,還請見諒。”

“外邦人士?”童萬寶看了鄧肅等一眼說:“遼人?”

那文吏道:“不不,是金國的上使。”

鄧肅糾正道:“是漢部靖海將軍的使者。”

那文吏可搞不明白這些,只是應道:“是是。”對童萬寶說:“這次鄧大人為使,是要面見童太師的。大家本是一家人,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場誤會。要是鬧大了,將來童太師面前怕不好看。還請童爺大人大量,不要計較了。”

童萬寶似乎也知道一些事情,說道:“是東海那個歐陽將軍的人么?嘿!我也聽爺爺提起過,說是來給爺爺送大禮的。既然是爺爺的貴賓,那我就從輕發落。讓他們把那女子交出來,這事就算了吧。”

那文吏又湊到鄧肅這邊來陪笑道:“鄧大人看如何?”

鄧肅還未說話,楊應麒問那女子道:“你是這姓童的家奴?”

那女子慌忙搖頭。

楊應麒又問:“那是他家的姬妾了。”

那女子跪在地上哭訴起來“奴家并不認得這位……童爺,只是剛才在市集賣刺繡,忽然這幾位爺圍了過來,然后……”說著又哭。

鄧肅喝道:“如此說來,便是強搶民女了!”

童萬寶怒道:“強搶民女又怎么樣?我們姓童的,別說民女,就是官女,搶了又怎么地?我爺爺馬上就要封王了!到時爺爺我便是王子王孫!這些女人能得爺爺我的臨幸,那是她們的福分。”

鄧肅聽他爺爺來爺爺去,怒火中燒,手按佩劍竟是顫抖不能自已。楊應麒見他如此大失分寸,頗為奇怪:“這事雖令人義憤,但志宏不是量淺不能忍的人,怎么會如此過分激動?”

楊應麒卻不知道他如此激動由來有因。要是鄧肅在漢部境內見到這樣的事情,多半能平靜處理。但這次是出境后首次回到大宋,對他來說,這片土地乃是他的故國,在這里他內心深處實以主人自居,而視楊應麒等為客。他多希望大宋展現在楊應麒眼中的是一個富強而文明的形象,但現實卻完全相反!當此末世,就是首都汴梁的民間秩序也已不能和津門、遼口相比,何況這即將成為童太監作威作福之所的邊陲之地?這種心理落差戳破的其實正是鄧肅內心不愿承認的一種自欺!對于這種自欺的剝離陳正匯也曾有過,不過當時他是自己獨個兒漸進自省,不像鄧肅這樣,一入宋境就在楊應麒面前遇上這等丑事!但這些只是他內心隱秘處的波瀾起伏,就連他自己也不能完全明了,別人卻如何能理解?

那文吏見鄧肅臉色不善,暗叫糟糕,楊應麒扯了一下鄧肅的衣袖道:“鄧大人!您受歐陽將軍所托,凡事謹慎。”

鄧肅畢竟不是莽夫,醒悟過來,手脫劍柄,心念一轉,已有主意,說道:“下官雖在境外為官,但見胡人也知禮儀廉恥!何況大宋!童太師位極人臣,更當自律!這位童官爺,你此刻在雄州的作為,童太師知道么?在外部使者面前強搶豪奪,不知在大宋算不算有失國體?若童太師聽說了這件事情,不知會如何處置?”

那童萬寶被鄧肅幾句話擠兌得狼狽不堪,既不敢恃強奪人,又不愿就此離去。他那幾個不知好歹的手下看見竟然慫恿道:“童爺!理他們干什么!咱們就把這小娘子拿回府去,看他們敢怎么樣!”

要鄧肅等是本國士人,也許童萬寶早就下令亂來了。但他們畢竟是童貫的貴賓,心中存了忌憚,雖然被嘍啰們慫恿得心動,幾次想動手,卻每每懸崖勒馬,猶豫不前。忽然幾員騎士擁著一輛馬車走近,其中一個二十不到的少年騎士上前來問:“前面什么事情?你們為何在此堵塞道路?”

童萬寶正愁沒臺階下,聽見這話跳了起來,指著那騎士罵道:“你什么東西!敢來管你童爺爺的事情!來啊,給我把他扯下來打!”這招叫轉移焦點,要借著教訓這幾個不知好歹的路人來挽回自己的面子,卻是古人一千多年前便會了的招數。

那群痞子軍丁一聽都擁了上去扯打,那少年騎士無緣無故挨打,一時愣了,一邊勒馬躲避一邊大叫道:“你們干什么?你們干什么?”

鄧肅看了一眼楊應麒,楊應麒低聲笑道:“這駕馬車周圍的人個個精神抖擻,只怕不是個好惹的人!看熱鬧吧。”

果然馬車旁沖出一個身穿便裝的青年來,手揮馬鞭就朝那群痞子軍定抽去!他下手又準又狠又重,啪啪啪啪十幾聲連響,竟抽得那群烏合之眾四散逃命,跑回童萬寶背后躲避。

童萬寶見這青年這般武藝心里有些吃驚,卻仍死撐叫道:“你們是什么人?膽敢惹我們童家!”

那青年騎士聽見這話一怔道:“童家?”

童萬寶得意洋洋道:“不錯!童太師就是老子的爺爺,識趣的趕緊下馬,磕頭認錯,那老子還可以饒你們不死。”

那青年微微皺眉,這時馬車已駛近,內里一個厚重沉穩的聲音問道:“彥崇,是什么人鬧事?”

那青年彥崇道:“好像是童某人的干孫。”

車內人道:“彥崧,問清楚是什么事情。”

那少年彥崧下了馬,上前問道:“這里有地方官員么?”

雄州那文吏也看出對方來頭不小,應了一聲。那少年彥崧問他發生何事,那文吏委婉回答,幾方面都不得罪,但不免把童萬寶的惡跡隱了。鄧肅在旁看不慣,一見那文吏不敢說的地方便朗聲直言,中間不免摻雜那女子的哭聲,楊應麒的冷笑,以及童萬寶一黨的喝罵。好容易把事情分說清楚,車內人道:“原來是外邦貴使來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頓了頓道:“這位童萬寶身上有軍職?”

童萬寶昂然道:“不錯。”

車內人道:“強搶民女,已是目無軍紀。何況是在外賓面前?大失國體!彥崧,依本朝軍律,在職軍士強搶民女當定何罪?”

那少年道:“死罪!”

第十五章 誓約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一零六章 卻是自家掘墳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四十七章 后院的狼客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二三六章 連環計中計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一八一章 責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墻內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后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一五零章 國之梁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三二六章 克云中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一五七章 新城第一八六章 窮第八章 伏擊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九三章 秦檜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二五三章 盟友的恐懼感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二七五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二九六章 東海的不滿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娘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一二三章 王侯無家事第三四三章 罷相第二九一章 漠北漢地孰先第一六一章 民議第二章 部勒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一六章 小買賣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游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二章 部勒第三二六章 克云中第二七四章 劫后面目重認識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一七九章 亂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復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四章 過冬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五十章 進退之間第七章 去向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涼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六章 邊關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楔子 終極游戲
第十五章 誓約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一零六章 卻是自家掘墳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四十七章 后院的狼客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二三六章 連環計中計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一八一章 責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墻內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后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一五零章 國之梁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三二六章 克云中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一五七章 新城第一八六章 窮第八章 伏擊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九三章 秦檜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二五三章 盟友的恐懼感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二七五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二九六章 東海的不滿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娘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一二三章 王侯無家事第三四三章 罷相第二九一章 漠北漢地孰先第一六一章 民議第二章 部勒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一六章 小買賣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游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二章 部勒第三二六章 克云中第二七四章 劫后面目重認識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一七九章 亂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復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四章 過冬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五十章 進退之間第七章 去向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涼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六章 邊關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楔子 終極游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大丰市| 卢湾区| 灯塔市| 台中县| 化州市| 和顺县| 阳朔县| 喀喇沁旗| 类乌齐县| 且末县| 海门市| 镇赉县| 连平县| 津南区| 尉氏县| 黄龙县| 辉南县| 汶上县| 永兴县| 玛曲县| 泾源县| 都兰县| 曲麻莱县| 金昌市| 湖南省| 淅川县| 于田县| 来宾市| 瑞昌市| 庐江县| 杭锦后旗| 肃南| 师宗县| 阆中市| 登封市| 铜鼓县| 柳河县| 潞西市| 新野县|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