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個道理後,作爲君王,往往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充分尊重那些舊傳統,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轉變,一個是徹底的打碎那些舊的東西,在廢墟上重建一個新的世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朱敬倫選擇前者,他之前也是一直採取保守方式,以溫和的手段在改變這個國家,儘量不去觸碰那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而是在這個傳統許可的範圍之內,不斷的裝入新的東西。如同在一個看似老舊但還很堅固的老水缸之中,不斷的裝入新鮮的活水,總有一天水缸裡的水都換了一遍,至於裝水的水缸是不是舊的,其實就不重要了。
所謂漸進式的革新和推倒式的革命,差別也就在這裡,區別在於是用舊瓶裝新酒還是用新瓶裝舊酒罷了。
陳芝廷絕對是一箇舊時代的代表,他是官宦人家,哥哥當過滿清的高官,家族是當地的望族,自己也中過滿清的舉人,文化上他舊學水平不低,背景上他舊時代印跡清晰,推動這樣的人進入新時代當然不容易,可換句話說,只要這種人都能夠進入新時代,整個國家也就進入了新時代,因此陳芝廷絕對有一種象徵意義,同時他的身份,也能得到舊勢力的支持,有他在尚書令的位置上,舊勢力就會安心。
朱敬倫已經將陳芝廷推到了一個相當前衛的地步,他安排陳芝廷去周遊列國,從打造新安根基開始,就將陳芝廷帶在身邊,言傳身教的給陳芝廷講解各種現代的執政理念,到現在爲止,陳芝廷早就不反對各種新式的東西了,比如新式的稅收制度,財政制度等。
但陳芝廷自己知道,他的內心還沒有改變,這麼多年過去,尤其是隨著大明軍隊攻佔過北京之後,他早就對北亰那個王朝沒有什麼忠誠的感情了,但是每每摸到自己的髮根,他還是會爲剪掉了辮子而感到不舒服。
這是習慣問題,他不習慣這些東西,他連辮子都不習慣,更不用說習慣那些新式的規章制度,那些建立在數學邏輯上的精細化管理,那些儘可能摒棄人爲因素的嚴密程序,他也只是不反對而已,就好像理性上他知道剪辮子是對的,但身體上就是不習慣一樣。
他這種生在舊時代,活在新時代的人,註定是矛盾的,焦慮的,不適應的。
但更讓他恐慌的是,他還位居高位,而他所在高位,卻跟之前同樣位置的人都不一樣,他在史書中找不到任何參考,因爲即便是古代的權臣,好像也沒有他現在的權力來得大,他幾乎可以主持這個國家的一切事物,除了軍權之外。
秦始皇時代的宰相修建了長城,隋煬帝時代的丞相修建了大運河,但是陳芝廷很清楚,修長城和建運河這種重大的事情,當時的皇帝絕對知道,甚至是親手去抓,至少也是在丞相級別的官員跟皇帝商量,甚至是請示得到同意之後纔會進行。
可陳芝廷發現,朱皇帝真的是完全放手,他陳芝廷現在即便是要在大明的國土上修建一道長城,他也不需要跟皇帝商量,他的筆只要落下,就有無數人爲此操勞,爲此他感覺到這支筆格外的沉重,重的他都要舉不起來。
這還是不習慣,不習慣皇權放棄獨斷專行的權力,讓相權自由發揮。
他不習慣,潛意識也好,有意識也罷,他總想著給皇帝找點事做。
可是他發現上書已經不管用了,皇帝說了不管事那真的是不管事,不管多大的事情,過去他認爲自己決定不了遞給皇帝,皇帝都會御批下來,可現在交給皇帝的,要麼被皇帝原封不動的打回來,要麼封皮上寫上“著尚書令酌情辦理”幾個字,似乎連封面都沒翻開過。
上書不管用,陳芝廷必須當面請示,好在皇帝躲進了皇宮,沒有也不敢真的不跟任何人見面,至少他們這些大臣們,只要有合理的理由,皇帝還是會見的。
而當面請示,就必須找到真正的自己難以決斷的難題,否則找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只會讓皇帝看輕了自己。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作爲宰相,他每天都會遇到太多的難事了。
所以這些天隔三差五的,陳芝廷就跑去向皇帝請示,儘管大多數時候皇帝都會說讓尚書省公議決斷之類的敷衍之辭,但只要能見到皇帝,陳芝廷就心安了,因爲他傳達到了他的意思。
最近這幾天陳芝廷跑得格外殷勤了,過去是三天五天,這幾天是沒兩天就來一次。
朱敬倫認真的聽著陳芝廷的彙報,好像這兩天的麻煩事格外多。
“兵工廠發來消息說,在越南國的廣寧發現了大煤礦,在太原發現了大鐵礦。微臣派人去跟越南國交涉希望能開挖礦產,可越南國說不能妄動地脈,不與允準。”
派兵工廠的地質專家去越南找礦是早幾個月之前的事情了,那時候還沒跟英國開始談判,但是主要的內容已經私下議定。朱敬倫知道,一旦放開英國鋼鐵進口,兵工廠的鍊鋼產品基本上就沒什麼市場了。
兵工廠鍊鋼的成本就要100兩銀子一噸,而英國人出口到中國的鋼材,只要80兩銀子一噸,就這他們還有錢賺,英國國內的優質鋼材成本不超過50兩一噸,加上運費30兩,在80兩的價格上,英國可以隨便出口。
朱敬倫不擔心廉價鋼材進口導致的貿易不平衡,他擔心的是由於英國鋼材的衝擊,會導致大明失去鋼鐵冶煉的能力。兵工廠還可以大肆補貼維持,可是民間的鐵工場卻絕對要倒閉了,數以萬計的佛山鐵廠關門,影響的不僅僅是幾萬人的生計,而是一種技藝。
所以他派工程師去越南找礦,他是記得越南北方既有煤炭也有鋼鐵的,兵工廠中的冶煉專家中,很多都懂礦產,這時代礦產跟冶煉很多都是一門課,他們用了幾個月就找到了幾個大礦。
之所以選擇越南,而不是去東北找鐵礦,去山西找煤礦,是因爲即便找到了,也未必能改善大明產業的弱勢,因爲距離太遠。而越南則不一樣,鴻基煤礦就在海邊,修建一個碼頭就能運輸。太原省的鐵礦,也可以通過水路,走紅河航道運輸,在價格上應該足夠低廉。
到時候這些低廉的原材料進入大明,兵工廠再向手工作坊推廣鍊鋼技術,不但能夠有效的扭轉英國鋼鐵的衝擊,還能夠大範圍推廣開現代鍊鋼技術。
現在礦是找到了,但越南人卻不讓開採,朱敬倫嘆口氣,這個國家如果不是被法國侵略,當真是跟清政府一樣,不捱揍就不知道改變。
越南跟朝鮮一樣,緊靠中國,他們始終被中原王朝看作是一等番國,按照歷史,他們甚至比朝鮮跟中原王朝還要親密,朝鮮畢竟在大多數歷史上是獨立自主的,而越南歷史上,絕大多數時候其實是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的,知道宋代之後纔開始長時間的獨立。
從文化上看,越南被中原化的程度,一點也不輸給朝鮮。越南的文字是漢字書寫的,越南的服飾是借鑑中國的,跟中國一樣,也是以左祍爲原則,把右祍的服飾看作蠻夷。
可因爲跟朝鮮不一樣的歷史,主要是長久以來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的歷史,讓越南人在面對中國朝代的時候,總有一種恐懼感,有一種受害者心理,他們跟朝鮮不同,他們潛意識中將中原大國看作威脅,看作侵略者。
正是這種奇怪的心態,當朱敬倫在北京登基的時候,越南都沒派使節慶賀,只是在朱敬倫回到廣州之後,他們才秘密派人來表示恭賀,願意跟大明和平共處,但決口不提臣服之類的話題,有意識的規避了宗藩體系。
關於這次採礦,其實朱敬倫一直都很友好,派人去面見越南國王,跟他解釋大明需要這些資源,同樣告訴他們,越南通過出口這些礦產,能夠得到大量的好處。可是歷史上,對中原王朝的抗拒,讓他們很難接受大明向越南伸出的任何步伐,說不好聽一點,他們寧可接受洋人在他們國內的開採,恐怕都難以接受大明去越南開礦。
“派人把當地的地先買下來。我們的商人去越南買地,他們應該不會拒絕吧。”
朱敬倫詢問道。
陳芝廷點點頭,越南對中原王朝的一舉一動都盯得很緊,但只侷限在官方層面,民間的交往是極爲密切的,中國人在越南買地,越南官府根本就不關心,說不好聽點,在邊境地區,兩國居民的分界在這個時代是很模糊的,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國人。
“那就買下地,然後開礦,只做不說,看看越南官府的反應。只要事情做成了,到時候官司就好打了。交給商人去做更合適,到時候我們官方出面,就打著維護大明百姓的大旗,不怕越南國不從。”
陳芝廷皺著眉點了點頭,他覺得這種方式,跟洋人沒什麼不同,一個讀書人真的很難接受,太野蠻了,人家不同意,咱就不開了唄,還強迫去人家的地方開礦,官府還要給無良商人在後面張目,這真的是夷人作風啊。
“你還有很多事吧,都說說吧。”
朱敬倫催問道。
陳芝廷心中有一絲感觸,甚至略帶喜悅,因爲今天是這些天來,朱敬倫第一次明確指示他該如何做,之前都是讓他決定,或者讓尚書省公議,從來不肯明確指示。
現在不但明確指示處理越南問題,而且還主動詢問他其他國事,如果以後都能這樣的話,陳芝廷覺得,就等於皇帝重新出來理政了。
於是他一股腦的將其他事情都拋了出來。
“廣九鐵路的地有幾塊實在是收不上來,當地鄉紳無論如何不肯賣,其中有兩塊是經過人家祠堂,剩下幾塊多是經過墳地,還有幾個要衝了寺廟的。”
“太平天國那邊要聯合我們北伐,說只要我們能再打下北亰,他們願意將江西之地讓與我國。”
“英國和美國公使都希望在我國開闢茶園,已經多次糾纏,不肯罷休。林肯總統甚至寫了國書過來,言對我國有百利。”
“俄國公使催促修鐵路事宜——”
說道這裡,朱敬倫突然打斷陳芝廷。
嘆道:“陳大人,你說了這麼多,不就是想說你這個宰相做不了主嗎,不就是想證明我這個皇帝不能出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