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御拳館,每逢九月末,就到了拳館又一批弟子出師離開的日子,往日數十人一起打拳的盛景也完全消失不見。
周侗招收弟子,除了像盧俊義這般的親傳弟子會收錄門下,一生教導外,其余大多是由拳館里的武師教授本事,等到出師的時候,也就和這里沒了關系。
拳館里其余的兩個武師大多也比較自由,各自在城中都有自己的營生,平日很少聚齊。
今日里卻是個例外,包括周侗在內,拳館內三個武師全部來齊,個個一身勁裝,打扮的干凈利索。
在他們身前,李清照、安期期等報社主編也盡數來齊,手中拿著紙筆,等待畫師先將周侗的肖像繪完。
“李丫頭,不必這么麻煩吧,不就是上個廣告嗎,老夫也就是給你們捧捧場。”
想著自己的樣子就要被東京城上萬人知曉,威猛無比的周侗竟然有幾分不好意思起來。
李清照卻沒有半分松口的意思,言語道:“周師傅,這可是我們報社的第一個廣告,若是做的不好,怎么賺來口碑。”
“就是!馬上就畫好了,您老候著等采訪就是!”安期期開吼了。
周侗無奈,好不容易等畫師完工,新一輪的煎熬又開始了。
“周師傅,聽聞您之前在西軍當差,不知為何來到這東京城創辦這家拳館?”
“了度余生而已。”
“那您的意思是,您當初在西軍混的不如意?是本事不夠嗎?”
“放屁!老夫的銅弓鐵箭整個大宋有幾個比的上,不服的盡管來,小娃娃啥也不懂,胡亂言語!”
“周師傅說的是,聽說您兒子如今在郴州都是一方將軍了,您不如他會不會覺得父綱不振?”
李清照強忍住心中的笑意繼續發問,他們采訪的內容都是經過大量比對后選擇的,非常有針對性。
“那兔崽子連老夫一半本事都沒學到,等他回家,打的他滿地找牙!”
周侗一開始還保持著國人慣有的謙虛,可是隨著李清照步步緊逼的發問,怒火上來的他也是啥都說了出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他周侗自詡本事在整個大宋朝都數一數二,絕對容不得別人半分侮辱。
一場采訪下來,其余的兩位武師感覺自己人生觀受到了顛覆,若是自己采訪中也像周侗一樣,被人知道了會不會被半道砍死?
他們的本事在東京城也就算中上等,可不敢胡亂吹噓。
不過他們的擔憂顯然多余,李清照在呂璟的傳授下深得采訪奧義,對于剩下的兩位武師,大多是針對勤懇教授學生和體貼關懷為主。
半個時辰之后,一篇大宋朝獨一份的招生廣告完成,其中作為御拳館首席師傅的周侗還附上了畫像。
“李丫頭,這不對啊,老夫在西軍立過功勞不假,可也沒有備受同僚排擠啊?還有這個,老夫啥時候說教授武藝無人能及了?”
“周師傅,這叫廣告,都會有夸大成分的嗎,而且您這幾個親傳弟子哪個不是鼎鼎大名,這還不是您的本事?”
李清照調皮的笑了笑,也不久留,帶著其余完成采訪的主編迅速離去。
“沖兒,你啥時候也鼎鼎大名了?”周侗感覺自己混亂了。
“師傅,弟子遲早也會像幾位師兄一樣名滿大宋的。”小林沖握著拳頭,目光充滿希望。
“也是,某家的徒弟,可不能差了。”周侗笑了笑,和兩位老兄弟自去飲酒了。
此后的兩日,周侗回復了原本的生活,早就忘了有在西域時報登廣告這回事。
御拳館每年招生都是個問題,全靠著以往軍中關系介紹,他早就習慣了。
可是,就在周侗登上廣告的第三日,清晨的第一抹陽光剛剛升起,御拳館外就已經被蜂擁而來的人群布滿,少說也有七八百人上下。
小林沖詫異的走出拳館問了話,回來和周侗稟報的時候舌頭都在打顫。
“師傅,他們全都是想來拜師鐵臂膀周侗大俠的,他們還認得我嘞,叫俺林小俠。”
“小兔崽子!有什么好得意的!”周侗教訓了林沖幾句,卻忽然發現那兩個館中武師也沖了過來。
“老周!咱們拳館機會來了,還不擺開招式給他們露兩手,這京城第一拳館非咱們莫屬!”
周侗點了點頭,抖了抖一身的腱子肉,想想以后多少年過去,這天下的武人們都要尊稱自己一聲祖師爺,就算他自詡淡泊名利,也忍不住為之興奮!
接下來的事情自然進展的極為順利,周侗的武藝本來就沒得說,以前是知道的人不多,如今名號擺出來,報紙中又給他塑造出一個武藝絕倫卻不受重用的將軍形象,一下就抓住了人們的心神。
很多人甚至就是沖著對這樣一位報國無門老將軍的尊重,送了自家子侄前來學武,真正一心想要當兵的還是少數。
不過盡管如此,如此多人前往拳館學習武藝,還是開了大宋朝的先河。
以至于周侗后來不得不又在西域時報上追加了一條廣告,招聘武師!
當然,這次廣告費可就不是友情價了,氣的周侗后來以教習武藝為名,把呂璟叫來拳館狠狠松了松筋骨......
一篇小小的廣告,卻成就了御拳館的輝煌,原本慘淡營生的拳館在一夜間生源遍地,如此巨大的沖擊,也隨著口口相傳,讓所有商人們意識到了西域時報背后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因為此次西域時報對周侗的報道,竟然還引起了宮城中大宋官家趙煦的注意,親自傳下旨意召見。
如此立竿見影乃至恐怖的效果,一下就將西域時報推向了頂峰,單單是巴掌大小版面的廣告費用,就在市場上炒到了一日千貫的價格,讓人匪夷所思。
而呂璟也憑借著接連幾期的廣告費用迅速扭虧為盈,西域報社的價值也在節節攀升,盧俊義手中僅僅半成的份子,都被開到了上萬貫的高價......
在這種情況下,恭王府籌備多時的報社也不得不提前開張,趙佶請到了很多朝中要臣捧場,許多大臣和將軍也參與了這家新報社的投資。
其中作為將門高家代表的高勇,就在其中占據了除恭王府以外最大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