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微笑道:“臣隨軍北上,雖說參與戰事,但一直都呆在後方,不曾上前線廝殺,從未風餐露宿,其實不辛苦。”
北上這一戰,劉宣心中是頗爲得意的。
一戰後,他名氣更大。
此前的劉宣,只是在邯鄲有些名聲。現在的劉宣,在趙國已經是人盡皆知。
甚至,各國君王案桌上,或許都有了他的資料。
一戰成名天下知!
這便是劉宣現在的情況。
趙何繼續說道:“丞相書信中說,先生爲了被匈奴人脅迫的數千趙國百姓,竟是孤身一人出關談判。雖說先生最後成功了,但本王還是認爲,先生不應該以身犯險。先生一人,縱是千軍萬馬也換不來。”
一番話,言辭懇切。
劉宣聽完後,也不由感動,鄭重道:“讓大王掛心了。”
趙何點到爲止,話鋒一轉,便說道:“本王心中有一事,請先生指點迷津。”
劉宣坐直身體道:“大王請說!”
趙何下頜微微上揚,眼眸變得前所未有的銳利,擲地有聲的道:“本王欲效仿齊桓、晉文立不世之功,建趙國霸業,先生可有妙策?”
齊桓,指的是齊桓公。
晉文,指的是晉文公。
這兩個人,都是春秋時期的霸主。
劉宣身子一顫,眼神凝重。
要建立趙國的霸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劉宣心中驚訝,趙何竟有這般志向。
趙何目光炯炯的盯著劉宣,眼神期待。原本的趙何,只想著圖強趙國,不受秦國打壓,不被齊國壓制,不曾有爭霸天下的決心。
代郡一戰,彰顯了趙國的強大,更解決了趙國北方的威脅。如今的趙國,腹背安全,趙何的心思便活絡了起來。
大殿中,聲音寂靜。
趙何靜靜等待。
劉宣端坐著,面有沉吟神色。
許久後,劉宣道:“大王欲爭霸天下,恐非易事。”
趙何臉上露出失望神色,問道:“爲何?”
劉宣問道:“請問大王,西秦如何?”
趙何眼眸肅然,回答道:“西秦,虎狼之國,吏治清明,精兵猛將無數。前代秦王贏蕩舉鼎身亡,秦國有衰落的跡象,但如今的秦王贏稷繼位後,因其母宣太后的輔佐,秦國政局穩定。時至今日,秦國根基已固,內患不存,可謂是西方之強國,難以挫其鋒芒。”
劉宣點頭,心中也鬆了口氣。
趙何能正視秦國的強大,一切就還好。
劉宣最怕的,是趙何得志便猖狂,徹底失去理智。
劉宣又問道:“敢問大王,齊國如何?”
趙何嘴角輕輕抽搐,臉色又垮了幾分,緩緩道:“如今的齊王繼位之初,便率領齊、韓、魏三國大軍,攻入函谷關,迫使秦國割讓河東之地;其後,齊王揮軍北上,敗燕軍十餘萬;隨後,又聯合宋國,擊敗魏國……如今的齊國,兵鋒日盛。”
劉宣拱手道:“大王英明!”
趙何表情有些無奈,他自己說了一通後,爭霸的野心便消退了幾分。相比於秦國和齊國,趙國底蘊差了些。
秦國自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代君王勵精圖治,時至今日,根基強大。
齊國有齊威王、齊宣王留下的底蘊,仍是一尊巨擘。
反倒是趙國,不過是在上一代君王趙武靈王的銳意改革下,才逐漸崛起的。
總的勢力,仍是差了些。
劉宣表情平靜,繼續問道:“大王認爲,趙國能滅秦國嗎?”
“不能!”
趙何搖頭回答。
劉宣又問道:“大王認爲,趙國能滅齊國嗎?” ωωω ⊙ттκan ⊙℃o
趙何道:“也不能!”
此刻趙何的心,徹底涼了下來。
他本想求取爭霸的策略,但聽完劉宣的問話,再也提不起精神,蔫蔫兒的道:“先生,本王知錯,本王這便熄了爭霸之心,絕不妄動。”
劉宣微笑道:“其實大王要爭霸,不無不可。”
“哦,此話何解?”
趙何精神一振,立即來了精神。
趙國在趙武靈王的改革下,數十年間,從一個小國,一躍成爲天下有數的強國。
趙何在位十餘年,也是休養生息,積蓄力量。如今的趙國,實力日漸強盛,加之國內吏治清明,賢臣猛將無數。
趙何的內心,仍是想要爭霸的。
劉宣緩緩說道:“大王的爭霸,並不是類似於齊桓公、晉文公的爭霸,當今之世,難有一國能效仿齊桓公九合諸侯。”
“在下認爲,大王的爭霸,應當是三國爭霸。”
“西爲秦國,東爲齊國,北爲趙國。”
“三尊霸主,共逐天下。”
劉宣侃侃而談,說道:“要到三國爭霸的局面,都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行。相比於齊國和秦國,趙國根基仍然差了些。”
趙何聽了後,微微頷首。
三國爭霸倒也不錯,至少是三大霸主之一。
趙何問道:“計將安出?”
劉宣回答道:“回稟大王,要達到這一目的,臣認爲得聯齊扛秦。”
“哦,此話何解?”
趙何開口詢問。
這一刻,趙何的內心是火熱的。
劉宣繼續道:“秦國和齊國,相比而言,秦國是真正的心腹大患。秦國地處西面,自上代秦惠文王贏駟奪取巴蜀,壓服義渠,秦國已經沒有了後顧無憂。”
“任由秦國發展下去,先一步奪取天下的,就是秦國了。”
“當今之首要,重點在於削弱秦國。”
“秦國被削弱後,再圖謀齊國就容易了。”
“齊國雖然強大,但齊王驕傲自大,更喜歡享樂。他雖然武功赫赫,卻已經令列國驚恐。尤其是燕國曾被齊國擊潰,雖然暫時屈服齊國,但對齊國一直有著深仇大恨。”
“總結起來,其實要對付齊國,反而更容易。”
劉宣眼神銳利,沉聲道:“臣的計策,便是先難後易,先削弱秦國。”
事實上,劉宣想讓趙何對付齊國。
但如此一來,趙何可能懷疑劉宣的用意,所以劉宣提出了連齊抗秦的策略。
趙何琢磨著,忽然間笑了起來。
劉宣問道:“大王何故發笑?”
趙何停止了發笑,沉聲道:“先生之所以不提先弱齊,是因爲先生和齊國有深仇大恨,怕本王認爲先生因私廢公嗎?”
劉宣搖頭道:“臣並無
此意。”
趙何一抖衣袍,說道:“本王不是昏聵之主,拎得清主次。”
“在本王看來,抗秦抗齊無分先後。”
“今年可以抗秦,明年也可以抗齊,只要對趙國有利的,都可以去做。”
“要滅掉一國,難如登天。”
“能做的,便是竭盡可能的削弱對方。削弱秦國,削弱齊國,都是可以做的,這事情無分先後,可以因勢利導,順勢而爲。”
趙何眼中有精芒閃爍,正色道:“如今的趙國,也是有數的強國。只要削弱了齊國和趙國,趙國稱霸之日,指日可待。”
此刻的趙何,才表露出了心聲。
他的心思,浮現了出來。
對於趙何來說,削弱誰都一樣。
劉宣沉默了下來,思考了片刻,又道:“大王聖明,臣佩服。除了連齊抗秦之外,臣還有一個計策,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何道:“但說無妨!”
劉宣回答道:“先弱齊,再抗秦。”
趙何眉頭一挑,這是劉宣剛纔沒有提及的,而且是相反的方向。
趙何心思轉動,清楚這是劉宣保留的,也是劉宣期待的。因爲劉宣的身份,所以沒有提出這一計策。
趙何心下知道,這可能纔是劉宣真正的謀劃。
其實趙何不在意劉宣是否要復仇,趙何在意的,是劉宣能否爲趙國帶來利益。只要攻打齊國能爲趙國帶來利益,那就是值得的。
趙何道:“本王洗耳恭聽!”
劉宣沉聲道:“弱齊抗秦的精髓在於,確立趙國東方霸主的地位。”
“毫無疑問,齊國是東方的霸主,甚至連秦國,都擔心齊國過於強大,從而尊齊王爲東帝,意圖引起東方各國對齊國的仇視。”
“齊王稱帝,最後被迫放棄稱帝,但足見齊王的野心。”
“仔細一算,如今的齊王,相當的強勢。他打得燕國幾乎覆滅,又擊敗了魏國,令楚國不敢輕舉妄動。”
劉宣說道:“其實秦國也四處開戰,攻打各國。”
“秦國合縱連橫,時而攻打各國,時而拉攏各國,令各國君王的心裡恨得牙癢癢,但有時候他們又需要秦國。”
“加之秦國強大,各國也不敢對秦國如何?”
“但齊王不同,齊王打了周圍,是四處樹敵,也不會釋放善意,令各國對齊國很忌憚。”
劉宣眼神明亮,說道:“臣在齊國時,便知道了齊王有吞併周邊小國的志向。”
“下一步,齊王很可能吞併宋國,減少掣肘。”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遏制齊國並不困難。只要派遣一名策士,前往遊說列國,讓列國同意聯手,便有了攻伐齊國的機會。”
“削弱削弱,必然達到。”
“齊國被削弱後,各國還得聯合抗秦。”
“而諸國當中,趙國實力最強,便是當之無愧的是諸國之首,爲列國之尊。”
劉宣說道:“下一步,便是趙、秦爭霸了,這便是趙國東方爲尊的計策。”
趙何眼眸明亮,仔細分析劉宣的計策。
他心中有些意動了,因爲劉宣提出的計策是可行的。
弱齊抗秦!
最後,便是趙國爲尊,主導東方各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