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來慈暉宮的路上就聽說敦皇貴太妃薨了,自己那個沒見過幾次的幼妹剛才在慈暉宮哭了一場。皇帝不喜歡敦皇貴太妃,要不是她,自己的父親當年也不至于和祖母起沖突,一場傷寒早早就棄群臣。不過對于這個妹妹,皇帝倒還是同情居多,畢竟先帝崩逝的時候,她也還不到半歲,說到底是無辜的。皇帝決定,如果這個妹妹踏踏實實、不學她母親,就給她指個好人家在京城中嫁了,也算對得起先帝了。
等皇帝興沖沖地到了慈暉宮的時候,永寧已經梳洗過了重新上前面來回話。
眾人見過禮,皇帝又如往常一般和壽康說了些姐姐御前免禮之類的話,然后才去看永寧。皇帝對敦皇貴太妃的事兒沒興趣,又是多年來第一次見永寧,所以也找不出什么話說,聽說永寧是住在慈懿宮的,才憋出一句,“只管安心住著罷,有什么需要的和母后說,要不和皇姐說也成。”說罷便想讓永寧退下。
永寧見他冷淡生疏,更是傷心,當下便伏在地上又哀哀地哭了起來。壽康讓她哭得頭疼,但礙于她剛剛喪母實在無法多說,也只好忍了。皇帝雖沒注意壽康的心思,但也覺得永寧哭得惱人。本來今日大雨,他就覺得天公不作美,十分不悅,好在大朝的時候臣工拿著平叛之事來說,他已高興些了,誰成想來了慈暉宮卻遇見了真的哭喪的……沒法覺得不晦氣。永寧只是他的庶妹,無干朝政,他惱了也無需考慮什么利害,就直接斥責了一句,“這是慈暉宮,你當著皇祖母、母后、朕和長姐,哭的是哪門子的靈?”
這話一出口,就連壽康都是一愣。太后回過神來之后有些不滿,“這畢竟是陛下的幼妹,又是剛剛喪母的,陛下怎么這么說她?”
皇帝不悅,但繼母也是母,他也不好頂嘴,便沒說話。壽康看場面僵住了,忙對太皇太后道:“敦皇貴太妃一薨,宮里上下也得戴孝,皇祖母看……”太皇太后一聽這個也想起來了,敦皇貴太妃再招她討厭,也是皇貴太妃,地位尊榮,按著規矩,現在這一屋子的人除了皇帝、自己和太后之外,有一個算一個全得戴幾天孝。且這種事兒是規矩,萬沒有省了的道理,太皇太后越想越膩味,擺擺手便對壽康道:“你去安排罷,我這兒的請安這段日子都免了,等除服了再說……永寧也一樣。”
這會兒皇帝也想起來了,壽康的生辰是八月初二,而且今年還是三十的整壽。如果真戴孝,那先前定的那一堆慶祝節目就得撤了,一切從簡。這么一想也覺得掃興起來。偏偏這時候永寧卻捧出一份圣旨來,“這是皇父留給妃母的遺旨。”
眾人只得跪下接遺旨。
遺旨的內容很簡單,只有三條,第一,敦皇貴妃日后謚號曰賢,第二,皇貴妃薨后理當追為皇后,第三,永寧公主一切用度、規制比壽康公主例。
皇帝幾乎勃然大怒。
皇帝氣沖沖地剛一回御書房,外頭就說禮部的人求見。正好!他們不來還得宣他們呢。
禮部的人是為了兩件事兒來的,一是給壽康長公主擬的尊號,二是敦皇貴太妃一薨他們也得問問長公主的壽辰怎么辦。
“端烈淑慧?”皇帝輕聲念了一遍禮部擬的尊號,聽得禮部尚書莫名一身冷汗。皇帝抬頭看了他一眼,然后冷冷的道:“尚書倒是跟朕說說,烈字何解?”尚書趕緊跪下請罪,他只想著以烈字彰顯長公主下嫁逆臣之功,但忘了皇帝長久以來最忌諱的也是這個,“臣罪該萬死。”
禮部這樣的差事,一切都是有慣例可循的,辦得好不一定有功,但辦壞了就一定不是小罪。現在就屬于辦壞了……
皇帝冷哼一聲,提筆將烈字改成了賢,“以后長公主就是輔國順天懿徳端賢淑慧壽康長公主,別再讓朕看見‘烈’這個字!”
尚書接過皇帝改過的尊號,只想立刻告退,但偏偏皇貴太妃的事兒還沒說,便也只能接著跪著,小心翼翼的提了。皇帝一皺眉,“撤了罷,難道要宮里上下戴著孝給皇姐過生日么?晦不晦氣!”尚書挨完罵,灰頭土臉的等著皇帝說跪安,但皇帝偏偏半天沒說話。他有點兒奇怪,小心翼翼地抬頭想看一眼,卻見皇帝正看著他,當時嚇了一跳趕緊把頭低下了。
“戰事剛剛結束,國庫不豐,敦皇貴太妃的葬儀也從簡罷。還有,先皇遺旨,皇貴太妃謚號曰賢,追為皇后,且永寧長公主一切用度、規制皆比皇姐例。”
尚書大驚,“陛下……這……皇貴太妃以何名義追封為后?若是追封,那豈不是陛下要認……”他看了一眼皇帝的臉色,終于還是把‘認皇貴太妃為母’這句話給咽回去了,“而且,永寧長公主如何比壽康長公主例?難道永寧長公主也御前免禮,后宮嬪妃日日請安為后宮之尊,并于年節受內外命婦朝拜?”
“皇貴太妃為國祈福十八年,追贈為皇后,不系帝謚,賜謚號曰賢。永寧長公主隨母為國祈福,賜御前免禮,食雙俸,隨壽康長公主受后宮妃嬪及內外命婦朝拜。不過,永寧長公主要為母守孝,不便見人,孝期滿前,暫不受拜。”皇帝咬著牙道。
看上去永寧長公主是例比壽康長公主,但‘隨長公主’受拜且孝期內還暫不受拜,規格顯然還是降下來了。至于除服之后?先皇遺旨里畢竟沒要求皇帝把她嫁給京中勛貴。敦皇貴太妃的這個皇后就更有水份了,‘贈’且還不系帝謚,這能算是名正言順么?
“臣領旨。只是先皇所命謚號一事……以及皇貴……嗯是否要重建皇后陵寢?”
“朕說了,戰事剛結束,國庫不豐。此時若為皇家家事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朕心不安,故而,皇貴太妃仍葬于妃園寢。想必先帝地下有知也會贊同。至于謚號……先帝遺旨上寫得清楚,謚號曰賢,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尚書很想說,賢字豈能隨便給?敦皇貴太妃難道只憑著在福佑寺呆了十八年就拿這個字?而且這個為國祈福還不是她自愿的……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不給皇帝添堵了,當下便老老實實地領旨跪安。
其實尚書不愿意皇帝給敦皇貴太妃追贈皇后還有一個原因。所有人都知道皇貴太妃原不過是宮女,當日因寵受封皇貴妃的時候,按例內外命婦皆應前往朝拜恭賀,但哪家貴婦肯向一個宮女出身的人行跪拜大禮?遂便有許多貴婦稱病不肯入宮。先帝一怒之下竟命所有貴婦無論生病與否必須全部前來朝拜,如有不到的,便將其夫革職問罪。這樣一來,命婦們是到齊了,但從此各家都對皇貴妃心存不滿,許多御史更是直接把皇貴妃劃入了妲己、褒姒一類。故而,當年太皇太后命皇貴太妃帶著才四個月大的永寧長公主離宮修行的時候,除了一貫心軟的太后,竟沒有一個人為皇貴太妃求情。
如今,這個女人居然要追為皇后?還得了個謚號為賢?
許多被通知要來哭靈的貴婦都頗帶著些遷怒的,暗暗將永寧長公主劃為了不可來往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