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三百二十二章 貝幣的出現

bookmark

“喲,這還是一件方罍?。 ?

“這玩意即使是在中原地區都不太常見啊,沒想到三星堆居然會有!”

“而且這間做的還是比較精細的那種,是高等級貴族纔會擁有的罍??!”

拿著把刷子趴在浮動木板上,陳翰驚喜連連。

方罍是一種商周時期的盛酒器、盛水器,多位銅製或者陶製的,形制爲小口、斜肩、深腹,小平底或者圓足。

並且銅的方罍一般都會有複雜的紋飾。

民國時期,曾經在湖南出土過一件商皿方罍,爲商代晚期青銅器,因器口銘文爲“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

這件方罍是晚商青銅器巔峰工藝的作品,製作非常精美!

器高84.8釐米、器身高63.6釐米。罍蓋呈廡殿頂形,罍身作長方口,直頸,高圈足。全器以雲雷紋爲底,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

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均裝飾突起的長條鉤戟形扉棱。

商皿方罍器型碩大,雄渾莊重,雕刻精美,富麗堂皇,是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

反映了華夏青銅器鑄造鼎盛時期的高超技藝和攝人心魄的氣勢,被譽爲“外形與內涵”兼具的“神品”,被譽爲“方罍之王”。

其器身上充滿了各種浮雕、紋飾,精美程度哪怕是現代人看到了,都要拍案叫絕。

現在存於湖南博物館中,陳翰曾經去參觀過。

眼前這件三星堆的方罍,論精美程度,和那件方罍之王,肯定是沒得比的。

陳翰正在清理的這件方罍,形制較爲古樸,簡約,器身雖然也有紋飾,但是並沒有誇張的浮雕,整體看著很“平平無奇”。

不過,這件方罍內部盛放的東西,卻一點都不平平無奇。

罍,是一種華夏文化特有的盛酒、水器,除了華夏人,世界其他地方的人,都不會製作這種特別的青銅器。

三星堆能出土方罍,

這再次說明了三星堆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一部分。

不過這種已經毋庸置疑的事情,並不能讓陳翰感到絲毫驚喜。

讓他驚喜的是,這件方罍並不是用來裝水的。

似乎,“罍”這種青銅器在傳播到蜀地的過程中,發生了用法的改變。

在商周人那邊,罍是用來裝酒水的器物,畢竟商人愛喝酒嘛,大多數精美青銅器都是裝酒而創造的。

周人繼承了商人的青銅器文化,所以罍這種器物也保留下來了,不過在周代就沒有那麼的常用了,變成一種小衆青銅器。

但是在蜀地,可能是三星堆人對酒的喜愛,沒有商人那麼的誇張,所以這件商人用來裝酒的方罍,在三星堆卻是用來當做儲存器的。

類似存錢罐的作用。

爲什麼這麼說?

因爲陳翰在清理的時候,在這件方罍的泥土旁邊,發現了一些貝殼、珍珠散落。

方罍的器身內,現在已經塞滿了泥土。

但是,通過散落在罍口的部分貝殼和珍珠,陳翰已經可以判定,這個方罍在埋入土裡的時候,應該是裝滿了貝殼和珍珠的。

這個發現,讓陳翰十分驚喜。

這說明,在古蜀人原始的貿易體系中,也許貝殼和珍珠,便是他們的一般等價物!

什麼是一般等價物?

簡單的說,就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作爲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統一表現的特殊商品。

在信用鈔票還沒有出現之前,全世界的人類社會都是有用一些商品當做一般等價物的。

以華夏中原文明來說,最早肯定是以物換物的階段。

到後來,漸漸的出現了用貝殼、珍珠作爲一般等價物,也就是發揮“錢”的作用。

原因是因爲當時的中原文明,都是在黃河流域生活,並不靠海。

相對來說,只有海邊才能出產的貝殼和珍珠,就變成了很稀少珍貴的東西。

物以稀爲貴嘛。

東西越珍貴,就越具有價值,就能成爲一般等價物。

像靠海的齊國,一直到春秋時期,都還有在用貝幣作爲貨幣使用!

當然,貝幣這種一般等價物,到了青銅時代,就漸漸被青銅取代了作用。

春秋時期,刀幣、斧幣、布幣等用青銅熔鑄出來的貨幣,已經開始流通並且取代了貝幣。

到更後面的鐵器時代,銅錢基本上就貫穿了華夏文明的歷史,一直到清朝都是最普世的一般等價物。

當然,在民間也一直都有將布匹絲綢作爲一般等價物使用的,最盛行的是唐朝。

在唐朝的時候“絹”甚至比銅錢好使,民間在交易的時候更多是用“絹”來進行交易,而非銅錢。

主要原因是當時缺銅,並且晚唐時期軍閥割據,中央也沒辦法大肆發行銅錢,發行的銅錢不夠市面流通,也就只能用“絹”來當一般等價物用了。

晚唐人出門買東西,稍微大額一點的買賣,那都是用“絹”來折錢支付的,沒辦法,沒銅錢用。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後面的五代十國。

直到宋朝大力開發嶺南,而嶺南地區的銅礦很多,又開海貿易,宋人才不缺銅錢了,布匹又漸漸從等價物跌落到了一般交易物的地位。

話歸正題。

在三星堆文明能夠發現用方罍盛放的貝殼和珍珠,並且是明顯帶有“儲存”含義的。

這說明貝殼和珍珠,也許在三星堆社會裡,就是發揮著“金錢”的作用。

這點在中原文化中都是有先例的,在中原華夏文明圈裡,出土過很多的貝幣。

這些貝幣都是沿海的部落和方國採集的,然後流通到各地區。

像蜀地,地處四川盆地,四面靠山。

雖然說有淡水貝類提供貝殼和珍珠,但是量絕對非常的小,算的上是十分珍貴的物品。

並且三星堆人還和中原文明有廣泛交流與貿易。

那麼既然有貿易,並且是有“跨國”級別的貿易,那貿易雙方有一種同價值體系下的一般等價物,就很重要了。

比如明代和西班牙人貿易,就是用的白銀,因爲在大明人和西班牙人眼裡,白銀都是貴重金屬,都是能鑄造銀兩和銀幣的東西。

而對於西元前的三星堆人和商人來說,兩者之間除了“青銅”之外,似乎也只有貝幣和珍珠,能夠作爲交易時的結算物品了!

(本章完)

第八十六章 每一具不腐古屍,都是獨一無二的孤例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一百五十三章 二個粗心大意的工匠第九章 啥,挖出骸骨了?第五十四章 組織上決定了,這事就交給你了。一百三十六章 自媒體:我聞著流量來了第五十六章 無氧纔是保存屍體的第一要素第二十章 組織上決定了,這事就交給你了!一百四十八章 鑽洞三百五十七章 鯀和禹是良渚後人?斷網了一百六十三章 天下第一的水師第七十二章 陳老師考古課堂開課啦!三百五十八章 權利中心二百三十一章 西漢列侯出行儀仗三百四十四章 良渚第四十五章 家傳之寶三百零四章 學術盛宴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第七章 陳·很有逼數·翰一百零八章 吳破楚入郢之戰請假一天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段旅途結束第九十二章 挖就完事了!一百六十七章 隨侯珠與玻璃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黃金!第七十二章 陳老師考古課堂開課啦!三百七十三章 祭壇分節氣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一百九十七章 後藏室=廚房三百七十二章 良渚和夏二百零一章 不是九層妖塔第四十五章 家傳之寶一百四十九章 彩畫石室二百三十六章 二千年前的文字,伸了一個懶腰。第八十五章 一雙老布鞋,承載華夏三千年!三百七十六章 這不符合制度??!二百九十九章 臣?;韬钯R昧死上拜!第六十三章 做大衆考古,宣誠實史學第五十二章 幹年,溼萬年,不幹不溼就半年三百一十三章二百零七章 我棺槨呢?第九十六章 開工!二百四十七章 好飲酒一百八十章 春秋筆法第六十五章 簡牘修復室的神器一百九十九章 熱水墓羣二百三十八章 什麼叫禮崩樂壞??!三百五十二章 土層情況很樂觀三百六十一章 老虎嶺水壩三百二十章 文字的重要一百一十四章 這算接商單嗎?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段旅途結束二百七十九章 和田玉二百一十九章 古絲綢之路的代表墓葬二百四十六章 外國人真會玩雙標!三百零七章 畢業快樂!一百三十三章 請對人了!二百五十六章 “大劉記印”一百一十四章 這算接商單嗎?第六十六章 一團盜墓賊看不上的“淤泥”第四十四章 華夏青銅鑄造工藝之極—秦劍!二百零七章 我棺槨呢?三百七十五章 中初鳴遺址羣二百八十章 被玉堆滿的內棺一百零三章 破譯第六十六章 一團盜墓賊看不上的“淤泥”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二百五十七章 十鼎!第五十五章 考古界的小亮老師?一百六十章 南越國文化基地第二十七章 餄餎?第六十三章 做大衆考古,宣誠實史學二百四十二章 公羊儒都是狠人!一百二十三章 血液裡流淌著一半楚國王室之血一百五十三章 二個粗心大意的工匠三百七十一章 正朔三百六十七章 良渚之高級一百七十一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二百九十五章 失蹤的海昏侯印三百三十二章 文化層分期二百七十三章 熱愛刪改先賢著作的儒家三百五十五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門的車伕第九十七章 被盜掘啦!第一十三章 龐貝古城?三百六十七章 良渚之高級二百三十五章 居然還有冬蟲夏草!第九十四章 天平衡桿!第八十二章 爲什麼會不腐呢?三百零三章 二千年前的孔子形象是什麼樣子的?三百三十九章 多元發展的華夏燦爛文化二百一十九章 古絲綢之路的代表墓葬二百二十一章 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一百二十二章 貴族之戰,以和爲貴!一百一十九章 吳王子光戟三百七十二章 良渚和夏三百二十九章 青銅神壇二百六十二章 亮麗如新!三百七十一章 正朔
第八十六章 每一具不腐古屍,都是獨一無二的孤例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一百五十三章 二個粗心大意的工匠第九章 啥,挖出骸骨了?第五十四章 組織上決定了,這事就交給你了。一百三十六章 自媒體:我聞著流量來了第五十六章 無氧纔是保存屍體的第一要素第二十章 組織上決定了,這事就交給你了!一百四十八章 鑽洞三百五十七章 鯀和禹是良渚後人?斷網了一百六十三章 天下第一的水師第七十二章 陳老師考古課堂開課啦!三百五十八章 權利中心二百三十一章 西漢列侯出行儀仗三百四十四章 良渚第四十五章 家傳之寶三百零四章 學術盛宴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第七章 陳·很有逼數·翰一百零八章 吳破楚入郢之戰請假一天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段旅途結束第九十二章 挖就完事了!一百六十七章 隨侯珠與玻璃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黃金!第七十二章 陳老師考古課堂開課啦!三百七十三章 祭壇分節氣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一百九十七章 後藏室=廚房三百七十二章 良渚和夏二百零一章 不是九層妖塔第四十五章 家傳之寶一百四十九章 彩畫石室二百三十六章 二千年前的文字,伸了一個懶腰。第八十五章 一雙老布鞋,承載華夏三千年!三百七十六章 這不符合制度啊!二百九十九章 臣?;韬钯R昧死上拜!第六十三章 做大衆考古,宣誠實史學第五十二章 幹年,溼萬年,不幹不溼就半年三百一十三章二百零七章 我棺槨呢?第九十六章 開工!二百四十七章 好飲酒一百八十章 春秋筆法第六十五章 簡牘修復室的神器一百九十九章 熱水墓羣二百三十八章 什麼叫禮崩樂壞?。?/a>三百五十二章 土層情況很樂觀三百六十一章 老虎嶺水壩三百二十章 文字的重要一百一十四章 這算接商單嗎?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段旅途結束二百七十九章 和田玉二百一十九章 古絲綢之路的代表墓葬二百四十六章 外國人真會玩雙標!三百零七章 畢業快樂!一百三十三章 請對人了!二百五十六章 “大劉記印”一百一十四章 這算接商單嗎?第六十六章 一團盜墓賊看不上的“淤泥”第四十四章 華夏青銅鑄造工藝之極—秦劍!二百零七章 我棺槨呢?三百七十五章 中初鳴遺址羣二百八十章 被玉堆滿的內棺一百零三章 破譯第六十六章 一團盜墓賊看不上的“淤泥”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二百五十七章 十鼎!第五十五章 考古界的小亮老師?一百六十章 南越國文化基地第二十七章 餄餎?第六十三章 做大衆考古,宣誠實史學二百四十二章 公羊儒都是狠人!一百二十三章 血液裡流淌著一半楚國王室之血一百五十三章 二個粗心大意的工匠三百七十一章 正朔三百六十七章 良渚之高級一百七十一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二百九十五章 失蹤的海昏侯印三百三十二章 文化層分期二百七十三章 熱愛刪改先賢著作的儒家三百五十五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門的車伕第九十七章 被盜掘啦!第一十三章 龐貝古城?三百六十七章 良渚之高級二百三十五章 居然還有冬蟲夏草!第九十四章 天平衡桿!第八十二章 爲什麼會不腐呢?三百零三章 二千年前的孔子形象是什麼樣子的?三百三十九章 多元發展的華夏燦爛文化二百一十九章 古絲綢之路的代表墓葬二百二十一章 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一百二十二章 貴族之戰,以和爲貴!一百一十九章 吳王子光戟三百七十二章 良渚和夏三百二十九章 青銅神壇二百六十二章 亮麗如新!三百七十一章 正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云梦县| 樟树市| 广昌县| 射阳县| 甘德县| 克山县| 古丈县| 沁水县| 习水县| 沅陵县| 津市市| 巴马| 凭祥市| 苏尼特左旗| 平山县| 尉氏县| 伊川县| 仙桃市| 龙南县| 柞水县| 峨边| 西和县| 永平县| 贡山| 安丘市| 平利县| 沁源县| 宁安市| 唐海县| 遂昌县| 高淳县| 临安市| 伊金霍洛旗| 潮安县| 银川市| 拜泉县| 萨嘎县| 佛冈县| 垣曲县|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