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五十五章 復(fù)始

徐塤一去三年,走時只是剛剛八歲的孩子,心里想的全是如何玩樂,回來時已是十一歲的翩翩少年,舉止有節(jié),言辭文雅,看不出半點野性。

張釋清抱住兒子痛哭,這幾年來她幾乎每天都要埋怨丈夫兩句,在見到兒子的一剎那,所有埋怨都化為烏有。

馮菊娘卻微微皺眉,扭頭向丈夫小聲道:“回來一個小先生,也不知咱家女兒喜不喜歡……”

田匠笑而不應(yīng)。

徐塤回家省親,只能待三天,見過眾人、分發(fā)禮物之后,隨父母來到書房,細(xì)談這些年的經(jīng)歷,徐礎(chǔ)禁止兒子寫信回來,因此許多事情都是第一次聽說。

張釋清聽得津津有味,覺得每件小事都值得一聽,徐礎(chǔ)卻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興趣,一邊看書一邊聽,偶爾插上一句。

馬軾沒有跟著一塊回來,他現(xiàn)在是太子身邊深受信任的侍衛(wèi),已在禁軍中得官,請不下來假期。

受徐礎(chǔ)指點,馬軾在京城使用本名,并不避諱梁王之子的身份,梁王死于鮑敦與寧王的逼迫,與大楚無仇,反而深感其恩,馬軾又是一個沒有多大野心的武將,因此不受皇帝忌憚。

說是太子侍從,其實見到太子的機(jī)會并不多,尤其是年紀(jì)小的貴門子弟,侍從只是一個稱呼,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都是在讀書、習(xí)武,徐塤受到麻皇后的庇護(hù),生活尤其優(yōu)越,與太子見面次數(shù)也多,在父母面前對太子贊不絕口。

張釋清拿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做比較,總覺得兒子過得艱難,不停地嘆息,看向無動于衷的丈夫,差點又要抱怨。

徐塤又說起朝廷事務(wù),條理頗為清晰,徐礎(chǔ)仍不顯出興趣,張釋清卻是滿臉含笑,似乎已經(jīng)看到兒子封侯拜相的一天。

過去三年里,京城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長沙侯郭時風(fēng)以及益州鐵家的衰落,在動手之前,皇帝對宰相表現(xiàn)出極大的信任,每次出巡、出征,必然指定郭時風(fēng)留都輔政,皇后與太子旁觀而已。

皇帝號稱要發(fā)兵進(jìn)攻涼州,召集各州兵將齊聚西京,鐵家兄弟奉召齊至,一進(jìn)軍門就被活捉,被指與宰相暗中勾結(jié),存有不臣之心。

幾乎與此同時,京城的麻皇后與太子發(fā)宮中侍衛(wèi)闖入宰相府,拿下郭時風(fēng),馬軾當(dāng)場所見,說郭時風(fēng)一見東宮兵卒,擲筆于地,長嘆一聲,沒做任何反抗,全無坊間所傳的先怒后恐與跪地求饒。

郭時風(fēng)與鐵家兄弟早有來往,書信不斷,其中頗有怨語,尤其是在早年間的信里,談到過取代楚王的未成形計劃。

這些信本應(yīng)毀掉,郭時風(fēng)府中確實一封信也找不出來,金都城鐵家卻搜出不少,也是皇帝行動迅速,這邊抓人,那邊就已搜府,鐵家人來不及銷毀。

據(jù)說鐵家兄弟早想毀信,但是兩位夫人卻不同意,以為這些信有朝一日或許能用來警示宰相,沒想到這也是自家的“罪證”。

皇帝寬宏大量,念及郭、鐵兩家的功勛,且所涉陰謀全在十多年前,近期書信中雖有怨語,卻無大過,因此赦免兩家死罪,鐵鳶、鐵鷙削爵為伯,全家遷居廣州,郭時風(fēng)因為有毀信之舉,罪加一等,被免爵為民。

至于益州的蜀王,立刻上書請罪,甚至聲稱自己不是甘氏后人,沒資格稱王。

皇帝力排眾議,認(rèn)為蜀王無罪,至于出身,查無實據(jù),仍可稱王,但是益州佞臣眾多,蜀王不宜久處其中,可遷至京都。

益州平定,天下震動,涼王楊猛軍派使請罪,隨后親自前往西京交出王號。

皇帝原諒楊氏的種種罪過,不肯收回涼王之號,楊猛軍卻極為堅持,懇請十余日以明心志,終于交出王號,只保留涼州牧守之官。

楊家也向京城派去質(zhì)子,比徐塤大兩歲。

“楊家之子是誰所生?叫什么名字?”張釋清立刻來了興趣,聽說鐵家被遷往南方,她只是唏噓一番,沒有追問太多。

徐塤不明所以,回道:“當(dāng)然是牧守夫人所生,庶子為質(zhì),朝廷也不能同意啊。他叫楊彌,阿彌陀佛的彌?!?

楊釋清看一眼丈夫,然后向兒子笑道:“你說錯了,那是彌勒之彌。他怎么樣?你們兩人是朋友嗎?”

徐塤更加糊涂,搖頭道:“我們不是朋友,楊彌自恃高大,經(jīng)常欺負(fù)同僚?!?

聽兒子小小年紀(jì)卻說出“同僚”兩字,楊釋清又笑了,“楊家的兒子肯定高大,但你不必怕他,楊彌再欺負(fù)人,你就說……”

徐礎(chǔ)扭頭看來,以為妻子要出餿主意,張釋清卻道:“你就說馬軾是你哥哥,楊彌高大不過馬軾吧?”

徐塤正色道:“楊彌沒欺負(fù)過我,即便有,我自己也能應(yīng)對,不用哥哥出頭?!?

“這才是我的兒子?!睆堘屒蹇滟澋?。

又說許多話,張釋清才放兒子離開,“車馬勞累,好好休息,明天再聊?!?

徐塤出書房,走向自己的臥房,忽見一名與自己年紀(jì)相仿的少女迎面走來,立刻停下,拱手行禮。

馮菊娘的女兒田熟也是十一歲,長得快些,個子比徐塤還要高出一點點,面對從前的玩伴,假裝沒看到,揚臉走過去,連聲招呼都沒打。

徐塤悵然若失,站在原處竟然也沒說出話來。

走出十余步,田熟突然止步轉(zhuǎn)身,問道:“你給我?guī)ФY物了?”

徐塤立刻點頭,快步走近,“一件交給馮伯母了,還有一件……”徐塤從懷里取出一個小包,輕輕打開,“這是三年前你要的京城泥人。”

泥人是個女娃形狀,色彩鮮艷,憨態(tài)可掬,田熟拿在手中,臉上這才露出笑容。

書房里,張釋清嘆道:“一個回來了,另一個卻遠(yuǎn)在漁陽,也不知他們兄弟二人何時能夠重聚。”

“今后機(jī)會多得是?!毙斓A(chǔ)道,一年前,他將小兒子徐篪送到漁陽,給漁陽王釋奴做侍從,同樣不許寫信回家。

“兒子回來,你怎么不高興?”

徐礎(chǔ)放下書,“高興,但是不能顯露?!?

“哼哼,對親生兒子也要這樣嗎?”

三日之后,徐塤必須上路返京,母子分別自是依依不舍,徐礎(chǔ)親自送行,一直送到鄴城方才告辭,叮囑幾句,別無它話。

徐礎(chǔ)極少進(jìn)城,此次前來,一是送行,二是來見鄴城王譚無謂,他早已接到邀請,一直找借口沒來。

三年前,譚無謂聽從徐礎(chǔ)的建議,先是自請攻打遼東,戰(zhàn)敗之后赴京請罪,愿以王號贖罪,未得允許,于是請削一半封地,并且免去長子“王世子”之稱,以為兒子無功,不可稱王。

如徐礎(chǔ)所料,經(jīng)過此舉,皇帝對鄴城王的忌憚少了許多,但是蜀王遷京、涼王免號之后,譚無謂又有些害怕。

一見到徐礎(chǔ),譚無謂就激動地說:“朝廷動手了,朝廷動手了……”

“二哥與郭相有過書信往來?”

“沒有,我怎么會……他是宰相,我是一方諸侯,平時總有公文往來。”譚無謂中途改變說辭,“怎么辦?我是不是該學(xué)涼王交出王號?如今異姓王只剩下我一個……”

“涼王數(shù)度不奉詔書,有罪而去王,二哥何罪之有,要交出王號?”

“我也不愿交出,可是……”

“而且異姓王還有一位蜀王?!?

“蜀王遷至京城,與傀儡無異?!?

“二哥要學(xué),不如學(xué)蜀王。”

譚無謂愣了一會,問道:“四弟沒有別的主意了?”

徐礎(chǔ)搖搖頭。

“讓我想想,實在不行,只好用這一招?!?

徐礎(chǔ)告辭,回到谷中向張釋清道:“鄴城王怕是難得長久?!?

張釋清吃了一驚,“咱們思過谷多得鄴城王庇護(hù),你不能給他出個主意?”

“鄴城王以軍功得王,心高氣傲,不愿去京城忍一時之辱。天子在時還好,天子一旦不預(yù),必要先除鄴城王?!?

“如此說來,薨在皇帝之前,才是鄴城王的幸運?”

譚無謂的“運氣”沒那么好,他果然沒去京城,而是又一次上書,希望交出王號,被皇帝在詔書中責(zé)備之后,再不提此事。

兩年之后,皇帝得病,為了沖喜,將一位公主送到鄴城與譚無謂的一個兒子成親,這是早就定妥的親事,因為兩人年幼而拖至今天。

送親的隊伍極為龐大,貴戚成群,譚無謂帶兒子以及群臣出城相迎,卻被隨行禁軍拿下,直接送往京城,親事則照舊進(jìn)行。

譚無謂在京城的遭遇眾說紛紜,又過兩年,徐塤第二次回家省親時,才帶來一些可靠的消息。

譚無謂進(jìn)京,朝廷對外宣稱是鄴城王聽說皇帝病重,自愿前來服侍,在京城,譚無謂住進(jìn)早已安排好的王府,進(jìn)宮數(shù)次,君臣之間說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皇帝確實得了重病,拖了五個月,撒手駕崩,消息傳出的當(dāng)天晚上,鄴城王自刎而死,留下遺言,聲稱是要追隨陛下。

太子登基,感念譚無謂之忠,特許其長子繼任鄴城王,三世以后再削王為侯。

徐塤這年十五歲,因為從小在東宮陪伴太子,已獲官職,此次回家,一是省親,二是與田熟正式定親,約定次年完婚。

徐塤還給父親帶來一個提醒:“新帝至孝,對太后無所不從,太后對張妃、漁陽王忌恨已久,二弟身在漁陽,望父親多多在意?!?

徐礎(chǔ)道:“你初去京城時,我怎么交待你的?”

“莫管閑事。”

“嗯,我現(xiàn)在的交待也沒變?!?

次年秋季,該是成親之日,徐塤職事繁忙,不得告假回鄉(xiāng),張釋清于是與田匠、馮菊娘夫妻一同送田熟進(jìn)京,這也是他們多年來第一次離開思過谷。

谷中一多半人跟著進(jìn)京,只有徐礎(chǔ)留守,帶幾個孩子繼續(xù)讀書,連信也不寫一封。

這些年來,谷中人口逐年增加,已近百口,突然離開大半,立刻變得安靜許多。

徐礎(chǔ)生活不改,除了教孩子們寫字、讀書,就是每隔兩三日前去打掃范閉與老仆的墳?zāi)埂?

一個月之后,有人從京城送來書信,太后賓天,九州同哀,一年之內(nèi)禁止婚嫁,徐塤與田熟的婚事不得不延后,張釋清等人不愿來回奔波,因此要在京城住上一年。

徐礎(chǔ)托此人帶一句口信,說是“知道了”,再無它話。

次年初夏,思過谷里來了兩位意外的客人。

一位是劉有終,這么多年過去,他竟然沒有變得更老,徐礎(chǔ)不由得懷疑他真有幾分仙氣。

劉有終當(dāng)年棄晉王而南下,追隨寧王一陣,覺得不是長久之計,悄然離去,隱居江南山中,天下平定之后,他再度出山,仍以相人為業(yè),名聲比從前還要響亮,游走王侯顯貴之門,還收了一名徒弟。

徒弟姓周,名復(fù)始,自稱是徐礎(chǔ)故交,徐礎(chǔ)認(rèn)了好一會才猛然想起,此人的確是故交,脫口道:“黑毛犬!”

周復(fù)始正是當(dāng)年誘學(xué)館里的同窗周律,竟然熬過了亂世,只是當(dāng)不得官,隨劉有終學(xué)習(xí)相術(shù),頗有所成,笑道:“當(dāng)年賤號,徐先生倒還記得,我亦記得徐先生的那篇文章,‘用民以時’,這些年來所見所聞,我越發(fā)覺得這四個字似簡實深?!?

得見故人,徐礎(chǔ)大悅,破例飲酒,一醉方休,與劉有終、周復(fù)始談天說地,卻不說時政,那兩人每次提起,徐礎(chǔ)都是只聽不說,實在被問起,他說自己久不聞世事,無可評判。

師徒二人在谷中居住三日,告辭離去,徐礎(chǔ)送到谷外,心里明白,自己通過了新皇帝的考驗。

初秋,二子徐篪從漁陽趕回,他受征入京為官,順便省親,正好還能參加兄長的婚事。

徐篪給父親帶來一份特別的禮物,是兩本書,一本《詩經(jīng)》,一本《尚書》,書很普通,來歷卻不尋常。

“當(dāng)年先帝與鄴城王征遼東接連不勝,天成亦有自知之明,去皇帝之號,改國號為遼成,向大楚稱臣,三年一貢,使者每次都要經(jīng)由漁陽。去年使者經(jīng)過時,將這兩本書送來,說是父親故人送來的禮物,使者不說故人姓名,我覺得不妥,所以今年才帶來?!?

徐礎(chǔ)接過兩本書,翻了一會,笑道:“確是故人之禮,她想告訴我,雖居荒外,不忘詩書?!?

“父親的這位故人倒有讀書人的氣節(jié)。”徐篪不明其意,又道:“我在漁陽聽說太后死得頗為蹊蹺,甚至有傳言說先帝駕崩之前就已做出安排。漁陽王頗為不安,擔(dān)心張?zhí)陌参?,讓我入京之后詳加調(diào)查,父親以為……”

“用民以時。”徐礎(chǔ)回道。

“嗯?”徐篪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卻不明白它與自己所說的話有何關(guān)系。

“你進(jìn)京為官,必受皇帝問策,你對‘用民以時’,別的事情不可多問,更不可多說。”

“是,父親。”徐篪不敢多問。

徐礎(chǔ)拿起故人送來的書,心靜如止水。

他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入京,少不得會卷入諸多紛爭之中,但他并不擔(dān)心。

他知道,妻子入冬之前就能回來,思過谷將恢復(fù)熱鬧。

他知道,歡顏郡主已經(jīng)安定下來,不用他再操心。

世事終而復(fù)始,每個終始卻各不相同,他知道,自己的計謀再也用不上了。

(全書完,明天還有一篇后記,發(fā)在微博上,全稱“冰臨神下的微博”,請大家關(guān)注。)

本書完結(jié),看看其他書:
第一百五十二章 百姓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第五百三十二章 實之第二百七十六章 過關(guān)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九十一章 較量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yuǎn)慮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二百九十章 踏青第二百九十四章 故事第三百章 不說第二章 聽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勢第五百三十六章 眾叛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抱怨第二百二十二章 虛實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計第五百四十六章 龍體第四百一十九章 逃營第四百五十四章 稱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二百零二章 保證第四百四十三章 饑餓第一百八十章 良機(jī)第四十一章 怒極第四百零五章 誤傷第二十二章 尊貴第三百九十八章 三猛第三百八十二章 橘枳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法第三百零八章 受騙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使第四十章 拒婚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xiàn)刀第一百六十八章 逼門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變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二百一十六章 封妻第七十三章 晉陽城外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六章 醉不休第一百九十七章 耿士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意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三百三十四章 暫緩第三百一十三章 進(jìn)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四百二十二章 甩天第四百八十八章 變臉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八十八章 小城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四百零一章 霉運楔子 故國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雄第一章 名實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索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五百二十九章 去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京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三百五十七章 聽辯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六章 醉不休第五百四十三章 護(hù)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止水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二十二章 甩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四百三十七章 問故第二百六十五章 贈言第九十五章 說客之城第二百九十章 踏青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二十四章 孝子
第一百五十二章 百姓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勢第五百三十二章 實之第二百七十六章 過關(guān)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九十一章 較量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yuǎn)慮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二百九十章 踏青第二百九十四章 故事第三百章 不說第二章 聽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勢第五百三十六章 眾叛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抱怨第二百二十二章 虛實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計第五百四十六章 龍體第四百一十九章 逃營第四百五十四章 稱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訣別第二百零二章 保證第四百四十三章 饑餓第一百八十章 良機(jī)第四十一章 怒極第四百零五章 誤傷第二十二章 尊貴第三百九十八章 三猛第三百八十二章 橘枳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法第三百零八章 受騙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使第四十章 拒婚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xiàn)刀第一百六十八章 逼門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二十三章 少年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變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二百一十六章 封妻第七十三章 晉陽城外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六章 醉不休第一百九十七章 耿士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意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三百三十四章 暫緩第三百一十三章 進(jìn)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四百二十二章 甩天第四百八十八章 變臉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八十八章 小城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四百零一章 霉運楔子 故國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雄第一章 名實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索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五百二十九章 去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京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三百五十七章 聽辯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六章 醉不休第五百四十三章 護(hù)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止水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二十二章 甩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四百三十七章 問故第二百六十五章 贈言第九十五章 說客之城第二百九十章 踏青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二十四章 孝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宁晋县| 莱芜市| 丘北县| 浦县| 龙岩市| 桦川县| 汤原县| 衡东县| 张家港市| 灵川县| 南宁市| 呼伦贝尔市| 成安县| 监利县| 凉山| 古田县| 新龙县| 宁城县| 伊通| 大理市| 海盐县| 昆明市| 衡阳县| 安国市| 天津市| 广灵县| 梁河县| 黄平县| 尼玛县| 罗平县| 灌阳县| 五原县| 平凉市| 随州市| 宁河县| 鄂托克旗| 抚宁县| 格尔木市| 霞浦县|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