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們的這個研究所才剛剛開張,最近一段時間的,大家一直在開會討論,今后關于這種納米生物細胞的具體的研究方向。”
赫里斯博士給金小強介紹到,確實這種納米生物細胞,實在是太神奇,最近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也擴充了很多。
有幾個是赫里斯博士從德國找來的科研人員,不過這些人大多是赫里斯博士的門生故舊,要么就是和他一樣的技術宅類型的科研人員。
而另外從天朝找來的這些人,也都差不多,有大概三十多個年紀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生物科學方面的頂尖人才,是從國內的各大院校,或者研究所里找來的。
當然在挑選這些人的時候,是由金小強陪著赫里斯博士一起找的,這些人大多是那種不善鉆營,不擅長政治,只潛心于科研,有技術,有經驗,有理論,但是卻不太適合在國內的那些科研機構里蠅營狗茍的科研人員。
還有六七十個則是有天賦,同時也是對技術有癡迷的國內各大名牌院校畢業的高材生。
總之這些人大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在科研領域比較專長,但是在其他方面嗎,就比較弱,而華陽動力給他們提供的環境,又讓他們非常的滿意。
所以這些人才會被金小強給招進來,而招進來之后,這些人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訓,和對研究所的研究課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立刻開始投入了工作。
而在工作開始之前,當然是要確定好關于這種納米生物細胞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而這研究方向的問題,當然是群策群力,要經過大家的討論之后才能夠確定下來的,這段時間,赫里斯博士他們組織了這些科研人員在一起開會。
而在會議上的議題就是,到底該從什么方向來研究這些納米生物細胞。
赫里斯博士是最早開始著手研究這種納米生物細胞的,所以他對于這種納米生物細胞,應該是最優發言權的。
首先他成立了一個課題小組,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能夠利用這些納米生物細胞,來制造生物芯片,尤其是能夠符合現在電腦應用的生物芯片。
而還有一部分科研人員,則是被劃分到了另外一個課題小組,這個課題小組就是如何能夠大量的,快速的復制這些納米生物細胞,當然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今后大量的生產,來降低成本。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從醫學,或者是生物學,以及化學的角度來出發,來更加生科廣泛的來確定,這種納米生物細胞的特性,尤其是化學特性等等。
這三個課題小組,才剛剛成立,所以目前還沒有太多的成果。
赫里斯博世在金小強面前,跟他侃侃而談的介紹了目前這家研究所的工作狀態,和科研情況。
金小強也算是對這里有了大致的了解,不過他也知道,任何的科研項目,想要立刻出成果那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現在的德國和日本在科技上能夠取得這樣的高度,那完全是因為人家在原來的歷史上,是經過了成千上萬次的實驗,和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的。
而他們現在所能做的,就只有和以前的日本人和德國人一樣,不計成本的往里面砸錢,然后等著奇跡的發生。
在了解了這個生物研究所的情況之后,金小強也就放下心來,并且很大度的同意,在今年他會給這家生物研究所,留下大概十個億的預算金額。
今年不一定要見到成果,但是這些錢必須要用在刀刃上,大家一定要搞明白這些納米生物細胞的特性。
雖然這些納米生物細胞的特性,他金小強是最清楚不過的,但是誰又能保證,這幫科學天才,聚在一起會不會鼓搗出其他的東西來?
畢竟這個世界的科學界的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在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之后,然后在一次意外當中被發現的。
你想走捷徑,那也不是不可能,不過走捷徑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跟在別人的后面山寨,不過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你永遠要跟在別人的后面,別人吃肉,你來喝湯。
而且這種納米生物細胞,你也別想跟在別人后面搞山寨,因為到目前為止,這種納米生物細胞,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他金小強一家獨有,別無分處!
所以他只能自己砸錢,來研究!
在赫里斯博士這里盤桓了一個上午之后,金小強又回到了市里,不過回到市里,他并沒有回公司。
而是去了另外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在華陽動力總部,邊上的一處新工地,這塊地皮,原來也是屬于南陽第一機械廠的工業用地。
只不過后來隨著南陽第一機械廠衰敗之后,這里也就跟著衰落了,前段時間,剛剛被華陽動力給購買了下來。
而被購買下來的場地,則是金小強打算用作于太陽能研究所的新廠址的,目前馬特和愛德華茲,兩位教授,正在這里考察。
然后他們會和省設計院的設計人員,交代到底該如何來設計,并且建設這么一座現代化的太陽能研究所。
至于研究所所用的設備,金小強已經有了打算,一部分可以合法買進來的,當然是走正規渠道來購買。
另外一部分沒法購買的,則直接從澳大利亞那邊走私過來,畢竟馬特和愛德華茲他們的實驗室里面,最近幾年已經從國外進口了好多關鍵的實驗設備。
所以通過他們買進來一批,然后在以機械設備陳舊,需要淘汰的名義,見那些設別淘汰,然后在通過幾次轉手,悄悄的從澳大利亞運出來,這樣才是最好的辦法。
反正這樣的操作手法,他在美國和日本已經是玩了好多次了,美國人那么精明的警戒系統,都還沒能夠發現,更何況澳大利亞那不算發達的警戒系統了?
這太陽能實驗室里面,最關鍵的一部分儀器,就要數那種光刻機,這種光刻機,目前我國照國外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目前世界上也就那么幾個國家,可以制造這種大型的電子專用裝備,這幾個國家就是荷蘭,日本,和美國,甚至就連光學儀器最發達的德國,也造不出來。
其實這種玩意,最早就是用來切割計數機所用的芯片的,原本工藝和創意是起源于美國,可是后來因為美國的人工成本實在是太高,美國人就漸漸的放棄了在本國研發和生產,后來這些技術淪落到了荷蘭人和日本人的手里,倒是被這兩家給發揚光大了。
目前世界上做光刻機做的最好的當屬荷蘭的ASML,然后是日本的尼康,還有佳能。
美國的因特,AMD,德州儀器這樣的芯片生產商,用的都是ASML和尼康這兩個品牌的光刻機。
而且這些光刻機,因為涉及到計算機芯片的生產,所以對天朝是進行嚴格禁運的。
現在馬特和愛德華茲,把這種光刻機用于太陽能芯片的生產上,也算是一種意外的突破,他們通過金小強給予的資金,從荷蘭和日本那邊已經多次采購這樣的光刻機了,林林總總的算下來,光是買各種型號的光刻機,恐怕就花了不下三億美元。
和雙方都算是老相識了,所以如果到時候以更換設備的名義,再從他們的手里,買幾臺回來,估計也不是什么難事。
到時候直接把買來的那些機器,倒幾次手,然后搞到天朝來,就是金小強的最終計劃。
在參觀了新的太陽能研究所的場地,然后又和馬特和愛德華茲一番會晤之后,最終金小強又和兩人敲定,讓兩人輪班在國內工作一年。
因為目前國內的太陽能行業,才剛剛起步,畢竟還不是很專業,而且國內除了那么幾所國家一流的大學之外,有太陽能專業的學院,還有專門從事太陽能方面研究的科研單位還是比較少。
所以想找人也比較困難,即便是找到了合適的人,那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培訓,所以必須要有這兩位太陽能方面的專家來坐鎮。
先把這邊的太陽能研究所的架子幫忙搭建起來,等這邊上了軌道之后,他們才能會澳大利亞專心的進行他們的研究工作。
而馬特和愛德華茲,在聽了金小強的想法之后,也對他的意見表示同意,畢竟目前世界上研究太陽能的方向不少,他們不知道天朝方面的太陽能科研水平是什么樣的,而且方向是什么樣的?
他們必須要把這邊的研究所的科研方向確定下來,找到合適的帶頭人之后,然后雙方才能夠形成合力,這樣才能夠加快他們的太陽能研究進度。
事情就這樣大致的確定了下來,馬特和愛德華茲,都喜滋滋的去研究該建一座多大規模的研究所去了,而金小強則是拿著兩個人的太陽能渦輪增壓技術的電子演示版,還有理論設計,開始鉆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