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軍從南北東三個方向逼近宛城,猶如一把緩緩合攏的鐵鉗,在數萬大軍咄咄逼人的態勢面前,宛城方面似乎是被嚇住了。
就在張先回到宛城的第二天,賈詡又輕裝簡從,風塵仆仆地趕到了劉磐軍中。
劉磐聽說過賈詡的名字,也了解過賈詡以往的一些事跡,更知道賈詡是張繡最為倚重之人,但在他眼里,這不過是一個擅長鼓弄唇舌的平庸之輩,當初能夠聲名鵲起,也只是趕上運氣好,僅此而已。
若是真有本事,就不會讓張濟淪落到窮途末路,也不會在宛城無聲無息地混上兩年,早就該成功了。
基于這種蔑視,以及自身所處的巨大優勢,劉磐壓根就沒有跟賈詡認真談判的心思,縱然賈詡反復勸說他以大局為重,不要把荊州拖入戰火也是無濟于事。
賈詡提出由自己前往襄陽,被劉磐拒絕;
賈詡提出荊州軍后撤數十里,給雙方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進一步和談,被劉磐拒絕。
無奈之下,賈詡只得詢問,究竟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才能讓劉磐退軍,劉磐的回答則是要張繡等人將家眷送往襄陽為質,其中包括賈詡,這一點則是讓賈詡難以接受。
在黯然離開劉磐軍帳之前,賈詡再次拋出了此前不厭其煩勸說的話語,“若是將軍不肯撤兵,一意孤行,只怕荊州將大難臨頭啊。”
“那就不勞先生掛念了。”劉磐笑吟吟地答道。
從一開始,他就壓根沒把賈詡說的話當回事。
兩日后,荊州軍逼近到城外十里,這是標準的交戰距離,也意味著荊州軍隨時會對城外兩座軍寨發起進攻。
重壓之下,張繡再次做出了一個被對手認定是敗招的決定——
他把城外兩座大寨也放棄了,所有士卒都退回了宛城,似乎是要依托護城河堅守。
這也意味著張繡徹底放棄了出城野戰。
“不敢出城迎戰,就只有等死了,區區一座宛城,守能守得了多久?”得到消息后,劉磐再一次笑了。
翌日,荊州軍占領了兩座已經空無一人的大營,宛城徹底成為一座孤城。
又過了兩天,砍伐周邊樹木,建造簡易的攻城器械這些工作也基本完成了,劉磐大手一揮,荊州軍的第一波進攻正式拉開序幕。
城南城北都是營寨,兵力難以鋪開,所以劉磐選擇的主戰場是城東,這邊地勢平坦,城墻相對低矮且殘破,正是攻城最佳方向。
戰鼓隆隆,號角嗚咽,一個個步兵方陣越眾而出,向宛城大步前行,在步兵方陣的簇擁之中,幾座平頂壕橋齊頭并進,猶如巨獸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這個劉磐還真是急躁,主力部隊行軍千里而來,居然只歇息了三五天就大舉攻城,真覺得宛城是做做樣子就能打下來的?”看著城下蜂擁而來的荊州大軍,張繡不禁冷笑起來。
“一看就沒打過什么硬仗,陣形松松垮垮,器械也是粗制濫造,你瞧那邊那座,哎喲,等會就散架了。”賈詡同樣口中念念有詞,此時他的臉上滿是輕松,已經完全沒有了前兩天面對劉磐時的沮喪與委曲求全。
仿佛是一語成讖,就在賈詡念叨了沒多久,位于中間位置的一架壕橋便無法維持前進方向,歪歪扭扭地前進了幾十步后,沉重的上部結構就發生了形變,然后“轟隆”一聲,垮在了當地。
大戰一觸即發,位于城頭的守軍們原本都有些緊張,結果看見敵軍出了這么一檔子事,頓時哄笑起來,感覺信心又高漲了許多。
反觀荊州軍那邊,十幾名軍士好好地護衛在壕橋兩側,結果被垮塌下來的壕橋壓了個正著,頓時發出了凄慘的哭喊聲,臨近的軍士們連忙前去營救,而很多人還鬧不明白出了什么事,腳步也變得散亂不堪了。
目睹著這一切,劉磐臉色變得鐵青,若不是大戰剛剛拉開序幕,那些工匠還有用處,他怕是早已經下令,將其全部斬首示眾了。
“沒有正兒八經地打過仗,只是剿山賊,跟叛亂的豪強小打小鬧,終究練不出強軍。”賈詡搖了搖頭,懶得再看下去,背著雙手就往城下走了。
“先生哪里去?”張繡揚聲問道。
“我帶人巡視城中,免得有些宵小之徒趁機作亂。”賈詡頭也不回地答道。
憑著對雙方戰力的粗略估計,賈詡心中做出了判斷,至少在三天之內,荊州軍是不可能攻上城頭的。
雖然多了些小插曲,但大局并未因此而改變,荊州軍在慌亂過后,很快便重整隊列,繼續逼近宛城,走在最前的將士們頂著一人高的大盾,阻擋住了城頭上傾瀉而下的箭雨,在他們身后,更多的將士背負著沉重的泥土袋子,準備將寬闊的護城河填出一條通道。
按照正常情況,這種工作應該是驅使民夫丁壯去做,但荊州軍是主場作戰,征召而來的民夫也不是敵方百姓,而是自己人,為了幫叔父劉表安撫民心,保持愛民如子的形象,劉磐還是咬著牙,讓戰兵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傷亡還很大的苦活。
一時之間,弓弦振動發出的響聲、羽箭劃破空氣的呼嘯聲,箭頭與盾牌接觸的碰撞聲、刺入人體的沉悶聲、中箭者的慘呼聲、壕橋車輪發出的吱呀聲,各種聲音交錯在一起,使城下變得喧鬧不堪,士卒們來回奔走,即使隔著短短幾步距離,都有可能聽不清對方在說什么。
終于,第一輛壕橋接近了護城河。
所謂壕橋,就是高大如木屋一般的框架加上幾個輪子,頂上是排列齊整的大木,用途也很簡單,只需要推進溝壕或是護城河里,用寬大平坦的頂部給攻城部隊提供前進通道便可。
荊州軍將士們拼命將土袋子扔進護城河,逐漸減緩了水流速度,也使護城河的深度有所減少,按照這樣的速度,今天天黑之前,他們就可以把至少三輛壕橋推入護城河,用土袋加固了。
張繡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
“放箭!放箭!”他往來于城頭各處,不住地高聲呼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