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了一陣子,吳天然竟發現眼前的這個丁副書記還是一個枚好量大的家伙,估計他至少能喝白酒1斤以上。吳天然就有些抵擋不住了,李小爽起身說道:“吳書記,你只管劃拳,輸了我替你!”
吳天然說:“我和丁書記喝的可不是酒,而是心情。心情,你能替得了?”
丁副書記說:“吳老弟,你說的好。咱喝的就是心情,來,繼續猜枚!”
兩個人幾乎斗了一場百枚大戰,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半斤八兩。兩個人都喝高了,舌頭和腿腳都不利索了。
第二天早晨,吳天然仍然感到頭在疼、胃在燒。酒店房門里那個巧嘴的八哥這時已經在叫了,“早上好!”、“恭喜發財!”吳天然也打趣地說:“早上好!同喜同喜!”
雖然昨天酒喝高了,但他和丁副書記的感情距離卻拉近了。老丁一大早就趕過來陪著吳天然他們吃了早餐。
老丁說:“吳老弟,今天我讓你見一見我的堂兄弟,也就是安踏的掌門人丁志忠。”
吳天然說:“丁大哥,這可太好了。”
老丁說:“依我看,工廠你就不必非看不可了。你們可以和丁志忠多談談,互相會有幫助的。丁志忠和你的年齡差不多,我相信,你們兩個會談得攏的。”
吳天然說:“一切聽大哥安排。”
吳天然一行和丁志忠是在一座茶樓里見面的,他們到時,丁志忠已經在等他們了。看來,丁志忠是一個很守時的人。
老丁把他們相互介紹以后,就說他上午還有一個接待任務,就先告辭了。
吳天然一看,丁志忠生就一副娃娃臉,眉宇之間透出一股英氣。他和吳天然同歲,今年都是33周歲。
在面見丁志忠以后,吳天然已經做了一些功課,他對丁志忠的基本情況已經做了初步的了解。
在眾多的財富故事中,丁志忠這個“17歲男孩單身闖北京”的佳話已經流傳很廣了。
上世紀80年代,丁家窮,看到人家生活好,就想一定要比人家好;看到別人開上了摩托車,自己也想擁有。但要想得到這些,就必須做生意賺錢。這是丁志忠走上生意人道路的原始出發點。
初中畢業的那個夏天,17歲的丁志忠提出要到北京發展,家里人都不理解。父親讓他說出理由來。丁志忠就說,每天都有外地人拿了錢來買東西,幾乎什么都能賣掉,我們為什么不主動把晉江的商品拿出去銷售?
丁父的鞋廠那時候也是剛辦起來,經濟并不寬裕,但卻被兒子說服,掏出了1萬多塊錢,讓丁志忠買了600雙晉江鞋到北京去賣。
為了把晉江的貨擺進北京西單商場的柜臺,丁志忠天天去找商場的人,一開始別人就說不同意,還對他說:“你才多大啊,就跑出來做生意?”丁志忠硬著頭皮說自己有20歲了,人家都不相信。他也不管別人的臉色,特別真誠地介紹起晉江產品的優勢來,連續去了一個多月,商場的人終于答應去晉江看看。丁志忠高興得不得了,趕緊先回晉江準備。最后,在北京所有的大商場,丁志忠都為晉江的鞋廠爭取到了專門的柜臺。
僅兩年的時間,丁志忠打通了北京最權威也是最艱難的銷售通道北京王府井商場。
吳天然說:“丁總,當年你到北京才17歲,你一個人就不害怕?聽說你在北京闖了四年,賺了20萬元,這應當是你的第一桶金,你是怎么做到的?”
丁志忠說:“吳書記,我那個時候完全是*出來的,窮則思變啊。至于在北京那幾年,我靠的就兩條,腿勤加上嘴甜。”
李小爽說:“丁總,大家都在說你是晉江第一個吃下螃蟹的人,你給我們講講。”
丁志忠招呼大家品了品安溪正宗的鐵觀音,就慢慢地聊了起來。
晉江鞋子的銷路打開了。一邊是晉江豐富的貨源,一邊是寬廣的銷售渠道,不是可以就此穩賺了嗎?
但1991年,丁志忠卻又重新回到了晉江。原來,晉江鞋在北京的低價銷售深深刺激了丁志忠。當時,市場上比較有名的“青島雙星”、上海火炬牌等鞋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晉江生產,說明晉江貨質量沒有問題。晉江貨出問題的地方是沒有自己的品牌!
帶著四年賺下的20萬塊錢,丁志忠在晉江重新開廠起步,那時候,他的想法已經很明確:一定要把企業做大,把品牌打響。1999年,一場國內鞋業的廣告大戰和體育明星大戰孕育而生,丁志忠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160萬,“我選擇,我喜歡”,孔令輝成為安踏歷時兩年的形象代言人;500萬,在央視投放廣告的預算價格。結果隨著孔令輝在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和他極具個性的“我選擇,我喜歡”,安踏迅速完成了品牌樹立和傳播,并極大地拉動了市場的成長。
從2000年到2004年,連續4年,安踏運動鞋市場綜合占有率居全國第一。
丁志忠笑了笑說:“廣告的力量的確很大,但這可絕對不是全部。品牌要真正在消費者中深入人心,需要獨特的品牌內涵和穩定強大的市場網絡作支撐。而這些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一個成功的品牌要經過多年的市場考驗。”
吳天然說:“是啊,一個金字招牌的確立,不是說出來的。”
余得水說:“丁總,給我們談談你的經營之道、成功之決。”
丁志忠淺淺地笑了笑說:“成功之道,現在還說不上。不過我在多年的經營中,也有了幾點體會。”
第一條是既要能當爹又要能當娘。
當老板的,既要能當爹,又要能當娘。丁志忠伴隨著安踏一路走來,盡管其間并沒有遇到過顛覆或致命性的挫折和困難,但每天都還會有一些小困難,這讓丁志忠傷透腦筋。
“比較嚴重的一次”,丁志忠回憶當初,還是安踏請孔令輝做明星代言人之后,“廣告打出去的一兩個月,沒有任何成效”,起先已經被丁志忠說服的反對請體育明星做產品代言人的言論,似乎又有了滋生的土壤。
“當時,確實感覺心里有點發慌,畢竟當時投入的那筆資金幾乎是當時安踏半年的利潤”,但丁志忠并沒有對自己的決策發生動搖或者懷疑,果然,第三個月開始,經銷商們開始拿著現金到廠門前排隊提貨,安踏鞋在市場上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讓安踏全體上下真正感受到了“廣告的魅力”,而這時候,丁志忠思索的是,下一步應該如何系統地做好品牌的問題。
“做生意不僅僅是賺錢,更是在做成就、做榮譽感,”丁志忠爽快地說,“現在已經算好了,每天只要工作十個小時,但是每天都會有新的事讓我要忙一陣,越忙越有充實感和成就感,越能享受到偶爾的清閑帶來的快樂。就像現在,剛剛忙了幾天,能夠坐下來和來自遠方的朋友們喝茶聊天,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第二條是始終堅持51%和49%的原則。
在安踏,有一個理論流傳得很廣。丁志忠說是自己做人和做事的原則。
“父親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很早就告訴我,你做每件事情,都要讓別人占51%的好處,自己永遠只要49%。”丁志忠坦言,當時他一直不能理解,這不是明擺著吃虧嗎?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后來他慢慢理解了:這樣做看起來是暫時吃虧了,但他卻贏得了客戶的長期合作。讓客戶更加認同,更加尊重,更加信任。這個原則在今天的安踏里仍然有很深的滲透。
第三條是明確目標,勇往直前。
丁志忠說:“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并勇往直前!”
自創業開始,他始終沿著這條路堅持不懈地走著,“有了明確的目標還不夠,當遇到挫折和困難,還要勇于去堅持這個目標。事實證明,我這些年來的堅持都是正確的。”丁志忠不無自豪地說。
當然在堅持的同時,還必須不斷地創新。2002年底,安踏公司拿下了設在匈牙利亞洲中心“晉江街”里最大的一個攤位。這是一個價值不菲的攤位,但丁志忠認為“很行情”。不和耐克、阿迪達斯爭奪歐美發達地區的市場,所以首先選擇了還沒有加入歐盟的匈牙利,而2004年匈牙利加入歐盟正好給安踏進軍歐洲市場搭好了一塊現成的跳板。
隨即,2003年起,安踏開始贊助立陶宛職業籃球“青年近衛軍”海神籃球俱樂部,安踏成為第一個贊助海外職業籃球隊的中國品牌。
2003年3月,安踏首家海外專賣店落戶新加坡,為安踏品牌全面拓展海外市場走向世界堅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經濟全球化面前,企業永遠只有創業,沒有守業。如果不能主動走出去開辟‘第二戰場’,迅速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就會連中國市場都保不住。”丁志忠在商業發展方面永遠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吳天然說:“丁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Wωω? тt kΛn? C〇
丁志忠說:“我光顧著自己話說了,下面還要請吳書記多談談你的成功之道啊。聽說你31歲當上縣委書記,是當年中國最年輕的縣委書記,你肯定會有很多體會。吳書記,我有一個觀點,不知道對不對,我覺得一個人無論你具體從事的是什么工作,但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樣的,相通的。人的一生,只是憑著不同的事業來演繹相同的人生罷了。”
吳天然說:“丁總,你說得不錯。人間百態,世上萬像,千差萬別,但其中的道理卻完全相同。凡是達到自己事業頂點的人,無論是一個木匠也好,還是一位科學家也好,他們在對世界的看法上應該是非常相近的。因為到這個地步,從事的具體工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都能站在哲學的高度來看待一切。如同解牛的那個皰丁,他完全可以和愛因斯坦相對話。”
丁志忠說:“吳書記,你說得好啊。條條道路通羅馬,人最終的歸宿是一樣的。”
李小爽和余得水坐在旁邊感到新奇,怎么吳天然和丁志忠談著談著就變成哲學了,怎么和招商引資越來越遠了。這是不是跑題了,該不訪提醒一下吳天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