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空軍除了對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戰術攻擊外,主要是空襲印度在的加爾各答和孟買等地的印度最大的空軍、海軍軍事基地。
南華聯邦的戰略是攻佔這兩個主要的地區,奪取印軍事基地,控制印度洋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爲徹底癱瘓印度創造條件。
南華聯邦作戰計劃以駐蘇門答臘軍區的航空部隊實施航空火力突擊,消滅孟買這一地區印軍航空兵主力,奪取制空權。
同時,海軍陸戰隊一個旅在海軍兩棲攻擊編隊的支援下在印度東部多點登陸並佔領機場,航空兵適時前移,以保障陸軍主力在孟買登陸並佔領它。
在印度西部海域由兩支航母編隊和一支兩棲登陸編隊負責,隨後東西對進徹底消滅印度整個南部軍區的部隊。
南華聯邦參加這次戰役的兵力有
第3,4,5海軍陸戰旅,司令官爲王勝天上將,,第4海軍陸戰旅爲總預備隊。
海軍戰役聯合攻擊編隊,司令爲高望上將。
空軍第2,5,6飛行集羣,司令爲冰英良上將。
陸軍第1,2,9,10裝甲旅,司令爲袁天光上將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
在印度東西兩個方向的印度軍隊計有23萬人,卡拉雷斯-加斯上將任司令,270多架飛機,其中可作戰的242架。
印度的印度洲艦隊,司令爲哈特-辛格上將,主要類型的戰鬥艦艇45艘,其中一個航母編隊,他們將協同印度陸軍和岸防部隊作戰。
戰役開始時,南華聯邦航空兵對印軍機場和各海軍基地實施突然襲擊,於12月8—9日摧毀了印軍在陸地上的一半重型轟炸機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戰鬥機,爲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
但印度的印度洲艦隊的基本兵力駐南部基地得以倖免。
同日,南華軍一部攻佔印度的所有外圍羣島。
南華軍奪取了制空權後,乘印度東部加爾各答地區幾乎沒有印度艦隊之機,派先遣部隊第3海軍陸戰旅共約4000人自12月10日起開始分別在維甘鎮登陸並佔領附近機場。
12日,第10裝甲旅在印度南部的黎牙鎮的小港口登陸,佔領附近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
自11日起,南華聯邦第5飛行集羣逐漸轉移到印度東部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展進攻。
17日,印軍東部空軍僅剩的17架戰機撤到印度西部機場,從此,南華軍完全掌握印度東部的制海,制空權。
22日,南華軍第10裝甲旅主力在印度東海岸全部成功登陸。
24日,南華軍第1裝甲旅在印度東南部全部登陸,至此,登陸南華軍在印度東面形成東西夾擊印度南方軍區、圍殲印軍南方軍區主力的有利態勢。
26日,印度守軍奉命撤往加爾各答城市預設陣地準備長期抵抗。
南華聯邦在印度東部的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
10月19日,南華軍開始進攻印度西部海岸主要的港口孟買,遭印軍頑強抗擊。
月底,南華軍海軍陸戰隊第5旅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停滯狀態,西部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
11月中旬,南華軍得到預備隊第4海軍陸戰旅增援後實力增強,並以更猛烈的航空兵和炮兵轟擊印軍陣地。
12月3日,南華軍以第4海軍陸戰旅和隨後趕到的第2裝甲旅爲主力對這一地區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在海陸空展開殊死戰鬥。
印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南華軍猛烈攻擊下,孟買及附近地區守軍7.5萬人於10月9日投降。
12月 5日南華部隊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完畢,對100公里外的印度加爾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印軍依託坑道工事抗擊,並組織敢死隊展開偷襲戰。
12月16日,南華軍後續部隊投入戰鬥,司令官溫賴少將率印軍餘部投降。
12月7日,南華軍完全佔領整個孟買邦。
12月 10日,駐山區的印軍投降。
12月18日,駐這一地區的印軍停止抵抗。
至此,南華軍控制孟買邦全境。
此戰,是南華海陸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實施的攻佔衆多羣島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它再一次證明了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
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南華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
作戰中,南華軍死傷約6000多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
擊毀印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
印軍士兵死亡25000多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印軍多名將軍。
印度工業中心和海港的喪失使印軍在印度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南華軍憑藉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兩翼突破戰術給印軍以毀滅性打擊。
南華軍佔領印度的最重要工業,商業城市和港口使印度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這樣印度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本土供應。
與南華兩個航母編隊對陣的是由賴特少將所指揮的印度印度洋艦隊,這隻主要由以一個航母編隊爲主混編而成的部隊。
在南華海軍看來,這支艦隊訓練不良,裝備更差。
戰鬥持續到第二天,南華軍就像平時演習一樣,非常輕鬆地向印度的印度洋艦隊快速進攻,岸上的印軍車輛從四面八方退往後方。
從孟買港口出城的三條公路上擠滿了卡車、推著大炮的牽引車、裝載著槍炮的卡車以及小轎車、牛車等。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南華方面竟沒有在此時出動他的航母上的艦載機,來打擊地面這一股龐大的後撤洪流。
顯然,南華沒軍打算爲控制這座城市進行戰鬥,原來的作戰計劃也是將這個城市交給印度發對派。
此時,南華聯邦的指揮官好像忽視了運用空中優勢摧毀城市北面兩處重要的橋樑,這兩座橋是向印度中部腹地撤軍的咽喉要道,只要南華軍在橋上扔兩顆炸彈,就可將後撤部隊的道路切斷。
就像歐洲戰場,站在敦刻爾克的德國人沒有對正在候車的英法軍隊發起致命一擊一樣,南華軍隊也沒有利用空中優勢來加強進攻,沒有襲擊在唯一的兩座公路橋上擁擠的車輛和士兵,也沒有摧毀橋樑。
局部戰爭結束了,匆匆趕來的英國已經七十六歲高齡的克里特勳爵臨走對印度首席談判代表梅農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很遺憾。但我要說的是,只要你們不主動挑釁,我以我的名譽保證,南華聯邦不會找你們的麻煩的。
翻翻世界歷史,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很難用非軍事手段解決,何況,所謂爭議地區根本就是要爭議的,到底是是屬於誰還不一定?
印度人放棄幻想吧,不靠強大的軍力,不通過強硬的戰爭,領土是要不回來的。
如果現在我們還不夠強大,不宜運用戰爭手段,那就將問題擱置,讓有能力的下一代解決,或者等我們強大了再解決,千萬不能進行這樣註定我們要忍受屈辱的談判。
梅農暗暗地下著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