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是援助索馬里的國際人道主義組織之一,在索馬里的一個救濟營外,民眾排成隊,等待領取熱食,在兒童喂養中心,孩子們張著大嘴,等待救援人員手里的花生醬,這就是WFP駐索馬里工作人員日常經常面對的場景。
在摩加迪沙全城,有23家WFP支持的熱食提供中心,他們還向摩加迪沙6家主要醫院免費供應熱食,通過摩加迪沙全城19家營養中心和健康診所,WFP為上千位5歲以下的兒童提供特殊營養支持。
WFP駐南華聯邦辦事處工作人員許楠向本報提供的資料顯示,非洲之角是脆弱的地區,飛漲的糧價早已讓窮人連最基本的食品開支都無力承受,當地遭遇嚴重旱情,即便最微小的降雨量波動都會成為壓垮普通民眾生計的最后一根稻草。
WFP副執行干事、首席運營官阿米爾-阿卜杜拉向媒體介紹說,在肯尼亞北部以及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WFP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增加食品供應量,幫助從饑荒地區逃出來的難民。
工作人員總是聽到掙扎在生存邊緣的人講述讓人痛心的故事母親帶著孩子跋涉數周尋求援助,子女們往往因為太虛弱而死在路途上,即使能僥幸活命,索馬里兒童還是面臨更多的生存考驗。
7個月大的法拉赫,剛出生時只有3.4公斤,皺皺巴巴的皮膚使他看起來如同老者,法拉赫的皮膚非常容易破損,若是媽媽阿西阿胡-達格妮不小心摁了一下,也有可能導致法拉赫皮外傷,進而引發感染。
“這是嚴重營養不良的反應。”國際救援委員會的營養師希拉特-阿明如此解釋,他坦言,法拉赫存活的幾率只有50%。按照正常的體重標準,他這個年齡段的嬰兒至少應該有8公斤重。
在一個救濟營里,蒼蠅們圍著法拉赫打轉,達格妮則用自己頭巾的一角充當扇子,不停地驅趕蒼蠅,就連哭泣,法拉赫都顯得有氣無力。
這時,達格妮會搖晃躺在臂彎里的法拉赫,隨之低語數句,她認為自己不稱職,孩子生病了,她的心也病了。
達格妮育有7個孩子,一家人住在肯尼亞,靠近索馬里的邊境處,同卡爾圖姆一家一樣,達格妮一家原本依靠放牧牛羊過日子,干旱讓牛羊饑渴而死,一家人只能另尋出路。
不久前,達格妮帶著孩子從肯尼亞北部,徒步數百公里,來到位于邊境處的救濟營,祈盼獲得新生,在救濟營的病房內,達格妮日夜守著孩子。
同一間病房還有很多其他的母親和嬰兒,不少人的手上和頭上都扎著針頭,接受輸液。
在達格妮眼中,這是她目前所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生活,這里除了吃喝有保證之外,還有給孩子看病的醫療設施,“我們已過上了舒適的生活,沒人想離開這兒了。”
而據國際救援委員會營養師希拉特透露,他們從未把法拉赫可能夭折的消息告訴達格妮,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要盡量給災民們希望和鼓勵。
災民從四面八方集中到救濟營,如此情形使得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加大了對東非地區饑荒的救援力度,包括聯合國難民署、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國際紅十字會等在內的重量級援助組織,正在索馬里、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東非干旱地區,展開全方位的生死大營救行動。
8月15日下午,南華聯邦國務院總理段曉宇宣布,南華聯邦政府將再向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提供約3億5000萬元南華幣緊急糧食援助,此前三天,南華聯邦政府宣布向受災的非洲國家提供1億9000萬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
據WFP駐華辦事處工作人員許楠介紹,南華聯邦政府的義舉贏得了WFP的贊賞。
娜塔莎-斯科里普特是WFP駐埃塞俄比亞的工作人員,她已加入到埃塞俄比亞南部多羅奧多地區饑荒的救援行動中。
多羅奧多緊挨著索馬里南部邊境,娜塔莎向本報記者介紹稱,不同的災民會有針對性的相異待遇,針對當地有家有戶的災民,會發放一個食物籃,其中包括植物油、玉米和大豆的混合糧食、白砂糖和精鹽等。
對于那些營養不良,只能在救濟營接受救助的饑民、哺乳期婦女和兒童等特殊人群,他們會收到補充體力的營養品。這些營養品主要是高能量的餅干和花生、大豆類的其他食品,它們能快速補充人體必需的多種能量和元素,因而成了最為經濟實惠,也最現實的援助。
WFP專門為嬰兒設計了一些特殊的食品,比如超級谷物,它是一種以谷物和大豆為基礎,配以基本的微量元素、干牛奶粉、糖和脂肪的混合食品,用于6個月大至23個月大的中度營養不良嬰兒。
如今,埃塞俄比亞多羅奧多地區共有12萬饑民,其中很多人生活在救濟營中,很多人從遙遠的家鄉趕到救濟營,每來一個人,娜塔莎等工作人員就立刻為他們送上高能量的餅干,幫助他們恢復體力。
在娜塔莎眼中,這些災民既普通又善良,“他們非常友好,時常微笑,我問一些小孩子今后的打算,他們說想當醫生或老師,我親眼目睹了人類堅強的求生意志。”
聯合國難民署的官員巴巴拉-巴洛克向本報記者介紹說,目前在肯尼亞、索馬里、埃塞俄比亞等東非地區,共有6名該組織的協調員負責當地的糧食援助。
巴洛克稱,在一些救濟營內,他的同事親眼目睹了災民們爭奪糧食援助的激烈場景,在有的救濟營中,一些千里迢迢趕到摩加迪沙的災民,因為搶不到糧食而抱怨不已,年老或者體弱多病的災民更是如此。
有鑒于此,聯合國難民署調整了食品分發的方式,在7月底8月初,他們開始逐一前往救濟營發放成包的救援物資,其中包括折疊式水袋、水桶、鍋、碟子、碗、杯以及其他餐具。
聯合國難民署分發的救援包使當地10多萬人受惠,預計今后還將擴大10萬多人的受援規模。
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就非洲之角饑荒召開高級別官員會議前夕,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迪烏夫說,國際社會對非洲地區進行緊急援助的同時,必須重視造成饑荒的根源所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加大對農民的投入是解決非洲之角地區饑荒的長遠方案。
迪烏夫表示,糧農組織計劃支持那些處于困境的政府,幫助它們應對當前的危機,“非洲之角地區面臨著顯而易見的危機:當地民眾受到干旱的威脅而奄奄一息,我們必須保證他們獲得食品、水、住所和醫療保障。”
迪烏夫強調,造成饑荒問題的根源必須得到解決。他舉例說,亞洲地區農田灌溉面積所占比例達到38%,而在非洲之角地區這一比例只有1%。
“在非洲之角地區,八成民眾依賴種植莊稼和發展畜牧業為生,我們必須保證農村的灌溉水平獲得提升,必須保證他們飼養的動物能夠健康生長。”
迪烏夫認為,需要保證當地民眾能夠獲得種子、化肥、飼料和疫苗等必要的生產資料。“要幫助那些正在遭受饑餓威脅的人,這些都是基本而必須采取的措施。”
聯合國糧農組織18日在總部羅馬舉行高級別業務會議,討論非洲之角地區糧食危機的應對方案,會議強調解決危機須重視其根源所在,防止危機繼續惡化。
糧農組織認為,干旱、地區沖突以及高糧價引發了非洲之角地區的糧食危機,但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該地區對農業的投入不足以及對自然資源缺乏有效的統籌管理。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是聯合國系統內最早的常設專門機構,宗旨是提高人民的營養水平和生活標準,改進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改善農村和農民的經濟狀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并保證人類免于饑餓,屬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各成員國間討論糧食和農業問題的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
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是由聯合國和FAO合辦,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是聯合國內負責多邊糧食援助的機構,宗旨是以糧食為手段幫助受援國在糧農方面達到生產自救和糧食自給的目的。
援助方式分緊急救濟、快速開發項目和正常開發項目3種,該組織正從一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的機構轉變成一個參與農業發展的機構,目的是穩定糧食供應體制并降低對糧食援助的依賴程度。
梅婷婷擦了擦眼淚,“我改主意了,基斯馬尤的部族武裝要給他們飛機和一切需要的東西,但我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