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止看著眼前這張通體暗紅的琴,琴的尾部顏色更加深一些,似乎是經過火的炭燒,他突然想起從史書中看到的一段史料,大驚之下不口而出,“這琴難道是焦尾?”
四周久久的沒有聲音回答,許久才聽到有聲音遠遠地傳來,“公子既然知道這張琴叫焦尾,就該知道其中的故事,老朽不知有生能否再見到公子,但是希望公子真能像蔡邕那樣一旦認定了一件事情,即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蹦锹曇魸u漸地遠了,四周只剩下歸鳥掠過樹林的聲音。
劉一止心下莫名的悲傷起來,他緩緩撿起那張琴,突然感到琴的反面有一處凸起,他輕輕反轉過來,琴的反面的正中果真有有另一塊凸起的木板,那木板的顏色極其鮮艷,顯是認為固定上去的,他用力摳動,那木板果真被摳了出來,在木板和琴的底部之間夾著一張絹帛,劉一止展開來,剛讀到開始就大吃一驚,那上面分明寫著:元素任經略已久,細思以往兵法大家只以兵法為要,雖有其理,但元素結合自身帶兵經驗覺一戰成敗并不僅在兵法,故以大拙之筆道來,遂成此書,計三十六卷,元素不才,命其為《經略紀要》。他實在想不到天下人夢寐以求的《經略紀要》,竟被夾在焦尾的夾層里,或許冥冥中自有天意吧,自己能在袁公祠前得此書卷,大概是袁公助自己能成就平倭興南海之事吧!
他朝“將軍祠”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將那張絹帛放入懷中,抱起焦尾琴,匆匆往回趕去。
劉一止回到客棧時天色已晚,但他現在心里想的只有懷中那絹帛上面的《經略紀要》,有了此書,對他興復定海一帶實是極大的幫助,所以他現在想做的就是一心研讀此書。他徑直上了二樓,剛想推門而入,蘇紫芝一臉慌張地從他身后匆匆而過,比他搶先一步推門而入,劉一止懶得說他,剛想進入房間之內,那扇門竟然“砰”地一聲在自己的眼前關住了,劉一止正待開口詢問,身后又闖過來兩個人,那兩人手持兵器,一臉的兇神惡煞,粗魯地向劉一止問道:“你見過個身穿青色衣服像個女人似的年輕人沒?”劉一止正在火頭上,懶得搭理他們,用力推了一下門,那門竟然紋絲不動,顯是在里面被反鎖了,他只好側身站在一旁等蘇紫芝來開門。那兩人見劉一止對他們不理不睬而且去推了一下門就抱手站在了一邊,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要找的那人就在眼前的這間房間里。其中一人對另外一人使了個眼色,那人就一腳踹向房門,門應聲而裂,兩人一下子就沖了進去。
只聽到兩聲“哎呀”,那剛剛沖進去的兩人就倒飛回來,劉一止看那人臉上左側臉頰處各有一道紅印,然后還沒想明白那是什么,就看到兩只鞋子緊隨而出,又聽到蘇紫芝的聲音說道:“干占姑奶奶的便宜,想找死啊,還不快滾?”那兩人連忙起身飛似地沖下樓去。
這一切都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甚至容不得劉一止去想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當他轉身要進入房間時,抬頭看到眼前的蘇紫芝不大吃一驚。
蘇紫芝似乎對眼前劉一止的驚訝很滿意,一臉笑容的說道:“喂,發什么呆呢,沒見過女扮男裝啊,怪不得世人兜最迂腐者莫屬書生呢?”劉一止臉上火燙,他自幼受儒家教育,深知“男女有別”,沒想到竟和一個女子一路上好多個晚上共處一室,他避過蘇紫芝緊盯著自己的目光,側身繞過她,進入了房間。
劉一止雖然對“蘇紫芝是女的”這一事實還是感到異常的尷尬,但他心知當下之緊要乃是仔細研讀《經略紀要》,他聽那老者對軒轅木的對話中似乎也頗含忌憚,他雖然不知道他們究竟為了何事而起爭端,但《經略紀要》想來軒轅木也是勢在必得,假若他從那老者身上得不到,必定會聯想到自己身上,當下最緊要的乃是把這經略紀要熟記在心。他從頭看來,不僅大大佩服起袁元素的智慧和膽識來,原來這本《經略紀要》很大一部分都是歷代兵法大家的精華部分,但是其中又不僅僅包括兵法,內容之廣泛牽涉到地形,機械,兵器,民富,武功,糧草等等,他自幼苦讀,加上也研習過歷代兵法大家的著作,再加上《經略紀要》中的有關解讀,所以記憶起來并非難事,只是武功這一塊他從未涉及,他轉頭看見蘇紫芝玩弄著手中的一塊玉佩,沒好氣地說道:“你過來看看,這些可對你有用?”蘇紫芝本來就好奇那書生呆子一晚在埋頭做些什么,聞言不大感興趣地湊過來,她看到那張巨大的絹帛,心想有什么好看的,正待轉身離開,不經意間看到劉一止手指所指的方向的幾行文字,大感訝異。
她一行行讀來,驚訝之心不減反而更深,原來這張絹帛上面所收錄的乃是武林中各個門派的秘笈,她當下把這塊撕下來,在一邊慢慢讀來。劉一止本想讓她記住,但是看她那從容不迫的樣子,劉一止只好作罷,心想只那塊不會造成很大影響吧,當下把手中余下的絹帛靠近燭火繞掉了。
翌日一早,兩人打點行李結完帳就開始出發。雖然劉一止一再地要求蘇紫芝恢復男裝打扮,但蘇紫芝卻充耳不聞,毅然換了一身女裝。蘇紫芝一路之上不停地把手中的那塊玉佩,劉一止細細看來,晶瑩剔透,毫無瑕疵,也果真算上是一塊上好的玉佩。突然聽見有人大喊道:“看,那不是公子的玉佩嗎,站??!”劉一止還在沉思間,蘇紫芝拉了他一把,說道:“你傻啊,快跑!”劉一止不假索,跟著蘇紫芝跑了起來。
兩人跑了好長一段時間,劉一止突然問道:“他們找的是你吧,我跑干嘛?”蘇紫芝笑笑,說道:“你不想跑,你就留在這里吧,他們可是把你認作我的同伙了,你要想被抓的話,就盡管慢慢走好了?!眲⒁恢勾蟾袩o奈,只好繼續跑起來。
附:焦尾(詳見有關史料)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制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于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制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敖刮病币运鼝偠囊羯吞赜械闹品劽暮!?
蔡邕CàiYōng(133-192),字伯喈BoJiē,陳留圉人也。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后人也稱他“蔡中郎”。蔡邕為人正直,性格耿直誠實,眼里容不下沙子,對于一些不好的現象,他總是敢于對靈帝直言相諫。這樣,他頂撞靈帝的次數多了,靈帝漸漸討厭起他來。再加上靈帝身邊的宦官也對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靈帝面前進讒言說他目無皇上,驕傲自大,早晚會有謀反的可能,蔡邕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自知已成了靈帝的眼中釘、肉中刺,隨時有被加害的危險,于是就打點行李,從水路逃出了京城,遠遠來到吳地,隱居了起來。
蔡邕愛好音樂,他本人也通曉音律,精通古典,在彈奏中如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也逃不過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彈琴,對琴很有研究,關于琴的選材、制作、調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獨到的見解。從京城逃出來的時候,他舍棄了很多財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丟下家中那把心愛的琴,將它帶在身邊,時時細加呵護。
在隱居吳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撫琴,借用琴聲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反遭迫害的悲憤和感嘆前途渺茫的悵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里,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里啪啦”地響。
忽然,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不好”,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的人,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大聲喊道:“快別燒了,別燒了,這可是一塊做琴的難得一見的好材料?。 辈嚏叩氖直粺齻?,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后精雕細刻,一絲不茍,費盡心血,終于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
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人們叫它“焦尾琴”。
此文中對“蔡邕烈火中取桐木一事”,為了迎合情節需要,有偏解,取認準事情,一心去做之意,以此來突顯劉一止的以后的所做所為和性格。
注:文中的有關焦尾的資料來源于百度,非筆者個人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