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自然是唐轍本人。第二位,是方纔第一個站起來爲難楊舉的人。此人身形不高,可卻長的一副精瘦模樣。徐胖子見到此人,趕緊悄聲在俞仁耳邊提醒道,“老大,這人你可要小心了。這人名叫王世基,背地裡,大家都叫他矮腳虎。我聽我在萬鬆書院裡讀書的一位表哥講過,這個矮腳虎是他們萬鬆書院的一害。
在書院裡,大多數的學子都要向他交保護費。如果不交,便會被他和他的一班兄弟爲難。有時候還會被他們攔在回家的路上,暴打一頓。”
“幹嘛他們不跟書院裡的先生說?”俞仁不解的問。他小的時候,也曾遇到過這種大學生欺負小學生的事,而且曾身受其害,所以對這種行爲,俞仁也是深惡痛絕的。
“說了,沒用。這矮腳虎精明的很。先生在的時候他表現的很聽話,更加上他與先生的第一得意門生——唐轍,拉上了關係。有唐轍幫著他們在先生面前說好話,每一次事發,先生都只是輕輕責備幾句便放過了他。因此,他們才這樣的有恃無恐。
俞仁點點頭。其實,他對這個王世基並不很在意。必竟,在書院裡能欺負同窗,不代表在戰場上就能打仗。這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可是,接下來的三名選手,就不能不讓俞仁動容了。
這三個人分別是李顯忠和他的兩名手下,李六、李七。這李顯忠的伸手如何,俞仁到現在還沒有機會見到,可是他的箭術,他可是老早就領教過的。而李六李七的手段,更是俞仁親身領教過的。
如果光是一個李六,俞仁相信自己憑最近幾天在船上向曹文詔和他的書童曹安學來的那十招,如果能夠充分的發揮自己的進攻優勢,應該還勉強能夠應付。可是要對付李七就萬萬不行了。這李七的手段,那比李六高出可不僅僅是一點點了,當時在福州城外,俞仁親眼見到他與那李逵模樣的山賊頭子交手。那樣勇悍的人,都招架不住,俞仁相信自己這羣人裡,應該沒有人能頂的住這個李七的進攻。
不過,話既然出了口,那就沒有反悔的餘地了。反正對於他來說,參不參加科考也都是一樣。以他現在對四書五經的瞭解,就是去參加科考,也只能交白卷。不過,他還是爲盧象升擔心。
“兄弟,你是不是再考慮考慮?這幾個人可不太好對付。那三個後來的,我都認識,他們都是遼東李家的人,都是曾上過戰場的。特別是最後站起來的那個李七。此人伸手不凡,而且膽識過人,我曾見過他一人獨擋數十名兇悍山賊,而面不改色。”俞仁小聲的在盧象升的耳邊提醒著道。
“俞兄放心。此事我既答應,便不會改。聖人云: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無論勝敗,我盧象升絕無怨言。”
俞仁沒想到盧象升還是個剛烈漢子,不由的對他又高看了幾分。“好,就憑你這一句話,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兩人臺下小聲的說著話,臺上的楊舉已與唐轍定好了比試的時間和細節。正式比賽訂在七天之後,地點約在吳山腳下。時間所以定的較晚,主要是楊舉的一再要求,他認爲自己的這五個人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需要幾天的時間溝通。而唐轍爲了達到最終令楊舉不得參加科考的目的,也不好逼的太緊,以免已然成功了八分的計謀又要泡湯。
唐轍與楊舉約好時間地點,便帶著他的三十幾人先走了。茶樓裡,那些士子見此,也都紛紛準備離去。這些人中,其實大多數都是東林黨的支持者。可是,要讓他們拿自己的功名和士途來做賭注,與萬鬆書院代表的浙黨一較高下,他們卻都沒有這個氣魄。必竟,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他們從小所受的儒家的出世思想影響,一生所努力追求的,便是功名二字。
在這個時代裡,讀書人幾乎沒有別的出頭的途徑,唯有一條路——參加科考。一朝榮登桂榜,光宗耀祖,他們人生的第一個使命纔算是完成了。雖然讀書人中真正可以考中舉人、進士,入朝爲官的,少之又少。但你要讓他們真的放棄這個機會,卻比殺掉他們還讓他們難受。可是,眼見著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被人無情的打擊,他們卻只能乾瞪眼,這些人的心裡也是難受的。
因此,這些東林的支持者,大多都是帶著歉疚的心情離開雲間茶樓的,爲他們不能在東林與萬鬆書院較量的關鍵時候出一分力,而內疚。
楊舉不愧是個聰明人,他一眼便看穿了這些士子們的這種心態,他正是要充分的利用衆士子的這一種內疚的心情。於是,唐轍一離開茶樓,楊舉便大聲的向著臺下的衆士子道,“至庸十分感謝各位對我東林的支持,雖然因名額有限,不能讓更多的年兄參加與萬鬆書院的這一場比試。可是,至庸對衆年兄的感激之情,卻不敢稍減。至庸來時,帶來了幾本先生最新板刻的專講‘致用’的新書——《明經世文暫編》。一會兒,我會讓人在門口發給衆位年兄。
凡到場年兄每人一本。”
這些茶樓裡的士子們本來一個個都垂頭喪氣的樣子,這時聽到楊舉的話,又都高興起來。這當然並不僅僅是因爲楊舉的送書,更重要的是楊舉對他們的重視。讀書人向來都有這個毛病。他們不怕吃虧,最怕別人瞧不起。楊舉的這幾句話,無疑是擡高了衆人的身份,使他們的面上也光彩起來。
而對於楊舉來說,無論此次與萬鬆書院的比試是勝是敗,他都要盡力的拉攏士子們的心。這是他們東林黨一向以來的傳統,也是他們一向來的優勢,所以,他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在各地的士子們心中樹立起東林黨的良好形象。
在古代社會,由於沒有電視、互聯網這些新聞媒體,文人們便成了社會輿論的中心和代表。誰贏得了天下士子之心,也便是贏得了輿論、贏得了民心。
而浙江,向來被浙黨看作是大後方和老巢,浙江的士子們,也幾乎全是浙黨的支持者。爲了能在浙江這個對手的大本營裡播下種子,楊舉他們這一次也是花了心思和血本的。
好在,東林黨的多數重要人物,都是家資鉅富。錢,對他們來說,倒不是什麼問題。
送走了這些捧場的客人,就該輪到俞仁他們這四位重要人物了。當然,還有一位不太重要的徐胖子。
俞仁看了一眼早於他們報名的兩位仁兄。這倆位是一對兄弟,兄長叫吳鵬,弟弟叫吳鷹。這兩兄弟長的有五六分相似,都是屬於一表人才型的。不僅僅身材修長、面色白皙,還都同時留著一小縷淡淡的鬍鬚。兩人也不是浙江人,原籍松江府,不過是隨家人暫住在杭州。
可是考試的時候,他們還是要回原籍考的。明代的科舉制度便是如此,這就跟我們近代的中考、高考要回原籍考差不多。
俞仁看到這兩兄弟嘴上的鬍子便感覺不舒服,看他們模樣,不過二十五六,也只比俞仁大五六歲,卻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
楊舉與幾人客套了一翻,便親自領路,將五人引上樓。
吳氏二兄弟也不客氣,當先便跟著楊舉身後上了樓,在盧象升的推讓下,俞仁只好跟著吳氏二鳥的屁股後面上了樓。
俞仁才走到樓梯口,便見方纔的那個小廝還站在原地。只是這時,他已換上了一副討好的笑容,似乎很怕俞仁跟他算方纔攔架的罪。俞仁並不多看那小廝一眼,便直接跟在幾人後面上了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