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章 謀造火器

天啟元年四月一日,還不到辰時,遼陽城內那些留著不肯走的部分酒肆便已開門營業,居然也能一片喧鬧聲,猶如太平盛世般的光景。自然,這里面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不是屬于蘇翎的官兵。

總兵官李光榮如今統帥這一萬五千人馬,除了在西門外應景般地駐扎了幾千人,大部分的士卒、武官,都一樣在城內入住。當然城墻上也開始部署兵力防御,但區區數千人,連遼陽城一面城墻都不能站滿,所起的作用,不過是望而已。另外再加上幾處城門必然要有兵力守護,能見到幾十名官兵戰力,其余城內大部分的官兵,可都是無所事事。

這些兵可都是懷揣著不少銀子的,那些武官們更是少說有數百兩銀子的余額。大明朝廷自遼事糜爛以來,發往遼東的軍餉是越來越多。迄今為止,總數早已超過千萬。當然,這些銀子并非都發往遼東,大部分都用在各種軍需、募集新兵以及從沿邊各鎮調集的兵馬的糧餉上了。

李光榮下屬的這些士卒、武官,是雜七雜八,哪兒的人都有,原本李光榮是在廣寧一帶駐守,原額兵馬也不過數千而已,甚至其中肯定也是不如上報到兵部備案入冊的那樣足額。這次被袁應泰數道催兵令所鞭策,其中后面數道文書中,袁應泰甚至直言遼陽一帶已無建奴人馬,且許諾一旦到了遼陽,當即會上奏朝廷,給予升職的許諾。

那李光榮這才起身召集兵馬,并且沿路不斷收攏潰兵,這一路上近十萬的敗兵,真心返回遼陽的難以估算,但李光榮還是招集到數千人,隨同其本部兵馬共返遼陽。其中有川兵,有來自河南的毛兵,以及浙江兵。還有一部分是家便在遼陽附近的遼東本地的士卒。

李光榮也知道,要赴遼陽,兵少了可不行,這使得其甚至拿出一部分自己的私家銀子,用來募集那些看起來的確可以用得上的兵。這些銀子李光榮并不算太心疼,總之一切都會有朝廷給補上。多出一倍已說不定。

要說大明朝廷沒錢,可未必屬實。單說這不論是募兵,還是調集沿邊各鎮地兵馬,一律先給安家錢糧,這一部分,自五兩以至十五兩不等,天知道是憑的什么標準。當然說得還是合乎情理,當兵打仗,自然要給兵士一個養家糊口的保障。這一點。在朝廷之上的文官們倒是有點良心,知道這是人心所向,不得不辦。

但這朝廷的好意。到了沿邊各鎮,以及各地衛所,卻先被領兵武官們截留一筆。平日里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怎么會不趁機填補一下?不過,除去那些借故推托,始終不肯挪步地,其余奉令啟程的武官們,還是發下大部分的安家銀子,畢竟要靠這些兵賣命。那些填補的太狠的。這路上便出現了兵變,或是逃亡的變故。

接下來,便是鎧甲、兵器、馬匹銀子,這一部分,朝廷也是撥付出來的。大約鎧甲、兵器,每人也有五兩左右,但這要除去朝廷令工部打造出來甲杖器械分派下去的部分。朝廷平日里積攢下來的軍需,完全不夠用來武裝所有地兵馬,再說平日里朝廷對于軍伍。只重視邊關部分,大部分衛所軍人,都得自備鎧甲兵器。還有馬價銀,約按十五兩撥付,這是一個通價,倒是沒多少出入。可除去武官們的截留外,那些心思靈動的士兵,也會在鎧甲、馬匹上動腦子,鎧甲甚至有用紙糊出來裝樣子地。而馬匹。則專挑羸弱老病的,自然是貪便宜。至于倒斃途中,自有長官再向朝廷伸手,若是逼著賠補,便立即逃亡。

剩下的大部分餉銀,則是糧草、與月餉,糧草的機會,讓給專門設置的督糧文官辦理,而月餉,從每月一兩,到每月二兩不等,家丁們更是加倍。這從遼事興起以來,李光榮一部一直在廣寧一帶,幾乎沒有什么戰事遇到,可以說是白白領著糧餉,也僅僅是守堡、望而已,豈不能積攢下銀子?是故如今這遼陽城里的兵,雖然袁應泰袁大人沒有銀子去“激勵”,卻也還算是守規矩,不鬧事。可是這是遼陽城啊,遼東第一大城,盡管空了大半,可還有近萬的人口未走。那些心思靈動,或者說舍不得家產的人,怎么會放棄這個機會?只是不知道這些人到底在家中藏了多少糧食、肉食,居然也有十幾家酒肆開業,連伙計都不少一個。蘇翎得知這個消息時,還真想不出這些人是怎么躲過努爾哈赤的搶劫地。蘇翎所部畢竟還打著明軍的旗號,不會做出入戶的舉止,可八旗兵難道也守規矩?

這當然只是偶然一念罷了。這些暫時忘卻遼陽危機的士卒們,到也算是為遼陽增添了幾分人氣,袁大人似乎也希望這樣,所以,那位第一個投奔袁大人的張神武,帶著自己的家丁巡視時,只要不是鬧得過分,也不加干涉。

這日一早。蘇翎便命鐘維澤再次去準備全軍幾日食用地炒面干糧。遼陽城內地糧草本就剩得不多。蘇翎也不必去省。袁大人自然會去想辦法。

哨探們在清晨又一次稟報說。虎皮驛一帶仍然不見敵蹤。蘇翎便也未催著大軍啟程。讓兵士們好生放松一刻。所以直到辰時。蘇翎所部一萬多人。依舊在遼陽城內。這讓一早起來地袁大人存了幾分心思。以為蘇翎也改了主意。預備留駐遼陽。

蘇翎此時正與郝老六、顧南、郭杰中說事。可完全沒有袁大人期盼地那種心思。整個遼陽城如今除了有幾萬官兵。可是絲毫沒有長期駐守地條件。整個態勢依舊如蘇翎設想地那樣。向著有利于蘇翎地方向發展。即便袁應泰有此一變。可按蘇翎地估算。袁應泰不解決糧草問題。光是集兵。遼陽遲早會再次陷落。

蘇翎望著剛剛從城外大營趕回來地顧南與郭杰中。問道:“如何?都留下多少人馬?”

顧南笑著說道:“大哥。我那營選出一千二百名。”

郭杰中跟著說道:“大哥。我留下一千零九十人。”

蘇翎說道:“好。這就夠了,相信你們自己挑的兵不會差。如今加上原有的五百黑甲騎兵,你們也各有一千五百人馬了。這便是你們兩營的骨架,以后在逐步招兵,會給你們一個滿員。”

“是。”顧南與郭杰中一齊應到。

“你們兩營地鎧甲器械、馬匹,可曾留足?”蘇翎又問。

“都夠了。”顧南答道。郭杰中也點頭附和。

“好,你們這就回去,往弓長嶺扎營,所有糧草器械都帶上,遼陽城里還剩下地,能用得上的都搬走。弓長嶺地大營要扎得堅實些。”

“是。”

“以后你們兩人就駐守弓長嶺,糧草我讓袁應泰給你提供。另外,派兩百人去東山,就地駐扎。”蘇翎說道。

“二百人?”郝老六不解。“去東山守什么?”

“守是守不住的。”蘇翎笑著說道,“東山的鐵,可不能停了。這二百人不過是給那些礦工一些保障。到時候讓胡德昌再派人去,運些銀子去重新開礦冶鐵。”

“這么快?”郝老六問道。

“那努爾哈赤不知在干什么,既然他不來,我們也不能總等著,我們先干我們的。”蘇翎說道。

東山一帶地鐵礦,自遼陽開戰起,便停滯下來,管事官員早已逃空,蘇翎這是直接接管。運銀子不過是給工錢。可比原先用銀子買鐵劃算的多。

“我們這就開始?”郝老六臉上流出笑意。

“當然。”蘇翎回答的十分干脆。

這接下來的事情,原本是計劃著等努爾哈赤徹底消亡之后的。可這么些天,努爾哈赤并未出現預想的那般激烈反應,或許是蘇翎等人對其估測得過于高了。既然已經能夠掌控形勢,何不提前呢?再說如冶鐵等等事宜,本身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一日有早一日的好處。

“那我們馬上回鎮江堡去。”郝老六說著,便站起來,那架勢是說走便走。

蘇翎卻坐著沒動。像是在思索什么。郝老六等人只得等著,看蘇翎還有什么部署。

“郝老六,你的營還能再走個半月么?”蘇翎忽然問道。

“可以,只要糧草不愁,再走一月都行。”郝老六對自己地營有十分的把握。

“好,”蘇翎站起身來,說道:“你的營不直接回鎮江堡,先去牛莊,給我清理一遍。將那些投建奴地大戶斬草除根。”

“是。”郝老六答道。

“然后。你將海州、蓋州、復州、金州都走一遍。一邊召集人手,一遍收集糧草。將有用的工匠都遷到鎮江堡去。”蘇翎說道。

“要去旅順么?”郝老六問到。

“不必,到金州便返回鎮江堡。旅順我會讓馮伯靈去接收。”蘇翎說道。

“是。”郝老六說。

“你們,這就去吧。”蘇翎下令。

顧南、郭杰中與郝老六便相繼出門,向各自的營奔去。

蘇翎又獨自琢磨了一陣子,這才帶上護衛們,再次前往經略行轅,面見袁應泰。

一進袁應泰的府衙大門,蘇翎又見到幾位面生的武官,想必又有來援的兵馬到了。

果然,袁應泰介紹說,是原任遼東都司簽書尚志弘,剛剛升為游擊將軍,還有一個叫毛鳳聞,原是鎮西堡守備也才升職為游擊將軍。這二人只帶來三千人馬,不過,晚到了這一日,還順便帶了些糧草,讓袁應泰大增信心。盡管不多,可讓運糧的苦難出現幾分好兆頭。

那二人見是鎮江參將,一齊行禮,蘇翎也不多理睬,仍舊請袁應泰密議,袁應泰便令其退了出去,廳內只剩下二人,再加一個何丹旭。

“蘇將軍,可是要留在遼陽?”袁應泰依舊對這個問題抱有希望。

蘇翎搖搖頭,說道:“袁大人,我這次來有幾件事要與大人商議。我還是要回鎮江。”

袁應泰強忍著不露出失望的神情。問道:“你有何事,盡管說。”

蘇翎想了想,在心中排了一下順序,其實要講給袁應泰的事可都是好事,不知袁大人是否為此又多幾分駐守遼陽地心思。按眼下袁應泰召集兵馬的速度,盡管也已算是異于平常。但對蘇翎來說,遼陽人馬越多,只不過是將廣寧一帶的兵力,換到遼陽,讓以往防御蒙古的一面徹底敞開。估計袁大人是急得狠,完全不顧及蒙古人的威脅。這若是讓朝廷上的文官們知道了,定少不了一番彈劾。

“袁大人,”蘇翎還是開口,說道。“你這些人馬,可都是廣寧調集而來地?”

“是。”袁應泰微微嘆氣,說道。“如今也只有廣寧還備有兵馬,那些敗兵都無法召集。至于山海關之內,數日之內是不能指望的。”

“那蒙古人呢?”蘇翎問道,“大人不怕廣寧有失?”

顯然袁應泰是深思過的,面上地神色倏然變暗,說道:“不可兩全,唯有遼陽在先了。”

蘇翎一笑,說道:“我在給大人一件功勞。”

“功勞?”袁應泰苦笑一下,遼陽眼下的處境。已經如坐針氈,還談什么功勞。實際上大部分的指望,都在努爾哈赤身上,袁應泰就盼著努爾哈赤晚些動手,最好拖個一年半載地,好讓其有時間好好收拾這個爛攤子。

“我那一部人馬,已經將宰賽救出。”蘇翎說得清晰,也很慢,以便袁應泰可以反應過來。

“宰賽?”袁應泰初時迷茫。但隨即眼睛一亮,這遼東形勢,經如此一番,再沒點反應,也便當不起這個遼東經略了。

“你說的可是屬實?”

“屬實。”蘇翎面不改色。

“這么說,蒙古那一邊,暫時無慮?”袁應泰說道。

蘇翎點頭說道:“不僅如此,我已聯絡宰賽,令其攻打建奴側翼。”

“哦?”袁應泰第一反應。是那廣寧定然不會有危險。“你能掌控宰賽?”

對于蒙古。大明朝廷花了不少功夫,最終落得個靠銀子籠絡。每年的賞銀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漲。除此之外,再無其它良策。

“我已在蒙古那邊,留下一支人馬,以便牽制、督促。”蘇翎說道,“所以,請大人在廣寧一帶,給予其糧草接濟,并撥給鎧甲、器械。”

袁應泰聽這么一說,想了想,說道:“廣寧一帶,有巡撫薛國用,寧前道王化貞,好,我這便寫信讓其撥付。”

“袁大人,我留在蒙古的一部,由胡秋青管帶,還請大人多多叮囑,有這一部在,廣寧便高枕無憂。”蘇翎再次叮囑。

“放心,收服蒙古喀爾喀部,這當真是一件大功。蘇將軍,我會加緊辦理。”袁應泰說道。

蘇翎說道:“謝大人。還有”話音一轉,卻并未立即說出口。

這從蘇翎嘴里說出的,可都是好消息,袁應泰不免有所期待。

“你盡管說.”

“這海運糧餉之事”蘇翎說了半句“這個不會錯,只要我在,定會上書朝廷督促,海運一事,不必擔心。”袁應泰當即說道。

“另外,”蘇翎琢磨了一下,決定還是給袁應泰一個大功。

“另外,那建奴奴酋,努爾哈赤地福晉,我捉到幾個。”蘇翎說這些事,一向輕描淡寫,以此襯得袁應泰,當真是少了幾分氣度。

袁應泰這一回卻什么都沒說,只是將一雙眼睛不斷地打量著蘇翎。

“袁大人?”蘇翎叫了一聲。

“蘇將軍,這難道是天意?”袁應泰問道。

“什么天意?”蘇翎不解,這回好像換了位置。這個反應蘇翎地確沒想到。

“遼東的天意。”袁應泰感概頗多,卻只蹦出這么一句。

蘇翎不打斷再浪費時間,接著說道:“大人,這次地俘獲,有上百人,不過,路上匆忙,沒來的及詢問。殺了一半。剩下的這幾個,大人可送往朝廷。”

“好,人在何處?”袁應泰定了定神,不再分心。

“隨后送到,不過,袁大人。這一路上可要小心看管,莫要被建奴劫了去。我已派兵前往牛莊一帶,將所有叛敵之人清理一番。大人可要派遣親信之人,方才妥當。”

“好。我讓張神武押送。”袁大人身邊,這個人倒是一身是膽,可以重用。

蘇翎見此時說得差不多了,便道:“大人,我這次返回鎮江,便要好生打造鎧甲、兵器。還要鑄炮、打制火器。練出能戰之兵來。”

“如此甚好。你還需要什么,只管明說。”袁應泰全力支持。

“請大人上書朝廷,將那些能鑄西洋大炮地匠人送到鎮江堡。還有制造火藥、魯嘧銃等等火器的工匠,是越多越好。另外,還需要造船的工匠,也是越多越好。”蘇翎清晰地說出請求。

袁應泰微一遲疑,便答應道:“好,這事我會在奏書中詳細講明,你只管等消息便是。”

“謝大人。”蘇翎起身,告辭而去。

大明朝廷對火藥、火器的打造控制得十分嚴格,除了京城。幾乎從不允許各地私造,但這一回,蘇翎前面鋪墊了這么多功勞,袁應泰是否能勸得動朝廷呢?

不然地話,還得再來一次大敗之后的柳暗花明不成?

蘇翎帶著心中的幾分疑慮,返回黑甲騎兵營中,準備啟程。

郝老六的屬下已經將努爾哈赤的福晉們嚴加看管在一處院落中,這一路上,除了給些吃食。不至于餓死以外,倒沒對其有什么羞辱,甚至連話也未多講一句。對于郝老六來說,帶著兄弟們打仗才是其感興趣地事,這種戰俘,尤其是女人、孩子,若不是考慮到對蘇翎有用,恐怕一刀斬了便是。就算這樣,在撤往喀爾喀部地路上。還是殺了一半的人。算是留給努爾哈赤的警告,但這是否有效。卻不得而知。

不過,包括蘇翎在內,所有的人都未曾問過這剩下的女人、孩子當中,到底哪一個是努爾哈赤的什么人,或者是他那些兒子什么貝勒的妻妾、子孫。在與郝老六的太平哨營相聚之后,蘇翎也曾想一刀殺了算了,這般帶著也是累贅。但總想著利用一下,只是一時之間還沒想好用在何處。總之目前與努爾哈赤已經形同水火,沒有什么可講地。目前,算是給袁應泰又加了一把存身地本錢,算上這個,他這個丟了沈陽,甚至還有可能丟了遼陽的遼東經略,是否便能就此穩坐不動?

當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今蘇翎不僅得照顧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地性命,還得為其仕途順利與否操心。在當今大明朝以文官掌控武職官員的態勢,當真是個異數。想必袁應泰也應該有此想法,但形之所迫,勢之所趨,還能有別的路子可走?

文官死節者,史書上記載甚多,當然,為了一紙皇命而懸梁自縊的也不在少數,可這文官們大都是為名而已,且光鮮的死法,還能為其家人、子孫留下大部分地家產與名聲。如今袁大人可與這些都不沾邊,且遼陽不是還在手里么?蘇翎帶來這么多功勞,不管袁應泰怎么想,至少現在已經覺得,當初在鎮遠樓上舉火,是一件愚蠢之舉。不然,又如何象蘇翎所說,立下很可能實現地“平定邊疆”的大功?

蘇翎回到營中沒多久,那武科第一人張神武,便帶著自己那二百多家丁前來求見。蘇翎也不多說,將那數十人,不管是男是女,一概推給張神武,任其押解而去。

不過,蘇翎仍然暗令鐘維澤,令其派出數人尾隨,一旦有所異動,便想辦法予以劫殺。為此,蘇翎特別批準鐘維澤,讓其按照陶安峰地模式,組建一批哨探人馬,趁此機會,潛入廣寧一帶。一則與蒙古地胡秋青相互聯系,二則,為以后的打算,就此鋪墊一筆。

交待完這些事,蘇翎這才率隊出發,前往鎮江堡展開下一步的部署。

第11章 天朝小國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6章 烽火連綿第90章 借力蒙古第9章 嬌顏如雪第61章 好事多磨第31章 攻守同進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章 夜不收第9章 莽撞之余第18章 群山缺口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1章 水師一部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5章 太平新城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4章 遼東經略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3章 經略牽線第22章 劫掠軍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7章 戰馬悲鳴第4章 豪酋遲暮第4章 軍政之分第20章 部族戰爭第10章 兵鋒初顯第9章 未來基石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章 宿營地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5章 堅城沈陽第7章 六月風過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2章 兵將之選第10章 計奪寨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4章 筑江城第3章 宿營地第85章 用心險惡第1章 天災人禍第29章 新學堂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2章 扎營登州第6章 烈火焚城第3章 七恨起兵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6章 心存高遠第8章 千山書坊第12章 鎮江水師第4章 豪酋遲暮第89章 殺光慶功第84章 以火剝皮第31章 攻守同進第61章 再聚雄兵第9章 以血授職第39章 兩軍相聚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8章 草場新城第16章 大勢所趨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0章 事在人為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1章 攻守同進第93章 遷居移民第9章 未來基石第16章 嚴寒將至第56章 疑神疑鬼第21章 遙相呼應第44章 賀禮云集第74章 雙喜臨門第81章 合圍沈陽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3章 跨海揚帆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8章 群山缺口第42章 謀造火器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章 海濱遇匪第32章 山東水師第70章 天啟內帑第15章 兵事之初第32章 山東水師第79章 梟雄鼠輩第10章 計奪寨第27章 蒙古一部第60章 豪酋頹途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6章 孤注一擲第9章 嬌顏如雪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章 贈書助力第7章 蒙古饑民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4章 游擊將軍
第11章 天朝小國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6章 烽火連綿第90章 借力蒙古第9章 嬌顏如雪第61章 好事多磨第31章 攻守同進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章 夜不收第9章 莽撞之余第18章 群山缺口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1章 水師一部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5章 太平新城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4章 遼東經略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3章 經略牽線第22章 劫掠軍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7章 戰馬悲鳴第4章 豪酋遲暮第4章 軍政之分第20章 部族戰爭第10章 兵鋒初顯第9章 未來基石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章 宿營地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5章 堅城沈陽第7章 六月風過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2章 兵將之選第10章 計奪寨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4章 筑江城第3章 宿營地第85章 用心險惡第1章 天災人禍第29章 新學堂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2章 扎營登州第6章 烈火焚城第3章 七恨起兵第48章 建奴內亂第46章 心存高遠第8章 千山書坊第12章 鎮江水師第4章 豪酋遲暮第89章 殺光慶功第84章 以火剝皮第31章 攻守同進第61章 再聚雄兵第9章 以血授職第39章 兩軍相聚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8章 草場新城第16章 大勢所趨第74章 雙喜臨門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0章 事在人為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1章 攻守同進第93章 遷居移民第9章 未來基石第16章 嚴寒將至第56章 疑神疑鬼第21章 遙相呼應第44章 賀禮云集第74章 雙喜臨門第81章 合圍沈陽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3章 跨海揚帆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8章 群山缺口第42章 謀造火器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章 海濱遇匪第32章 山東水師第70章 天啟內帑第15章 兵事之初第32章 山東水師第79章 梟雄鼠輩第10章 計奪寨第27章 蒙古一部第60章 豪酋頹途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6章 孤注一擲第9章 嬌顏如雪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章 贈書助力第7章 蒙古饑民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4章 游擊將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岱山县| 玉环县| 永吉县| 盖州市| 广汉市| 泊头市| 昌乐县| 乌苏市| 丰顺县| 临西县| 同江市| 个旧市| 威宁| 连江县| 开江县| 北海市| 临洮县| 廊坊市| 手游| 赤城县| 阿拉善右旗| 井冈山市| 札达县| 新竹市| 铜陵市| 晴隆县| 洮南市| 盱眙县| 高淳县| 昌邑市| 乌审旗| 彭水| 施甸县| 静乐县| 绵阳市| 饶河县| 浑源县| 辰溪县| 宜兴市|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