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章 十萬知府

州府的六月,滿是從海上吹來的南風。嚴安途往返東日久,早就熟悉了這股味道,但這一天,這短短幾個時辰,風裡似乎帶著某些異常的變化,嚴安途一恍然,便有了幾分再世爲人之感。

嚴安途的年紀,剛過四十有二,在這商路上也走了二十多年,打從打雜、跑腿做起,一直做到如今主管山東商隊事務,也算是熬出來的結果。但到今日這一刻,那眼界才從新擴展開來。按說嚴安途這般年紀,那商事上自然有自己的一番路子,不然何以能主管一方?但以蘇翎不到三十的年紀講出主意,卻句句都似充滿“玄機”,雖然不見得如何聳人聽聞,卻是環環相扣,前後相連。

嚴安途不得不佩服,儘管蘇大將軍的背景擺在哪兒,換作旁人,即便講出同樣的主意,卻只能爲空談而已。嚴安途已經知曉前面有個胡德昌做例子,自己若要真的將蘇大將軍所說都做到了,那可是能與胡德昌比肩的功勞。若將胡德昌比作蘇大將軍所部的屋基,那麼嚴安途所爲,便是那飛挑而出的屋檐,那可是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

不過,嚴安途被蘇翎一番“啓發”弄得有些喜憂參半之餘,還得先得辦好眼下的事。

蘇翎將嚴安途留在登州府,自然是看中的其熟悉地方之處,這番談話算是意外所得。

當然,蘇翎作爲遼東新崛起勢力地首領,其周圍必然會凝聚起“有所圖”之人。嚴安途僅僅是其一而已。對於蘇翎來說,那些看起來地“巧合”,其實也是勢之所趨。大凡權勢在握的人,這都會是一樣的情形,只不過對蘇翎等人而言,這有遼東底層官兵,到如今如此“風光”,變化之大,足以掩蓋這些“看不著”的動靜。

蘇翎有所需,那些人又有所求,這兩下里,自然是一拍即合。類似的,舉不勝舉,遼東所有地變化,大都與此相似。不過,蘇翎的某些“傾向”,便決定哪些事是要“多多益善”,哪些又是斷然不可。蘇翎等人,包括那些新近成爲遼東“新貴”地武官們、管事們,可都嚐到了“言重”的滋味。當然,蘇翎作爲遼東所部最高首領,一言既出,便能引起一股風來。

嚴安途安排好蘇翎等人的住處,這接下來要辦的,便是與登州知府李尤德相關。

蘇翎既然與那趙仕哲說過,這登州府知府李尤德由自己出面應對,那麼這登州城裡的事,自然要經過嚴安途之手辦理。

大明朝知府一級的官員,作爲向上與布政使司、向下與各縣、州“上傳下達”的職事,並不算太過繁忙。即沒有各縣、州那般瑣碎,也沒有布政使司那般四處都得照應,這登州府既然位於山東最東之處,除了海防能引起朝廷關注之外,倒真是個不起眼的地方。即便是兵事,也自有各兵備道、登萊道等官員處置,也輪不到那登州知府管事,是故那李尤德地“混”字,倒也不完全是個特例。

大明朝知縣、知府等地方官員,大多是進士出身,也是熬過了科考之後得以外放就職。這說起來,官兒品級不高,但也足以“光宗耀祖”,尤其是那貧寒出身、或是家道敗落地世家大戶,更是引以爲榮之事。成了官老爺,自然要高出那些鄉紳一等,這種等級差別,可是被視爲理所當然之事的。

大明朝在地方上,那縣一級不過是四位官長,到了知府一級的,也並未多出多少。這官府辦事,多是那些書辦、衙役、捕快等出面辦理,整個登州府城內,屬於知府衙門裡地人,這加起來,也不過百多人,若是再算上各地巡檢司的人手,也多不出多少來。這官威其實不需要擺出來,那平民百姓自然就有這樣地敬畏之心。是故即便是這般少的人手,也照樣能管制幾十萬地人口。

這講規矩的人,便懂得守規矩,知府衙門裡不管是什麼人,那說出來的話,便代表了朝廷,可沒人敢不聽,不敬。但偏偏前些日子趙仕哲帶兵那麼一鬧,才讓登州府府衙內的官員、衙役曉,這世上還真有無視官府的人。地方上平日裡也有那些不聽招呼的,或是耍橫鬧事的,可那隻管出動幾十個人,捆了拿回去,關在牢裡便老實了。就算是江洋大盜、慣匪悍賊,也逃不掉秋後問斬的下場。

但那些平日裡出門“如狼似虎”的衙役們,可偏偏碰上了比他們更“如狼似虎”的精兵悍勇,人家那是正規軍營裡的人,誰敢不聽?再說,就算心有不滿,可這邊才幾個人?能與人

走路都是一個小隊幾十人列隊行進的兵們相抗?

這官府的“威嚴”一旦消失,那些衙門的威風,也自然煙消雲散了。那登州知府李尤德本就不愛多事,這經趙仕哲一番“整理”,倒是讓衙役、書辦,一級大大小小的官吏們都老實了,好在那趙仕哲除了最初進府衙強行“辦案”之外,其餘的倒也沒多事,登州府知府衙門照常運作,只是趙仕哲交代下來的話,不必問知府大人,下面自然有人便去辦了。比如那捕頭王來兒帶人巡查市面之事,可沒人覺得不對。

地方上只是官員由朝廷任免,具體辦事之人,可都是本地人士,但總是人數不多,實際上,就連衙門裡的衙役,也多有從鄉里輪番抽調的。當然,那些有“油水”的職位,便是要花銀子買的。這種情形,也便是爲何地方上一旦民亂,總能很快便攻破縣城。實際上只需數百亂民,便能讓縣城處於威脅之中。

蘇翎來登州府上岸之前,便自有一番準備。實際上在大軍上船出海之前,便派人與京城裡的徐熙聯繫,要其設法瞭解一下那登州府官員的詳情。這幾日在海上,便是順便等待京城裡的消息。

徐熙在京城裡忙著商務局的事務,卻並未斷了以往的差使。事實上,這往遼東商貿的商人之中,不乏在朝官員的買賣,由此,徐熙反而多了幾分消息來源。自然,那花天酒地、絲繡妙語的場合,也差不多隔上幾日便有那麼一出。

所以,接到蘇翎的命令,徐熙只花了兩日的功夫,便蒐集到了蘇翎所需的消息。這回倒沒花什麼銀子,只是請吏部的兩個書辦喝了酒,再送了兩支山參而已。登州府大小官員,乃至下面各縣、州的官職任免,可都在吏部備有存檔,這不過是抄出一份罷了。這不算泄密,市面上其實已有一份類似的名單公開販賣,比如歷科進士、或是當年職官的任免、升遷黜降等等,只是沒有徐熙做的那般細密而已。

這份名單,趙仕哲處自然也有一份,處置下面各縣、州的官吏,可是極爲有用。蘇翎手裡這留下的,只是專爲李尤德大人相關的。

按蘇翎的吩咐,嚴安途要給安排一次酒宴,地點便選在蓬萊閣上,專請知府李尤德,蘇翎打算與這位有名的“混官”好生談一談。至於蘇翎打算與知府李尤德談什麼,蘇翎沒說,那嚴安途也沒敢問,只管先去將地方安排妥當,再來回話,準備問問日子定在什麼時辰。

不過,蘇翎與趙毅成卻是當著嚴安途的面,談論起這件事來。既然嚴安途已經被蘇翎委以重任,這便不是外人了,是故蘇翎與趙毅成的談話,也不必顧忌嚴安途的存在。

蘇翎與趙毅成談及的,不過是個最簡單的法子,也算是最拙笨的一種,但顯然最有效。蘇翎之打算讓知府李尤德等登州府官吏們照常辦事,只要不過多注意趙仕哲所部的“不合常規”就好。當然,趙仕哲正在籌劃的“先亂後順”事件,也要知府大人按照“事實”向朝廷上報纔好。

不過,嚴安途越聽便越覺得憋得慌,到底沒忍住,抽個空兒插話道:“將軍,適才說的一萬兩銀子一年的年例,怕是不夠的。”

蘇翎微微一怔,這本是要給那知府李尤德一些好處,給出的“封口費”,一年一萬兩,要留住李尤德在登州府再做三年知府,若不然,這花心思、花銀子辦了事情,那登州府卻又換了知府,豈不是白費力氣?按蘇翎所想,一年一萬兩,總也該夠了,卻沒想到嚴安途倒說“不夠”。

“不夠麼?”趙毅成問道,“難道這登州府還能有更多的進項?”

嚴安途稍稍一笑,說道:“將軍,沒聽過那句俗話麼?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這可不是憑空傳說的。在登州府,即便是東三府之首,卻也不止十萬兩。”

“有這麼多?”趙毅成十分懷疑。趙毅成可不比蘇翎,對銀子的進出,一向較爲留心。

“將軍,”嚴安途一臉嚴肅,說道:“恕屬下多嘴,這若是真要花錢買那李尤德再糊塗三年,怕真要十萬兩纔可。這幾年在登州府,聽說光是知府大人的那兩位師爺,一年便是一千兩銀子的進項。知府大人的開銷,可也是不小的。”

“既然如此,”蘇翎說的毫不遲,“那便給他十萬兩。”

第24章 布場作坊第15章 三十天第10章 計奪寨第7章 保留地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36章 孤注一擲第52章 蘇系武官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6章 振武新營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8章 部族分立第30章 風漸起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2章 事本尋常第7章 六月風過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5章 堅城瀋陽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4章 月下琴音第14章 萬事俱備第53章 將軍幕僚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2章 百戶屯田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3章 定移營第20章 漸變舊俗第38章 營口小鎮第9章 以血授職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3章 經略牽線第28章 新生活第26章 遼陽血戰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1章 水師一部第22章 登州城下第15章 因糧而往第17章 村落糧稅第30章 賊酋血脈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6章 百萬之初第55章 再起波瀾第32章 城下收兵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5章 女真戰俘第36章 孤注一擲第85章 用心險惡第31章 攻守同進第17章 戰馬悲鳴第3章 西洋之慾第10章 聯手剿賊第38章 營口小鎮第4章 軍政之分第11章 故人相見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3章 如箭在弦第39章 兩軍相聚第52章 蘇系武官第16章 烽火連綿第3章 經略奇功第37章 欲赴蒙古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3章 波光之下第7章 變中有變第83章 一勞永逸第59章 亂上加亂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1章 攻守同進第55章 再起波瀾第57章 臉面交情第24章 驅虎吞狼第35章 漫天煙雲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章 一家人第16章 各有所專第34章 月下琴音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3章 商人心思第27章 蒙古一部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6章 嚴寒將至第7章 變中有變第25章 各取所需第8章 煙花柳巷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37章 酒肆客棧第2章 昏官悍勇第16章 各有所專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2章 三分士卒(一)
第24章 布場作坊第15章 三十天第10章 計奪寨第7章 保留地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36章 孤注一擲第52章 蘇系武官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6章 振武新營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8章 部族分立第30章 風漸起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2章 事本尋常第7章 六月風過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5章 堅城瀋陽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4章 月下琴音第14章 萬事俱備第53章 將軍幕僚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2章 百戶屯田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3章 定移營第20章 漸變舊俗第38章 營口小鎮第9章 以血授職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3章 經略牽線第28章 新生活第26章 遼陽血戰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1章 水師一部第22章 登州城下第15章 因糧而往第17章 村落糧稅第30章 賊酋血脈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6章 百萬之初第55章 再起波瀾第32章 城下收兵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5章 女真戰俘第36章 孤注一擲第85章 用心險惡第31章 攻守同進第17章 戰馬悲鳴第3章 西洋之慾第10章 聯手剿賊第38章 營口小鎮第4章 軍政之分第11章 故人相見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3章 如箭在弦第39章 兩軍相聚第52章 蘇系武官第16章 烽火連綿第3章 經略奇功第37章 欲赴蒙古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3章 波光之下第7章 變中有變第83章 一勞永逸第59章 亂上加亂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1章 攻守同進第55章 再起波瀾第57章 臉面交情第24章 驅虎吞狼第35章 漫天煙雲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章 一家人第16章 各有所專第34章 月下琴音第30章 來去由心第23章 商人心思第27章 蒙古一部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6章 嚴寒將至第7章 變中有變第25章 各取所需第8章 煙花柳巷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37章 酒肆客棧第2章 昏官悍勇第16章 各有所專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2章 三分士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