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國家一樣,既需要加強自己,又需要合作。如果把自己孤立起來,沒有合作意識是永遠不會取得成功的。7月24日美國的世界角色不是所有國家的政府都喜歡“開放社會”,薩達姆之類的政權的存在對世界構成了威脅,全球“開放社會”必須有能力捍衛自身。但是不到最后一步,都不要訴諸武力。美國不能只靠自身就建立起全球“開放社會”,沒有一個國家能充當起世界警察或全球救世主的角色。但是,世界也離不開美國的領導,這意味著美國必須加入到世界合作中。它必須愿意遵守自己想要其他國家遵守的規則,承擔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更重要的是,接納與自己持有不同意見的國家,接受其他國家的自我利益捍衛權。這是“開放社會”的原則所要求的,同時又不會構成對美國主權的侵害,尤其是當美國由于其自身的實力和重要性總擁有否決權時。
需要強調的是,這兩種設想——美國霸權和美國作為“開放社會”的領導者,并不是涇渭分明的。事實上,它們之間聯系如此緊密,以致我擔心一旦美國謀求霸權失敗(這也是注定會失敗的),追求國際“開放社會”的努力也會被放棄。所以明確區分兩者至關重要。
——摘自2003年3月7日索羅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研究學院的演講發言
背景分析
“二戰”結束后,美國是西方唯一一個不但沒有退步反而實力膨脹的國家。憑著當前世界第一的軍事實力,動輒便使用武力的美國幾乎參與了所有“二戰”后在世界局部范圍爆發的十余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包括攻打伊拉克。因此,美國被戴上了“世界警察”、“世界城管”的帽子。眾所周知,當權力沒有制約時就會異化,美國也不例外。為保障公共安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第六個星期,美國國會通過的《愛國者法案》授予了政府更多調查恐怖嫌疑人的特權,但該法案同時也侵害了公民私生活與自由的權利。
堅守波普爾“開放社會”理念的索羅斯,堅持不懈地反對布什政府動用武力,他給自己布置了一個艱巨的任務:“改變美國的態度和政策是我的首要目標。”索羅斯認為,伊拉克戰爭正是對美國開放性社會的某種收縮。
可以看出,索羅斯總是試圖超越金融,成為一名徹底的思想者政治家。行動指南
不管個人還是企業,角色沖突都是普遍存在的。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環境角色的權利和義務,做自己該做的事,才能更好地適應所處的環境。7月25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布什政府聲稱進攻伊拉克也是出于培育民主的需要,但是民主是不能從外部強加的。我知道我現在在說些什么,因為通過我的基金會,我已致力于在不少國家建立“開放社會”。就經驗而言,我絕不會選擇伊拉克來建設“開放社會”。
在阿富汗取得勝利無疑要容易得多,因為無論是塔利班還是基地組織都是這個國家外來的壓迫者。而在軍事上取得了徹底勝利之后,我們依舊沒能完成一個國家的建立。拉姆斯菲爾德部長反對聯合國在喀布爾以外的地區進行維和,結果在首都之外,法律和秩序仍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卡爾扎伊總統仍需要美國保護,他的政府推進緩慢,而借解放的動力重建社會的歷史性機遇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摘自2003年3月7日索羅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研究學院的演講發言
背景分析
索羅斯一直堅守波普爾“開放社會”的理念,并毫不隱諱地提出對布什總統的反對態度。關于對伊之戰,索羅斯說:美國對伊動武的理由本身就不充分。如果向伊斯蘭世界推行民主,能成為運用軍事力量的理由,那就太奇怪了。
事情也正如索羅斯所預言的那樣,美國在伊拉克逐漸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戰略迷茫狀態,一方面是不斷加強軍事圍剿,而國內和國際的反美抵抗行為卻愈加強烈;另一方面是伊拉克民主化進程并不順利,社會重建乏善可陳。最后連美國人自己也搞不清,這種處境到底意味著什么。2003年,憤怒的索羅斯撰寫了《美國的霸權泡沫——糾正對美國權力的濫用》,對布什政府濫用強權大加斥責。行動指南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他人的個性特征和能力,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7月26日把認錯當成驕傲的來源為什么一般人很難認錯?我想是因為多數人都有“自我”和驕傲,而認錯等于否認自我,質疑自我。但實際上,那種“自我”不利于在金融市場上求生存,久而久之,也會被金融市場的本質摧毀。反過來說,如果能面對現實,把認錯當成驕傲的來源,反而能夠保住自我。但依我個人的經驗,認錯非常非常痛苦,十分折磨人。你們知道,我通常會有身體上的疼痛,就是我那著名的背痛,我把它當做錯誤出現的標志。有人總是對我說,你就是有一套找出錯誤的邏輯,根本與背痛無關。但事實上,當我不停檢視投資決定是否合乎原先邏輯時,一旦理性思考出現問題,身體也會接著有反應,所以出現背痛和哲學是同一件事,兩者息息相關。
——摘自2008年7月索羅斯接受臺灣《商業周刊》專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索羅斯是一個隨機決策的人,常常憑感覺采取行動,然后在過程中時時檢討缺失,感覺對了,便印證他的理論,開始調集重兵,予市場致命一擊,他總結為“先投資,再決策”。可以說,索羅斯的成功,不是來自正確的猜測,而是來自勇于承認錯誤。
有了少年時代在集中營中的生死考驗,索羅斯懂得:活著,是底線。事實證明,金錢不會給任何人面子,越是掩飾錯誤,其造成的后果越嚴重,認錯越早損失越少。在索羅斯看來,信息在流動中必然產生謬誤,而人對市場的預測卻都來自于信息,決策失誤必然會經常發生,這就要求投資人不斷反思以往的判斷,知錯就改,不但內心要認錯,口頭上、行動上也要認錯,不能怕丟面子、失威信,愛面子是成功的最大障礙之一。行動指南
在山重水復的時候,一定要有認錯的勇氣,這樣才會出現柳暗花明的前景。7月29日不懂就不做事實證明很多創新是有害的。金融創新也許并不是一種有益的活動,也可能是有害的。監管者的職責就是研究所有金融創新的影響。如果他們不能理解某種金融創新,就不應為這種創新開綠燈,這樣,創新的范圍和規模就會得到限制。
過去幾年里,許多金融創新超越了監管者的理解能力,于是他們放棄了監管。不能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我一直表示,信用違約掉期就像一種有毒的藥物,只有經醫生開處方才可服用,否則不可輕易嘗試。
——2010年8月索羅斯在紐約接受《財經》記者劉波專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費解的金融產品、遲鈍的監管者、神經質的投資者,這就是21世紀第一場金融危機所包含的全部內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Rogoff)如是說。人類總是在危機中吸取教訓前行的。華爾街的金融玩家自認聰明,能夠在現代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煉”石生金。次級貸就是金融手段創新的典型代表,然而,次貸危機的爆發卻讓金融創新帶來的巨大利益頃刻間歸于零。
金融衍生工具造成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新走在了監管前面,而且存在從政府監管走向靠市場競爭和自律的趨勢。索羅斯不鼓勵令人無法理解的創新,認為并不是所有創新都是有益的。“我希望華爾街在上一輪繁榮的鼎盛時期所從事的那些活動,不要全部都恢復。”這也是發展中國家從此次美國金融危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教訓。金融業未來將會回歸于服務實體經濟,創新也應遵循這一原則。行動指南
當別人給你講一些你不太了解的事情時,不要不懂裝懂,要調整思維成為一個睿智的信息發表者和收集者。7月30日天使在針眼上跳舞有時候我們確實會做出很多荒謬的事情,就好比在中世紀,那時候的人都非常的虔誠,所以不少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討論一個針眼上到底能有幾個天使跳舞,如果你相信真的有跳舞天使的存在,那么這個問題看上去也就不那么荒謬了。現在發生的金融危機就是類似的事情,基于市場原教旨主義,你認為你完全可以在金融系統中游刃有余地做很多事,因此這一切看起來也就不顯得荒謬了。
——2008年10月索羅接受美國著名記者比爾·莫耶斯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一直以來,索羅斯都在批評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價值觀。他相信,市場中所有這一切混亂都是由于人們的錯誤信念導致的。比如,人們都相信銀行具有良好的風險管理,因此認為讓銀行去計算他們的風險就可以了。缺少自己的理性判斷,以及對市場的極端信任和泛濫的放任自流,造成了長期以來金融市場的一個不斷吹大的超級泡沫。
大家都習以為常、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會影響人的判斷力。這就像中世紀的神學討論,當所有人都相信有很多天使可以在針尖上跳舞,那么實際就會如此。其實這種概念是荒謬的,是靠不住的。大家都說“皇帝穿著新裝”,這樣的認識在過去的25年里,竟然得到了持續擴張,導致投資信用量比實體經濟增量還要快很多。最后隨著謊言被揭穿,泡沫的破裂,信用的突然緊縮,巨大財富的蒸發也就成了必然。行動指南
謊言多說幾遍就能讓人信以為真,要多換角度觀察事物,對眼前所發生的事保持開放和質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