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1993年索羅斯與德國記者克里斯蒂娜·科南的對話
背景分析
早在1969年,索羅斯就開始籌備他的慈善事業。他首先設置了“索羅斯慈善信托基金”,捐助教會與國際救難委員會等組織。接下來,他在中歐與東歐一帶遍設機構,花費數十億美元支持推廣民主運動。如今,由索羅斯提供資金的慈善基金會網絡遍及歐亞大陸,以及南非、海地、危地馬拉和美國等。前后所累積的援助金額世所罕見,甚至遠超許多大國所為。
與索羅斯的慈善形象大相徑庭的是他的“投機”事業,雖然索羅斯的捐款動機有時被質疑是在為“商業利益”暗度陳倉,但他的這些行為也得到了許多來自社會的肯定,贏得了慈善家的美譽。西方國家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人們已經逐步形成了成熟的財富倫理。因為慈善不僅是救世濟貧的重要手段,也是緩解社會矛盾的“減震器”,可以改變社會對富有者的偏執看法。但是,盡管慈善事業給索羅斯帶來社會關系層面的緩和,這個超級金融冒險家依然害怕“感情用事”,擔心慈善工作會影響對商業投資的理性判斷。行動指南
良心做事,愛心做人,擁有一顆向善的心。11月16日拒絕做工作的奴隸基金從1億美元成長到4億美元,我覺得我慢慢地不可控制,雖然我比較明白自己現在的狀況,但是不知道未來會進入什么樣的狀況,我明白我不可能長期這樣,因為要支撐4億美元的基金所需的構想,遠比這個狂亂時期開始時多得多,壓力確實變得幾乎無法忍受。雖然我放松多了,卻不是不負責任,即使我遠不如以前那么謹慎,仍然覺得職責在身,這種情形事實上變成一種內部沖突,使我覺得基金像是一種生物,一種寄生蟲,正在吸吮我的鮮血,消耗我的精力。我自問誰比較重要:基金還是我?基金是我成功的工具,或者我成了基金的奴隸?這種情形促使我想從火線上退下來。
我想找人分擔管理基金的責任卻找不到,于是我開始找可以把全部責任授權下去的人。這樣形成不幸的結果,就是把我內心的混亂公之于世,我和越多人談,就有越多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我的心理狀態就變得越糟糕。
我陷入某種危機的流言傳開,同時我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在找人管理基金時并沒有停止基金的操作。其實我應該凍結基金,然后改組管理階層,但是我卻在約談別人的同時繼續作投資決策。
這一切混亂造成基金創立以來第一次虧損,我把自己的問題通知股東,給他們退出基金的選擇權利。1981年9月,基金凈值下降約26%時,我們遇到相當大筆的贖回,基金規模從4億美元降成2億,這是我和基金之間內部斗爭的結果。基金輸了,因為那一年的凈值下降22%;但我贏了,因為我恢復了主導權。
我拒絕再做我事業的奴隸,我要確定我是主人,而不是奴隸,這點在很多方面是極大的改變,因為我開始接受自己是成功者的事實,我克服了如果承認自己成功噩運可能來臨的恐懼。
——2009年6月10日索羅斯在北京接受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專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索羅斯在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創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一般說來,成功總是讓人開心的,生活一向簡樸的索羅斯卻感受不到成功的愉悅感,他習慣了承受工作的痛苦和壓力。所以,雖然事業極為成功,他卻極力否認自己的成就,尤其是量子基金正從量獲得質的突破時,工作狂的索羅斯覺得如果自己松懈了,就會頹廢墮落,失去已有的成功。于是,他每天累得像狗一樣,將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工作中,一天接一天作著投資決策,這使他極度苦悶。
20世紀80年代初,索羅斯經歷了人生中頗為黑暗日子。一直支持索羅斯事業的妻子,忍受不了他的工作態度與他離婚了;一起打拼的投資伙伴羅杰斯,這時也提出了離開。與合伙人散伙,和第一任妻子婚姻破裂,讓索羅斯意識到,他必須改變工作態度,接受自己很成功的事實,放棄自己的戒心。就是這個時期,索羅斯經歷了自己的“個性轉型期”,形成了“賺這么多錢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這一觀念。行動指南
敢于承受,也要敢于享受。11月17日金錢重要性被夸大了就實際情況來說,“相信自己會犯錯”這種信念在賺錢和捐錢方面都指引我,但是錢不是我人生的一切,對我而言,錢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我的事業以金錢為重心,是因為我體會到我們的社會傾向于夸大金錢的重要性,用金錢來界定價值觀:我們評鑒藝術家,是依據他們的作品可以賣多少錢而定;我們評估政客,是看他們能籌集多少資金;政客自我評估時,也用自己可以順道籌募多少錢為標準。我不是因為我的哲學或者慈善行為得到大家的注目,而是因為我在賺錢方面很成功,重視錢財這種流行偏見,是我所謂容易犯錯的好例子。
——摘自1993年索羅斯與德國記者克里斯蒂娜·科南的對話
背景分析
作為世界上偉大的投資者,索羅斯的個人財富是巨額的,但索羅斯對金錢的態度是冷靜和理性的。盡管完全有財力享受世界上每一種奢華,但索羅斯對此卻很少有興趣,沒有游艇和私人飛機的他生活頗為簡樸,他甚至連續多年沒有從他所掌管的基金中取出個人應得的利潤提成,而是選擇與投資者“同乘一條船”。
其實,索羅斯并沒有期望自己可以成為世界級的金融投資者,但他卻發現自己深具賺錢的天賦——并且是賺大錢,只是他沒有從中獲得樂趣,他認為留下思想比留下財富更重要。既然社會風行“拜金主義”,為什么不通過盡可能多地賺錢來證明他比其他的經濟學家更理解這個世界呢?依靠賺錢和捐錢獲得人們的重視,這兩點索羅斯都做到了。行動指南
錢是生活用品,而不是生命的必需品。11月18日真心幫助他人我的這些投機活動沒有一點錯,我也沒有一點負疚感。有人認為我向慈善事業捐了那么多錢,是因為我有負疚感,錯!我捐錢是因為我覺得,我賺到的錢已經大大超過了我和子孫后代的生活需要。我是真心去幫助他人的。
——摘自2009年6月22日《經濟觀察報》的刊文《專訪索羅斯:我最在意我的哲學》
背景分析
曾經有人問索羅斯:“你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了賺錢?”索羅斯回答說:“我不喜歡賺錢,我只是善于賺錢。”那人又問:“你是對錢沒有興趣嗎?”索羅斯反駁說:“我一定要對錢有興趣,那是我工作用的材料。”
索羅斯既譴責不顧廉恥的拜金行為,提倡控制貨幣,又會對貨幣進行投機,因為他認為這是金融市場的游戲規則所允許的。在賺得巨額財富后,索羅斯希望用他的財富來促進社會開放,通過慈善事業為社會多作貢獻。
索羅斯生活簡樸,也沒有很多富人的奢華習慣,不喜歡因為施舍而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刻在石頭上。無私地幫助他人,一直是受社會尊敬的優良品質。索羅斯是在真心做好事,至少截至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他這是在“收買人心”。行動指南
用一顆誠心去與他人交往,功利心太強最終將失掉人心。11月19日錢只是一種工具對我來講,錢只是一種工具。
——摘自2001年9月14日索羅斯在《開放社會》中文版出版座談會上的演講發言
背景分析
當擁有了讓人驚嘆的財富后,索羅斯說:“我生活的重心不是金錢,但金錢是達到我目標的手段。”的確,錢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種工具,在有足夠財富讓生活富足后,才能無后顧之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實踐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資本市場里,錢的作用就是賺更多的錢,沒人會把工具當做目的,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不會把累積財富當成人生目標,因為在商業游戲中,賺錢的過程所帶來的成就感,才是真正令人陶醉的事情,而非金錢本身。比爾·蓋茨曾經這樣說賺錢的事情:“即使在今天,讓我真正感興趣的也不是賺錢本身。領導一支由上千個有聰明才智的人組成的隊伍比擁有一個巨額的銀行賬戶更令人激動。”
索羅斯呼吁人類社會重新找回正在被金錢萬能的思潮所淹沒的種種用錢不能衡量的價值,并把開放社會的理念作為新價值的出發點。行動指南
錢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目的。努力探討人類生活除了物質財富之外的價值。11月22日即使哭泣也不能放棄我在1947年9月抵達倫敦。倫敦的生活有些讓人失望。我一沒錢,二沒朋友。因為以前新奇冒險慣了,我有些自命不凡,但倫敦人并不買賬。在人家眼里我不過是個前來謀生的外鄉人,我倍感孤獨,有時還到了身無分文的境地。一次我吃快餐,結完賬就一分錢也不剩了。我對自己說:“我跌到了谷底,我必須站起來,這是份寶貴的經歷。”從那時起,我下決心不再跌入谷底。
——摘自《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喬治·索羅斯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出版
背景分析
許多成功者的財富,不是因為上帝的垂青生而富有,其實,出生、家世、機遇和膽識都無法完全解釋致富基因。索羅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幼時不僅家庭貧困,而且遭遇戰亂,父親唯一留給他的東西,就是在困境中生存的本領。1947年的秋天,17歲的索羅斯離開匈牙利,只身前往西歐尋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