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敢看看白起:“將軍,下令嗎?”
白起掃視一下戰場:“不要急,再撐一會兒。”
李敢命令秦軍將盾牌揚起,護住頭頂,最外面的用盾牌護住身前,只露出槍尖在外,如此一來,秦軍軍陣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烏龜殼,頭頂與四圍全是鐵盾,每有一人傷亡,另一人便拾起盾牌補上來。
但是這樣的軍陣只能防守,殺敵效果很差。
賀虎臣見秦軍盾牌陣很嚴密,自己人射箭已無用處,再次下令吹號,聽到號聲,那些步兵拋去弓箭,向前圍上來。其中一些士兵從腰間解下鏈子錘,衝上前去,猛砸秦軍的盾牌。
這種鏈子錘全身鐵製,重有十餘斤,半尺長的鐵柄上連著鏈子,鏈子盡頭是錘頭,十斤重,上面滿是鐵疙瘩,這東西要掄起來,砸到人便是骨斷筋折,**迸裂。用它來攻擊盾牌陣,也很有效果。
尋常木盾只要被它砸上幾下,就會成爲碎木塊,就算是鐵盾,連砸之下,執盾的人手臂也受不了,盾牌非脫手不可,不然就會將人手臂震斷。
一時間,戰場上金鐵交擊之聲大作。
這些鏈錘兵一手執盾,擋住秦軍刺來的長槍,一手揮錘猛砸盾牌,秦軍的盾牌陣開始出現缺口,幸好這時明軍怕傷了自己人,已不再射箭,但是騎兵在後面虎視耽耽,只要盾牌陣一破,就衝進去將秦軍分割開來。
軍陣中的白起明白,再不出奇招,自己的軍陣就要被攻破了。他向李敢一點頭,道:“發令……”
李敢向身邊的人一點頭,那幾個人早已準備好了,拉弓向天,接連射出了三支響箭。
賀虎臣一愣,暗想,難道敵軍還有援兵?他急忙四下遠眺,見四外靜悄悄地沒有一絲動靜,並沒有敵軍來援,這才稍稍放心。
可是就在此時,那些陷坑不遠的草地上突然泥土翻飛,有人從地底下鑽出來,手中的弓對準了正在攻擊秦軍軍陣的明軍士兵。
這些人從昨天夜裡就埋伏在此,他們不單單挖掘了陷坑,還挖出了幾條壕溝,這些壕溝只有一尺寬,半人深,秦軍弓兵在裡面坐著躺著休息,溝上用厚木板撐住,板上蓋了泥土花草,掩人耳目。明軍騎兵與步兵衝過來時,裡面的秦軍不動,此時聽到了響箭信號,這才一齊破土而出。
他們帶的不是弩,而是弓,可以連續發射,比弩快了不止幾倍。
明軍正在一心攻擊盾牌陣,哪裡想到身後會有敵軍突襲,步兵的盾牌只護在身前,防不了背後,秦軍五百名弓兵一齊放箭,如同潑天大雨一樣射了過來。
很多明軍還沒明白怎麼回事,便背後中箭,被射殺在地。那些騎兵也慌亂了起來,不少人被射下馬去。明軍陣形大亂,攻勢頓消。
此時白起下令:軍陣挺開,進攻!
所有的盾牌一齊收起,長槍挺出,整個軍陣如同刺蝟一樣,向前移動。
由於受到了兩面夾擊,明軍大亂,一時組織不起有效的防禦,不是被背後的箭雨射倒,就是被前面的秦軍刺殺,騎兵也被擠在自己人中間,衝突不動。
戰場的局勢立刻出現大逆轉。
賀虎臣看到了一切,他知道,自己的敗局已定。如果沒有這批突然冒出來偷襲的弓兵,明軍已經攻破軍陣,大獲全勝了。眼下他的全部人馬都壓了上去,突然敵軍前後夾擊,自己身邊只剩下幾十名親兵衛隊,不足以消滅敵軍弓兵。他只好鳴金收兵,下令全線後退。明軍騎兵聽到號令,一齊縱馬向後方逃去。馬蹄踏過自己人的頭頂,將步兵踩翻不少。
秦軍的五百名弓兵自然擋不住兩千餘騎兵,況且白起給他們的任務也不是堵塞後路,不讓敵軍逃走,只是讓他們聽到信號後,儘可能多的射殺敵軍。
明軍騎兵奔到壕溝邊,從秦軍弓兵頭頂上躍過,由賀虎臣帶領,退了下去。
可是那些明軍步兵就沒那麼好運氣了,他們已經傷亡了八九百人,剩下的一千來人也已經軍無鬥志,四散潰逃,秦軍士兵開始追殺逃敵。
這一仗共殲滅明軍兩千五百餘人,其中包括一千餘騎兵,賀虎臣帶著剩下的兩千騎兵和零星步兵,拼死逃了出去,已經不敢前進,退回駐地去了。
戰後查點人數,白起也吃了一驚,秦軍共傷亡了一千三四百人,如果不是他事先安排了埋伏,那麼這一仗很可能就以慘敗告終。
白起令秦軍掩埋死者,然後帶著剩餘部隊,拉著傷者與戰利品回華陰。
這一路上,白起都沒有笑過,他的心頭很沉重,這次較量使他對明軍的戰鬥力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識。看來秦軍的戰法確實過時了,回到華陰城之後,他要好好揣摸明軍戰法特點,改進自己的戰法,不然再打下去,秦軍就要吃敗仗了。
秦王聽說白起又打了勝仗,很是高興,親自出城迎接。可是看到秦軍回來的人數時,也吃了一驚。
這是秦軍與明軍第一次正面野戰,傷亡不小,看來明軍的戰鬥力也非同一般。
秦王犒賞了三軍之後,又一次召開會議,斥候已經報來,西路敵軍約一萬人馬,已經離華陰城不過八十里了。眼下華陰城的兵力,能打的只有六千,絕不能再出城去戰,只能堅守。
可是每個人都明白,秦軍一直以來,都是攻強於守。就算防守,也是進攻式的防守。這是由秦軍的軍法決定的。秦法規定,軍功以人頭爲賞,你在城頭守得再好,也搶不到人頭。如此一來,軍心受到打擊,積極性不高。
但是眼下的形勢,不想守也得守了。
此時李巖已經開始列席會議了,從秦王以下,沒有人再將他視爲小孩子,張儀也說出那次面見孫傳庭以前,李巖給他出的謀劃,秦王更加對李巖刮目相看,雖然沒封他官職,怕難以服衆,可以後的會議,都叫李巖參加。
商議了一會兒,秦王見李巖沒有說一句話,就問他:“李巖,你怎麼不說話?”
李巖這纔開口:“大王,不是我不想說,我只是在想一個人。”
秦王笑了:“在想誰?”李巖道:“我在想黃巢。”秦王也喜歡讀書,這些日子以來還真沒少看,也知道黃巢:“想他做甚?”
李巖道:“黃巢在反唐初期,屢次獲取,可到中了期之後,遭遇很大的失敗,直到過了江南之後,才一帆風順,這其中有一個道理。”
張儀有點感興趣了:“說來聽聽。”
李巖道:“當時的唐朝,蕃鎮割據,朝庭已經失去了管控力,因此黃巢一開始造反時,打下了幾個州縣,這時遇到的反擊力度不大。可是到了後來,起義軍佔的地盤大了,朝庭就以這些地盤爲誘餌,調動蕃鎮,蕃鎮的戰鬥力很強,因此地盤沒了,可是沒了地盤的黃巢過了江南,居然又鹹魚翻身了,這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就是流動作戰。”
張儀搖頭:“流動作戰?那會沒有後方,沒有穩定的補給和兵源,很危險的。”
李巖道:“危險不危險,那要看時局而定。流動作戰也有好處,軍隊飄忽不定,可以隨便進攻任何一個州城府縣,令敵人防不勝防。每打下一個縣城,就可以充實軍糧,財物,兵器,馬匹。等到敵軍大舉來攻時,又可以一走了之,令敵人戰無可戰,拖著他們的鼻子走。這樣一來,我軍到哪裡都是進攻,而敵軍只能到處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