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董卓也知道十八路諸候的兵馬加起來,少說也有二三十萬,之所以讓華雄統領二三萬兵馬就負責鎮守虎牢關,是因爲虎牢關與洛陽的關係太過密切,若是得了京師洛陽,那虎牢關就是一道屏障,易守難攻。
想要從虎牢關外攻進來很難,但想從洛陽攻進虎牢關卻很容易,這也是董卓讓華雄先去虎牢關,會會天下英雄,試試水的原因。
孫堅看到華雄的衆多兵馬,再也不遲疑了,直接下令撤退。好在孫堅手下的武將也多,雖是撤退,但陣型依然沒有被擾亂,下了虎牢關城牆之後,仍然能夠有上千兵馬倖存,只是其中八九成都身負戰傷,有的重傷,有的輕傷,不一而足。
最爲令孫堅難受的是剛剛纔從袁術手中接過來的糧草,也在這一次的失利之中,被華雄繳獲了六七成,直接導致孫堅軍的糧草見底,這也是側面證實了孫堅攻打虎牢關想要持久戰的英明,可惜金主卻是袁術,想要瞬間見功。
孫堅嘆了口氣,回了軍營,帶上幾個親隨前來向各諸候覆命。孫堅沒有說太多,只是簡單地一語帶過,說是進攻虎牢關不利,虎牢關乃是天險,易守難攻,況且華雄手中有大量兵馬,遠超孫堅軍,可任憑孫堅怎麼解釋,那些諸候們都是一臉戲謔,畢竟沒人想知道孫堅失敗的理由和藉口。
尤其是袁術,更是氣得臉黑深沉,就差點在衆人面前喝斥孫堅了,袁術本來爲人就小氣,好不容易大方一次,將糧草給孫堅,正是想要從孫堅那兒得到回報,拿下虎牢關,藉助之前的約定,誰拿下第一戰,就選當爲盟主,現在倒好,孫堅一敗,肯定機會不再袁術這邊了,盟主之位自然是失之交臂。
孫堅也悔恨,當初各諸候剛剛會盟的時候,盟主之位猶豫不定,孫堅自知出身貧寒,比不得諸葛亮、袁紹和袁術等人,於是自認爲前鋒,依附在袁術之下。那時,孫堅意氣風發,力排衆議,在各人面前誇下海口,狂妄地說道:
“虎牢關雖險,然而華雄卻是無名之輩,平凡之流,堅只須用三千兵馬足矣,即可爲各位打開京師洛陽的大門,拿下虎牢關,爲討董打響天下聞名的第一戰。”
遙想當初,孫堅感覺那樣的自己真是天真,實在是太小看了天下人,如今吃了這麼大的虧,恐怕在袁術眼裡,應該再也容不下孫堅了,孫堅不禁有些心酸。
不過,不管孫堅怎麼想,現在孫堅也顧不了太多了,只想好好休養一下,讓軍隊恢復戰力,最好是重新再弄到一大筆糧草和錢財,進而招募新的兵馬,補充這一次的戰損。孫堅也知道可能再也指望不上袁術了,於是彙報完之後,孫堅心情低落地回了自家軍營。
袁紹和袁術等人都是出身世家,就連曹操雖是有些看重寒門,但也是重視寒門士子的才能與武藝,既然孫堅敗了,當然不會引起袁紹等人更多的注意,沒有人會留心孫堅這種小人物的心態變化和英雄落魄。
只有諸葛亮派了郭嘉從軍中拿了一些糧草和物資,親自前去撫慰和結交孫堅,留下個煙火情。當然,受諸葛亮的指示,孫堅此人的性格極其孤傲,只讓郭嘉簡單一說即可,表達了虎牢關之敗,乃是敵方“勢大,非戰之過。”的事情和真相,算是附和了之前孫堅在各諸候們面前所說。
袁術先手,卻沒能拿下第一戰,接下來自然是要重新排到末位了,於是就輪到了袁紹。袁紹內心一喜,想不到之前以退爲進,效果這麼好,不但讓袁術對孫堅起了猜疑和厭惡,也讓孫堅這個虎將對於剛投的新主袁術內心不滿,敢怒不敢言。
虎牢關是天險,沒錯。可你孫堅帶著三千多兵馬,不也照樣攀登上去了麼?說到底還是袁術不夠重用,不然虎牢關上有二三萬兵馬,要是袁術給了孫堅二三萬兵馬,那虎牢關第一戰,結果還真不一定。
原本袁術還想耍賴,再派其手下上將俞涉前去攻打虎牢關,畢竟有了孫堅之前的刺探,已是大概得知華雄手中的兵力,若是讓俞涉帶領十萬兵馬前去虎牢關攻打,估計還真的能一戰拿下虎牢關。
可袁紹當然不會再給袁術機會,若是袁紹當上盟主,那袁術有再多的兵馬還不是得照樣聽從袁紹的號令,不管怎麼樣,孫堅戰敗都已經成爲了過去。袁紹心情特別好,孫堅畢竟不是投靠於袁紹的人,坑死了也無所謂,既然輪到了袁紹派出武將去進攻虎牢關了。
袁紹當然不會留手,況且袁紹手還真的有一個上將,名爲張郃,字儁乂,此人的武力極高,且統兵領將是一個好手。原本袁紹的看家武將顏良和文丑爲了徵兵,一時半會趕不過來,但好在上天給了袁紹一張好臉和一個好的出身。
張郃原本是冀州牧韓馥的軍司馬,袁紹坐鎮幽州,早就眼饞冀州了,各諸候會盟之後,眼尖的袁紹一下子就發現了韓馥的手下張郃,況且能挖韓馥的牆角,袁紹那是樂不疲此,既能增強自身,又能抑制對手。
於是袁紹拉低了身份,降下了姿態,親自去韓馥那兒遊說張郃,張郃哪裡能夠架得住大漢天下第一豪門袁氏的嫡庶子袁紹的招攬,便半推半就,一拍即合。
袁紹敲定了張郃作爲主將,前往攻打虎牢關,同時也算是拒絕了袁術想再次用俞涉進攻虎牢關的妄想。畢竟有了孫堅的前車之鑑,除非傻子纔不知道虎牢關的兵力,能成爲一方諸候的人,都不會是傻子,至於華雄只不過一介武夫,根本不足爲懼。
爲了表現得禮賢下士,用人不疑,袁紹對於剛剛招攬的張郃顯得十分重用。一下子就讓張郃統軍十萬兵馬,前去攻打虎牢關。十萬兵馬可非同小可,對比華雄在虎牢關上的二三萬兵馬的確是有兵力上的優勢,更是完全秒掉了孫堅辛苦多年積累的三千多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