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架開張飛的丈八蛇矛之後,趕緊兩馬錯開,掉轉馬頭,想跟張飛拉開距離,然後說幾句場面話,就此揭過,這比鬥就算了,到此爲止,免得彼此打出了火氣,傷了自家性命。
公孫瓚剛剛調轉馬頭,還沒來得及加速跑開,卻是想不到張飛的戰馬速度並不差,居然能跟得上公孫瓚的戰馬,這樣一來兩人的距離不緊不遠,一直保持在交手的範圍之內。
張飛早在一交手的時候,就判斷出公孫瓚的氣力,發現遠遠不如自己,眼下就差試探出來公孫瓚的武藝了,若是武藝同樣不濟,恐怕公孫瓚再想回到軍陣之中,那是妄想。於是,張飛自然不會這麼輕鬆就放公孫瓚遠去,當然是催促戰馬,緊緊地咬住公孫瓚不放。
兩匹戰馬皆體力充沛,一時之間是拉不出距離的,張飛手上也沒閒著,將丈八蛇矛拼命地往公孫瓚身上招呼,公孫瓚只能死死地防守,苦不堪言,公孫瓚以前在草原上也是擅長進攻,不太擅長防守,現在卻被張飛逼得身不由已,無奈之下只能採取守勢。
就算是防守,公孫瓚還是讓張飛打得險象環生,明眼人一看,無需要多久,公孫瓚肯定會被張飛橫掃落馬,只是公孫瓚能撐的時間長短未定,多少回合尚不可知罷了。
不過,公孫瓚纔出手了兩個回合,就被張飛反過來,一路窮追猛打,那些白馬義從當然不會答應,只是張飛兇猛,一般的軍兵根本就不敢出戰。
這時候,突然從公孫瓚軍裡衝出一匹快馬,直往公孫瓚身邊衝去,看樣子是想要救下公孫瓚,替公孫瓚解圍,接下對戰張飛的任務。
來人這一回沒像公孫瓚一樣,遠遠地就先放一個冷箭,而是橫拿著長刀,待離得近了,更是大聲呼喝,說道:
“三弟,快快住手,公孫伯圭也是值得敬重的一位將軍,得饒人處且饒人,何必苦苦相逼。”
原來,來人不是別人,相反正是熟人,乃是張飛之前的結義兄弟關羽。一方是收留了劉備,更是替劉備洗脫了鞭打督郵的罪名,還爲劉備謀得一官半職,一方是以前在涿郡的時候,就義氣相投,結拜爲兄弟,最終卻因意見不和,恩斷義絕的張飛。
其實,關羽很爲難,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憑關羽的性情,自是不願將青龍偃月刀砍向張飛,但公孫瓚的話,關羽又不得不救,不然就會給劉備落下個知恩不報的污名。故而能夠好言相勸,讓雙方和解,不再動手,那是正好不過了。
可惜,關羽卻是料錯了張飛的性情了,張飛此人言出必行,且快意恩仇,別說因爲認清了劉備的大奸似忠,才和劉備、關羽兩人分道揚鑣投入諸葛亮的麾下。如今已是恩斷義絕,彼此沒有了交情,張飛自然是不會再聽關羽的相勸。
“哼!誰是你的三弟,我張飛一人獨來獨往,只不記得你是誰的二哥。至於這公孫瓚明知我家主公在此,還故意挑釁,若是不將其生擒回去,在主公面前責罰,豈能消我心頭之氣。汝且莫多言,否則惹禍上身,到時悔之晚矣。”
張飛又將丈八蛇矛往公孫瓚身上刺了幾次,公孫瓚手忙腳亂地應對,一時不慎,竟是讓張飛的蛇矛給擦傷了左臂,鮮血一下子直流不已,再次發力都會受到影響,且流血使公孫瓚體力喪失極快。
再這樣下去,不用十來個回合,肯定會讓張飛給刺落於馬下,關羽看了張飛依然沒有停手,不給曾經的二哥一絲面子,無奈之下只好嘆了一口氣,提起了青龍偃月刀加入了戰場。關羽的本意只是想救下公孫瓚,好讓公孫瓚先逃走,然後關羽再憑一人之力抵擋住張飛。
關羽加入了戰場,公孫瓚面對張飛的壓力一下子就消失殆盡。畢竟,若是論起戰力,關羽的戰力並不比張飛差,兩人要是單打獨鬥的話,沒有三五百個回合,根本就看不出什麼差距。不過,關羽始終是江湖人的思想,一切想得太天真了。
關羽只是想幫公孫瓚抵擋一下張飛,救下公孫瓚罷了,更是無意與曾經的三弟大打出手,廝殺個你死我活,但公孫瓚並不是這樣想,公孫瓚素來信奉草原上的弱肉強食,狼羣法則,現在有了關羽的加入,兩人合起來的戰力極爲可觀,反而可以反過來吊打張飛。
公孫瓚哪裡會願意放棄這樣的機會,公孫瓚看張飛居然傷及到自己,內心也是有氣,想捉住張飛羞辱一番,於是在關羽的掩護之下,張飛的進攻已是失效,而擅長進攻的公孫瓚卻是攻守互換,又變成了進攻。公孫瓚完全不去看張飛的丈八蛇矛了,反正無論張飛怎麼出矛,關羽最終都不會眼睜睜看著公孫瓚去死,肯定會替公孫瓚給擋下。
既然這樣,公孫瓚便安心進攻,而張飛卻是越打越有火氣,想不到關羽不止會幫公孫瓚,而且還會和公孫瓚兩人一起聯手攻打張飛。這種行爲,越讓張飛直感當初和劉備、關羽分道揚鑣是正確的選擇。
張飛眼看丈八蛇矛攻不破關羽的防守,還得小心防範公孫瓚的長槍,一時之間也只能漸漸地從進攻變爲防守,瞬間就落入了下風。張飛知道若是僵持下去,憑著關羽就能與自身相媲美了,再加上個公孫瓚,今兒這一戰估計還真要給主公諸葛亮丟臉了。
不過張飛還沒支持太久,就聽到身後自家軍陣已有將領出列,想必是前來支援張飛了,張飛心中的擔憂一下子就消失了,甚至有那麼一瞬間,張飛覺得投對了主公,真的是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只見來人縱馬馳聘,高聲呼喊,說道:
“翼德莫慌,俺黃忠黃漢升來也。以多欺少,算什麼英雄,真當我青兗大軍沒人不成,翼德放心,我這就來助你。”
黃忠加入,天平再一次往張飛這一邊傾斜,只是比鬥演變成了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