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皇上!”眾臣附和道,“李世民大勝竇建德,收取夏兵無數,又從慈澗、新安調來兵馬,今城下賊軍比先前增了近一倍,這如何是好呀!”
“皇上,我軍兵馬不足七萬,且大都疲病,要抵住城外近二十萬賊軍,實在是難哪!”段達如實地說道,“故而,臣以為不可棄城出走。”
“段將軍言之有理!”楊公卿支持道,“今敵我雙方兵力懸殊,若我軍打開城門,賊軍必會乘機攻入城內。到時寡不敵眾,皇上將無法脫身哪!”
“你等平日皆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今何故如此畏懼城外賊軍!”王世充忿然說道,“賊兵雖多,然分散于四門,我軍專攻一門,豈能突不出去?”
“父皇所言甚是!”王玄應隨即應聲道,“兒臣昨已替父皇巡視過諸門,北門兵力薄弱,不過三萬。父王可率全軍出北門,當可突圍。”
“太子殿下,您這是沒有看清李世民的真實用心哪!”段達帶著嘲諷的意味說道,“北門兵力之所以較少,那是因為李世民欲誘我軍出城。待城門一開,那三萬兵馬便會立即前來截擊我軍,隨后其余三門的賊兵也會趕來增援。如此,我軍勢必會陷入到敵軍的層層包圍之中而無法脫身。”
“沒錯,李世民向來詭計多端,善用誘敵之計。倘若我軍出北門,豈不正中他的奸計!”楊公卿接著勸諫道,“皇上,臣以為不可出城哪!”
“你等所言也不無道理!”沉吟半晌,王世充方開口說道,“出城的確是有一定的風險,然事已至此,如若不出城,那朕豈不得活活餓死于宮中?”
“皇上勿憂,臣有一計可破李世民救東都也!”崔弘丹忽然靈感突發,偶得一計,向王世充獻道,“皇上可令一員大將突出城去,速往突厥借兵。”
“此計甚好!”王玄應連忙附和道,“突厥有雄兵數十萬,若能從頡利那兒借來十萬鐵騎,與我城內將士一道夾擊李世民,東都之圍必可解矣!”
“嗯,這的確是個好辦法!”王世充臉上的愁云忽然間就散去了大半,點頭微笑道,“若能得到突厥援兵,那就能擊敗李世民,確保東都無虞。”
“此計雖好,然恐難以兌現。”蘇威冷不丁向王世充頭上潑了瓢冷水,思忖著說,“天下人都知道突厥素來圖利,決不會無利而前來援救東都。且皇上平日與突厥交往甚少,更無厚利惠及他們,此時令人前去求援,頡利必不肯出兵相助。臣請皇上三思而后行哪!”
“蘇大人說的對!”段達插嘴道,“突厥之人向無仁德,不講信義,只顧眼前利益。昔時處羅因鉗制李淵而暗結劉武周,然劉武周被困太原,向處羅求救時,處羅非但不出兵,后來還將逃靠他的劉武周殺掉。劉武周尚且如此,皇上與頡利交情甚淺,他又怎會出兵相求呢?皇上若遣人前去,只是自取其辱而已。故而,臣以為崔將軍之計不可用,請皇上三思啊!”
“是呀,皇上!”楊公卿進諫道,“突厥可錦上添花,卻不會雪中送炭。今見東都岌岌可危,豈會得罪李淵而救皇上呢?再者,自古以來就沒有依靠他國而做天子者。故而,臣以為皇上不可寄希望于他人,而當另尋出路為好呀。”
“是呀,皇上,請另尋出路吧!”眾臣拱手懇請道。
“朕請眾將殺出城奔襄陽,你等不以為然。朕欲遣將前往突厥求救,你等又以為不可!”王世充氣惱地答道,“那各位愛卿,你說朕當如何是好?”
“回稟皇上,老臣以為出降為上策!”靜默半晌,蘇威忽然出人意料地諫道,“今我軍糧盡兵疲,實無計可擊退城外唐軍,不如早降為好!”
“蘇愛卿,朕素來倚重于你,還望你能救朕,不料卻竟出此言,實令朕深感失望,痛心不已呀!”王世充一臉失望地嘆口氣說。
“臣深感皇上隆恩,且對皇上忠心耿耿!”蘇威突然伏地叩首道,“臣日夜尋思救社稷之策,然天命如此,非人力可為,請皇上恕臣之罪!”
“事已至此,朕就算斬了你又能怎樣呢?愛卿,起來吧!”默然良久,王世充忽然大徹大悟似的苦笑道,“是呀,盛衰有常道,天命不可違。既然天要亡我大鄭,朕又能怎樣呢?你等為朕出生入死,立下蓋世之功,為此朕深表感激。今大鄭將亡,朕豈能誤了你們的前程!”
“皇上,臣等非圖榮華富貴,只因顧念城中百姓啊!”蘇威等人跪地叩拜,齊聲答道,“今皇上若肯出降,城中百姓便可平安無事。請皇上三思!”
“是呀,朕乃大鄭皇帝,時刻當為朕的子民著想。”王世充悲聲說句,“若能以一己之命而換取滿城黎民百姓的平安,朕也算是死得其所啊!”
“父皇,兒臣不孝,不能為父皇分憂!”王玄應伏地痛哭道,“圣人云為臣當盡忠,為子當盡孝,兒臣愿為父皇抵命!”
“太子,你也是自身難保呀!危巢之下安有完卵?”王世充克制不住內心的悲傷,含著淚對兒子說,“你是大鄭太子,豈能逃過此劫!”
“皇上,請勿悲慟!”老臣蘇威用蒼老而有力的聲音說道,“臣有一計,可救皇上及太子殿下。”
“何計?請愛卿快快說來!”王世充聽后,如臨死之人突救命稻草,抑制不住興奮之情,提高聲音問蘇威。
“皇上,李世民素有仁義之名聲,顧念黎民百姓之生死。若皇上能以城中百姓要挾李世民,便可確保性命無虞矣!”蘇威一字一頓地答道。
“愛卿之意,是讓朕與李世民談條件。他若答應保朕等不死,朕便出城納降,否則朕就與東都百姓共存亡。”王世充會意道。
“正是此意!”蘇威答道,“皇上,請即刻遣一舌辯之士前往唐營,與李世民商議此事。”
“蘇大人,倘若李世民不答應,那該如何是好?”王玄應半信半疑道。
“太子殿下,請無多慮!”蘇威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李世民得知皇上肯歸順大唐,他必會答應所提條件。這一來是李世民急于得到東都,以建大功,好班師回朝受賞;二來也是他看重自己的名聲,不想擔待屠城之罪名,從而失信于天下。基于這兩個原因,李世民一定會答應皇上的要求。”
“愛卿所言極是!”王世充很有把握地說道,“朕誠心歸順于大唐,他若不答應,朕便與東都共存亡。到時生靈涂炭,李世民必為天下人所不齒。”
“皇上英明!”眾臣拱手請求道,“今事緊矣,臣等懇請皇上下旨命人前往唐營,以促成此事!”
“眾愛卿言之有理!”說著,王世充重新掃了圈群臣,高聲問道,“誰愿前往唐營傳達朕的旨意?”
“臣愿前往!”桓法嗣上前一步,拱手回稟王世充,“皇上,臣深受您的恩寵,今愿憑三寸不爛之舌玉成此事,以報答皇上的隆恩!”
“好,桓愛卿,那就有勞你了!”王世充臉上掠過絲笑容,悅聲說道,“朕知愛卿能言善辯,當不負使命。事成之后,朕當重謝愛卿!”
“謝皇上厚恩!”桓法嗣彎腰深深一拜,高聲答道,“皇上,事已刻不容緩,請容臣先行告退,即刻出城入唐營見李世民!”
“好,朕也有此意!”王世充一口應充了桓法嗣的請求,隨即又問道,“桓愛卿,你還需要誰隨同前往,請說吧!”
“請太子殿下能紆尊降貴隨臣一同前往唐營,不知皇上意下如何?”桓法嗣瞅了瞅太子,又望著王世充拱手答道。
“桓愛卿,為何一定要太子隨你前去呢?”王世充有點困惑不解地問道。“朕想知道其中緣故,你可否告訴朕?”
“回稟皇上,臣以為太子前往能夠顯示皇上歸順大唐的誠意。”桓法嗣解釋道,“太子殿下乃皇上嫡長子,隨臣前往,李世民當不疑皇上之誠心。”
“是啊,皇上,桓大人所言甚是,請皇上應允!”蘇威、段達等大臣跟著請求王世充道。
“父皇,兒臣愿隨同桓大人一同前往唐營,請父皇恩準!”還沒等王世充作出決定,王玄應就主動請纓道。
“玄應,你是朕的親生骨肉,為朕所寵愛。朕怕到時談不攏,李世民乘機將你扣押做人質呀!”王世充眼里漾起慈愛之情,瞅著心愛的兒子說。
“父皇,請放心,有桓大人在,兒臣不會有事!”王玄應為父愛所感動,眼圈都有些兒發紅,堅定地說道,“兒臣愿為父皇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皇上,臣敢擔保到時太子一定能夠平安回到你的身邊。若少一要毫毛,臣提人頭來見皇上!”桓法嗣一拱手,斬釘截鐵地對王世充許諾。
“好,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王世充欣慰地笑了笑,隨即又高聲對眾臣說句,“今日之事,就說到這兒吧,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