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兵見主將殷秋已死,副將石瓚又降了李世民,便一個接一個地放下武器,跪地向秦王求降。很快戰斗就結束了,山谷間又恢復了先前的平靜。
這時,西天那輪血紅色的太陽正沿著遠處連綿起伏山峰緩緩地墜落,暮色隨之漸漸地從四處圍攏過來。李世民神色冷漠地瞟了眼地上橫七豎八的尸體和汩汩流淌的血液,接著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沖著將士們大喝一聲回營。于是,唐軍將士以及兩千余俘虜便沿著那條通往虎牢關的羊腸小道不緊不慢地走著,落日的余暉脈脈地灑落在他們沾滿血跡的戰袍上。一路上,李世民與石瓚相談甚歡,于不知不覺之中接近了感情。
這一仗夏軍損失可謂慘重,不僅折了大半兵馬,而且還失去了兩員大將。這令竇建德難受極了,那晚他沒合上一眼,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帳內苦思冥想著下一步的對策。他清楚唐軍占據了虎牢關對自己意味著什么,那就是阻擋了夏軍前往東都的路。因此,他想要前去解救王世充,就必須打敗李世民,奪取虎牢關。他想馬上率軍攻打虎牢關,但他又遲遲下不了決心。因為他知道虎牢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再上李世民的軍隊皆是精銳,想要拿下此關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左思右想了好長一段時間,他最終還是決定暫不攻打虎牢關,只令軍加緊操練,以待時機。
而此時身在東都的王世充則是望眼欲穿,無時無刻不在等待著竇建德的援軍到來。他聽說夏軍已屯兵成皋,欣喜萬分,以為他們很快就可抵達洛陽城外,跟自己里應外合一舉擊敗李世民,從而解除東都被困的危機。可惜,他還來不及輕松愉快幾天,就又把神經繃得緊緊,臉上重新布滿了愁云。因為他從探馬嘴里得知,李世民已率軍占據了虎牢關,且多次擊退了夏軍的襲擊。竇建德懼于虎牢關的險要和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強將,遲遲不敢發兵西進洛陽。這消息令王世充非常失望,一時半會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坐在宮中唉聲嘆氣,束手無策。
這時,大臣蘇威又向王世充獻計獻策,他勸鄭軍趁李世民引軍前往虎牢關之際,立即出戰擊退城外的唐軍。此言一出,大殿上下頓時一片嘩然。文武百官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贊同蘇威的主張,認為現在應該是擊退唐軍的最好時機。特別是段達、楊公卿、單雄信、樂仁昉等武將,他們迫切想要出城一戰,以擺脫眼前這種半死不活的窘境。然而,桓法嗣卻不以為然,他力諫王世充繼續堅守勿戰,以待夏軍到來。
“皇上,臣以為,此時我軍不宜出戰!”過了會兒,桓法嗣沉吟道,“今李世民雖引兵前往虎牢,然城下仍有六七萬唐軍,且有李元吉、屈突通、劉弘基、殷開山等智勇雙全的大將壓陣。我軍若貿然出城,恐有失。臣請皇上三思啊!”
“桓愛卿所言也不無道理!”王世充端坐于龍椅之上,皺眉思忖著說,“今李世民雖不在城下,然其大軍尚在,確實不可掉以輕心哪!”
“皇上,兵不在多在于將也!”蘇威用蒼老而沙啞的嗓音說道,“今城下敵軍雖有六七萬之眾,然因主將李世民不在,便不足為懼了。李元吉勇而有余,然智謀不足,且素來剛愎自用,不善納諫。故而,盡管老將屈突通足智多謀,肯為李元吉出謀劃策,但這位輕狂的齊王未必會聽哪。”
“蘇大人說的是!”段達附和道,“現城下唐軍由李元吉統率,軍中大小事務全由他作主。李元吉此人有勇無謀,不善用兵,他一定想不出辦法來應對我軍。同時,他也不會采納屈突通等人計策。如此一來,我軍便可輕取城下敵軍,將他們趕回長安,東都便無憂矣!”
“是呀,此時若能乘機擊退城下唐軍,非但東都無憂,而且皇上還能親率大軍前往虎牢,與竇建德兵合一處,共擊李世民。”蘇威打著如意算盤道,“李世民部下兵馬不過萬余,縱然他用兵如神,也敵不住鄭、夏兩軍的前后夾擊,其必敗無疑。到時,李世民便可擒也。”
“蘇大人此計甚妙!”段達贊了句,隨即又兩手一拱對王世充高聲說道,“皇上,此乃天賜我大鄭良機,切不可坐失呀。請皇上下旨出戰吧!”
“縱觀唐軍眾將,也只有李世民可懼!”楊公卿接著說道,“今李世民遠在虎牢,且為夏軍所牽制,一時半會回不了東都。這正是我軍擊退城下唐軍的最佳時機。”說著,他又對王世充拱手懇求道,“皇上,機不可失,請下旨出兵!”
“皇上,臣等皆肯冒死一戰,請下旨!”單雄信、樂仁昉等將領紛紛出列,拱手向王世充請戰,態度十分堅定而懇切。
“不可,皇上,切不可貿然出戰!”桓法嗣堅持己見道,“今李世民雖不在軍中,然李元吉也不可小覷。李元吉并非如蘇大人和段將軍所說不懂謀略,其實此人還是頗知兵法,小有智謀。且又有文武才略的屈突通輔佐,的確很難對付啊。故而,臣請皇上慎重為好,切不可貿然出兵啊!”
“桓大人,你也太高看了李元吉和屈突通吧!”單雄信嘴角掛著絲冷笑,不屑一顧地說道,“在本將軍眼里,他們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可一戰而擒獲他們!”說著,他又對王世充一拱手,口氣堅定地請求道,“皇上,請不必多慮!只要臣率軍出戰,就一定能擊敗城下唐軍,請皇上應允!”
“單將軍勇冠三軍,智謀過人,可堪此任!”蘇威連忙向王世充推薦道,“皇上,您若能下旨命單將軍為主帥,再以樂將軍輔佐,可保萬無一失!”
“皇上,臣愿隨同單將軍一道出戰!”虎背熊腰的樂仁昉兩拳一抱,聲如洪鐘地向王世充請戰。
“好,既然二位愛卿肯為朕出戰,那朕就成全你們!”考慮了半天,王世充終于做出了出兵的決定。他抬眼掃了圈殿下的群臣,語氣堅定地說道,“二位將軍聽旨,朕命你們率五萬兵馬出北門攻打敵軍,不得有失!”
說時,他的目光中透出幾分威嚴與冷峻,令人不敢輕易抗拒他的旨令。
“遵旨!”單雄信、樂仁昉兩將心頭一喜,抱拳齊聲答句。
“皇上,您不聽微臣之言,恐遭不利呀!”桓法嗣無奈地嘆口氣說道,“若不出微臣所料,此仗將無勝算,到時恐得損兵折將,傷我大鄭元氣啊!”
“桓大人,皇上一向對你寵幸有加,當為皇上分憂才是!”蘇威板起面孔對桓法嗣說,“今我軍尚未出師,你就說這種于軍不利之言,是何道理!”
“蘇大人教訓的是!”桓法嗣嘴角浮出絲冷笑道,“為人臣者,豈能不替皇上排憂解難?桓某這樣做,正是為皇上著想,為大鄭社稷著想呀。今我軍久困東都,士氣不盛,而援軍尚未趕到,此時出兵實在難有勝算。為此,桓某怎能不憂心如焚呢?”
“桓大人,你這么說不是在指責皇上嗎?”蘇威冷哼聲說,“為臣者忤逆君主,此乃大罪也。”說著又拱手請求王世充,“皇上,請治桓大人之罪!”
“桓愛卿所言雖有冒犯之處,然也是真心為社稷著想,朕不能怪罪于你!”王世充瞧著桓法嗣寬容地說句,“出兵之事,乃是朕之意,請勿多言!”
桓法嗣也知道圣旨一出便無法收回,因此他也就不想多說什么,省得蘇威借機攻擊自己。謝過皇上的不罪之恩后,他就一聲不吭,神情憂慮。
退朝之后,單雄信和樂仁昉兩員大將就立馬回到了各自的軍營中,調兵遣將,準備明天的戰斗。
此時,李元吉正坐在帳內與屈突通、劉弘基和殷開山等將佐商議軍務。自李世民前往虎牢以來,李元吉就像變了個人,對軍中之事十分熱心,也做得非常認真,非常周到。也是,如今他是七萬大軍的最高統帥,肩上挑著圍困東都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怎能再像過去那樣吊兒郎當打不起精神呢?的確,李元吉身上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但是同樣也有不少閃光的地方。尤其是現在,他深感責任重大,處事也就變得相當謹慎和穩健,并且能夠拋開個人恩怨,跟屈突通、劉弘基這些與李世民走得近的將軍坐在一起商量事情,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這不,這會兒李元吉就放下了皇子的架子,平易近人地跟手下眾將商談軍事。說過一陣后,他面帶微笑地瞅著老將軍屈突通,溫和地說道:
“屈突將軍,你對本王剛才所說有何看法?請說吧!”
“殿下言之有理!”屈突通點頭答道,“王世充為人狡詐,他得知秦王率軍進駐虎牢關,必會心生妄想,伺機遣軍出城襲擊我軍,以解東都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