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六月,天氣十分炎熱,陽光直烤得大地冒煙,烤得人臉上直冒汗。洛陽城內人人都熱得渾身發燥,只有鄭主王世充心裡陣陣發寒,時不時打著寒戰。也是,自從得知竇建德兵敗虎牢無法增援自己這一噩耗,王世充感到自己的末日就要來臨了。他整日呆在宮中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情緒極其低落,就算皇宮那羣如花似玉、風情萬種的嬪妃也激不起他的興趣,更無法讓他開懷大笑。他迷戀著這極其豪華氣派的宮殿,迷戀著窮奢極欲的皇宮生活,然而這一切很快就要跟他說再見了。他不想失去自己努力奮鬥所得到了東西,更不想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因此,他無時無刻不在絞盡腦汁尋思著拯救自己的辦法。可惜的是,直到今天他也沒能找到擊退城外唐軍的良方。該怎麼辦呢?他苦苦思索,卻又一籌莫展,束手無策。
就在皇上煩惱不已的時候,太子王玄應從宮門外疾步走了進來。來到父皇跟前,他彎腰深深施了個禮,然後立在那兒,顫著聲奏道:
“啓稟父皇,兒臣剛從民部尚書那兒過來。楊大人告訴兒臣,倉稟中已無糧可支了。從明日起,全城將士將無飯可吃。請父皇……”
“不要說了!”王世充打斷太子的話,極不耐煩地嚷道,“糧食,糧食,又是糧食!”說著,他一頭倒靠在椅背上。
王玄應見父皇臉露怒色,就不敢再往下說,只垂著雙手低著頭立在一旁。他知道這幾日父皇的心情糟糕透頂,不管遇到什麼事,或是碰到誰,都是一臉慍怒,惡聲惡氣。正因如此,現在朝中大臣們都不想入殿奏事,更不敢提及糧草和城外唐軍此類當前最爲敏感的問題。他們當中不少人上朝時也只是例行規矩,根本不談軍政大事,甚至有人乾脆稱病在家休養,落得清閒,同時也可明哲保身。因此,如今朝堂之上除了皇上的怒罵,就只有沉默,大殿之內一片死氣沉沉。羣臣不奏事,這倒可讓王世充的內心暫時得到些許清靜,可以暫時忘掉眼前的困苦與煩惱。
然而,殘酷的現實就擺在面前,王世充想逃避也逃避不了。他心裡明白事到如今他必須振作精神來面對它,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它。於是沉默了半晌,他終於欠起身,清了清有點沙啞的喉嚨,然後語調徐緩地對侷促不安的太子說道:
“現今大鄭正處在危難之際,外有強兵圍困,內有糧草之憂啊!朕這幾日是寢食不安,焦慮萬分,無時無刻不正尋思擺脫困境的辦法呀!”
“父皇辛苦,此乃兒臣之罪!”王玄應彎腰施禮,一邊誠惶誠恐地說道,“今日兒臣前來驚擾父皇,就是……就是想問問父皇如何解決燃眉之急。”
“東都已被李世民賊軍圍困了近半載,附近的回洛、慈澗、偃師、鞏縣等地也先後被賊軍佔據,無法爲朕提供糧草等物資。”默然片刻,王世充緊蹙著雙眉答非所問道,“現今就算朕遣軍突圍,也無處可得糧草。徐、汴二州雖有糧草,然路途遙遠,實乃遠水解不了近渴呀。”
“父皇所言極是,兒臣也以爲實難取得糧草!”王玄應輕聲說道,“然今倉稟無糧,將士口中無食,恐生異心。父皇,這該如何是好?”
“你說的也對!”王世充憂心忡忡地說句,“自李世民引兵圍城以來,將士當中便有一些人想背朕投靠李淵,只是懼於朕的威力而已。今又聞竇建德兵敗虎牢,爲李世民所擒,更是惶恐不安,蠢蠢欲動。朕這幾日雖未出宮巡城,可心裡清楚得很哪!板蕩見忠臣,然朕身邊又有幾個忠臣呢?”
“父皇,倘若軍心動搖,那東都該怎麼辦呢?”王玄應見父皇遲遲不肯正面回答自己的提問,心裡頭就更急了,連忙問句。
“該怎麼辦呢?”王世充低聲重複了句兒子的提問,沉吟良久,他才緩緩答道,“事已至此,父皇以爲東都不可久留。”
“父皇,您的意思是要放棄洛陽?”王玄應大吃一驚,提高聲音問道,盯著父皇的眼睛裡滿是詫異與不解。
“是呀,今城外賊軍苦苦相逼,城內糧草也已經用盡了。此時不離開東都,難道要等那些亂臣賊子弒父皇嗎?”王世充無奈地嘆口氣答道。
“父皇的擔憂,也不無道理!”王玄應思忖著說,“如今東都確是難以保住,而軍心尚且安穩。此時引兵出城,或許可以突破賊軍的包圍。”
“朕也是這麼想,以我數萬兵馬定能衝出賊軍的重圍!”王世充頗有把握地說道,“待出了東都,朕便引軍南走襄陽,然後再作良圖。”
“父皇英明!”王玄應讚道,“兒臣以爲,事情緊急,父皇當儘快下旨,以免延誤時機。”
“嗯,說的對!”王世充從鼻子裡輕輕嗯了聲,然後決定道,“明日早朝,朕便與衆臣議此事,再作定奪!”
接下來,王世充父子倆又就撤出東都有關事宜簡單地商量了一番。然後,王玄應方起身告退,回自己的寢宮去了。
翌日早朝,文武百官肅立在大殿兩側,靜靜地等候著皇上的怒斥與謾罵。他們像往常一樣不吭一聲,只拿有些驚惶的眼光瞟著端坐於龍座之上的鄭主。他們人人都已經做好了受罵的準備,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卻遲遲聽不見王世充的怒罵,這不禁令衆臣感到十分驚詫與不解。
王世充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從大臣們的臉上逐一掃過,見他們神色惶惑,心裡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沉默了下,他聲調緩和地問道:
“今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東都危在旦夕,不知衆愛卿有何妙計良策可爲朕分憂啊?若有,請說吧!”
“皇上,今竇建德已敗,我軍已無人援救,而城外賊軍勢衆,難以擊退。”將軍孟孝義出列拱手答道,“爲今之計,臣以爲當向秦王請降!”
“是何言也,朕乃堂堂大鄭天子,豈可降於他人!”王世充聽罷,舉拳重重砸了下龍案,勃然大怒道,“孟孝義,朕待你不薄,何故欲降他人?”
“皇上,非臣欲降唐,乃時勢所迫也!”孟孝義伏地叩首道,“今東都糧草已盡,將士口中無食,如何能替皇上堅守城池呢?不出幾日,軍心必動,將士將亡,東都必爲城外賊軍所破。到時不僅皇上性命有憂,滿城百姓也得慘遭塗炭。故而,爲免生靈塗炭,皇上當出城請降!”
“是呀,皇上!”衆臣附和孟孝義,拱手向王世充懇求道,“今東都勢危,實無力可救,請皇上以蒼生爲念,下旨出降吧!”
“你等只知降唐自保,以求榮華富貴,卻不愛惜大鄭江山社稷!”太子王玄應冷冷地瞥了眼面前伏地跪求的大臣,厲聲喝問道,“你們這樣做,對得起皇上對你們的信任與厚愛嗎?你等皆是朝廷重臣,深受皇上恩寵,享盡榮華富貴。今社稷有危,皇上有難,你等當捨命相報,豈可言降!”
“不是臣等不肯報效朝廷,報答皇上,而是實在束手無策啊!”鄭頲丐含淚嘆息道,“今糧草已盡,士卒無心守城,這怎能守住東都呢?”
“就算守不住東都,你等也不能生出降敵之心!”王玄應不無霸道地答道,“你等深受皇恩,食祿大鄭,當與大鄭共存亡!豈可降於他人?”
“這……”孟孝義等投降派聽了王玄應這話心頭不由一怔,遲疑片刻又頓首道,“臣等願赴國難,然城中百姓不可罹難,他們可是無辜的呀!”
“孟孝義,你別把城中百姓掛在嘴上,朕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王世充目光如刀地颳了孟孝義一眼,咬著牙說句,“國難之際,你非但不捨身赴義,反倒口口聲聲言降,以擾亂軍心。此乃死罪,朕本當斬你以儆人心,今念你昔日之忠心,且饒你不死。來人,把孟孝義拖出去重打八十大板!”
“皇上,皇上,臣是爲您好呀!”孟孝義一邊掙扎著,一邊急切地嚷道,“皇上,您若堅持不降,待城破之日,生靈塗炭,將遭千古之罵名哪!”
“給我拖出去!”王世充不想再聽孟孝義那些令人不快的言詞,便大聲喝令侍衛。侍衛得令,粗暴地將孟孝義拖出殿外。
殿中突然陷入到一片沉寂之中,羣臣彼此面面相覷,不敢再說什麼。
王世充掃視了眼面露驚懼之色的臣僚,嘴角邊浮出絲冷笑。過了會兒,他努力緩和了些臉色,改用溫和的口吻對羣臣說道:
“衆愛卿方纔所言,也不是全無道理。不錯,東都被李世民等賊軍圍困已久,致使糧草缺乏,兵馬難以維生。故而,朕欲棄城而走襄陽。”
衆臣聽了這話,不禁一陣驚呼。他們一臉疑惑地望著高高在上的皇帝,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好。過了好一會兒,老臣蘇威才說道:
“皇上,臣以爲此時棄東都確是明智之舉。只是……今城外有賊兵據守,恐難出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