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

三年之喪的期限是“賢者俯從”。“俯從”就是不能夠超過,也要服從這三年的限制。

因為一個賢者,孝心真切的人,他對父母報恩心特別重,思念哀戚的情特別深,如果不限制三年停止,他可能一生都會這么做,這樣可能會讓他的身體受不了。所以圣人制定這個節度,不能夠超過三年,以防賢者、孝子哀心過切,損壞身體,這也有虧孝道。也就是不能太過分的用這種情執,要用理智來行孝,“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這樣才是真正、圓滿的大孝。

邢昺《注疏》:“圣人雖以三年為文,其實二十五月而畢。”制定三年為期的喪禮,不是足足的三年三十六個月,而是二十五個月,頭尾三年,就已經可以結束喪禮了。

有人會問,行孝三年,當官的要辭官回家,三年不出來為國家服務,所有社會上的人,工作人員都這樣,父母去世,回去奔喪,一奔喪就三年,社會生產力、經濟發展不就都遭到損害了嗎?難免會有人這樣疑問,特別現在是信息時代、科技時代,社會的步伐非常的快速,爭分奪秒的,三年又不工作又不貢獻,是不是太落后了?是不是有點兒屬于封建禮教的糟粕?這個問題,兩千五百年以前,孔子有個叫宰我的弟子就問過了。宰我在言語方面是相當有成就的。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言語排在德行之后,換言之,在德行基礎上才會建立好的言語,否則即使能說會道也不一定有益,所以德行是第一。

◎宰我請問夫子釋疑

宰我在《論語》中問夫子:“三年之喪,期已久也?”宰我問三年的喪禮,是不是“期已久也”,時間太長久了?他后面還講出一些道理,證明自己的提問是有根據的。因為東周末年的春秋時代,很多人都不守喪禮了。有的人還提出一年就夠了,要三年這么久嗎?宰我問的就是這個問題。他說:“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孔子很嘆息的就是當時禮崩樂壞。如果三年守喪,“言不文、禮無容、服美不安”都不講求這些禮節,不講求樂,“聞樂不樂”,三年下來不就禮崩樂壞了嗎?宰我很懂講話,講得也有他的道理。他拿孔子平時嘆息的話來提問,不是擔憂禮樂斷掉嗎?君子就該復興禮樂,怎么能三年不講求禮樂?下面又講了另外一個理由:“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這是講到種糧食,舊的谷物已經盡了,“沒”就是已經沒有了,“新谷既升”,新的谷物已經長出來成熟了。一年一年都有新的谷物成熟,所以一年為期也就夠了,這才是自然之道。

下面講“鉆燧改火”,這個是取火的時候,用鉆木取火,有點像我們現在擦火柴,古時候沒那么先進,要鉆木取火。一年當中用的木有很多種,所以常常改換不同的木。春、夏、秋、冬用的木都不一樣,性質不一樣,所以用的材料常常改,叫改火。一年都要改好幾次,所以奔喪這個禮是不是也應該改呢?“期可已矣”,“期”(讀機),三年能不能改成一年,一年就終止,這也就足夠了。他的提法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孔子怎么答復他?“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汝安乎?’”孔子問宰我,父母過世守喪三年,你此時吃稻谷(稻米),夫子是山東魯國人,北方稻米比較少,是珍貴的糧食;“衣夫錦”,穿錦衣美服。即在服喪三年中享受生活,吃的好,穿的好。“于女安乎”,你能心安嗎?宰我“???,安”,宰我說我心安。夫子這時候就呵斥他:“女安,則為之!”你要是心安那你就去做吧!

“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真正的君子,守喪三年,“食旨不甘”,吃到美味都不覺得甘美;“聞樂不樂”,聽到美好的音樂都不快樂;“居處不安”睡在自己原來的床上都覺得心不安,要去守靈,所以不會去享受生活,“故不為也”。一個君子,父母不在了,自己很哀痛,有一點點享受心都不安,怎么能夠“食夫稻,衣夫錦”的去享受呢?怎么能夠心里還念著世間名聞利養、生活享樂、五欲六塵這些享受?君子不會這么做的。“今女安,則為之”,現在你覺得心安你就去做吧。“宰我出”,宰我就出去了。

“子曰,予之不仁也!”“予”,是宰我的名字,孔子對著大家批評宰我不仁不義,心中沒有孝道。“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心是仁的本,沒有孝就沒有仁了。為什么人會失掉孝心呢?社會的污染。宰我為什么這樣問夫子?也是因為當時禮崩樂壞,大家都沒有能夠做到守喪三年。雖然夫子倡導、希望嚴格守禮,但是宰我也難免有疑問。既然大家都沒這么做,我們還要墨守成規嗎?這是受到社會污染,再加上五欲六塵享受的誘惑,才會把孝心蒙蔽了,故而問出此話,招致孔子的嚴厲批評。

孔子接著說:“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你出生三年之后,才能夠脫離父母的懷抱。即從剛出生到三歲,父母都是天天抱著我們、護著我們,餓了給我們喂奶,晚上尿床馬上給我們換被褥,白天陪伴我們成長,細心的照顧我們,吃的、用的、穿的,哪一樣不是父母的恩賜!這是最辛苦的三年,之后會好一點兒,但還不止。孩子的身體沒有那么脆弱了,父母雖然不再天天抱著,但是照顧的還是無微不至,一直到長大成人。古時候二十歲行冠禮,開始戴帽子,行了冠禮就表示成人。這時父母的心才放下來,然后還要繼續想著,給孩子安排學業,請老師、找學校;讀書完了,父母要操心找工作的事;工作之后,父母又要操心找對象的事,談婚論嫁,父母仍然要操心;生兒育女了,自己的孫輩,還要繼續看護。父母對我們一生的照顧,真的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古人講:“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父母活到一百歲了,兒子也八十歲了,一百歲的老母親還在憂慮著八十歲的兒子。所以父母真的到死,對兒女的憂慮才停止,這種恩德無量無邊,比山高比海深,報答不盡。所以夫子說:“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三年的喪禮、守孝,“天下之達喪也”。《禮記》的教誨,天下人都要共同遵守,從天子到平民老百姓都必須遵守喪禮,這是緬懷自己的父母,感念父母的恩德,三年是一種報答,為父母守喪至少三年。我們從出生到長大,三歲之內父母對我們是什么樣的心?難道我們用三年來行喪禮、守喪,還算過嗎?所以夫子講:“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予”就是宰我,宰我對父母有三年之愛嗎?他對父母的孝心、愛心,能持續三年嗎?父母對我們的愛不止三年,是一輩子的。我們對父母呢?父母一走,這個愛能維持多久,能不能維持三年,有沒有孝心,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圣人制定這個禮是要規范我們,讓我們遵守,不能吃好的、不能穿好的、不能聽音樂、不能夠享受生活,為什么會有這個形式?因為真正的孝子念念想著父母的恩德,他沒心思去享受。所以孝是人之本,沒有孝道,其仁德也不可能真實。

◎三年為制終竟有限

唐玄宗對“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還有一句注解:“夫孝子有終身之憂。”如果不給孝子一個三年的限制,他會終其一生都這樣守孝。真正有孝心的人,他憂慮父母時時念恩,終身不改,報恩的心很殷切,即終身之憂。“圣人以三年為制者,使人知有終竟之限也”。圣人周公制禮三年為期,是為了使孝子有個終盡、終結,有個期限。

三年之后心里依然是念著父母的恩,但是在形式上就要終止了。還是要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心中常念父母恩德,自己精進努力,立身行道,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真正做一位有德君子,做一個圣賢人,利益萬民,讓萬民都能夠享受到自己的貢獻,這個貢獻就是父母對萬民的貢獻。百姓念著你的恩,就等于念著你父母的恩一樣,用這種方式來報答父母深恩。

四、棺槨衣衾舉之為禮

經文:【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

這里是講如何下葬,有一個葬禮。唐玄宗注解“棺、槨、衣、衾”,“周尸為棺,周棺為槨”。棺是棺材,棺材裝尸體;棺材外面又有一層槨,槨裝棺材,等于有兩層,兩層的棺木叫棺和槨。在入殮的時候也要“為之衣衾”,就是給父母穿衣服,“衣,謂斂衣”是指入殮的時候父母要穿的衣服,壽衣。“衾,被也”,父母除了穿壽衣,外面身上還要裹著被子,被服。這是一種禮節,也是對自己父母的一種恭敬,即隆重的、恭敬的為父母入殮、下葬。“舉之”,舉父母的身體,把父母的身體舉起來。“舉尸內于棺也”,舉起來,然后入殮放置到棺材內,這些都要懷著一顆莊敬之心去做。

五、陳其簠簋以示哀戚

經文:【陳其簋而哀戚之。】

“陳”是陳放、陳列。唐玄宗注解“簠簋”,“祭器也”,是放祭品的器皿。一種叫簠,一種叫簋,簠簋這兩種器具,都是用竹子編的,是一種很樸素的器具。盛放著祭品,供奉在父母的靈前。唐玄宗講:“陳奠素器而不見親,故哀戚也。”盛放著這些祭品,為父母來做祭奠。“素器”,很樸素的器具,裝著祭品,但是只能夠供奉在父母的靈前,靈前的照片,父母樣貌依舊,而人子不能見親,內心非常酸楚,難免哀痛哭泣,“故哀戚也”。所以這里講到辦喪事要懂得注重實質,不能夠只搞形式,祭祀必定是樸素。簠簋都是用竹子編的器具,古來都是很樸素,不講究排場,現在好像有一種錯誤觀念,喪禮搞得排場很大,請很多人,浩浩蕩蕩,敲鑼打鼓,還放鞭炮請酒席,特別是高壽的老人家去世了,更當作大喜事,轟轟烈烈的大辦一場,好像不這么做就不能顯示出自己是個孝子。

◎生前無孝死后排場

2006年4月1日,《人民日報》報道,某地一位老母親有五個兒子,兄弟五人有的是公務員,有的經商,有的是汽車專業戶,都生活得不錯。但他們對老母親卻是一點孝心都沒有,誰都不愿奉養,互相推諉。最后他們商議,每人每月勉強拿出五塊錢人民幣,五五二十五,二十五塊人民幣供養他們的老母親。二十五塊錢一個月,吃什么呀?老母親年紀大了,遭受這樣的刺激,一氣之下服毒自殺。結果這兄弟五人在母親死了以后,就一起合計,大家都在看著,我們喪事要辦的有排場,不能讓別人說我們不孝順。所以他們五個人約定,每人拿出五千塊人民幣,五五二萬五,隆隆重重、轟轟烈烈的辦一場喪事。大魚大肉,請了很多人,在母親靈堂吃飯。結果很多親戚朋友,他們請都不來,唾棄這五兄弟,背地里罵他們,要真有這份孝心,你們的母親就不會死了。所以活著不孝,死了亂叫。父母在生的時候,一點愛敬之心都沒有,父母亡故后搞什么排場?如此對待生養自己的母親,這是虛偽的心,欺世盜名,這哪是孝敬?這是大不孝!一點真誠都沒有。這種心是顯耀自己,還是自私自利,不是孝道。

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恒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眾效法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圣賢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228章 喪親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并重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187章 圣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94章 行孝于內 化自流外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圣圓滿第57章 天子匹夫 為仁由己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35章 喪親哀戚 真情無偽第96章 庶人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43章 美國案例 兇德報應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恒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195章 網絡教化 眾生受益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78章 志道修德 回歸本性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95章 網絡教化 眾生受益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65章 為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10章 太宗魏征 君臣佳話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后諫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后行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章 孝經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57章 天子匹夫 為仁由己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圣意第40章 為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3章 為報親恩 效法范公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跡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50章 紀孝行第235章 喪親哀戚 真情無偽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87章 圣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圣圓滿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
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恒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眾效法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圣賢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228章 喪親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并重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187章 圣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94章 行孝于內 化自流外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圣圓滿第57章 天子匹夫 為仁由己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35章 喪親哀戚 真情無偽第96章 庶人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43章 美國案例 兇德報應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恒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195章 網絡教化 眾生受益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78章 志道修德 回歸本性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95章 網絡教化 眾生受益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65章 為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10章 太宗魏征 君臣佳話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后諫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后行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章 孝經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57章 天子匹夫 為仁由己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圣意第40章 為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3章 為報親恩 效法范公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跡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50章 紀孝行第235章 喪親哀戚 真情無偽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87章 圣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圣圓滿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丰县| 永泰县| 高平市| 通化县| 姚安县| 顺昌县| 阿合奇县| 贺州市| 兴城市| 长顺县| 洪泽县| 清远市| 新乐市| 方城县| 新河县| 松滋市| 平利县| 屏边| 璧山县| 平山县| 科尔| 延寿县| 新乡市| 滨州市| 安溪县| 十堰市| 邳州市| 威海市| 云梦县| 临沂市| 巴林右旗| 大连市| 阿拉善左旗| 岳西县| 寿阳县| 启东市| 冀州市| 克拉玛依市| 措美县| 昌乐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