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一聽洪承疇說起戰功,不由得也都伸長了脖子,都露出了期待的神色。先前與漢軍旗連番大戰,說白了也就是火器對轟,雙方傷亡都很大,但是薊遼軍壓根也沒弄到多少首級。
孔有德出身明軍武將,對于大明敘功首重首級非常清楚,故而他雖然是炮灰,卻也不想讓洪承疇他們占了什么便宜去,所有陣亡兵士的尸首一律運走火化,尸體燒成骨灰了。
對此,洪承疇、祖大壽和吳三桂都恨得牙癢癢的,卻沒有什么辦法,畢竟薊遼軍依托壕溝防守,根本不可能出去反攻。
現在韃子撤軍,沒準機會就來了……
也只沉默了短短一炷香時間,在場眾將也都想明白了。建奴野戰不可敵,自不必說,連想都別去想;孔有德等漢軍旗行軍布陣也頗有章法,野戰對陣薊遼軍恐怕還有不小的優勢;唯獨蒙古二韃子貪財好貨,先前劫掠的東西被張力弄走了,最近補充了一些,但肯定無法滿足他們的貪欲!
這,就是機會!
洪承疇掃視了眾將一眼,沉聲道:“北虜首級雖比不過東虜,但是比漢軍旗的首級更值錢,咱們這次便爭取滅掉一部北虜--唔,北虜部落的人數嘛,以三千人左右為宜!”
薊遼軍全軍八萬人跑去滅三千人的蒙古二韃子部落,眾人不以為奇,反倒一臉凝重之色,似乎頗有些擔心能不能吃掉對手……
洪承疇將大家的遲疑之色盡收眼底,云淡風輕地道:“眾將無需多慮,咱們廣派斥候探查蒙古二韃子行蹤。務必打有把握之戰!”
“謹遵總督大人之令!”眾將齊聲應諾,很快便從官廳中魚貫而出。紛紛回營安排布置。
……
就在遼東、京師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有一方勢力終于也耐不住寂寞。開始折騰起來。
“闖王”高迎祥突破陜西剿賊總兵官孫傳庭的圍追堵截,跳出封鎖圈以后,徑直往湖北殺去。
而河南總兵左良玉終究沒有堵住“八大王”張獻忠,后者十數萬大軍。,也流竄進了山東地界。大明朝在山東無兵可以抵御,一時間連連失地,張獻忠的兵鋒甚至直達濟南城下!
京師再度炸了鍋,就在不久前韃子的大軍才從順義撤走,現在往宣府而去。這尼瑪韃子還未出塞。流賊又起來鬧騰了?在很多有心人眼里,大明朝--真真是處處透露著亡國之相呀!
在崇禎皇帝根深蒂固的思維里,建奴也好,北虜也罷,都是些燒殺搶掠的強盜而已。這一次韃子入寇,雖說中間有些曲折,不過也總歸如以往一樣,他們搶夠了,就走了……
可是流賊不一樣。這些人是陳勝、吳廣,張角、黃巢,他們造反乃是為了改朝換代!
所以,崇禎皇帝便異常緊張。一連多日早朝都是商議如何處置流賊的事情。朝廷袞袞諸公們議了多日也沒議出什么章程,崇禎皇帝不得不將內閣首輔溫體仁單獨叫到御書房中,希望他能拿出個主意來。
此刻在御書房中。溫體仁依然躬身而立,眼觀鼻鼻觀心。保持著他那內閣首輔的雍容氣度。
而龍椅上坐著的崇禎皇帝正凝神屏氣地看著一封奏折,這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吳公公。啊,不,吳總兵所上,內容則是要求帶兵前往山東剿賊。
溫體仁自然是早就看過這奏折,而且還批示了一個“可”字,現在轉呈皇帝,就看他如何決斷。
吳三桂的心思,溫體仁又豈會不知?
薊遼軍中洪承疇和祖大壽官位、履歷等等各種身份都碾壓吳三桂,他不想繼續混薊遼軍了,而想自立山頭!
大明朝論首級的戰功之中,首重東虜,其次北虜,再次二韃子漢軍旗,而最末一等才是流賊??梢哉f,流賊你就算殺了幾千上萬,也撈不到多少戰功。
原因自然是大家都懂的--流賊其實也無非是大明朝的百姓而已,武將們砍下百姓的人頭,說他是流賊,他就是流賊了……這種事兒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便是所謂的殺良冒功。
故而打流賊除非捉住流賊的頭目,譬如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人,才有說話的資本。否則無論你拿多少首級來,鬼知道你是不是殺的百姓?
洪承疇和祖大壽不愿意去山東,而一門心思想著北虜的首級,所以吳三桂便站了出來,要求前往山東平叛。
溫體仁冷哼一聲,暗道這吳三桂也是個明白人,知道跟著洪承疇、祖大壽等人只能喝湯,所以想自個兒出去吃肉了……
崇禎皇帝將奏折看完,緊繃著的神經略略有了一絲松弛。他看了溫體仁一眼,開口問道:“溫愛卿,吳三桂去山東平叛之事,愛卿認為可行?”
溫體仁何等人也?立刻捕捉到了這句話中對自己不利的信息--尼瑪,什么叫自己認為可行?若是吳三桂吃了敗仗,屎盆子可就扣到自己身上了!
老成奸猾如溫大人者,又怎會留下如此的破綻?
溫體仁一臉肅容,朗聲應道:“吾皇圣明!臣對于兵事不太擅長,不敢妄言。不過先前陛下曾稱吳三桂吳總兵乃是軍中之龍,而后又授予他山海關總兵之職……嘖嘖,陛下真是有識人之明呀!吳總兵此番前往山東,必會肝腦涂地,以報陛下大恩!”
溫體仁輕飄飄地一段話,立刻便將自己同意說成是“皇上同意”,成功地將“鍋”甩掉--往后吳三桂打了勝仗自然自己有功,若是吃了敗仗,那誰也不敢放出個屁來,皇上決定的事兒么!
“唔--愛卿言之有理!”崇禎皇帝蒼白的臉上似乎恢復了一絲血色,漂亮話誰都愛聽,溫體仁這一番吹捧,實在讓他心中著實爽了一把。
溫體仁很老練地閉嘴了,等著皇帝繼續說。果然不出意外,崇禎皇帝咳嗽了一嗓子之后,下了決斷:“朕便依吳總兵所請,著吳三桂立刻帶兵前往山東平叛!”
溫體仁不痛不癢地應了一聲:“萬歲爺英明!”。